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宦海无涯-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因为是搞审计出身,所以高胜强知道,假的就是假的,无论做得再完美,都会留下有漏洞,虽然一时间现不了,但是终究是会被现的,正如某位先哲所说,“你可以在某些时间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某些人,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

所以高胜强不是不想贪腐,而是不敢贪腐。他好容易遇到一个不用他贪腐、不用他拿审计原则来交换就赏识他的市长,可是这个市长又干不了多长时间就可能调走,这对高胜强来说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

今天,常务副市长赵长风在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建军的陪同下来视察工作,高胜强就打起全副精神来接待。因为高胜强知道,常务副市长赵长风也是空降干部。凡是空降干部,必然有强硬的后台,这在官场上是颠不破的规律。而赵长风又在市长刘光辉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要离任这个关键时刻空降到邙北市来,这意味着什么?高胜强虽然不搞贪腐,这点政治敏感性还是有的,他推测,常务副市长赵长风有很大的可能在市长刘光辉离任后出任邙北市市长,而且作为常务副市长,赵长风又分管着审计局,所以高胜强至少要伺候好赵长风。

赵长风笑呵呵地围绕着荣誉展示室兜了一圈,问高胜强道:“胜强同志,这个荣誉展示室是谁想出的主意?”

高胜强连忙说道:“赵市长,这是我们局党组的集体智慧。”跟在高胜强身后的几位副局长见高胜强不居功,脸上都露出了微笑。

赵长风扭头对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建军说道:“建军同志,审计局这个办法不错,建立这个荣誉室,既可以让外界了解审计局的成绩,也可以增强审计局内部干部职工的集体荣誉感,进而激他们的责任心,尽力维护审计局这得来不易的荣誉的强烈意识,这个办法可以推广,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一个亮点和经验,好好总结。”

王建军连忙说道:“赵市长,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回去我就组织人来审计局取经,好好总结审计局这行之有效的建立机关优秀荣誉文化的做法。”

赵长风满意地点了点头,目光又落在一块匾额上,上面写着:“邙北市审计局获得一九九八年度中原省审计系统先进单位。”

赵长风就说道:“胜强同志,审计局能获得全省审计系统先进单位,很不简单啊。”

高胜强就笑逐颜开,说道:“还是赵市长专业啊,知道要在全省审计系统取得先进单位有多困难。不像有些领导,对这些成绩就不以为然。”

刘俊康在后面接口说道:“高局长,赵市长是华北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的高材生,对审计当然内行。”

高胜强浑身一颤:华北财经大学?

【第三十章 借势】

赵长风心头有些不悦,看来刘俊康还需要多锤炼啊,虽然这话是在夸他内行,可是却也透露了他的信息。赵长风决定回去后点一下刘俊康,下次不能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高胜强这边却像是吃了兴奋剂一般,心中狂喜。他正愁如何觅得靠山,这靠山就送上门来了。赵市长竟然也是华北财经大学毕业的,有了这一层校友关系,还怕赵市长以后不关照他吗?

此时人多,高胜强倒也不着急和赵市长攀近乎,反正既然知道了是华北财大的校友,以后还怕没有机会吗?心中转着念头,嘴上却笑着说道:“有了赵市长这样的内行领导,我们审计局今后的工作成绩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观过荣誉展示室,高胜强和王建军就陪着赵长风来到审计局会议室,在会议室内,赵长风和审计局的班子成员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审计工作汇报,并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时间就到了中午,审计局已经安排了欢迎宴,欢迎赵市长和王建军秘书长一行。赵长风第一次到审计局来调研工作,自然要给审计局的同志一个面子,留下来吃饭,加深和审计局班子成员的感情,和下面的同志打成一片嘛。

到了酒店,高胜强终于找到一个机会,单独跟在赵长风身边。就连忙小声说道:“赵市长。您是华北财大哪一年毕业生?”

赵长风知道高胜强绝对不会平白无故问这么一句话地,就微笑了一下,说道:“我九四年毕业。怎么,胜强同志对华北财大熟悉吗?”

高胜强连忙说道:“赵市长。我是华北财大八七届毕业生。”

“哦?”赵长风就来了兴趣,笑着说道:“这么巧啊?没有想到在这里还能遇到学长呢。胜强同志是哪一个系地?”

“赵市长,我是会计系的。我毕业哪一年,我们系党总支副书记历程生调到你们财金系了呢。”高胜强听刘俊康说赵长风是金融专业毕业,就拼命联想着和财政金融系有关的东西,以便能和赵长风拉近关系。

“你认识历书记啊?真是太巧了呢!”赵长风也是高兴,毕竟他在邙北市人地两生,忽然间现手下一个要害部门的局长是和他是校友,自然会感到亲切。

“是啊,就是说呢。真巧呢!”高胜强见赵长风态度亲切。心中就很是兴奋。他正要继续说下去,却瞥见王建军和审计局两个副局长走了过来,就连忙说道:“赵市长,等您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拜访您,好好聊聊母校地情况。”

赵长风见高胜强懂事,心中也是喜欢,就点头说道:“好,回头有机会再聊。我们不要冷落了其他同志。”

酒宴开始后。赵长风倒是不拿常务副市长的架子,和几个审计局里几个主要领导一一碰杯,态度甚是亲切,只是他和其他领导碰杯的时候,都是浅尝而止。唯独和高胜强碰杯的时候。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在别人看来,或许赵长风是因为高胜强是审计局的一把手特别给了点面子。但是高胜强却知道赵长风这个特别的举动中还包含有其他意思。

赵长风一来到市政府办公楼,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在往常这个时候,这里早已经是人来人往,可是今天这里却出奇的安静。他正在正奇怪,却看见政府办副主任王建军从楼上下来了。

“赵市长,”王建军跟赵长风打了个招呼,跨前两步,来到赵长风身边,低声说道:“市长脾气了!”

赵长风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却没有接王建军的话茬往下问。王建军见赵长风没有往下问,心中就感到有点失望,不过他还是忍不住继续说下去:“大龙溪的污染被《中原日报》曝光了,市长正在那里训斥张市长呢!”

按照市政府的习惯,对一把手称呼为市长,而对副市长则要在市长前面冠上姓,称呼为某市长,而不会称呼为某副市长。所以王建军这句“市长正在训斥张市长”听起来有些拗口,但是赵长风却是明白。

听到大龙溪污染被曝光地消息,赵长风心中一阵喜悦,看来阳江超地办事效率果然可以,他什么时候联系的记,记什么时候到的邙北市,赵长风这边还不知道呢,那边《中原日报》已经曝光了。不过表面上赵长风还是装作非常诧异,他眉头微微一皱,说道:“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不知道?”

“就是今天的《中原日报》,第三版。”王建军见引起了赵长风的诧异,心中就有了些许满足,他又对赵长风说道:“市长正在气头上,赵市长您……”王建军故意收住了话头。

赵长风知道,王建军是提醒他不尽量不要这个时候去刘光辉的办公室,以免触到霉头,就说道:“我明白。”

王建军见讨好赵长风的目的已经达到,就又笑了两下,匆匆离去。

到了办公室,刘俊康已经在里面,见到赵长风过来,连忙过来小声说道:“老板,大龙溪上了《中原日报》了。”

赵长风点了点头,坐在皮转椅上,今天地报纸就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办公桌上,《中原日报》就放在最上面。赵长风就拿起《中原日报》,翻到第三版,只见上面用醒目的标题写着“邙北市采金业污染触目精心,大龙溪成为死亡谷”,下面的正文里,记用详细的篇幅描写了大龙溪的污染境况,并配了大幅照片。赵长风仔细读了一遍,现记这篇新闻报道比他上次去大龙溪了解地情况还详细,很多他不知道地情况在这篇报道中都曝光出来,赵长风虽然亲自去了解过大龙溪的污染情况,这一次重新读来,不由得也感到触目惊心。也不知道这个记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了采访,搞到如此详尽地第一手材料的。

赵长风看了一眼记的名字,薛英杰,很有意思的名字,名如其人,很有正义感。

刘俊康为赵长风泡上一杯信阳毛尖,就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中国名茶虽然很多,赵长风却唯独只喜欢信阳毛尖,也许赵长风的味蕾已经习惯了信阳毛尖那独特而又浓郁的香味,而对其他名茶就有所排斥吧。

赵长风端起茶杯,一边感受着信阳毛尖独特的香味,一边在心中盘算着大龙溪污染被曝光会带来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中原日报》是省级党报,薛英杰既然能在省级党报上把邙北市大龙溪污染的事情捅出来,说明他不仅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有着巨大活动能量的人,否则中原日报的总编也不会放这样敏感的稿子上报纸。

这件事情一旦见了报纸,那么过程就不可逆转,省里的分管领导肯定会做出批示,甚至省环保局很可能会拍调查组下来调查这个情况,如此以来,即使蔡国洪能量再大,却也遮掩不了这个事情,大龙溪附近的金矿必须予以整治。

当然,按照党政分工的原则,一定是市政府出面对大龙溪周围的金矿污染进行治理,分管副市长张志林这次肯定是责无旁贷。他虽然可以迫于蔡国洪的压力,不把赵长风的批示当成一回事,但是这次有省里副省长的批示,蔡国洪也抵挡不住,张志林这次是推无可推。

呵呵,赵长风心中冷笑,这次看张志林如何化解压力吧。只要副省长的批示一下来,邙北市除了对大龙溪附近金矿污染进行治理外,还必须对前面的污染进行调查,得出一个结论上报给省里。所谓结论,就是由谁来承担这个造成严重污染的责任,从目前来看,张铁林和环保局李局长这次是背定黑锅了。

赵长风长长的嘘了一口气,这次在和蔡国洪在大龙溪污染问题上的交锋,他借势而为,利用外部压力取得了开局的胜利,至于后面情况会如何展,赵长风还要密切跟踪,以防张志林和环保局李局长阳奉阴违,这场关乎大龙溪两岸居民的生存权的斗争能不能最后获胜,赵长风能不能笑到最后,现在还都是一个未知数!

【第三十一章 刘俊康身上的谜团】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展是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部矛盾是根据,外部矛盾是条件。也就是说,在事物展的问题上,内部矛盾起决定作用,外部矛盾只是诱因,起推动作用。

赵长风起身端着茶杯到饮水机前接满水,坐在皮转椅上,继续他刚才思路。

在邙北市,蔡国洪的势力过于强大,以至于刘光辉和付罡庭两个人的势力加起来也不是蔡国洪的对手。可是赵长风相信,这不过只是表面现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儿的。邙北市如此,邙北市中蔡国洪的势力也同样如此。赵长风坚信,在蔡国洪势力内部,必然也有纷争,也有矛盾,只是当没有外部压力时,这些纷争和矛盾就像是水泥桥上非常细微的裂纹,人们是看不见的,甚至会以为这座水泥桥根本没有任何裂纹,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可是一旦面临着外部压力,水泥桥的上这些细微裂纹就会显示出来,并且随着压力的增加而逐步扩大,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这些裂纹就会对桥本身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最终导致一座看起来非常坚固,甚至到了坚不可摧地步的水泥桥的轰然倒塌。

现在,随着大龙溪污染被捅上《中原日报》,第一道压力就会马上降临邙北市,蔡国洪的势力在这道压力下会出现怎样的变数,对赵长风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单单想借助这一道外部压力就想一举突破蔡国洪的势力,赵长风知道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就是,蔡国洪地势力能够在这即将到来地外部压力下出现一丝裂纹,赵长风就可以针对这道裂纹下手,从内部分化蔡国洪的势力。从而最终达到彻底瓦解蔡国洪在邙北市苦心经营的政治格局。至少要改变目前这种态势。刘光辉和付罡庭两大势力加起来也不是蔡国洪地对手,这如何能成?

赵长风思绪又回到邙北市政局本身,作为一个空降的外来户。他不能重蹈刘光辉的覆辙,在邙北市当孤家寡人。要想在邙北市站稳脚跟,乃至做出一番失业,赵长风没有自己的嫡系,没有自已的班底是不行的。但是嫡系却不是说来就来的,这需要掘,需要培养。更需要拉拢。

让赵长风高兴地是。审计局局长高胜强竟然也是华北财大毕业,而且历程生曾经当过他们系地党总支副书记。这就意味着。高胜强从政治属性上来讲。是赵长风的天然盟友,在目下官场形态中。同学和校友地关系无疑是官场中最牢固地纽带之一。

想到高胜强,赵长风忽然间又想起昨天秘书刘俊康地表现。在当时,刘俊康的多嘴给赵长风心底带来一丝不快,可是最后却没有想到会出现一个皆大欢喜地结局,说起来刘俊康的莽撞还是误打误撞立下了大功呢!

此时想起这个细节,赵长风不由得又深想了一层。按照刘俊康平日里的表现,并不是多嘴多舌的人,基本上是“领导前面走,后面紧紧跟。领导不问,他不先开口”,可是昨天刘俊康怎么忽然间冒冒失失来了一句呢?难道说刘俊康已经知道审计局局长高胜强也是华北财大毕业的,所以故意暴露出赵长风的身份,给高胜强一个梯子,让高胜强快速向赵长风靠拢吗?如果真的是这样,刘俊康的处理就真的可圈可点了。秘书是领导的跟班,是领导的助手,是领导的保姆,凡是领导想到的,秘书一定要想到,凡是领导暂时没有想到的,秘书也要替领导想到,为领导弥补漏洞,为领导拾遗补缺,只有这样,才是一位称职的,乃至优秀的秘书。

邙北市是一个小地方,小地方的干部眼界通常非常有限。赵长风从省城下来,并没有期望能遇到一位非常优秀的秘书,只要能遇到一个基本上称职的秘书,赵长风就非常满意了。

刘俊康今年二十七岁,毕业于天阳市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到邙北市政府办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内刘俊康一直在政府办下属经济研究室负责一份叫《邙北快讯》内部刊物的组稿编工作。

赵长风到了邙北市之后,刘光辉特意把刘俊康从经济研究室调到秘书科,担任赵长风的专职秘书。对于刘光辉这样安排,赵长风还是满意的。因为秘书科其他秘书都跟过其他领导,再到赵长风身边当秘书不怎么合适,这其中最紧要的就是秘书的忠诚度的问题。像刘俊康这样一直在经济研究室搞内刊组稿编的闲职,至少可以保证在忠诚度上没有什么问题。赵长风本身对刘俊康期望值也不是很高,只是希望刘俊康能够尽到秘书的本职工作就满意了,可是看到刘俊康昨天在审计局那一句看似冒失的话,赵长风就不得不重新在心里掂量一下刘俊康。

若是刘俊康昨天那句冒失的话是无意间说出来的,为的就是单纯讨好赵长风,拍赵长风的马屁,那么刘俊康最多就是一个基本合格,甚至不怎么合格的秘书,没有什么可以继续推敲的;如果昨天那句冒失的话是刘俊康有意说出来的,那么刘俊康这个举动就很值得玩味了。

赵长风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