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再世回忆-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纱胁康奈漳诖τ诔て诘亩咧小C扛鲂∽楣ぷ髁侥辏骄母旱F�80年的航行任务,这样就极大的减小了每个小组的压力,也降低了飞船后勤供应的压力。
HT-67是星际航行得以实现后设计建造的最成功的探索级飞船中的一艘。由于无需考虑发射阶段的大气摩擦力和发热保护,因此,除了龙骨和护盾,飞船的整体建造采用了更多的轻质特种复合材料,最大程度的降低了飞船的重量,提升了其货运能力。结构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极大的提高建设速度和降低了建造成本的同时也为未来飞船模块与材料在希望星上的重复利用提供了可能。
由于采用的是复合材料主体,因此,飞船很难承受登陆时巨大的摩擦导致的高温。因此星际飞船将会停留在希望星上空的同步轨道上,成为未来希望星的空间站。飞船另外备有30艘一次性货运登陆舱和20艘一次性客运登陆舱以及5艘往返式空天飞船,用于保持登陆后地面与星际飞船间的人员与物资联系。
飞船总的起飞重量达到9万吨,其中燃料占30%,有效载荷达到3。4万吨,因此,这艘飞船还携带有大量的物资。除了水和足够的氧气外,还包含有植物种子,可有效繁衍的动物胚胎,未来急需的计算机信息设备和部分机器人装备,这些都将是未来希望星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所在,其中一种编号为XD-475的转基因玉米更是被寄于厚望的粮食问题解决关键。即便所有的任务都失败了,只要把XD-475的种子成功的送到,就是成功。
“……现在,我宣布,HT-67大队现在出发!”冗长的发言后,这位姓方的署长终于下达了出征的指令。
“是,保证完成任务!”一个大队整齐划一的达到,随即按顺序蹬车出发,一样的士气高昂精神饱满。
目送着离去的宇航员,方署长转过身,小声问在身边的基地负责人威廉-伍兹少将:“威廉,淘汰下来的宇航员都是什么情况?”
伍兹将军看了看周围,谨慎的说道:“具体的报告我已经准备好了,淘汰了134人,其中27人为记忆重塑手术失败,已经出现了神智混乱,其中19人判断为人格分裂。57个人为重塑后性格缺陷不适合星际航行,我们在根据他们的记忆程序修改新的记忆重塑信息库。剩余48人为技术考评不过关,没有达到这次的标准,已经转入下批的宇航员大队。我们怀疑其中还是有人在记忆和知识导入过程中存在瑕疵,肢体配合能力没有和新导入的知识和记忆衔接上,因此无法尽快掌握相关技能,我们一方面在加强训练,另一方面也在进行跟进考察。另外,整个重塑过程……死亡14人,原因是手术失败,可能是被重塑对象本体意思反抗过于强烈导致的。”
方署长阴沉着脸,看着眼前的这位黑人将军,思考了一下,说道:“威廉,自从吉米博士死后,你一直在负责这个项目,我们在这上面的秘密资金投入也是最大的,可是现在的情况还是难以让人满意啊。你们必须检讨自己的工作,也许是程序上的,也许是主观上的,这样的效率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延续下去了。你自己多考虑一点吧,军务部一直在盯着我们,你如果做不出成绩,我很难让这个计划继续获得支持,要小心了。“
伍兹将军的头上,渗出了淡淡的汗滴,他一直都在承受着同样的警告和压力,可没有哪次像今天这样严厉。军务部的官僚啊,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人的大脑远非一块存储器那么简单,否则吉米博士怎么会难以忍受压力而自杀呢。
方署长看了看伍兹将军,说到:“剩余的宇航员,技术考评不合格的那批加紧培训,同时也要严密观察。个性不适合星际航行的,转入后备特别团队,加强监视,监控他们是否有行为异常……近来巴黎的一个实验室秘密研究的结论表明,记忆重塑本身会在潜意识里面留下以前的痕迹,军务部对此很担心,对这些人的行为研究可以打消他们的顾虑,这个事情一定要加强力量做好……明白么?”
“明白,我尽快调整部署,尽快完成这个工作……那剩下的27人怎么办?还是老办法?”
“老办法吧,哎……我们都是罪人啊,无论目标多么高尚,可我们的罪孽都难以逃脱啊。”
“正义啊,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伍兹将军小声的念叨着。
两个人不再说话,而是各怀心事的站在高高的指挥塔上,隔着防护罩看着发射场的地勤人员和宇航员忙碌的进行着登船和加注的最后程序。
3遇险
3遇险
地球时间,公元2384年5月17日,在飞船HT-67控制室内。
HT67号飞船已经在漫漫的宇宙中航行了65年了,目前一切顺利。现在正在当值的是HT67-33小队。八名组员分别是:指令长方晔、副指令长彼得-豪斯曼、机械师苗怡、观测员吴方婷、动力师兼医护官小林健三、系统程序员沈星熠和机动组员亚历山大和韩再恩。
“刚刚真危险,记录显示有个不小的彗星碎片刚刚从我们边上1000多公里的地方划过去了。”观测员吴方婷擦了擦头上的冷汗,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为什么主动防御系统没有发现?万一跟我们的轨道交叉相撞,那后果就太危险了。”方晔问到。
“没办法,彗星本身构成以冰为主,有强透光性,对T波段雷达反射不敏感。那个彗星碎片雷达表征刚刚在2cm以下,没有触发主动防御机制。
“立刻分析记录的光谱图像,分析其组成成分。星熠提供程序支持、亚历山大协助吴方婷进行碎片光谱还原和轨道再现。叫醒其他队员,通知小林和苗怡,让他们做好机动变轨的准备,另外让彼得调整观测雷达参数,将观测下限临时调整到1厘米。同时加强主动防御激光的动力”
整个团队随着指令的下达立刻忙碌了起来。彗星一般是由冰构成的,在运行的过程中在恒星的引力和热量的作用下会不断分解破碎。但是,他们目前处在的位置附近并无恒星,而他们的轨道也是经过严格计算和选择的,尽可能的避开一切潜在的天体。因此出现的这个彗星碎片非常奇怪,很可能是由于某颗已经死亡的恒星最后的大爆发被冲击到这一带的,这也同时也就意味着,在这一带,他们很可能遭遇较为密集的大型星体碎片,航行的危险系数成倍的增加了,也难怪方晔这么紧张。
几秒钟后记录的彗星碎片光谱图被重新显示在控制台的主屏幕上。光谱分析成分分析程序在紧张的对比各类存储的几千万种光谱图像,以期寻找到可能的彗星来源。
十几秒后,计算机分析出了彗星碎片的结构,直径24厘米,不规则球状,主成分为水,有少量氨、甲烷和二氧化碳,微量的铁和硅酸盐显示出,这颗碎片不是彗核的碎块,很可能是彗发的碎片。
亚历山大在紧张的操作轨道分析成分,飞快的输入相关的参数,很快,彗星碎片的轨道逆推就完成了,来自于2,4,11方向。方针的轨道示意图很快叠加在了HT67的主航线图上。
正在休息的几名宇航员也回到了控制舱内,简单的了解了情况后,立刻开始了各自的工作。
这时候,主程序电脑完成了全部光谱分析和检索,该彗星成分不在已知的数据库内,屏幕显示大大的未知两个字和彗星的相关参数。
吴方婷看了看数据,忽然说到:“头,你的判断很可能是对的,这个碎片里面的重金属含量超过我们已知的周期性彗星,光谱显示铁的同位素含量较高,这都显示它很可能经历过一次造父变星的巨大爆发。前面很可能有一个不小的碎片密集带等着我们。”
“我也看到了,你的判断跟我一致。”方晔说,他想了想,说到:“单凭这个潜在的碎片密集带如果让我们进行变轨规避,这很难,亚历山大,你用微波雷达探测2,4,11方向的微波背景,希望能够找到星爆发生的地点,并估计出可能的碎片密集带。小林,临时增加主动激光防护系统的动力供应,彼得和苗怡调整防护激光雷达,增加对2,4,11方向的收缩,星熠重新调整程序,在这个方向增强雷达探测距离达到60光秒,5度球面角,探测下限定为1厘米。预警距离不变为30光秒。”
“这样会消耗太多能量,可能引起部分雷达过载……风险太高了吧?”彼得问到。
“不会太长时间,亚历山大找到星爆中心,我们就可以估计出碎片密集带的宽度和分布,届时就可以适当降低探测范围了。”方晔答道。
彼得看了看苗怡,苗怡点点头,说:“问题不大,只要尽快计算出密集带的位置,我们就可以把功率降下来了,雷达和激光炮应该没什么问题。”
“好,就这么办,行动,弟兄们!”彼得叫道。
吴方婷一边忙碌着自己的工作,一边却不无担忧的说道:“星爆的物质喷发同样也可以达到亚光速级别,可是,我们只有在主航线的前方有被动防御盾,如果跟高速星爆物质在其他方向上碰撞,我们麻烦就大了啊!”
彼得接口说道:“是啊,有这样的可能,不过真有这种情况,我们也无能为力啊。对了,头,我们需要按既定程序向后方发布这一消息,让后续的飞船注意这个情况。”
彼得说的后续的飞船是指他们离开地球半年后发射的HT68号。地球的基地这些年都在保持每半年一次的发射频率。
“哦,对,我们封闭的太久了,都忘记了,韩再恩拟定一份报告,把情况通知后方,提醒他们注意这一地区。希望我们是虚惊一场吧……”
这时候亚历山大叫道:“找到了,方位不变,距离2万光年外有微波背景异常区,初步判断约5万年前有白矮星星爆发生,这颗彗星可能当时正运行至白矮星附近所以被冲击到现在的区域。”
听到这个结果,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白矮星爆发的冲击波可以达到光束,其星爆物质的扩散速度要远远高于受到冲击的彗星碎片的扩散速度,再加上已经过去了5万多年,主要的星爆碎片带肯定早已过去了,现在只是这些零散的彗星碎片恰好在他们的飞船经过的时候出现在了这个地方,这也是他们没有接到前面预警的原因吧。
“好的,再观察以后,暂时不要降低防护级别。星熠,调出星图,把刚刚发现的星爆位置标识出来,我们分析一下。”
…………
几分钟以后,方晔满意的看着部下,说到:“大家的意见已经统一了,这是颗5万年前暴发的白矮星的光线其实早该被地球观测到,但哪个位置恰巧位于高尔金暗物质星云的后方,因此地球没有观测到,也就导致了,在预设航路上,我们没有考虑它的影响,幸运的是,它的星爆物质碎片的密集带通过这个区域最少有几万年上千年的了,所以,对我们的影响不会太大。好了,再观测两个小时,随后恢复警戒登记为N(常规级)。就这样吧,该休息的继续休息,还有4个小时换班,不要耽误了。解散!”
“是”,成功的解除一次危机,众人也的确是累了,该值班的和该睡觉的都各自散去了。
4事故
1个小时以后,方晔已经把这次小小的危机完整的写进了航行日志。转过头看看仍在忙碌的观测员吴方婷,问道:“怎么样,现在情况稳定么?”
“基本稳定,计数器显示被动护盾过去一个小时碰撞21708次,90%为宇宙微尘和高能粒子,大于1厘米的天体碎片没有记录。”
“好的,再过一会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刚才还真吓了一跳。”
“在宇宙中航行,这种意外是避免不了的,不奇怪,习惯了就好了……”
这时候,控制室内的警报突然响了起来,主屏幕右下方现实出了闪动的警报提示灯……
“c级警报、C级警报、D3区发生泄露事故。外壳划伤27CM,气体外泄。c级警报、C级警报……”
控制室内,所有人都紧张起来,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每个人都坐回自己的位子,紧张的盯着屏幕。
“B级警报、B级警报。D3区发生泄露事故。外壳划伤27CM,气体外泄。S7区发生线路短路,S7-263舱维生系统供电A线路失效。B级警报、B级警报……”
就在几秒的时间内,突然屏幕上闪烁的红灯开始了旋转,同时发出刺耳的蜂鸣声:“A级警报,A级警报。S7-263维生舱生命维持单元崩溃。休眠者处于高危状态。A级警报、A级警报……”
S7区位于飞船的中部,是所有宇航员冬眠的场所。与具有环形旋转重力仿真舱的主生活区和控制区不同,那里是失重舱室。要想到达那里需要先进入飞船中心的重力转换节点,然后顺着中心通道以失重状态飞去,整个200多米的路程,七拐八弯的,没个几分钟根本到不了。那里处于飞船的中部,本应该是最安全的,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却出现了一系列的故障……
这时候,其他队员也已经到达了控制室。
“苗怡、小林、沈星熠,你们几个尽快赶到S7,看看出了什么情况,沈星熠带队,医护官小林负责维生系统操作,首要原则也是唯一原则,务必保证宇航员生命安全。亚历山大和彼得去D3区,那里的自动维护系统和维修机器人已经开始运作了,你们负责评估损伤状况,寻找事故原因。吴方婷和韩再恩留在这监控系统运行,提升整个飞船境警戒等级为A,全员换B种防护服装。韩再恩接管动力系统临时加强防御系统动力,我来调整防护参数,扩大主动防御范围。”
众人领命,立刻开始了运作。65年前培训出来的雷厉风行的作风没有随着时间和睡眠而消褪,整个小队运作的非常娴熟、流畅、配合完美。只是这次的情况完全没有任何预案,这是考验他们的关键时刻了。
“shit!!!”两分钟后,方晔的耳机中先传来了彼得的惊呼。“我们被异物击中了,入射物体在飞船外壳上划开了最少3米,根本不是警报中的27厘米,探伤显示裂缝宽度最大5厘米,切入角0。15度,估计入射物质直径约1厘米,但是切入后在外壳层发生了折射,射出角达到3度。好在复合外壳中的自封闭树脂起作用了,现在机器人正在修补。异物在撞击的过程中破碎了,分解成近百块,射入D3区后,在地板上砸了几百个洞。S7的事故很可能是他们引起的。沈、苗,你们要注意异物入侵导致的短路。”后面的这句是对正在赶往S7的沈星熠和苗怡他们说的。
“收到。亚历山大,你用激光探测定位系统标识碎片可能的路径,寻找其他潜在的危害。彼得,提取撞击面微痕迹,分析撞击物成份。所有组员现在绝对不要取下防护面具!!”这是方晔下达的新的指令。
“收到”
“明白”
相撞,切断线路,故障。这是宇宙航行最基本也最基础的故障模式,却也是破坏潜力最为惊人的。警报由C提升到A,方晔已经构想出了事故发生的模式,但是在主动防御系统和被动防御系统的保护之下,这样的故障实在太意外了,过去65年的航行都从未发生过。也许,还是那颗造父变星的星爆导致的意外碎片侵入,还真不是一般的倒霉。
方晔摇了摇头,把思路转向S7区。
“星熠,你们还有多长时间到达?”
“20秒”
方晔放下通讯器,转身让吴方婷把S7区的监控和S7-263的相关信息显示在主屏上。
“加快速度,优先重启维生系统。目前宇航员体征反应还正常。”
维生系统的任务是为冬眠中的宇航员提供体外的被动式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并进行废物透析,一旦中断,宇航员就相当于在睡梦中被掐了脖子。好在处于睡眠状态,人的生理反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