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儿子,你尽管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社会的价值观。
于是,很多歪曲的情况发生了,其中之一就是错把“强壮”和“深沉”等同起来,而且进一步成为男子汉的标签了。我并不认为这一切都是由男性造成的,而把这种现象看作是对男性的“拔高”。这种毋庸置疑的男子汉概念和规范对男孩子极具影响力。简单地说,女孩子往往可以不受性别规则的限制,而男孩子就只能按男性的标准来做事。男孩子是以放弃体验完美生活或表现完全特征的权利来适应这种不容商量的规范并被人们接受自己的,结果到他们长大成人后才被发现在人格方面有很多缺陷。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为什么说男孩的情感很重要(2)
男孩情感的不利因素:畏惧心理
对男孩情感不利的因素是无处不在的。我一说到这个话题,家长、学校、所有的女人和男人都会不太自然(只有男孩自己看上去很轻松),很可能男孩的家长就是最大的负面影响,他们觉得把“男孩”和“情感”联系起来不那么可接受,或者说是荒唐的。
最初,这种局面让我很惊讶,但是当我注意到种种拘囿男孩情感的文化传统的时候,我明白了。在我走访了一些男孩的家长之后,我清晰地掌握了男孩的情感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原来家长对男孩情感不以为然的态度是来源于无法想象男孩子的情感表达会导致什么后果,他们担心,一旦男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会被人不理解、嘲笑或遇到其他不公正的待遇,并被看作是欠缺男性化的。大家都认为男孩是否表现得够男人味(用十分狭隘的观念作为准则)是评价男孩的首要标准,在这种习惯意识下,男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很可能受到伤害。
当然,男子汉的概念是我们的文化氛围造就的,美国的情形是:在表露情感方面,男孩子比女孩子受到的限制要多得多。在我们的文化中,把缺乏情感和够男子汉气等同起来是司空见惯的。于是,虽然家长们主观意图仅仅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别的男孩嘲笑,但客观上的负面影响却是维护并保持着这种荒诞不经的习惯意识。下面这些故事将让大家看到即使是出于家长想保护孩子的好意,这种负面的氛围也会给男孩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耶利米的故事
萨姆是一位很聪明而且善于表达的父亲,他有两个儿子, 15岁的史蒂文,14岁的耶利米。萨姆很赞同男孩子应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在实际抚养自己的儿子时,他却只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保护耶利米的情感不受到别人的冷落,而不是耶利米表达情感的能力。萨姆把这解释为“在尊重孩子的个性上做出的明智选择”,耶利米无论如何都不外露情感,相反大儿子史蒂文却很敏感并及时地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来。另外,耶利米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和好几位喜欢打闹的小朋友成为好朋友,他们也都是从不情感外露的小家伙们,他们直到整个中学时代都在一起,结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团伙”。
我仔细地听萨姆回忆起耶利米在幼儿园时期就不再和爸爸妈妈吻别了,他和他妻子,特丽女士都非常羡慕那些女孩儿的父母们,人家能得到的吻别仪式男孩子的家长却很少能得到。当他们拥吻耶利米时,小家伙几乎不会有任何的回应,而且他的那帮小朋友们也都这样。无奈之下,萨姆和特丽也不在坚持要求孩子这样做了,转而尊重起儿子的这种在人前不露声色的个性来了。因为这群小男孩们不赞同这样的行为,一切公开的亲情表示就都停止了,这是发生在幼儿园秋天开学的时候的事情。遗憾的是,从此以后即使在家里耶利米和父母亲的亲密景象也越来越少了。
放弃这种亲昵行为对于萨姆和特丽这对慈善的父母来说是一种牺牲,他们很愿意拥抱“乖巧的”大儿子,他也很接受这种爱的行为。按照耶利米家长自己的说法,耶利米以及他的那些伙伴们在气质上有点不同寻常。虽然这么解释可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并不意味着这种气质的孩子的情感就不重要,而恰恰说明了他在情感表达上的困难。
在和他们的讨论中,我提出了萦绕在心头的疑问:一个年仅四岁的孩子究竟为什么不能自在地把自己的感受表现给别人呢?特别是对自己亲爱的父母亲也如此。我提出这点之后,大家都沉默了一会儿。萨姆首先告诉我,作为家长当时他们考虑的是尊重孩子的意愿,他们认为强制孩子和他们吻别是很困难而且不恰当的事。事实上,尊重意愿对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培养感受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也同等重要。当时的情形所导致的后果我们大家都能想象得到,萨姆和特丽克制住了而没有再鼓励他们的儿子表达情感,如果他们努力去要求儿子,那就意味着他破坏了小伙伴集体的行为规则。
米切拉的故事
米切拉的父母是萨姆的邻居,他们讲述了过程类似但结果完全不同的故事,当他们的女儿米切拉长到四岁时,她开始拒绝家长拥抱或亲吻她,在家或在学校都不行。米切拉的家长把她形容成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她宁愿跑开也不和别人拥抱。像萨姆和特丽一样,他们也选择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不强求她和他们亲热。但是等孩子长到八岁时,她开始自愿地拥吻父母亲了,而且整个中学阶段都是这样。是什么造成这种差别的?
是什么左右着孩子的情感表达
当然,主宰个性和行为特点的因素绝不仅仅只有一个或有限的几个,不过,发育心理学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下面的内容看上去有些抽象,但我认为对于男孩的情感发展具有非常实用的帮助。
对发育的剖析
发育心理学遵从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延续和转变”,在生命历程中,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要么延续要么转变。《相互影响理论》(萨莫罗夫和詹德勒,1975)与《基因环境学》(斯卡尔和麦卡特尼 1983)都持这样的观点:环境条件应该与孩子的成长相适应,也就是说:孩子和他们的成长环境具有相互作用,并贯穿成长过程而同步发展。儿童的成长(包括感知能力、情感、气质等等)会得到环境(父母、家庭、伙伴、学校等等)的响应,环境因素反过来又分别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且这个作用与反作用的过程不断地持续着,并且环境和儿童的相互影响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看起来有些复杂了,不过我认为可以归结为:儿童和环境一起延续并转变着。
为什么说男孩的情感很重要(3)
理论的应用
现在,让我们把以上理论应用到米切拉和耶利米身上。当米切拉固执地拒绝情感表达时,她的家长(环境因素之一)作出了回应:他们没有强迫她,于是她延续了对他们的冷淡。尽管如此,米切拉的家长并没有停止对她的亲情表示,而萨姆和特丽则没有保持对他们的儿子耶利米这样做。米切拉的父母即使不被她接受也没有停止过这种亲密的表示,从家里到幼儿园并一直到她上小学,他们以特殊的方式向女儿传递着感情。虽然他们尊重孩子的愿望不去拥抱或亲吻她,但是家庭环境仍然不断地促进着米切拉的亲情表达。
米切拉和耶利米同样厌恶家长的亲情行为,但他们的结果却不同。最初,他们由于性格和感官的原因都不接受身体方面的亲密行为。他们的这种拒绝行为很难准确地从他们自身找到某种特定原因,也无法证明是不是由于家长或小伙伴们的某种回应影响了他们的童真。
我们看清楚的是最终米切拉对他的父母表现出了亲情而耶利米没有这样。如果当初米切拉的家长不再发出感情的信号,而是认定“她是那种冷酷型的孩子”,她的行为也许不会转变,或许她会像耶利米那样感情冷漠。然而,如果情感发展过程是持续不断的(实际上正是这样),那就总是有机会来改善家庭环境因素,从而教会像耶利米这样的男孩理解并表达感情。
直面顾虑所在
把米切拉和耶利米的例子综合起来看,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双方家长的思维方式,他们分别按照自己对规范儿童情感表达的文化规则的理解,做出了自认为是最好的决定,这就是顾虑所在。整个文化环境对家长们不断施加着压力,它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看起来“多愁善感”。性格软弱对儿子自身极其不利,而且让家长也感到很羞愧。但女孩的家长就感受不到这种顾虑,米切拉的父母亲苦口婆心地向他们幼小的女儿“示好”的行为是非常适应文化环境的,而耶利米的家长就缺少了这种文化上的支持。
虽然评价的标准不尽一致,但以上两种情形哪一种会给孩子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经验是显而易见的,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家长们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儿子的情感表达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我认为家长无论是努力试图让自己的“脆弱的”儿子“强大”起来,或是把儿子看得不懂规矩又无可奈何,他们的愿望都是良好的,但是我觉得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它们妨碍了家长认真考虑儿子情感的重要性。
先入为主
家长们的一些顾虑可能是在于“先入为主”,我用“先入为主”这个词形容家长们希望从孩子的现在判断出他们的未来。例如:一个三岁的男孩爱哭,父母就担心他到了中学也会有爱哭的习惯。有些家长全然不考虑儿子尚处在一个幼小的、脆弱的年纪,应当以适应幼儿的正确方式去对待,而是急于培养小男孩的坚强性。如果这样的家长抛开先入为主的想象,他们也许能找到适应这个爱哭的三岁男孩的最佳心理引导方法,那就是安慰他,然后让他获得心理平衡(与培养情感健康的女孩的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很多家长出于担心儿子长大了变得“多愁善感”或性格懦弱,总是急于给孩子灌输坚强的意识。
先入为主的想法对孩子永远是不公平的,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不能“三岁看大”,而且先入为主的根据也往往是荒唐的。社会文化对男孩情感表达的限制和压抑,对他们温柔和脆弱的内心情感尤其不利,对于这些家长们怎么会意识不到?实际上,家长们的顾虑来自于风行于世并不断被强化的文化信仰,在这种文化信仰下,男孩的情感被认为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根本无需感受和表达的,这种信仰和我将要在以下几章中提到的贯穿全书的“同流规则”是完全一致的。
认清障碍的实质
当我们认真思考来自于家长的对男孩情感表达的不利因素时,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米切拉的家长和耶利米的家长做法上有什么不同以及这种做###如何影响孩子的情感表达,真正的问题是:“男孩的情感确实很重要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家长和其他相关的成年人必须克服顾虑而把注意力投向男孩的情感问题上来,与此有关的成年人包括:父母亲、祖父母、教师、辅导员以及他们的朋友。
限制男孩表达情感的文化障碍不允许男孩表达——抑或仅仅简单地感受——他的情感。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现象,而且要反对这样的传统,具体的反对方式就是鼓励并帮助男孩去体会、承认并表达他们的情感。如果男孩在情感上不被重视并得不到指导,当他有一些感觉表达不出来时,就会用不太健康的方式来处理,会表现得愁眉苦脸、郁郁寡欢并且脾气暴躁。
情感的意味
有关情感的生理学知识对情感的探讨是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把另一个抽象概念——瞬间的感觉——变得更好把握些,而且一旦理解了情感的生理学基础,男孩的情感就不会被认为不重要而被忽视掉。事实上,人体每时每刻都洋溢着情感因素。正因为如此,而且也是为了兼顾男孩的生理和心理,懂得一点与情感有关的生理学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大致描述一下这些的目的在于让大家了解情感活动的复杂性,并非是在卖弄知识,当掌握了一些有关情感的生理学知识之后,你就能更好地认识到为什么当男孩感到沮丧的时候总是听不进别人的劝说;为什么说引导男孩表达情感对他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以及为什么生理行为可以调节情感。
为什么说男孩的情感很重要(4)
我想把这一小部分的内容表达得尽量通俗些,但有一些“行话”还是不可避免。不过,当你感觉到有些词句比较生僻从而暂时不宜流畅地理解时,尽管先跳过它们,甚至可以把前边都跳过去而直接去读本部分的小结(“揭开生理学的面纱”)。在你决定跳过这部分之前,需要明白我引入情感的“硬件”是为了强调人类情感的实在性。最重要的是:尊重科学!
关于知觉的生理学
“情感”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它的本意是“动作”,在生理学上这个词意味着感受、生理反应、相应的行为等。大量文献表明情感的源泉既是人脑又是肢体(是的,情感存在于全身!)。大多数人都知道中枢神经系统,但是不知道这个“第二神经系统”,它遍布全身(波特和乔普拉 1997),并有许多传送接收元所组成。
“传送”通常来源于蛋白质的生物化学机理,它像信使一样把信息传递到遍布全身器官的细胞当中;“接收元”是细胞中接收传来的信息的一个特殊地方,传送接收元理论上承担了情感信息与身体各器官之间的绝大多数联络任务(波特和乔普拉 1997),大量的情感接收元是在胃部,这也难怪为什么孩子们为什么经常会肚子疼,我们也经常会用“一肚子……”来形容某种感受。
很多知名的神经学家(例如:达马西奥 1994、莱杜克斯 1992,1996)专门从事于人的情感传递路线的研究。我获知的最具说服力的“大脑…情感…行为之间的关系”的例子来自于脑外科手术,脑部接受器械手术的患者仍然保有一定的知觉,事后他们还会描述出手术中的感受。譬如,当他们的脑皮层的某一部分在手术中受到刺激时,他们事后会说感到非常气愤、害怕或有其他感觉,很有可能那部分受到刺激的脑组织恰恰是掌管着情感的。
情感的物质化原理
一般认为,大脑…情感…行为之间的关系大体上类似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就像是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的中央处理系统相当于脑组织的“边缘系统”,这个边缘系统包括:脑灰体、沟回、丘脑、视丘下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个系统接受着主客观的刺激,进而影响到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继续和计算机类比的话,可以把我们的阅历和行为方式看成是计算机的软件,通过神经传导和激素的作用,各种信息传递并影响到我们全身的各个部位。
脑灰体主导着我们的愤怒和恐惧过程(瓦伦、希恩、麦克英纳尼、费舍尔、怀特和劳奇 2001),沟回看起来处理着所有好的或坏的情感(达马西奥 1994),莱杜克斯在1992和1996年两度发表文章指出了前部脑皮层(大脑的思考和推理部分)和边缘系统与情感的密切关系。所有这些大脑的组成部分处理着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知觉、味觉)得到的各种信息,并给出一种情感来。我们看到,大脑的每部分组织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功能,并且各组织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