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的兴衰-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洋向世界各地投送兵力的能力。美国的“制空权”则更为壮观:它的2 000多架重型轰炸机曾把希特勒的欧洲炸得稀烂;它的1 000架超远程B…29型轰炸机曾使许多日本城市化为灰烬。现在它又有了像B…36型轰炸机那样更为强大的喷气式战略轰炸机。最重要的是,美国垄断着原子弹,可对任何未来的敌人实施像广岛和长崎那样可怕的毁灭性打击。然而,正像后来的分析所指出的那样,美国的军事力量其实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美国只储备有几枚原子弹;而且顾及使用原子弹也会引起很大的政治后果),美国也难以运用其军事力量来影响像苏联这样相距遥远、充满怀疑、像谜一样的国家的行为。但是,在朝鲜战争前,美国的这种飘飘然的自我优势感并没有被触动;由于那么多的国家请求美国提供贷款、武器和军事援助,这种感觉还有所加强。
  鉴于美国所处的非常有利的经济和战略地位,美国的势力在1945年后便向外迅猛发展。这对于熟悉国家政治史的人来说,是不足为奇的。随着传统大国的衰败,美国稳步地填补了它们撤走后所留下的真空。在变成了头号强国后,美国就不会再把自己局限在自己的疆界内,或者自己所处的半球内。毋庸赘述,战争本身是美国势力和影响向外扩张的主要根源。例如,1945年,美国在欧洲驻有69个师,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驻有26个师,而在美国本土却一个师也没有。美国因负有重建日本、德国(以及奥地利)的政治义务,所以它就“呆在那里”;美国军队在太平洋上是越岛作战,并进入北非、意大利和西欧战斗过,因此便在这些地区留驻军队。但是,许多美国人(特别是军人),希望在战争结束后能很快回国,将美国武装力量的部署恢复到1941年以前的状况。这种想法虽使丘吉尔大吃一惊,并引起了奉行孤立主义的共和党人的注意,但要使时钟倒转是不可能的。犹如1815年后的英国人那样,这次轮到美国人发现他们在各地的非正式影响已发展成为无法摆脱的更加正式的影响了。像英国人一样,每当美国人想画一条安全界线时,他们就会发现“不安全的新边疆”。“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时代”已经到来了。
  这种新秩序的经济情况至少是人们可以预料到的。在大战中,国际法学家们(如科德尔·赫尔)就曾正确地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的关税、不公平的经济竞争、获得原料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引起的。这种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不受阻碍的贸易意味着和平”的信念,受到了出口型工业的有力冲击。出口工业界担心,如果不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来吸收产量激增的美国产品,随着战后美国政府开支的减少,出口工业就会衰退。此外,美国军方坚决(甚至过分地)主张,美国应控制(或可以不受限制地获得)关键性的战略原料,如石油、橡胶、金属矿藏等。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便使美国致力于建立某种有利于满足西方资本主义需要(尤其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最大限度繁荣起来)的国际新秩序。这一新秩序从长远看,符合亚当·斯密的保证:“不受阻碍的贸易越能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全面提高生产率,进而增强所有人的购买力就越有可能。”这样,在1942—1946年间,世界上便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后来还缔结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这一新的经济制度下,希望能保证获得复兴与开发资金的国家,发现自己不得不屈从美国的要求,同意自由兑换货币和开展自由竞争(就像英国人那样,尽管他们还努力保持帝国特惠制);否则就须像俄国人所做的那样,发现这一制度与其社会主义控制制度水火不容时,完全避开这一制度。
  这些安排在实践中是有缺陷的。第一个缺陷是所提供的资金根本不足以医治6年总体战造成的巨大创伤。第二个缺陷是,放任自流的体制必定只对竞争能力最强的国家有利,也就是说,只对未受战争破坏、生产力膨胀的美国有利;而对那些因受战争破坏、设备差、竞争力弱的国家,如:边界已变动、难民成群、房屋被炸、机器破旧、债务深重、失去市场的国家却非常有害。直到美国察觉欧洲普遍不满,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但是,到这时已出现了美国的经济扩张与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军事基地、订立安全条约齐头并进的局面。这与英国在1815年后四处建立基地、订立条约的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总的来说,英国能避免与其他主权国家过多地建立固定的和含混的联盟关系,而美国现在则承担这种义务。确实,随着冷战的展开,美国的这些义务几乎都是“对事件做出的一种反应”。但是,无论承担这些义务是否有正当的理由,其结果都是使美国一反自己早期的历史,而过多地卷入了国际纠纷。
   。 想看书来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6)
1945年时的美国决策人看来对此并不感到有什么不安;相反,许多人还认为,这不仅是“显示天意”,而且还认为他们现在已有了宝贵良机,由美国来理顺被原先的大国搞得乱七八糟的关系。亨利·卢斯在《生活》杂志上狂喜地写道:“美国的经验是通向未来的关键……美国在全人类的国际大家庭中必须是老大哥。”美国还鼓励后来被称为“第三世界”的所有国家效法美国人的自助、企业家精神、自由贸易和民主等原则,对中国尤其寄予厚望。赫尔写道:“这些原则和政策对增强各地自由人民的正义感、权利意识和福利意识大有裨益,整个国际机制在几年之内就能运转得令人相当满意。”美国人人乐观,既然方向正确,根本不考虑用“胡萝卜加大棒”是否能说服英荷老牌帝国主义者、欧洲左倾政党和冷面孔的莫洛托夫。一位美国官员甚至说:“现在轮到我们在亚洲击球了。”其实他还可以再加上一句:几乎在世界各地击球了。
  美国势力最难渗透进去的地区是苏联控制的地区。苏联自1945年以来,一直自称是打败法西斯的主要国家。根据苏联红军的统计,苏联共歼灭了德军506个师;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和被俘的1 360万人中,有1 000万人是在东线损失的。甚至在第三帝国崩溃之前,斯大林还向远东调去了几十个师,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向在满洲的已大大削弱的日本关东军开战。因此,在美国向广岛投掷原子弹三天后苏联的对日宣战,就不令人惊奇了。西线的长期战事不仅完全改变了俄国在欧洲的地位,扭转了其1917年后地位暴跌的局面,而且的确还使俄国几乎恢复了它在1814—1848年间在欧洲的地位(当时它庞大的军队充当着东欧、中欧的宪兵角色)。苏联扩展了它的疆域:在北方割取了芬兰的部分领土;在中部掠取了波兰的一些领土;在南方则吞并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被重新并入俄国;它还深谋远虑地将东普鲁士的一部分、捷克斯洛伐克东部的一小片地区划归己有(路塞尼亚或次喀尔巴阡乌克兰),从而获得了直接进入匈牙利的通道。在其西面和西南面,势力壮大的俄国建立了由波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及(挣脱约束前的)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组成的新卫星国“防疫线”。在它们与西方之间就是臭名昭著的“铁幕”。在“铁幕”后面,共产党的官员和秘密警察决心使这一整个地区以完全不同于科德尔·赫尔所希望奉行的原则行事。远东的情况也同样如此。苏联对中国东北、北朝鲜和萨哈林岛(库页岛)的迅速占领,不仅报了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一箭之仇,而且还与毛泽东的中国共产党人联结在一起,而后者也是不可能接受奉行自由放任主义的资本主义制度的。
  苏联势力影响的增长虽使人难以忘怀、不容忽视,但其经济基础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与美国受惠于战争的繁荣经济相比,则大为逊色。俄国人口损失骇人听闻:军队损失750万人,600~800万平民被德国人杀害;再加上因粮食减少、强制劳动和大量增加工作时间而造成的“间接”战争损失,“在1941—1945年间共有2 000~2 500万苏联公民过早地死去”。由于伤亡者主要是男子,两性的不平衡使国家的人口结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在德国占领的俄罗斯欧洲部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物质损失之大,超出人们的想象:
  在被占领地区的1 160万匹马中,被宰杀和掠走的达700万匹,2 300万头猪中被抢走2 000万头,万台拖拉机、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和大量的牛棚、农场等其他建筑物被毁。运输网遭到的破坏是:万公里长的铁路线被毁;损失了15 800台机车、万节车皮、4 280艘内河船舶和被占领区内一半的铁路桥。这一地区近50%的城市居住面积、120万幢房屋被毁,农村地区房屋被毁达350万幢。
  许多城镇变为废墟。成千上万个村庄被夷平。人们都居住在地下的洞穴中。
  因此,俄国人一进入其德国占领区便大肆搜刮,把工厂设备、铁轨等一切可搬走的东西都弄走,并要求其他东欧国家赔偿(罗马尼亚用石油、芬兰用木材、波兰用煤)。对此,人们没有必要感到奇怪。
  确实,苏联在军工生产和前线作战方面都战胜了大德意志。但是,苏联的胜利是靠大幅度减少其他部门——消费品、零售贸易和农产品供应(虽然粮食产量的减少主要是由德国人掠夺造成的)的生产和活动,集中力量进行军工生产获得的。总之,1945年的俄国在军事上是一个巨人,但在经济上已沦为一个丧失了生活必需品、穷困潦倒的穷汉。随着租借物资供应的中断和苏联因美国附加的政治条件而拒绝接受美国的金钱,苏联就又恢复使用它在1928年后利用本国资源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老办法:继续强调生产资料(重工业、煤炭、电力、水泥)的生产和发展运输业,从而给消费品工业和农业生产带来损害,并且自然地将军事开支从战时水平上削减下来。结果,苏联在克服了最初遇到的困难后,在重工业方面创造了一个“小小的经济奇迹”,其重工业产量在1945—1950年间增长了近1倍。为了重建国家实力源泉,达到这一冷酷的目标,斯大林政权不遗余力,甚至不惜把大多数俄国人的生活标准降低到革命前的水平上。值得注意的是,这时苏联工业的发展犹如其1922年以后的情况,工业生产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恢复”战前的产量。例如,乌克兰冶金业和电力工业的产量在1950年前后才达到或刚刚超过1940年的水平。由于战争的影响,俄国的经济发展再次停滞了大约10年的时间;更为严重的是,从长远看,至关重要的农业部门继续受到忽视。由于停止执行战时强制性应急措施和投资不足,(和瞎指挥)农业生产进一步萎缩,产量暴跌。斯大林到死也未改变他对农民的怨恨,不同意农民拥有自留地。这样,俄国农业长期存在的生产水平低、效率低的问题便继续存在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7)
与此相对照的是,斯大林显然决心在战后保持一支高水平的军事力量。由于恢复经济的需要,规模庞大的红军在1945年以后减少了2/3,但它仍很庞大,拥有175个师、万辆一线坦克和万架飞机,也就不足为怪了。因而仍是世界上最庞大的一支军队。在苏联人眼里,要遏制未来的侵略者,更加自如地保持对东欧卫星国及对远东征服地区的控制,拥有这样一支军队是必要的。虽然苏联红军是一支庞大军队,但它的许多师仅仅是架子师或主要担任守备的部队。此外,红军还遇到了可能被军事技术进步甩在后面的危险。1815年的俄国庞大军队在数十年后也曾遇到过这一危险。要克服这一危险不仅要对其军队的师团进行大规模的改编和现代化,而且还需投入苏维埃国家的经济和科学力量来研制新武器系统。1947—1948年间,令人望而生畏的米格…15型喷气战斗机开始服役;苏联还效法美国人和英国人,建立起一支远程战略空军。苏联还使用虏获的德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来研制各种导弹。甚至还在战争时期,苏联就抽调力量研制原子弹。在对德战争中仅充当助手的苏联海军也发生了变化,添置了新式重型巡洋舰和远洋潜艇。它的许多武器是仿制的,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也不算先进。但不容置疑的是,苏联决心不甘落后。
  维系俄国实力的第三个重要原因,是斯大林重新强调内部纪律和20世纪30年代末期的那种绝对一致。斯大林这样做是出于他日趋严重的偏执狂症,还是出于他想通过一系列计划周密的行动来加强自己的独裁地位,或两者兼而有之,我们还难以断定。但是,发生的事件本身说明了其原因。任何与外国有联系的人都被怀疑;遣返的战俘被枪毙了;以色列国家诞生后,犹太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效忠对象,结果导致俄国国内重新采取反犹措施;军队将领的地位被削弱,德高望重的朱可夫元帅于1946年被解除苏联地面部队总司令的职务;共产党的内部纪律和入党条件更加严格;1948年,列宁格勒全部党的领导人(斯大林总是不喜欢他们)被清洗。苏联加强了检查制度,检查范围不仅涉及到文学和艺术领域,而且还扩大到自然科学、生物学和语言学领域。苏联制度内部的紧张化当然是与重新实行农业集体化和冷战紧张局势的出现相呼应的。自然,苏联统治下的东欧诸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思想僵化和极权统治,在那里,消灭反对党、举行公开审判、否定个人权利和私人财产成了家常便饭。所有这些事件,尤其是波兰和(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制度的颠覆导致西方对苏联制度所持有的热情态度大为减弱。西方搞不清楚的是苏联的这些措施是周密策划的——完全合乎逻辑的是苏联领导集团热切希望,使其卫星国和卫星国的人民脱离西方的思想和富庶的影响,还是斯大林末日来临前偏执狂病加重的反映。无论其原因何在,世界上还是出现了一大片丝毫不受“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影响的地区,在人们前面形成了另一种发展局面。
  苏联帝国的壮大似乎证实了麦金德等地缘政治学家们的预言: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的资源将被一个庞大的军事强国控制;海洋强国若想保持全球力量均势,须抗击该国向大陆边缘地带的进一步扩张。几年后,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政府大为震动,完全放弃了原先“一个世界”的想法,而代之以超级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展开殊死搏斗的格局。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格局在1945年的局势中就隐约出现了,像德·托克维尔所预言的那样,美国和苏联正在成为能决定半个地球命运的两个国家,世界上只有这两个国家具有这种能力;但与此同时,两国也自然沦为“全球性思维”的牺牲品。1946年莫洛托夫宣称:“苏联现在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没有苏联参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解决任何重大的国际关系问题……”这其实是美国对丘吉尔和斯大林莫斯科会晤(两人可能就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