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鲜琦] 残酷的"美容"-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92 第3期 … 纪实之页
鲜琦
不久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保卫科挡获了一名假冒他人公费医疗证欲领取药物的青年女子。
“你知不知道假冒他人证件看病取药是犯法的?”保卫人员严肃地提问。
“知道。”青年女子针锋相对回答,“可这医疗证明明是我的,你凭什么说我假冒?”
“凭什么?”保卫人员鼻子一哼,指着那红壳子公医证说,“就凭这照片与你本人名不副实!”
看着那公医证上的照片,再对照姑娘那美丽光彩的脸庞,在场的围观者们均看不出来这二者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于是乎,在一阵谴责声中,姑娘被押进了保卫室。“走投无路”的姑娘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工作单位:成都××中学的教师………
于是,保卫人员立即挂电话通知该学校。
“这还得了,有人竟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毁坏我校的名誉!”事不宜迟,校长放下电话,立即赶到医院保卫室。
结果呢,校长傻眼了:原来,这姑娘刚作过面部的美容手术,而公医证上的照片还未及时更换。
一时间,围观的人们轰动了!望着姑娘那渐渐远去的背影,不少人忍不住发出了感叹:“想不到这美容手术竟有这般奇特的魔力。”“真可谓‘东施’变‘西施’啊!”………
这是一桩手术成功,以丑变美,以“假”乱“真”的典型例子。由此及彼,也难怪,在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幸福,美化生活的同时,总是忘不了要首先美化自我,美化自己的容貌。于是乎,在这种心理因素的支配下,一股强大的美容热在都市、及至乡镇的每一个角落悄然兴起,蔚然成风。也难怪,如今各种美容化妆室、美容整形医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而那些前去美容的人——特别是青年女性却总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美容的历史和现实
美容,顾名思义,系指采用特殊的手法以美化人体的容貌,美容的手法主要有化妆法和手术法两大类。所谓化妆法是指用色彩、脂粉等而达到美化皮肤表面的目的;而手术法则指采用外科手术或物理操作的方法矫治人体某一部位的缺陷或不当,从而达到改善、美化的目的。
古今中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早在远古时代,为了美,人们不惜文身毁齿,继而用羽毛做头饰,贝壳做项链,兽皮做衣装。
以后,人们又经历了丰满体态、苗条腰身、“三寸金莲”等不同时期的审美情趣及其追求。
到了近代,各种服饰、发式、化妆品、整形术“风起云涌”,把个世界装点得“丰富多彩”。真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建国后的5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成都的一些医学院的附属医院,率先开展了割双眼皮、除皱纹、切除疤痕等美容手术。但那时,除个别演员和面部伤残者之外,其上门求美者寥寥无几。
之后,随着“反右”、“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运动,一时间,人们谈“美”色变,望“美”生畏,将爱美者视之为“洪水猛害”,群起而攻之、压之,甚至打击之。
70年代末期,随着“文革”的结束,改革和开放,中华民族告别了清教徒般的生活,汇入了波涛汹涌、绚丽多姿的美的大千世界。
1980年2月,北京的各主要报刊几乎在同时向海内外“庄严宣告”:“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医院成功地为两名年轻的女营业员做了双眼皮手术”,使她们成了中国大陆现代美容手术最早的“新闻人物”。
弹指间,十年即过。据不完全统计,从80年到90年底,全国各正规医院收治的美容手术人员已达50万以上,且这还不包括那些集体、个体,“跑江湖”“打野”的非正式“游医”所收治的求美人员。
正因为如此,目前尽管美容手术收费标准日益上升,但求美者依然络绎不绝,似乎这美容手术无所不能——甚至,那北京整形外科医院院长宋儒耀教授竟诙谐地夸下“海口”:“如果戈尔巴乔夫来中国整容,我定叫他额上的血管瘤即刻就化为乌有。”
诚然,通过美容手术,的确使一些人变得美丽或年轻起来。但是,物有“阴阳”,事有“正反”,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美容并非万能,它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施术者的医技、美学水平息息相关,稍遇不慎,势必遭来“横祸”,使人求美不成,反贻害终生。
也正由于如此,原华西医大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任,已故的姚恒瑞教授客观地对美容手术下了“定义”:“美容手术并非使每一个求美者都能变得更美,它只能使人体的外表得到相应的改善或接近正常。美的标准是什么?难道就是双眼皮、高鼻梁、酒窝?可为什么有的人具备了这几样‘指标’,却让人不觉得美。相反,有人没有这几样‘指标’,反觉得其‘光彩夺目’………因而,我奉劝每一位求美者,当你在踏上手术台之前,必须得有万一失败‘弄巧成拙’的心理准备。美容手术可不是化妆,不好看还可以擦掉后重来!”
事实正是如此,当一些求美者在江湖游医、个体美容室、“走穴”医生的手术刀下成了“实验品”被毁容,人财两空之后,她们才如梦初醒、追悔当初太单纯、幼稚和轻浮……
前几年,作为医生出身的笔者,有幸在几家美容院“操练”过“基本功”。做得少、见得多,并有意识地做过追踪调查,掌握了不少求美不成反变“拙”、甚至被毁容的典型事例,现客观报道如下,以引起广大求美者的重视和警惕:不要步其后尘!
隆鼻术的悲哀
A女,年方28,成都某化工厂工人,已婚,其儿子已年满3岁。她个头小巧,皮肤白净,五官端正,长有一个鼻梁微塌的小鼻头。她性格开朗,思想新潮,一张小嘴能说会道,一打开话匣子,便“叽哩哇啦”个没完!
或许是受了报刊宣传的影响,更在其丈夫的鼓励和周围小姐妹的怂恿之下,她率先跨进了成都地区公开对外营业的某美容院求治自己的塌鼻梁。
挂号。检查。验血。诊断。交费。签字。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之后,她心情激动地被推进了手术室。
施术者是著名的颌面外科专家,华西医大附属口腔医院院长邓典智教授及其助手。
消毒。割开鼻中隔前的皮肤。剥开分离与皮下组织相连的皮肤。止血。塞入一块经煮沸消毒、钻有不少孔眼的固体硅橡胶。缝合皮肤……顷刻之间,A女的鼻梁高挺了起来。
接下来,是包扎、住院、打针、吃药、折线。一周后,她在出院之前摸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圆镜。
勿庸置疑,邓教授的美容手术是无可挑剔的:皮肤切口整齐,瘢痕不显;鼻梁高挺、端正。但十分遗憾的是,A女那小巧玲珑的脸庞并不适合这个新垫高的鼻梁,总让人感到不相称,不自然,打乱了其表面的“生态平衡”!
为此,A女向邓教授表示谢意的同时竟说出了一句令人震惊、哭笑不得的肺腑之言:“面对着镜子中的自我,我感到陌生。尽管我的鼻梁增高了,邓教授满足了我当初的求治需求。但对照过去的那个自我,我喜欢过去。喜欢过去我那个鼻头微翘、有点调皮相的小塌鼻子。”
无独有偶,原××歌舞团著名独唱演员×××女士也因自己的鼻梁不高而请美容医生做了充填硅橡胶手术。结果,她的情况与A女大同小异,鼻梁增高,人却没有因此而变得美丽起来。相反,她带着一个假制的“希腊”式半圆柱体鼻梁却从此背上了“思想包袱”,再也不敢轻易登台演出和“裸脸”于各公共社交场所,“无可奈何花落去”地过着近似于隐居的生活,让人深感惋惜。
诸如此类的情况并不少见,尽管通过手术,求美者们的鼻梁的确增高了许多,但是,她们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美丽起来。反倒是那个质地硬邦邦的半圆体给人留下了一个不自然、不协调的印象,让人“刮目相看”时,忍俊不禁!
鼻梁被垫高了,为什么人的面部却没有因此而变得美丽起来呢?这我们可以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
在医学上,人们常把因先天性、外伤性、感染性等原因导致的鼻骨、鼻软骨、鼻中隔的缺损、错位,或瘢痕组织的挛缩,使鼻根与鼻尖之间的鼻梁塌陷称之为“马鞍形”畸形——俗称“鞍鼻”。
急病人之所急。为了满足广大鞍鼻患者的迫切需要,医务人员在控制炎症、消除感染、切除瘢痕组织的基础上,纷纷将患者的肋软骨、髂骨和硅橡胶给植入其鼻梁部,以达到恢复正常外形的目的。这种手术叫鞍鼻整复术。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国外一些整形外科专家将其用到了美容手术方面,并很快传到了我国。
问题的关键在于鼻梁的畸形与正常两个方面的区别。如果求术者的鼻梁是畸形的鞍鼻,那么通过整复术后,一定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相反,如果求术者的鼻梁是正常的,而为了美化成外国人那样的高鼻梁,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弄巧成拙!
“排他性”的恶作剧
B女,24岁,某报职员,未婚。她是在其父母的陪同之下前来美容院就诊的。白皮肤。黑眼睛。双眼皮。高鼻梁。长辫子。似乎尽善尽美了,唯一的遗憾是她的下巴较正常人显得略短。
或许,正因为此,她至今还没有男朋友,使得她的父母不得不为之牵肠挂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华西美容院的成立和国内第一流整形专家的对外公开服务的消息犹如布谷鸟报春般地给她带来了“福音”。
检查。测试。经过一系列医学和美学方法的测定,整形手术专家姚恒瑞教授下了诊疗“定义”:“此手术做得好,定能使B女‘颌下生花’!但是,关键得看B女是否具有‘排他性’因素。”
事实正如姚教授所担心的那样,尽管姚教授的手术做得相当成功,顷刻间便使B女光彩照人。但是,B女出院后的第三天,由于其身体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因素,B女的下巴由充血、肿胀急剧地发展到暴满、外凸,大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之势!
事不宜迟,在发烧、疼痛难忍之际,其父母只得再次将B女“挟持”至美容院求治。
经化验、诊断,为了B女生命安全,姚教授立即采取了应急措施,不得不“忍痛割爱”,将自己“作品”从B女的下巴下重新取了出来。
出于职责,姚教授坦诚相告;“很明显,B女身上含有极强的‘排他性’因素。因而,不适宜在她的体内安置硅橡胶等非自身性异物。如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是将她髋胯部的骨髓或胸肋软骨移植到她的下巴上来。当然,这样的手术较大,过程复杂,非得与外科手术医生相配合,同时进行不可。”
像B女这样的例子并非少见,另一名求做塌鼻成形术的C女和求做乳房成形术的D女也遭到如同B女一样的“厄运”:经专家之手,两位女子前者变得美丽、后者变得丰满(均指相对而言)起来。然而,“美景”不长,仅几天的时间,双双不得不因为身体的“排他性”因素,而重返手术台。
但是,病痛易除,“心病”难医。由于求美不成,反“冤枉“挨了“两刀”。花钱买痛不说,更由于手术取出硅橡胶而导致的皮肤松弛、皱纹增多、切口疤痕等“新伤”,加重了求美者原有的心理负担,实在得不偿失!
“疤痕打磨术”弄巧反拙
某日,从乐山地区来了一对年过四十,双双均因儿时患“天花”而导致麻脸后遗症的老姐妹。她们是慕美容院专家教授之名,专程前往省城求治的。
经检查、诊断,负责手术的整形专家决定给予二姐妹施以“瘢痕打磨术”。
所谓瘢痕打磨术,是指采用牙科常用的微型砂轮打磨器,在经消毒杀菌之后,将求治者脸部的凸起部分进行砂锉打磨,使之能与凹陷部分处于同一“等高线”,从而达到改善面容的结果。
验血。消毒。踩动打磨器开关。“呜——”、“呜——”,随着砂轮的转动,血浸皮飞,一个个呈“+”字形的正常皮肤被磨掉了,使之与一个个“●”状的天花疤痕维持在了一个统一的平面上。
一周之后,两姐妹脸上的纱布、油纱被揭去。
麻脸经过打磨术之后,得到了相对的“统一”和“平展”。但是,由于旧面新伤之故,她们面部皮肤的颜色却怎么也统一不起来,白“●”与红“+”字相间,真犹如一张“筛状”的大花脸。
万般无奈之下,两姐妹只得使用大量的“美容遮盖霜。”
成功的例子尚且如此。那么,失败的例子又是如何呢?这亦可以举例说明:
E男,三十多岁,某厂工人,未婚。其个头不高,皮肤黑黄,脸上有着一小块铁器划破后再生的疤痕。疤痕质软,微红,压之无痛感。
作为一名尚无对象的大龄青年,他希望通过疤痕打磨术来“美化”自己的面部,从而达到取悦某位女性的目的。
希望是美好的,但结果并非能够如愿。
求美心切,在E男的硬磨软缠之下,手术大夫破例“开后门”,为他作了打磨术。然而,谁料想,由于医生仓促上阵,一上手术台就心紧手乱地不能驾御自如。结果,“一失‘手’成千古恨”,E男那凸起的疤痕给磨了个子弹头样的“弹坑”。后来,尽管手术大夫主动赔礼道歉,采用了多种补救措施,但人肉并非泥土,捏捏揉揉、修修补补就能够还原“复生”的。
物有阴阳,事有正反。当然,我们不能因为上述这三例手术的不理想或不成功而“全盘否定”疤痕打磨术的功绩。客观地说,打磨术采用操作得当,对雀斑、浅表性疤痕等还是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消除“瑕点”、“妙手回春”的。
硅胶油种下“祸根”
F女,20来岁,某公司社交活动力极强的公关小姐。然而,尽管F女年轻活泼,皮肤白皙,其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均具有现代色彩,但是美中不足,她的鼻梁塌塌,胸脯平平,横看无岭侧无峰,缺乏女性的曲线。
F女不愧为时代的弄潮儿,她率先走进了一家号称是“功能设备齐全”、“美容手法一流”的“现代美容艺术中心”,毅然登上了手术台,请美容大夫给自己做了塌鼻梁充填术。
F女万万没有料到,那位口若悬河的美容大夫是唯利是图、毫无职业道德的家伙,他竟将国外医学界早已淘汰了的硅胶油从鼻尖扎入注进了F的鼻梁之中。
与固体硅橡胶相比,硅胶油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只需用一根针管、针头,往其需要的部位下注入即可)、易成型、见效快等特点。正因如此,在短期内很具有欺骗性。从手术台上下来,一对照着自己那挺拔分明、有轮有廓的新鼻梁,F女高兴得几乎快跳了起来:“这镜中的身影,难道真是往日的那个自我吗?”
继而,她又掏出上百元钱买了一大堆能使乳房发育丰满的“丰乳器”、“健胸膏”等物品,对自己的未来寄托着极大的希望。
但是,美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硅胶油的渗透、浸袭作用,F女那新挺起不久的鼻梁开始变歪、变塌,有压痛感。不久,F女又开始出现头昏眼花、视力下降、失眠多梦、夜不能寐等症状,痛苦不堪。万般无奈之下,F女只得舍近求远、八方投医,找到了专业性、责任心均强的整形医生。
然而,事到如此,尽管整形专家的技艺高深,但却也“回天乏术”,只能小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