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云路-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已经到了该割舍的时候了。

她咬了咬唇,抬起头来看向两位敬爱的长辈。眼中仍含着泪光:“他能知道事情轻重,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很好。清河县主是个好姑娘,心地善良。又热心肠,我从前常常对她不好。可她一听说我的婚事有碍,就尽心尽力地为我打听,明明她已经是宗室县主了,金枝玉叶,又得太后与皇上信重,可在我们面前,仍旧一点架子都没有……石统领能娶到这样的好姑娘,是他的福气。我……我祝愿他们将来能举案齐眉,白头偕老。这是真心话,我真是这么想的!”

龚太太叹气不已,姜五太太再也忍不住,抱住融君放声大哭起来。

青云对融君与石明伦之间的瓜葛一无所知,她回了自己的小宅子,已有宫中的嬷嬷等候多时了。原来是她两三日不曾进宫,太后想她了,御膳房今日做了新花样的点心,太后吃着好,就让嬷嬷给她捎一碟出来,又有几匹时兴衣料,花纹还可以,难得的是颜色极娇嫩别致,太后特地留下了,给了宝云两匹,剩下的四匹都给了青云,让她好生收着,让人做了新衣裳穿。

青云知道这位母亲,虽然为人做事常常让人头痛,但爱子女之心却是满满的。她开始忏悔自己这几日没能多陪陪太后,便让人将衣料收下,尝了尝点心,然后亲自到小厨房去,做了两色糕点,一色藤萝花饼,一色玫瑰糕。

这两色糕点都是用庄园近日送来的新鲜花朵制成,在民间不算稀罕,但宫中一年四季都只能吃到那几个老花样的点心,即便出了新花色,也只会在外形或调味方面下功夫,是绝不会用当季时鲜材料做的,以免皇帝或太后一时想吃,在不当季的时候为难御膳房。天下人总说皇宫里的吃食如何山珍海味,如何富贵奢侈,但在青云看来,宫里的人实在是有些可怜,吃的东西远不如民间品种丰富、味道齐全。

眼下正值初夏,藤萝与玫瑰都是当季鲜花,这两色点心又是女儿亲手做的,太后吃了,应该会开心吧?

青云忙忙将糕点用干净的食盒装了,亲自拿在手里,也不换衣服,就稍稍整理了一下衣饰,便让人套车,进宫去了。

太后见了糕点,果然很欢喜,连吃了几块,赞不绝口:“青儿的手艺越发好了,这比你过年时做的那个煮饺子要强得多。”

青云微微红了脸:“那是我听谢姑姑说笑话,一时听入了迷,把饺子煮过头了而已,馅儿和得还是很好吃的!”

太后抿嘴笑着点头:“馅儿确实不错,青儿的手艺一向很好。”

青云又羞又窘,索性扭过头去生闷气,其实也只是装样子罢了。太后心中有数,忍着笑吩咐谢姑姑:“把那两样点心另装一小碟,再添上几样慈宁宫小厨房里做的新鲜点心,给皇上送过去,告诉他,这是他姐姐亲手做的。”

谢姑姑笑着去了,过了两刻钟回转,还拿了一个木匣子回来:“皇上吃了,说点心十分美味,县主的手艺果然长进了,比过年时的饺子好吃呢!”

青云的脸又红了,装作生气地叉腰作茶壶状:“一定是谢姑姑告诉皇上的,不然皇上怎么这样巧,拿跟母后一样的话来打趣我?!”

谢姑姑笑道:“当真不曾告诉,这是皇上与太后母子连心呢!”又呈上木匣子:“皇上说,有好点心,怎能没有好茶配着?这是云雾州进贡的上等好茶,说送予县主尝尝。若吃着好,只管向他讨就是。”

青云接过匣子,打开闻了闻,果然是好茶,这才决定轻轻放过:“罢了,我是姐姐,不与小弟弟计较。”

她陪太后说笑了一会儿,见太后乏了,便侍候对方睡下,想想自己无事可做,决定找皇帝聊天去。

她正遇上了好时候,皇帝刚刚处理完一堆政务,正在罗汉床上摊直了手脚闭目休息呢。青云一进门就笑话他:“皇上平时在人前一本正经地板着脸,别提有多严肃了,就象个小大人似的,背着人却是这么个慵懒的模样!”

皇帝懒懒地瞥她一眼:“皇姐也会说,是在人前正经了,如今殿里没有外人,皇姐又是至亲,还有什么可拘礼的?”

“这话说得是。”青云只是说笑一句,并没有咬着这个话题不放。她在罗汉床旁坐下,凑近了皇帝小声说:“我有事要告诉你呢。”姜家的想法,还是跟皇帝打个招呼的好,但太后那里就不必多说了,说了太后也没有法子,徒增烦恼而已。

谁知皇帝的反应却出乎她意料之外:“这么巧?朕也有事要找皇姐。”他坐直了身体,正色看着她,“石明伦已经回京了,母后的意思,想必已跟皇姐分说明白。不知皇姐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先前皇姐曾对自己的亲事有过想法,不知今时今日,是否仍旧初衷未改?”

第七十五章 姐弟

青云愣了愣,眼珠子一转,笑道:“皇上这是探我的口风来了?难不成是石统领回了京城,你怎么看怎么顺眼,觉得母后的想法再好不过了,所以就改了主意?”

皇帝白了她一眼:“跟你说正事呢,你少嘻皮笑脸的!”他板起一张小脸,满脸的不高兴:“亏朕还为你的婚事担心,生怕你犯了牛脾气,就是不肯应允,母后却又钻了牛角尖,母女俩闹得不愉快……你居然还拿朕当小孩子似的玩笑!”

青云见他神情,就知道他是真的关心自己,心下一软:“对不起啦,是姐姐不好,你已经是大人了,我应该正正经经答复你的话。”

皇帝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些,但脸还是板着,下巴也抬得高高的:“那……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青云摇头道:“我还是原来那句话,不想嫁给石明伦。他虽然挺好的,看起来性格也不错,还曾经救过我的性命,但我对他没有男女之情,没法跟他做夫妻。”

皇帝面无表情地点点头,但很快就露出几丝好奇来:“为什么呢?你就这么喜欢曹玦明么?朕觉得曹玦明长相不如石明伦英俊,也不如石明伦英武有男子气慨,也就是胜在对你还算痴情罢了。但石明伦才干出众,品貌双全,立有军功,又与皇家关系密切,只要他娶了你,这辈子都不敢让你受委屈,为何你就是看他不上?”

青云低头想了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他不是我那杯茶,我跟他不来电。”

“什么?”皇帝有些疑惑,“什么茶,什么电?”

青云笑了:“意思就是,我跟他可以做好朋友。却做不了夫妻,如果勉强结婚,大概也只能一辈子相敬如冰吧?不是宾客的‘宾’,是冰山的‘冰’。如果我没有喜欢上什么人,跟石明伦相处久了,觉得他还过得去,也许会答应这门亲事,一辈子不谈情爱,眼睛一睁,一闭。也就过去了,但我现在知道自己可以更幸福一些,又为什么要将就呢?”

皇帝犹豫了一下:“皇姐。你就这么相信曹玦明么?万一他将来让你伤心了怎么办?”

青云笑笑:“我又不是死人,他要是真做了对不起我的事,难道我不会教训他吗?”好男人都是调教出来的,只不过在接受妻子的调教前,男人本性比较好的话。调教的起始点也会高一些,做妻子的就能少费些事。青云觉得,自己从十岁开始认识曹玦明,事实上已经稍稍调教过他了,他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喜好,将来应该可以让自己省不少功夫。

皇帝似乎想到了什么。也傲然道:“说得也是,谅他也没那胆子!”只是说完又泄了气:“他当然没那胆子,即便考得了功名。他也依然根基浅薄,哪里有底气让皇姐受委屈?只是朕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皇姐你虽然不大贤良淑德,但对母后和朕还是挺好的,朕只盼着你能嫁个惊才绝艳的如意郎君,结果如今只能将就个小人物……”

青云忍不住扑嗤笑出声来。伸手轻轻掐了皇帝的小脸蛋一把:“好弟弟,你虽然嘴里不说好话。但事实上还是挺关心我的嘛!”

皇帝气得直瞪眼:“你这象什么话?朕可是皇帝!还不快住手!”

青云笑嘻嘻地收回手来:“知道了,我是你亲姐姐,给我掐一把有什么要紧?”见皇帝双眼瞪得更大了,忙摆摆手:“知道了知道了,我不掐就是。”

玩笑过了,她又正色向皇帝解释:“女子嫁人,也不是说一定要男方多么出色,再有才华,人品不好也是白搭,若是才华、品性都上佳,又要小心性情不能相投。毕竟嫁人是一辈子的事,万一两人合不来,那日子不就难过了吗?曹玦明的为人我还是比较了解的,虽然我不能保证,说跟他在一起,就一定能幸福,但心里还算比较有底气。也许你觉得他有种种不足之处,但若要我说心底话,无论曹玦明合不合适,石明伦是一定不合适的,你就不必纠结他了。”

皇帝顿了顿:“既如此,朕再想办法劝劝母后就是。其实外人又不知皇姐身份,若要让陈家血脉再度与皇室联姻,也不是非得让皇姐嫁过去。母后这是钻进了牛角尖,只要让她知道,皇姐不喜欢这桩婚事,她自然会想明白的。”他看了看青云:“只是……暂时别让母后知道曹玦明的事比较好,免得她恼了曹玦明,日后要说服她就更难了。曹玦明眼下在考府试,对不对?若他能顺利考得功名,秋天时再考中举人,后面的话就好说了。”

青云笑眯眯地点了点头:“放心,我不会跟母后多说什么的。先前母后劝我的时候,我就跟她约好了,要拖上一两年,好好享受一下悠闲自在的生活,再考虑嫁人。等成了亲,就未必有如今这么舒服自在了。”

皇帝笑笑:“皇姐自小受了许多委屈,直到这几年才稍稍过得好些,拿这话去求母后,再没有不准的。”他似乎松了口气:“这样也好,无论曹玦明是否合适,我们还有时间去看别的青年才俊,或许有更好的呢?”

青云一时无语:“我还以为皇上已经认可了曹玦明呢。”

皇帝摆摆手:“不是朕认可了他,只是觉得石明伦其实也不是太合适罢了。”

青云一怔:“怎么?他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明明皇帝之前一直很欣赏石明伦的,总不能因为她不喜欢他,不想嫁给他,皇帝就改了想法吧?

皇帝便详细解释给她听。

原来皇帝早前召石明伦回京时,就对他将来的位置有了安排。当时京师三大营,京西大营的统领是去年才上任的皇帝亲信,京北是水师,一向由世代忠于皇家的武将名门掌管,倒是京南大营,前前任统领是先帝亲信。两年前因丧母丁忧了,还未回来,接任他的人,原是他的副将,也是皇帝颇为信任的将领,没想到去年年底时,却被人发现他曾暗中拜访定国侯府,又曾在私下与楚王太妃的心腹见面。皇帝起了疑心,决定要将他调走,但他一走。京南大营就必须有绝对信得过的将领接手。皇帝就想到了石明伦头上。

石明伦是先帝看着长大的晚辈,也是皇亲国戚,就冲着陈皇后的缘故。也不可能偏向其他的藩王,加上本身既有才干,又有军功,可谓是上上之选。皇帝还有一点私心,太后既然有意让青云嫁给石明伦。那石明伦婚后留在京城周边自然最好。

可谁想到,石明伦与龚乐林同路进京,龚乐林滞留在半道上时,他居然也跟着留下来了!京南大营的统领人选可耽误不得,皇帝无奈之下,便把原本的禁卫军统领调了过去。至于禁卫军,就让老罗暂时管着。老罗原是皇城西门的禁军统领,有另外三位统领与他平级。他忽然被调了上去,旁人未免有些不服,幸好他资历老,又会做人,才勉强稳住了局面。

只是皇帝对石明伦迟迟未能回京感到十分不满。若说是为了帮助龚乐林,那这两人之间的交情也未免太好了些。朝廷里本就忌讳文臣武将相交。石明伦还做得如此明显,加上他二人曾经在锦东共事,落到朝臣们眼中,就显得太刺眼了。皇帝是有心要重用他们二人的,可要是朝野非议太大,也不好太过无视舆论,心里自然为他们的不懂事而生气。

皇帝抱怨道:“其实朕也没有禁止他们来往,但好歹收敛着些。石明伦滞留在路上迟迟不回京,朕命人催了他两回,他是动身了,结果龚乐林也跟着一起回来了,进京之后,不过是区区两三天的功夫,石明伦就往龚家跑了五、六回,这是生怕别人不弹劾他们结党呢!朕知道他二人共事多年,相交莫逆,但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吧?只怕石明伦心里也知道咱们要拉拢他,所以有恃无恐呢。回头我得劝劝母后,暂时别提婚事,省得他越发得意忘形了!”

听完事情始末,青云心中微微一动,想起方才在龚家时,龚太太说他们家与石明伦的交情好,无须讲究虚礼,但说完后就露出了后悔的表情,大概是知道这话不该说,会让人非议吧?

她笑了笑:“这事儿我倒是知道一些,锦东那地方,跟别的府城不同,在那里做官的人,总共就那几户人家可以来往,几年相处下来,情份自然会深些。加上前几年,锦东也算是经历了多事之秋,无论文官武将都要齐心协力,才能镇抚地方,这交情自然更不一般了。比如说周康周大人,他与我干爹刘谢从清河县开始,就一路同甘共苦走来,牢一起坐过,绑架也一起经历过,交情早就不是好友两个字可以概括的了,就算旁人议论他们行事总是共同进退,有结党之嫌,他们也不会抛开多年的情谊不顾的。”

皇帝皱皱眉头:“话虽如此,石明伦也该敲打敲打。即便皇姐不嫁过去,朕也要在近支宗室里挑一位姐妹嫁过去的,别让他生出得意之心来,日后不好生对待这位姐妹。”

青云对此倒没有异议,姐弟俩说了一会儿闲话,她又把在姜家听来的话告诉了皇帝,提醒他多加提防。

皇帝对此不以为意:“没事,父皇在时是怎么做的,朕照着做就是,差别只在于父皇防的是姜家二房,朕防的是姜家长房罢了。那些五品以下的位置,朕也许管不过来,也没那闲心去管,但上到四品以上,就得要朕过目点头了。姜家结交再多的人脉都是无用的,朕只要一句话,就能绝了他们通向高官厚爵的路,只不过是看在母后面上,给他们留些脸面罢了。”

他还若有所思:“徐阁老年纪也大了,朕明明已经可以亲政,却还要几位老大人操心政务,实在是不应该。等朕明年举办了亲政大典,就请几位阁老陆陆续续荣养去吧,他们为朝廷操心一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

青云见他心有成算,也放下担忧,与他说了一会儿家常闲话,便告退了。回到慈宁宫,太后已经醒了过来,青云又陪她说笑了一会儿,提起姜五太太与融君已经进京,是否该召进宫来见一见。

太后想了想,叹息道:“也罢,我们二房也没剩下几个清白人了,五弟妹却是个难得的,召她来说说话也好。还有融君,那么小一个人儿,当年是哪里来的胆子,敢把天花传染给靖云!”

青云心中暗喜,如果太后能对融君另眼相看,姜大太太就不敢胡乱安排她的婚事了吧?

青云惦记着要把消息传给融君,陪太后用了晚饭,便告辞离宫了。出宫门时,石明朗不知为何,带着周仕元特地赶了过来,在马车外头请求一见。

第七十六章 西门

青云听石明朗说完当年周仕元与尺璧所谓的“私情”内幕,半晌说不出话来。

明明只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当年问周仕元时,他为何不说清楚?若只是怕那对镯子会惹来闲话,那么当只有清江王与她在场时,又为何不说呢?哪怕是事后托老罗来说清楚事情真相,也是好的。结果他一声不吭地,背下了黑锅,若不是今日向她开了口,她只怕还以为真是周仕元先勾搭了尺璧又抛弃了她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