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伪智慧的宿命:诸葛亮必败-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人毕竟是血肉之躯,过度饮酒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牛玉儒在酒桌上的豪情实际上是在透支着自己的生命。
在牛玉儒去世后,一股学习牛玉儒的风潮开始在全国涌起。但是很少有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此,笔者不得不大声疾呼:在学习牛玉儒的同时,别忘记了健康管理!
txt小说上传分享
没有调查怎有发言权?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曾经告诫全党同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恰恰是“没有调查,但拥有发言权。”
诸葛亮自恃“能掐会算”,追求“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他总是不屑于调查研究工作。
魏延曾建议诸葛亮兵出子午谷,被诸葛亮拒绝了,理由是害怕魏军在山中设伏。其实,山中有没有埋伏是很容易弄清楚的事情,派一小队“细作”先行出发,详细侦察敌情便可。由于诸葛亮平时就比较忽视情报方面的工作,所以他也根本想不到要去侦察敌情。
假如经细作侦察,确定子午谷以北没有敌军把守,那么采用魏延的计策很可能就会大获全胜。而实际上,魏军的确没有设伏。当时司马懿被贬官,新任魏军统帅司马懋是个无谋之人,他怎能想到蜀军会从偏僻山中杀出?
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懋是个草包,但他还是不愿意冒险采纳魏延的计策,因为他担心在草包司马懋身边万一有高人该怎么办?实际上他所担心的这个问题仍然可以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弄清楚。只是他不愿意这样做,因为他没有情报工作的意识。
由于诸葛亮过于崇尚“运筹帷幄之中”,导致了他对调查研究工作的忽视,所以他的很多决策都“决败千里之外”,甚至决败于“十里之外”。荆州之失,在于诸葛亮没有调查清楚孙权的意图,想当然地认为主动出击可瓦解孙曹联盟,于是做出了错误决策。而街亭之败,看似是马谡之过,实则也与诸葛亮的情报联络工作的迟误有关,他对马谡阵型的掌握太晚,以至于来不及做补救措施。当然,整个北伐战争,则更是缺乏调查研究的表现。如果能对曹魏政权的实力进行客观调查,他就不会贸然发动北伐战争了。
中国历史上,不调查而乱决策的领导人很多,由此而造成的灾难也不少见。唐玄宗在位时,重用奸臣杨国忠,杨国忠两次征讨南诏,都被南诏人打得大败。但杨国忠深知,唐玄宗正沉溺于酒色之中,根本无暇调查核实战情,于是杨国忠便大胆编造谎言,说自己打了打胜仗,结果他得到了唐玄宗的封赏。
在中日甲午海战前,日本人悄悄扩充海军军力,日本皇后将自己的首饰捐献出来购买军舰,而中国大清朝的慈禧太后却在为修建颐和园而搜刮民脂民膏,清朝海军预算也被上面截留了不少。眼看着日本海军实力一天天超过了清朝海军,李鸿章认为不可与日本交战,应以斡旋、调节为主。慈禧太后却认为,中国虽打不过美英,但对付个小日本总不成问题吧。此时,翁同龢、光绪等人也力主一战。战争打响后,清朝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战败,不得不接受不平等的屈辱条约。在这期间,清政府上层只有李鸿章一个人是经过了调查而发言的,而反对他的那些人则是站着说话腰不疼的空想主义者。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能保密,怎能安全?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过程中,原投降曹魏的孟达欲起兵举事,配合诸葛亮的北伐,去攻打洛阳。而此时,也恰逢司马懿被魏主曹睿官复原职。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是个厉害的对手,孟达很有可能被他消灭。于是诸葛亮修书一封,让孟达派来的心腹回去提醒孟达,要他千万防备司马懿,并让孟达千万不要让同事者知道秘密,知则必败。
诸葛亮写给孟达的这封十万火急的信件,最终没能送到孟达手中。因为送信人在路途上就被司马懿军队的前路哨兵抓获了。
由于孟达没能收到诸葛亮的警告,便糊里糊涂把自己要起兵的事情告诉了很多亲信,这些所谓的“亲信”实际上根本就心怀诡态。在司马懿率兵打来时,孟达的心腹李辅和孟达外甥邓贤献城投降。结果,孟达被杀,诸葛亮又失去了一次攻克魏都的机会。
《三国演义》的这段描写,与真正的史实有所出入。罗贯中之所以改写历史,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然而,即便事情都如《三国演义》这样的描写,诸葛亮仍然脱不了保密工作不严谨的责任。既然这是一封十万火急的信件,就要防备信件可能会落入敌手,所以应该继续派人前去提醒才是。
打开《晋书》,当我们翻阅有关孟达举兵的真实历史时,就会发现,孟达之败,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诸葛亮的安全保密出了问题。
《晋书。帝纪第一》记载,孟达投降曹魏后,司马懿一直认为孟达言行倾巧,不可信任。后来孟达果然暗中连吴固蜀,潜图中原。但蜀相诸葛亮厌恶孟达之反复无常,又虑其为患。于是诸葛亮遣一个叫郭模的人诈降,以便帮助孟达举兵。郭模经过魏兴城时,被魏兴太守申仪抓获,孟达暗通吴蜀的秘密便被泄漏了。孟达一看情况不妙,便计划提前举兵。
司马懿为了稳住孟达,便修书致孟达:“将军昔日背弃刘备,投奔我国,蜀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破我军,只是苦于无路。郭模之所言,并非小事,诸葛亮岂能轻易让事情宣露,他的真实目的你该知道吧。”
司马懿的书信意在挑拨孟达和诸葛亮的关系,他的意思是,诸葛亮派郭模诈降,本来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郭模却很轻易就暴露你要起兵的秘密,这说明他诸葛亮是想加害于你呀!
这封书信果真厉害,孟达接到信后便开始犹豫不决了。司马懿乘机倍道兼行,八日到达孟达驻守的上庸城城下。吴蜀各遣其将以救孟达,被司马懿分兵拒之。与此同时,司马懿派军八面猛攻孟达,达甥邓贤、将李辅等开门出降。孟达被斩杀,举兵宣告失败。
孟达之败,源于郭模泄密,而郭模又是诸葛亮派去诈降的。此中可见诸葛亮的安全保密工作有多差!而司马懿则抓住孟达多疑的缺点,极力挑拨孟达与诸葛亮的关系,用“信息垃圾”干扰孟达的决策,成功阻止了孟达提前举兵的计划,并打破常规,在未经魏主批准的情况下就发兵平叛,一举拿下上庸城,并斩杀了孟达。
错把情报送给对手
诸葛亮的最后一败,也是败在了情报战。而这次失败也是诸葛亮亲手种下的。
且说诸葛亮领兵屯于五丈原,让人去司马懿营前挑战。但司马懿就是不理睬。诸葛亮便取来妇女的头巾和衣物,盛在一个大盒子里,并修书一封,派人送到魏寨。
司马懿当众拆信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仲达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谨避刀箭,与妇人有何异哉!今遣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战。
诸葛亮原意是想以女人衣物羞辱司马懿,让司马懿在盛怒之下出兵交战。但是诸葛亮的盘算落空了。不仅如此,司马懿还乘机抓住了诸葛亮的一个致命的漏洞。
换了别人,也许根本抓不住诸葛亮这个细微漏洞。但司马懿不愧是情报方面的专家,他假装和诸葛亮派来送信的军士随便聊天,问道:诸葛亮的寝食和事情的繁杂程度如何?军士回答:“丞相早起晚睡,罚二十以上都要亲自决定;平时的饭量也很少,每天不过数升。”
就是通过这短短的一句话,司马懿便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诸葛亮食少事烦,岂能久乎?”
诸葛亮派去的军士回营后,将司马懿的话如实相报。诸葛亮感叹道:“司马懿太了解我了!”
自此以后,诸葛亮便知道,无论什么样的羞辱都不能激怒司马懿了,而且,更糟糕的是,自己身体不佳的信息竟然被司马懿了如指掌。这下司马懿更会按兵不动,他会让诸葛亮病发而撤,根本用不着一兵一卒。此时,诸葛亮便落到了计穷的地步,他好生郁闷:这样的仗如何去打呀?
司马懿为什么能够了解诸葛亮?因为他善于对诸葛亮进行情报调查。而诸葛亮正好相反,他是把自己的情报主动送给了对手。
诸葛亮病死五丈原,是长年劳累的结果,司马懿的情报战也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司马懿的那句“亮食少事烦,岂能久乎?”的话,实际上是讲给诸葛亮听的。司马懿和诸葛亮一样,带话给对方都是为了激怒对方。只不过诸葛亮的目标落空了,而司马懿的目的实现了。
。。
迷失情报战
为什么诸葛亮的情报工作总出现失误?这是因为曹魏军队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情报战技术,而这种技术并未被诸葛亮所掌握。
迷失于情报战的还有东吴统帅陆逊。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也联合了东吴军队。陆逊派遣一个叫韩扁的心腹奉报表文,但韩扁被魏军抓获,陆逊的奇袭计划就此泄漏,魏军从此加强了防范,使得东吴无处下手,陆逊只好指挥大军撤回东吴。
据说,陆逊在表章上所写的计策非常绝妙,连魏主曹睿看过后都赞叹不已,说:“东吴陆逊真妙算也!”
然而,无论是多么绝妙的计策,一旦被敌人所获悉,也就失去了价值。总之,由于不熟悉情报战,陆逊的奇袭计划泡汤了。
诸葛亮和陆逊,这两位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均栽在了情报战上。由此可见,曹魏军队的情报战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后代人读《三国》,看到蜀国、东吴的情报员被魏军抓住后,就感叹诸葛亮、陆逊的命真不好,却没有想过这根本就不是命运的作弄,而是他们自己在情报战上的落后造成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商业信息战的空白点
当代中国人,似乎沿袭了诸葛亮的缺点,在信息战方面总是一窍不通。拿中国股民来说,曾经获取信息的主要办法竟然是听取小道消息。所以,中国股市总是假消息满天飞。而这些假消息也不尽然是庄家们编造的,有的消息竟然是以讹传讹而造成的。比如,今天有人猜测说某只股票有庄家,明天就有人说这支股票的庄家很厉害,后天就有人说庄家打算继续拉高股票价格。其实这些消息往往都是股民们为了自我安慰而编造的谎言,但正是这些谎言,成为了许多股民们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与中国人相比,西方人似乎更喜欢情报战术。早在解放前,洋人就在上海滩雇佣中国人充当“包打听”。而我们中国人对洋人的理解却缺乏信息依据,比如民间互相传说,洋人的膝盖是僵硬的,轻轻一敲就会倒地等等。
进入信息时代后,西方国家更加重视情报工作。许多大企业都设有专门的情报机构,以收集包括竞争对手情况在内的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那些没有信息部门的外国中小企业,往往会通过专业的情报服务机构来掌握相关信息。中国很多企业虽然也设有信息部门,但信息部门毕竟不是情报机构,其工作人员基本上是以负责报刊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主,他们很少去关注竞争对手的信息。甚至像海尔这样非常有名的大企业,也没有自己的情报部门。据专业人士统计,中国市场目前只有约1000余名的专业竞争情报人员,而真正的需求却超过10万名。总之,对中国企业来说,情报工作至今还是一片空白。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情报战术的国家,偷袭珍珠港便是在情报先行的基础上进行的。日本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在各个领域使用商业间谍,以窃取先进工业国家的商业情报,特别是窃取新技术的核心情报。利用间谍手段得来的情报,日本企业开始对欧美企业的技术采用跟踪、模仿的战略,并逐步发展自主技术。在很短的时间里,日本便在多个技术领域超越了欧美国家。
当然,获取情报不一定非要通过非法手段。情报学的专家认为,95%的情报都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获得。不过这需要进行专业的情报分析。
司马懿两次获得诸葛亮的情报,都是通过了合法的渠道。一次是抓住了诸葛亮派来诈降的人;一次是诸葛亮派人送女人衣物时暴露了诸葛亮的实情。这两次情报都是诸葛亮主动送上门的。不过,若非司马懿具有识别情报的本领,这两份情报的价值便不会被发掘出来。
西方人认为,情报学的发祥地在中国。西施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女间谍。但是目前中国的情报技术发展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人过于相信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而忽视了调查研究工作。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智慧,正在遭遇着到西方现代情报学和其他先进信息手段的挑战。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谁该为关羽之死负责?(1)
给自己找借口,是中国人的通病。当我们精心策划的行动付之东流的时候,我们会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连诸葛亮那样的神人都会为自己的失败而开脱,更何况我们只是普通人呢?
关羽败走麦城,诸葛亮说这是关羽咎由自取。人们也相信了诸葛亮的说法,认为荆州之失和麦城之败归根到底是关羽的刚愎自用而造成的。就这样,诸葛亮巧妙地将战争失利的罪名推给了关羽,却为自己开脱了应负起的责任。实际上,关羽之败,起因在于他执行了诸葛亮攻打樊城的错误命令。由于盲目攻打樊城,且没有其他主力部队的配合,造成了关羽孤军对抗曹孙联军,最终导致关羽的全军覆没。
当时刘备获取的情报是,曹操要联合东吴,共取荆州。诸葛亮自作聪明地说:“我早就料到曹操会有这一招。不过我认为东吴的聪明人很多,他们不会先发兵,而是一定会先要求曹操方面兴兵。”刘备问那该怎么办。诸葛亮便出了一个极臭的主意:命令关羽主动出击,攻取樊城,使敌人闻风丧胆,其联盟自然便会瓦解。
其实诸葛亮的这一计策正中东吴的圈套。孙权手下谋士步骘曾为孙权策划一个方案:“要求曹操命令驻扎在樊城的曹仁先起兵取荆州,关羽必然会分荆州之兵去攻打樊城。关羽一动,我们便可派出一员大将,暗取关羽后方,一举拿下荆州。”
由此可见,诸葛亮所谓“以攻取樊城而使敌人闻风丧胆”的计策简直就是自说自话。后来的事实证明:攻打樊城不仅没有使东吴闻风丧胆,反倒使关羽按着东吴的意愿行事了。关羽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东吴的算计之中,而东吴的暗袭计划却制定得天衣无缝,使得关羽一直蒙在鼓里。最终的结果正如东吴谋士步骘所预料的那样——东吴一举拿下荆州。不仅如此,东吴还擒获并杀掉了关羽父子二人,造成了刘备方面的惨重损失。
荆州之失和关羽之死,其罪魁祸首当数诸葛亮无疑。而诸葛亮却厚颜无耻地将责任推到了关羽的头上。他说:“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今日有此祸。”
应当说,关羽已经尽力了。而且在攻打樊城的过程中,关羽也显示了相当的作战才华,取得了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的重大胜利。遗憾的是,关羽毕竟势单力孤,而且一直得不到大部队的支援,最终不得不败走麦城,英勇就义。
从樊城之战到荆州之失,再到麦城之败,关羽以自己的力量抗击着曹操、孙权的主力部队,其力量的对比悬殊可想而知。在曹魏方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