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道天堂-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信组织起来也很是井井有条,有战斗力的军户,先进行屯田,强壮流民参与劳动而获得粮食,先规划好,建20个棱堡,分布在全县各据点,以后屯田的据点就被分割和控制。
就算将屯田分成五批,但是十数万百姓,加上数万军户,里面的关系别提多麻烦了,幕府的人马,全部抽调而出,完成此事,直忙得天昏地暗
趁这个机会,方信也在名正言顺锻炼和充实幕府班子,幕府只是半官方性质,因此里面的编制可以调整
“主上,现府中长史一人,总揽全局。”
“文薄参事一人,文薄副参事四人,从事十人,掌户籍和文书来往。”
“仓曹参事一人,仓曹副参事四人,从事十人,掌仓库和钱米来往。”
“建兵曹参事一人,兵曹副参事四人,从事十人,掌将士档案,以及新营训练。”
“骑兵参事一人,副参事二人,掌幕府二百五十骑!”
“从事以后吏员另录!”
这些人员,都必须方信一一见面和批准,这可非常费心的工作,方信忙得团团转。
好不容易把这事处理完毕,就又听见一人又说着:“主上,这是各堡堡长的名单,还请主上裁决。”
此人就是姜清柏,圣旨许了他为三道子县县令,但是他态度越发恭谨,拱手恭立。
把文件摊开,入眼,里面是二十个名字,方信看了,又看看后面的附录,都是军户中原本老兵充之,但是大部分是伍长火长之类,并非原套的指挥系统,点了点头,说着:“让这二十人前来见我一次。”
“是,主上。”姜清柏原本功名只是秀才,年才二十许,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他来作这个县令——虽说县令,但是以后至少三分之一实力在其管辖下。
不过这些日子来,此人调度有方,上应心思,这县令虽然是一个空架子,事事汇报,但是也干得有声有色,极擅长组织和协调。
方信笑着:“清柏请坐,你做得不错。”
“这事事关十万百姓,那敢懈怠,主上对我有提拔之恩,下官只有粉身而报。”他正色地说着。
“你这些日子,对此县有何感想?”
“回主上,三道子县还好,山地和丘陵不算很多,可开发的农田很多,只是县里只有一条梅里雪河,各堡用水和灌溉,问题很大。”
“恩,水的问题,先是井,各堡建造时,就要打井,而附近也要挖掘渠道引水,至于引水之物,还在于水车。”
此时,实际上帝国各个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方信自是知道引进先进科技对位面产生的强大反作用力量,这事难以为之,但是就算不用这个,单是引进一些发达地区的技术,已经足够了,他淡然说着:“这事,我已经遣人去南方,取耕田老农和工匠百许人,上次传信而来,已经快到了,你可用他们来改善屯
“是,大人。”
“本省多是丘陵山地,现在说还太早,等以后收复了一些郡县,就可用我在当年拦溪筑陂之法,而丘陵也可养牧一些马匹和牲口。”
“是,大人在南云郡任知府,就用此法开垦十万亩田地,活民十数万,下官等人当年,闻之就非常佩服。”姜清柏说着。
“恩,这些话不必多说,你觉得一月建一批,来得及不?”
“回主上,军民动手,如果不涉及开垦田地,补种粮食的话,那一个月足够了,一月一批,先安排军户,不但可安将士之心,也使日后流民分散安插在其中,可有条不紊编户编甲,主上之法,实是良策。”
“今年一年,完成十数万人屯田,完全可以,只是就算有着部分补种,收获也是不大,粮食上不但不能收缴,而且,要有所安抚才是。”
方信听了,苦笑地说着:“今年不收粮,是可以,但是安抚,难,本抚的粮也不多了,军中也要粮啊!”
方信就算有粮,也不会向百姓发粮,最多在青黄不接时,施点薄粥让他们勉强活下去就可,现在整个政策,就是艰难度日——这是一举四得。
首先,就是减少了朝廷的猜忌和注意,本来按照正常情况,是没有多少粮钱,如果方信有大批粮食发向百姓,那还得了,这种情况太不正常了,现在虽是屯田,却第一年,艰难度日,挣扎在死亡线上,倒是正常。
第二就是通过这种艰难的过程,锻炼了新组织的幕府的人员,使他们迅速成熟和合格,这对以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就是获得百姓的感恩,事实上,按照权谋学,直接施粮并不会带来感恩,组织他们通过艰难的劳动而获得改善,才会获得真正的感恩
第四也是在情况没有成熟前,减少对商业系统的依靠,也减少朝廷对这方面的注意。
姜清柏却不知方信的用心,听了,沉默了一下——的确如此,方信手中虽然还有些粮食,但是却是稳定军心所用,等闲不可拿出来。
再说了几句话,他却突地说着:“主上,下官新有一个故友前来,颇有些才干和抱负,愿荐于主上。”
“哦,如此甚好,现在他人在何处?引来我见。”方信听了,有些惊讶地说着,以他的小心谨慎,推荐的人,应该不会差。
“就在门外等候。”
“如此就传他进来。”方信说着,时到今日,方信当然不可能学什么三顾茅庐,这种作法不但有损威仪,也让人觉得有异。
当下就有人出来传令,没有多少时间,一人就进来,进得大厅,就跪下:“小人风适,拜见巡抚大人。”
方信先是望去,就见得他三十岁左右,似是已经洗换过,没有任何风尘之色。
方信细看而上,这时所见不同,只见此人青气笼罩全身,几有半尺,面格之局也不可小看,至少是一府一地之才,心中大是喜欢,面色上却一切如常,当下就细细问着情况,也问着一些问题。
此人面色从容,一一回答,方信见了,就笑着:“甚好,你可愿为我府内从事?”
此人听了,拜下:“风适拜见主上。”
从事虽然官小,但是却也不是轻得,特别是到了现在,幕府制度已经相对完善的情况下,方信更不可轻于人事规则。
如是此人嫌官小,方信也只有无奈了,现在见他恭谨应命,倒也是心喜,当下吩咐下去,让人准备他的官舍和用仪。
又说了几句,让他们两人退下,下面就是吴杰上来了。
现在吴杰,已经掌了一千兵,又兼了训练新兵的差事。
“选了多少了?”他进来,方信就问着,上次大战损失,还必须补充。
“回主上,精健壮实的汉子,不多了。”吴杰恭谨禀告地说着:“虽说号称流民十五万,但是年纪合格的男子不过五万,而精健壮实,达到入军标准者只有万许,上次补充了军中,这次只招了三千余,其他的都不算合格。”
“那只能先安排屯田,又安排到军营的从役队中去了!”方信想了想,说着:“先安排着干活,开山伐木,堡建工程,运输粮草,都可以作。”
军队的消耗很大,至于兵甲、鞍马、器械、衣褥,这种生活小事,涉及到规模数万的军队,事情也变大了,因此实际上,诸军都有奴仆附庸队——等日后军政完毕,这些负担可由地方官府承担,但是现在本省情况,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这些人,实际上缺的是营养,年轻小伙子,只要日后营养跟了上去,就可以变成精壮之人,想到这里,他又记起一事,说着:“新军中,现在轮战,都已经轮了一次吧?”
吴杰听了,不知何意,应声说着:“是!”
“打草谷的行为,暂时停止,具体会有新的命令下来。”方信说着。
“是,主上。”吴杰还是简单应着。
如果是有文人在,肯定是喊着什么仁厚了,但是方信并不是这个意思。
兵法之道,和平时,固然是训练和纪律,以及培养服从,这点是根基,无可厚非,而方信第一次派他们出战,也是让他们见得血,开得锋芒。
但是,用军之道,如高手使刀,讲究的是庄子意境,以无厚入有间,以多胜少,所以所以刀不折损锋利越盛。
比如说,现在派出去打游击战,一次二次开了血戒就可,以后训练和指挥都有谱了,却不能经常下去。
相对而言,新兵到底是脆弱,步兵更难敌蛮人的骑兵,如果多出兵几次,那这些锻炼出来的,就不是精兵,而是兵油子了。
因为勇气也是建立在生存和胜利的基础上,当士兵发觉勇气和勇武没有作用时,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想办法怎么样在战场上求生——只要有此心,就变成了兵油子。
方信自然不会如此。
莽夫使刀,以硬对硬,虽是宝刃,也会折损,如是失败了,全军士气下降,而兵油子之道,就盛行军中,久久就不堪使用。
要得精兵强将,唯一的办法就是百战百胜。
方信第二年计划,就是军屯解决部分粮食,然后下死工夫进行训练,并不是说,不出击了,而是务必选择合适的部队和时机,每战必要获胜——这才能以战养战,培养着百战精锐之师来。
想到这里,方信已经下决心,今后二年新掌军事,虽小股出战,也受其令,从中培养出百战之师来。
至于日常维持,就先给幕府人员了,到了现在,方信已经名正言顺提拔了一些人,渐渐形成个相对紧密的小群体,足以维持日常运转——而且也必须维持日常运转,毕竟按照方信的心思,这些人日后就是新帝国的中央了。
现在全省数十万军民,其心在何处,就是复仇,只要能完成这点,方信在这省这军中的位就不可动摇,如此,这方蛟龙成矣!
第165章 演化
时光飞流,转眼又是一年,是永安十三年三月。
风适虽然官位还是幕府从事,却已经显露锋芒,渐渐受到方信重用,此人文武具备,却又不拘泥于成规,所以这次,方信召见他,却为了讲武堂之事。
“我部长期屡次出兵敌境,功过得失,都是血的教训,应是记录下来,传授于下级军官,以少些不必要的牺牲。”方信拿着茶盏啜饮,又说着:“我准备建讲武堂,在幕府机构下,无需教导四书五经,也无需教导诸兵家兵,识数百字,知这些足矣!”
“主上说的是,诸军新进,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一说就明,抽些悍卒兵头来教导这些,并不需要多少时间。”风适听了,说着,眸光中一闪,一副了然模样:“不过,想必这些人,都会对主上感恩,越发奋战。”
这并不是后世的军校,方信也没有这个意思,但是一入幕府建立的讲武堂,就自然打上了方信的烙印,交流他们能吸取的经验,也是很重要,可所谓一箭双雕。
至于士官制度,地球上起源于普鲁士陆军,而后世,某党实际上也是这套,所谓的基础骨干党员,有着一大群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士官,使体系不断自动完善,这当然是好的,可是方信现在不取。
大规模士官的土壤,是有着统一的共识,以及相应的技术、交通、物资条件,如是没有这些,想想后世满清大练新兵的结果就知道了——新军士官是培养出来了,却大部分是谋反之用,反而成为了满清掘墓人。
至于某历史上的蒋公,也以此起家,都是教训。
方信自问,还没有统一数十万军民的共识核心,自是不作这事,但是小小弄些讲武堂,短期培训一下,增加一些可能崛起的未来将帅,还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至于讲武堂的主持人选,风从事,可愿担任山长?”方信想了想,就说着。
此时,军屯已完,春农已始,垦田十五万亩,购来牛羊马以及种子已经具备,只需一年,就可奠定粮仓之根基,按照这位大人的意思,显是可以再多用兵了,而这讲武堂山长之职……风适的眼神一动,跪下说着:“下官自是应命,愿为主上分忧,必教得老卒,以忠信为其军心之要。”
方信见他的神色,就知道他已经看出了一些关键,古人岂是糊涂呢?
不过,小小一个讲武堂,还不算太出格,方信做事,自然游刃有余,不徐不急,他淡然说着:“讲武堂多老兵,人多口杂的不好,城西,有块营地,还算不错,我给作个文,首钱三千贯,又请商务司运粮——以后就设在那里吧!”
风适想了想,也没有推委,领了文,拜谢而去。
拜别出来,风适心中的惊讶和震撼,还是久久不能平复。
李睿这人,早已闻名天下,在于所著的李氏六书,引起了不少争论,特别是“利者,仁之大也”这篇,十数年来,士林的争论还不平息。
相信者,言之有理,不信者,说已落歧途,有违圣贤教导。
不管怎么样,此人坚持自己理念,在南云郡任知府,用此法开垦十万亩田地,活民十数万,这点没有人能否定。
可是,到了这里一年,虽然还没有参与机密,但是单是接触的东西,就已经超出了意料之外,练兵、治军、屯田、安民,短短二年时间,整个安昌省的残局就稳定了下来,与蛮人进行对抗对峙。
想到这里,他又皱起眉,如论单个行为,无论是练兵、治军、屯田、安民,都找不出什么问题来,处处在朝廷法度允许的范围之内,并非胆大无忌出格出法,可是如果组合起来,就让人有种说不出的味道。
军屯先不说,说这个新建的商务司,这只是从九品的专设结构,西南现在粮食不足,而朝廷拨粮拨款只有三分之一,其他都必须巡抚府自己来获得,再加上西南到中原到南方,路途遥远且多坎途,中途损耗颇大,为了军粮军衣的稳定,因此设商务司来购粮购衣,这非常正常。
虽然将原本地方官府承运的任务,改成向民间商家招标,让商人自己组织运输,将特定的物资到指定地点的方法,稍有些新奇,但是想起现在地方官府胥吏官员转手舞弊的程度,又可以理解了——幕府资金有限,与其和沿途各地官府纠缠,不如直接与商人连接,毕竟现在,沿途发生的损耗,都有商家自行负责,一旦出了问题,也可直接追究
正三品代天巡查的巡抚府的牌子和权威,那些出了问题的商家,处置起来就容易多了,轻者处罚一倍半资金,重者可杀头抄家,以充其货,多少也增加了收入,哪怕在天涯海角数千里外,幕府专门派出处理那些违规商人的手段,虽然有些不法敛财的举动,但是也没有大不了的……
但是,在外界还好,身在其中,却让那些聪明人,总有些奇怪的联想……想到这里,他突地停了下来,停住了脚步,心中浮现出四个字——羽翼丰满。
这四个字一出,心中明光一片,找到了为什么觉得有些异样的原因。
原来,此人,区区二年,不经意中,已经颇有些羽翼丰满之势。
是的,在外界看来,李睿施政只能算是普通,粮饷不足,军队到现在勉强恢复到五万,部下将军桀骜,掌控起来不如意,军屯的百姓也因为粮衣不足,爆发多起小规模暴乱,对抗蛮人,只能做到守之,二年下来只收复了一个县……如此种种,朝廷评价,也许最多是一个中上等考绩。
但是,他嘴角不由浮起一缕苦笑,身在其中,才隐隐感觉到。
军队数目虽才五万,却经过多次补充,吴杰练兵,隐隐选拔人才,现在五万军中,已有数千甚至一万,已彻底为李睿掌控。
军屯之事,迁移军户,分配田地,打散重组,就连原本各镇各卫的军人,也承了不少好处,受到了不少影响,大有渗透架空之势,至于新进的流民,更是感恩戴德。
这商务司,虽不是他掌握,却也知道,能量还是相当大,去年一年,也大体上有十万石流入西南,如是以后……
风适停止了思考,虽然以他之能,知道这位大人并不是大公无私的人,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