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道天堂-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赋税压到农民身上,因此实际上早已经超过了五成。

“主上,此地50万亩,多以水田,亩产三石,就此一项,可收75万石粮,入得仓库,约70万石,这已经可养十万军一年了。”幕府长吏沈轩清癯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喜色:“如加上新开垦的土地,主上,仓粮足矣!”

这标志着李睿这个集团,终于获得了自给自足的藩镇体系,并且还有余力向外扩张。

方信听了,点头,却不露喜色,叹地说:“屯田虽好,利不过三十年。”

“哦,主上何出此言?”文薄参事张琢、仓曹参事兼建安郡代理郡丞姜清柏也自跟随在其后,都出言问着。

“军屯法度森严,平时屯种,战时作战,受官府节制,不但承担劳役地租,还受军役,而且赋税都由政出,因此历代,在建立初期,屯田成绩都比较显著,然后世官府,值此方便,又安不加赋税?”方信笑着:“就算我等体恤民力,后世子孙,日后官府,又安会体恤民力,所以利不过一世,多者必坏。”

这时,李睿集团还没有太过严格的君臣对奏格局,所以这话一出,诸人都若有所思。

“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弹指瞬间,戍客望邑,思归苦颜。”姜清柏喃喃地说着。

方信的政策并不算稀罕,历代初屯田时,几乎都有“大田三年,积粟百万”的壮景,但是都是好景不长。

历代胸怀远志的君主和将相也曾一再在塞外留兵屯田,想以兵农结合建立前沿军事据点,压缩来去飘忽的游牧对手的活动空间,但是最终却总是美梦难圆。

“这是官府方面的问题,几无可解,我也不会认为后世能彻底解决,其次就是百姓自己身上了,民易受宽法,而不宜受严法,秦法类似军法,不可长于民间,所以,这等军屯之法,不可长久,日后如能解决蛮人,再无后顾之忧,那军屯转为民户,也势在必行。”方信扫看四周,淡然说着。

“主上英明!”方信如此说,周围人等都是发自肺腑的佩服,若是旁人,还可说这话,可是方信实际上是这片大地的主人,一旦废除军屯,少收多少利益,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站在方信这个位置上,说这话就很不容易了。

“大人,此也是风水之道,唐太祖说得好,地者骨肉血脉,草木者肌肤也,肌肤不存,安能不泄其气,是以林者养人,军屯屡次不远,也在于开垦时破坏草木,使地气流失,而自然不生庄稼以养人。”这时,又有人说话,这段话说来,方信的眉宇不由跳了跳,望了上去,却正是袁程。

五月开始,直到九月,已经有三营三十六堡9000户安置,此人居功甚伟,方信立刻请之入幕府,却因道士的身份,领了幕府八品参事之职,以袁先生称之。

此人相当清癯俊朗,其气清清颇有修道者的风范,也是本世界第一次正式缴纳道门的人,这也算是一种开始罢,不过,虽知其能,这段话还是使方信吃惊不少。

是的,在塞外沃野屯的良田,日久便沦为不毛之地,这是军垦者缺少环保,破坏关外相对难生长的植被,而导致的大自然惩罚。

昔年“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经辛勤垦植后反而会造成“平沙万里绝人烟”,这和生态有相当大的关系,方信自是明白,却想不到这个世界,也有人从神秘学的角度来明白并且解释。

顿时,方信表态,说着:“袁先生此言甚善,不知可否将此事委托于您呢?本官设地化司,以养地气,先授千人以用!”

袁程顿时露出一丝异色,想了想,说着:“善,敢不从命?”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方信想着,然后策马向着下一个目标前进,这也是最重要的地点之一。

三道子县和卫东县之间中间有一片无人地带,地上草丛连绵,不时有着大小湖泊蔓延,虽然面积并不大,只有狭长的二十里,却灌溉滋养着最茂盛丰美的草地,这里也是方信的牧场所在。

主要是养马,这片土地上,养着三千马匹,当然,仅仅是草场,这样多马,很容易把草场吃光,但是方信专门下令,在野外种下大批胡萝卜,这些稍加管理的胡萝卜,虽然产量不及正规种植的一半,但是贵在面积大。

而马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胡萝卜,就此一项,可缓解对草场的压力——虽说如此,草场还在持续的衰退中。

而牧场不许阉割,毕竟蛮人的马匹都不阉割,虽然不阉割的马匹凶猛,不利一般人坐骑,但是这才是所需要的,方信观看了一些时候,终于露出一丝喜色:“此地实只可养马千匹,日后进取到更多牧场,就可养之了。”

“主上,蛮司已不足为患,你看,这些商队,都不敢稍离规定路途三十里,就算有冒死之徒,蛮司也获得甚少,其粮内输断绝后,蛮王已不堪养兵了——蛮王虽令学习我族农耕,然蛮子安能学得一半?所以六十万蛮司,再加二十万汉族,却养不了五万兵!”

“是的,主上,而且铁器截断,盐、麻、茶、陶、酒都截断,蛮人已经陷入了严重困难之中,如是融铁为农,那兵用不足,如不是不融,更是无以垦农——听说蛮王,连自己王宫中的铁器,都拿出融了。”

听着这些,方信才真正开心起来,却还是说着:“能达此,非我之功,实是此时,内外少有掣制。”

顿了一顿,又远望着商队说着:“虽说如此,此策和军屯一样,只能短时间执行,长了,禁也禁不住。”

这二句话,说的实在,如果在以前,根本不可能执行,那些商人背后,都有些权贵,而朝廷也不会愿意看见号令一统,所以这种禁关的方法,很难彻底执行下去。

但是现在,朝廷内战,而安昌半省,方信是一手遮天,号令一下无人敢抗,明目张胆地违抗的,早就埋骨了,才能短时间执行下去。

不过就算如此,长时间也想也不要想,巨大的利润可以使内外勾结腐败。

“主上,不用多年,可用兵了。”

“还不是时候,禁关三年,蛮司已困到极点,但是其气还没有彻底瓦解,所谓哀兵不可胜,也所谓哀兵不可长,现在蛮司各部,已经各回领地,再等一段时间吧!”方信实际上心中是想着明年,但是此时哪能这样说,这是泄露军机了,所以他只是含糊地说着。

一行人继续前进,三道子县现在已经表示外围了,因此商路限制得到缓解,虽然如此,比起内地来还是严格无比。

大凡棱堡最内围,其实也分布着制麻、烧陶、熬胶、扎油等民生作坊,这些是民生的必须,流民中,也有一些工匠,全作农民自然可惜,因此有许多充入军用作坊,有许多就经营此类。

虽说如此,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人多,而是人太少,按照安昌省的情况,再来五十万人也可以轻松安置下去——粮食是最重要的,在人口缺少的情况下,只能预先考虑屯田,而非工商业。

因此商路还是必须,这当然是商务司来主持,而方信也知道,帝国的降临者,触角就不断地深入在这里,虽然现在还看不出。

里面的水之深,连方信都不知道,只是封了一些九品的小官以及不入流的胥吏,稍有些名册,但是这仅仅是冰山下的一角……

对此无可奈何,不过,如果他们安守本分还可,如果直接破坏方信的计划,不要说位面排斥力了,就是方信本人也会大举屠刀,这层意思,已经隐隐但是非常明确地通过萧红琴传递到了帝国方面。

一不作,二不休,既然掌握一方位面,其政治就要按照自己的规则来,这好比方信在帝国主位面,无论怎么样强大,都按照帝国的规则来——除非危及到彼此的根本,不得不鱼死网破。

如果因为是主位面的人,就畏首畏尾,不敢杀戮果决,那离灭亡之日,就不远了。

在此世界,无论是谁,也是可杀之人,仅仅如此而已!

第172章 今成蛟

元成三年三月。

八万大军进发,以五千骑为引,直攻安昌省腹心要地——蒙城关。

蒙城关才是汉族真正的防线,再向外,就已经不再说丘陵山林平地,而是真正的草地了,蛮王定都在此。

至于三洞关,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了。

三十骑,在于一个丘陵之上,默然遥遥望这厚重的城关。

片刻之后,城门大开,无数蛮兵蜂拥而出,或是步兵,或是骑兵,各占半数,虽然隔得极远,但是角号传出,蛮兵山喊万岁,其气直冲云宵。

年三十七的方信,端骑在上,静观着,一营又一营的蛮兵,潮水一样涌出城来,前面十里之地,便是延绵数百里的平原。

这次方信出兵,连破诸城,蛮王这时,却要花费时间来召集部落,所以才形成了方信大军直抵于蒙城关的事情。

不过,当年蒙城关被破,蛮司自觉骑射勇武,又人力有限,并没有大修,再说蛮人也不擅长守城,所以才出城而战。

六万蛮兵,每营各有一旗,数百旗漂在空中,壮观非常。

方信展开远望,一股龙气直冲天空,运转不休,而隐隐成黑蛟形,似是咆哮着。

方信仔细看去,却见得十数星星辰,各在周围都清出一小片空间,碎钻一样莹光,射在了龙气之中。

方信冷笑,这就是蛮人的根本了,这龙气七成是黑,透着狰狞苍莽的气息,还有三成是黄,其气淳朴柔顺,却是汉族的气数,至于这星辰,却是上应天星的强者。

兼得汉蛮,上应天数,难怪可以有成龙之机,不知觉,这已经是安昌决定性的战役了,是胜是败,在此一举。

方信闭上眼,再睁开,肃目说着:“有请祖宗龙气庇护!”

这时,世界珠猛地大亮,受此牵引,一股黄色之云气,出现在后方八万大军之上,腾空而起,云气之中,慢慢浮现出一条黄色巨蟒。

那蛟似有所觉,顿时大怒,咆哮不休,而黄色巨蟒似是有些畏惧,不敢前奔,身形一旋,首尾相连,进行防御。

方信见了,稍稍叹息,自己龙气,本要在五十年后爆发,现在只过了二十年,如此,其气自然难以与之匹敌了。

于是又说着:“有请在此世界的功德相助!”

顿时,一道七彩之光降临,落到了黄色巨蟒之上,顿时,黄色巨蟒身上,浮出紫气来,不一会,两者猛地融合一体,顿时龙气形成云,顿时光华暴炽,隐隐有着蛟形。

方信又说着:“有请百万军民复仇之心!”

大军出动,誓言复仇,这十数年来,被杀死的汉族超过百万,在三洞关,除了后来屯田的数万人,其他谁没有血海深仇呢?

顿时,军气冲天而起,其气如剑,寒光闪闪,这时与巨蟒合一,顿时,巨蟒不再畏惧,也自对峙,两气之间,产生着强烈的红光,赤如鲜血,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果是如此。

方信远望,冷笑,说着:“摆香案!”

“是!”后面的人早有准备,立刻将一香案摆了上去,方信将几方圣旨,都放到上面,然后跪伏在地,行三跪九拜之礼。

“臣太子少保,安昌巡抚李睿,奉圣旨,讨伐蛮贼,今一战在此役也,全将生死相托,不成功,就成仁——胡无人,汉道昌,望社稷知我之愿!”

大楚正统不绝,那还是世上真命天子,真命天子,得天地人之位格,百邪回避,万法辟易,能赐祸福,能兴风雨,不管怎么样,此时李睿还没有谋反,而且圣旨也早有命令,要他讨伐蛮司,复于旧土,所以才可借大楚正统之力!

果然,天际中隐隐传来一阵啸声,此是龙吟,一道紫气,形似真龙,虽然其气已衰,但是直扑而上,与巨蟒一合,那巨蟒立刻翻身一滚,就地蜕化。

方信望了上去,见得黄色巨蟒,长出二爪,头上微突,已成蛟龙,风雨从之,凝聚成一团,与之对峙,不但不落下风,而且寒光隐隐,功德浮现,反而隐约占得一些上风。

蛟龙与蟒不同,蛟已经具备龙性,而龙性就可呼风唤雨,并且召集群臣,统领万民,虽然说,此时化蛟,是多种因素所成,但是只要此战之后,能败蛮人,那就可夺其气运,正式化得蛟龙,并自立天柱。

天柱一成,顶天立地,上承天意,下接地厚,中贯万民,就正式可踏步天地之间了。

方信闭上了眼,这时一阵狂风吹来,再睁开眼时,眼前奇景都已化去,方信立在一处小崖之上,俯瞰整个平原。

下面平原整齐的蛮人军队,变成一排一排,只有蝼蚁般大小,方信知道这时,必须回去了,不然就赶不上指挥了,因此说着:“点烟柱吧,我们回去!”

接到命令,顿时有人挑起燃材,点燃,片刻之后,一条浓黑的烟尘,直冲云霄。

三十骑跃身上马,在下面敌人发觉和赶到之前,迅速扬尘而去,直奔己方军营。

而几乎同时,见到黑烟,已经准备好的一条条军令飞快地传达下去

“将士全数检查兵甲!”

“除武器外,一切多余负重全部抛弃!”

“车营清点弩矢,全数推出!”

这些军令,早已经准备好,有条不紊地发布而出,方信策骑前行,突然之间,想起了李世民,李世民,也经常带着十数骑,数十骑亲自前往观看敌营。

而此时,他也心潮喷薄,十五里,在良马拼命策骑之下,不过是短暂的时光。

“咚!咚!咚!”越来越近的军营,已经响起了战鼓。

营门大开,方信直策而入,直上高台。

一上高台,主旗直挥,方信直着下令。

顿时,三百辆车,全数开出,只是见到这三百辆车,方信心中就涌出无限的豪情壮气。

对付草原上的势力,实际上步兵必须有长枪阵,这长枪阵,方信也有训练,但是却不会真正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这实际上是以纪律和生命来抵消敌人的优势。

方信这时,却也不能凭空制造出火枪来对抗,这毫无疑问,会受到位面严厉的打击。

不过,追寻上古,方信还是挖掘出一种力量来,这就是汉朝就有的弓箭发射车,历史上就记载,可百箭齐射的车,密集如蝗。

上次车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时,把车上配上厚木板,车头车尾都有钩和环,平常车上可以载弹药粮草,还可以载盔甲以节省士兵体力,撤退的时候也可以载伤员,一旦遇到了敌骑,只需要片刻时间,就可将战车首尾的钩环相接,排成一圈掩体。

上面多配于标准训练的弩箭手,连射之下,其箭如雨,下面甚至有辅兵推之,虽然缓慢,但是还可推行,要是敌人靠近,士兵也可以从准备好的缝隙间,用长枪往外乱捅杀敌。

这种车,在方信改善后,才隐约记起,地球上明时,与蒙古的战斗中,也曾经有过这种战车,并且建立大功——蒙古铁骑往往要付出数倍乃至十数倍的伤亡才能消耗光车营的弹药然后将其歼灭,就是因为车营的这种强大火力,自明朝中期以后蒙古被迫向明朝称臣,连成吉思汗的封号也必须得有明天子册封。

唯有三点,第一点就是只能缓慢前进,不可快速追击,其次就是制造不易,价格甚高,最后必须是相对平缓之地。

而这三点,却此时全部满足,蛮人却非完全牧民,他们的大部分根据地,还是山林之中,到了这地步,不得不战,这和满清几乎是一模一样,满清可不是草原民。

而蒙城关之前,却正是平地。

至于出钱,方信有着免费的流民民工,只需要耗费一些原材料和钱米,与后世完全不同,所以打造这三百辆弩车阵。

最关键的是,这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蛮人不知,必碰得头破血流才可。

山风吹来,衣衫拂拂作响,仍带着残冬的寒意,方信一声令下,万军踏步上前,两军不断靠近。

突地,号鸣声不绝,蛮兵三万骑,直如洪流一样扑了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