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生设计在童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大学四年的时间太短,四年的职业预备期显然不足以达到这个目标。四年时间可以把几百万学生训练成大致相同的、没有明显特色的“螺丝钉”。要想脱颖而出,只有依靠自己长期的观察、思考、研究与额外的发展和努力。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然而,新世纪的全球化竞争并不仅仅是体力、智力的竞争,更是观念的竞争。中国学生未必天生比外国人聪明,外国学生也不一定比中国学生更有智慧。为什么能够刻苦学习,并且长久以来一直为功课所累的中国学生,不但没有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最具开创性的一族,相反的,甚至成为令人担忧的一代呢?问题和责任都不在他们。实际上,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长辈,他们的父母、老师、教育者和全社会,正在津津乐道地用陈旧的观念和思维,把他们束缚在教科书里,让他们十数年如一日地为考试而“操练”,使他们视野局限,思维拘束,能力有限。这是因为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没有把可能影响一生的人生规划和自我塑造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的竞争是观念的竞争,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更新观念。 
  在对专业人才和技能的要求不断细化和提高的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中,只有具备“超前”的职业指导思想,才有可能使个人的愿望获得最大的满足,使就业率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使社会得到最大的发展。这才是对公民负责; 对社会负责。 
  在这本书里,我用自己和女儿一起成长的故事,结合其他丰富的、有说服力的案例,以及我长期、认真的观察和研究,向读者传递一个理念:在一个日趋完善和规范化的社会里,人生是可以设计的,而且应该从童年开始。有了科学、理性的人生规划,人们完全可以不凭机遇、不靠伯乐,按部就班地、可预见性地获得自我认识意义上的、必然的成功。 
  早期的人生设计,应该是家长引导、孩子主导、教师和社会共同协作的课题。只有孩子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经过长期的思考、研究和自我提高,在对社会、经济、技术的变化和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并经过反复的筛选和淘汰之后,才能提炼出他们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只有发自内心的理想之火在他们心中燃烧起来,成为他们如痴如醉的自我追求,才会成为巨大的内动力,推动他们去自我奋斗,获得成功。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大学申请、专业选择,个人素质以及各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个人兴趣爱好,人生目标,职业规划、就业环境等因素,都在这个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一个需要科学地设计和规划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掌握在家长、教育者、社会和孩子们自己的手中。是否科学合理地规划,决定了孩子们的人生路线是平平坦坦,顺利地实现理想,还是曲曲折折,甚至永远无法达到目标。 
  有了科学的人生设计,依靠从小就开始的长期努力,就能达到“最好”,就能获得自我认识意义上的成功,在这个基础上,机遇的眷顾将会使人生更加辉煌。人生规划确实改变了人生,创造了许多奇迹,使很多平常的孩子,最终走向令他们的父母永以为傲的成功。 
  人生不是股市,失去的,就不可复得了。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由于家长的不智,很多孩子付出了人生中最宝贵的十多年不可逆转的惨痛的时间代价!失去了可以创造辉煌人生的时机,造成永远的遗憾!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就我亲眼所见,这样的悲剧年年都在上演。   
  自序:设计人生 开创未来(3)   
  中国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剧烈的变化,世界也正处于历史上变化最快的时期,中国的教育必将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庞大的传统教育体系具有很大的惯性,在这个体系产生深入的改革之前,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们应该大胆解放思想,吸收先进理念,付诸行动,切不可消极观望、等待!市场经济正在给中国带来富强,正确、有效的教育是国家民族崛起的基础。挣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呼唤全新的人生设计理念,必将是引导中国学子们踏上坦途的有效方法,是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与观念。 
  高 燕 定2005年9月24日凌晨写于呼啸着丽塔飓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   
  目录(1)   
  序言 人生设计在童年 / 徐小平 
  自序 设计人生 开创未来 
  一 人生设计在童年 
  1。 人生设计在童年 ……3 
  2。 美国孩子都自由发展吗 ……10 
  3。 提倡“早恋” ……15 
  4。 职业意识从娃娃抓起 ……19 
  5。 素质教育和职业规划 
  ——始于6岁的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 ……24 
  6。 职业发展三部曲 
  ——自我认识、教育与职业、职业规划 ……28 
  7。 职业预备期要多长 
  ——提出一个新概念 ……33 
  8。 早期人生设计 
  ——父母、孩子、教育者和社会的共同课题 ……37 
  二 目标与奋斗 
  ——从理想到必然 
  1。 多姿多彩的基础教育 ……43 
  2。 综合素质的“标准公式” ……50 
  3。 给她一个梦,点燃一把火 ……56 
  4。 哈佛有什么错 ……62 
  5。 爱好、能力、价值观和发展 ……66 
  6。 优化人生路线图 ……71 
  7。 订好计划,设计人生 ……76 
  8。 探索人生目标的“捷径” 
  ——想成为→如何成为→准备好,成为 ……82 
  三 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 
  1。 小女初到美国 ……91 
  2。 一切从头开始 
  ——5岁,第一天,在美国自己上学 ……94 
  3。 创造语言“交流”环境 
  ——爱丽丝漫游仙境 ……96 
  4。 让孩子给大人讲故事 ……99 
  5。 为孩子找好书 ……103 
  6。 家长能教什么 ……106 
  7。 9岁背SAT/GRE单词 ……110 
  8。 音乐教育的意义 ……115 
  9。 “放羊”和“开小灶” 
  ——中西合璧 ……120 
  10。 不要让学校干扰教育 ……124 
  11。 从小写简历,产生巨大内动力 ……129 
  六年级的第一份简历 ……133 
  四 “超前”是成功的基础 
  1。 起跑早就开始了 ……137 
  2。 让孩子忙起来 ……140 
  3。 “超前”带来自信 ……145 
  4。 10岁自学两门大学外语 
  ——几岁开始学外语好 ……148 
  5。 人人都是外语“天才” ……153 
  6。 该出手时才出手 
  ——跳级不跳级 ……156 
  7。 助长不拔苗 ……159 
  五 家长该当什么角色 
  1。 怎么当“两面派” ……167 
  2。 全家克制爱好 ……170 
  3。 该牺牲就牺牲 ……174 
  4。 “合理”的高标准要求 ……181 
  5。 为孩子创造机会 ……185 
  6。 珍惜、欣赏孩子的成果 
  ——从日记到出书 ……188 
  7。 教孩子感恩 
  ——给老师们“发奖” ……192 
  8。 让孩子体验艰苦 
  —— 一起“拓荒”,盖房子 ……196 
  9。 当好拉拉队 ……201 
  六 走向社会,不做“井底乌龟” 
  1。 走出家门长见识 
  ——从天才少年中心开始 ……207 
  2。 不做“井底乌龟” ……210 
  3。 暑假怎么度过 ……214 
  13年暑假活动表 ……217 
  4。 和大人在一起 ……219 
  5。 做义工和打工 ……223 
  七 研究性学习 
  1。 写作带动思考 
  ——纪录寻根之旅 ……229 
  2。 说教没必要 ……236 
  3。 读书人要“读书” ……241 
  4。 文学作品要“早读” ……245 
  5。 论文——教育的核心 ……250 
  6。 两年几十万字都写啥 ……254 
  7。 研究能力的培养 ……257 
  八 疲于奔命的高中 
  1。 对美国高中生的偏见 ……263 
  2。 高中后两年有多少事 ……269 
  3。 耗时间的演讲比赛 ……275 
  4。 选美:另类挑战 ……281 
  5。 模拟美洲国家组织比赛 ……285 
  6。 东方巡演之梦 ……293 
  九 追逐梦想,演绎人生 
  1。 感受法律 ……303 
  2。 体验法律 ……309 
  3。 走进法律 ……321 
  4。 法学院的宝塔尖 ……328 
  十 尾 声 
  1. 圆梦哈佛 ……335 
  2. 大学不是目的地 ……337 
  3。 准备再出发 ……340 
  4. 父与女 ……342 
  5. 哈佛爸爸没话说 ……344 
  6. 有意外也有惊喜 ……346 
  7. 选择和未来 ……349 
  附录一:高中作文 ……351 
  附录二:法庭上的终结辩论 
  ——高中模拟法庭比赛 ……360 
  附录三:一双十一岁姑娘的眼睛 / 陈瑞琳   
  目录(2)   
  ——读高倩同学的新书《少女中国行》 ……363 
  附录四:十一年级一个月日程安排 ……366 
  附录五: 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 ……370 
  主要参考资料 ……375 
  后记     
  人生设计在童年   
  人生设计在童年(1)   
  孩子长大了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许多家长和孩子并没有认真思考。没有理想,人生迷茫,使许多孩子从小没有奋斗的目标,长大成人后,才开始考虑人生,仓促培养就业技能,为时已晚。 
  社会在高速发展,很多家长和老师却忽视了对孩子的理想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指导,无形中将整个民族的幼稚年龄往后推了好几年,甚至还视其为自然、正常,以为没有理想的自我发展是尊重孩子的个性。这种没有人生目标的教育正大行其道,这真是教育的悲哀。 
  从小就开始人生规划,设立人生目标,家长和孩子可以及时找出差距,调整学习内容,培养相应的能力,有意识地为孩子的未来作准备;可以在教育资源有限、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上保有立足之地,拥有美好的人生。 
  孩子长大了要干什么?能干什么? 
  无论身居何地的家长,其实多少都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深入、细致地和孩子们一起研究过这个问题。很多人也从来没有考虑过,应该如何与孩子一起,共同规划未来,“设计”人生;应该如何用科学、理性的思想方法引导他们,并且和他们一起,把基础教育的成果引向明确的人生理想、职业目标。 
  在中国,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和家长一起跟着高考指挥棒转,家家户户只求拼过高考,届时凭着分数在几天时间内临时选择专业,把孩子送进大学,糊里糊涂地塞进一个专业,糊里糊涂地锁定他们的人生,哪里谈得上什么人生设计。 
  美国是个特别崇尚自由独立人格的国家,很多人忌讳干涉孩子的个人爱好,更不用说包办他们的前途。不少“西化”了的家长,“融入”主流社会,接受“主流”思想,放着孩子的前途不管,没有从小引导孩子思考职业和就业的问题,任由孩子自由发展,感到这就是在实践先进的美国教育理念,以为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精髓——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自由发展。 
  实际上,这种没有人生理想,没有职业意识,没有职业目标的教育,完全不是美国教育所提倡的。 
  没有理想,人生迷茫,许多孩子从小没有生活和奋斗的人生目标。这种教育害了很多孩子,使孩子在宝贵的童年、少年时代,白白错失了可能塑造孩子辉煌一生的机会。 
  自从女儿5岁来到美国,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她长大以后要干什么?也就是说,她的职业归属是什么? 
  我来美国以前,在中科院某研究所工作,到美国以后,在一所有4万多学生的著名研究型大学工作,接触的都是靠数理化本领谋生的科技人才。初到美国,感觉中国人爱说的那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改革开放初期,只有身怀数理化专长的人,才有令人羡慕的出国机会。人文、商科或相关学科的人才出国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在那个年代,中国社会普遍存在对人文学科的偏见,人们常常认为人文学者多数是些学不了数理化的庸才,以致身不由己、退而求其次地作了这个选择,这是极其片面的看法。岂不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商学院和MBA是中国学生最热门的选择之一。 
  来到美国以后我很快就发现,如今在发达国家,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政经人物恰恰正是真正指点江山、引领世界风骚、推动社会进步的豪杰! 
  那年,女儿5岁,我设想,她将来要进入哈佛大学,要进入顶尖的法学院,未来的职业生涯是从事律师工作。当时,这种想法似乎是很不实际的。20年前,从祖国大陆来美国的孩子,能站住脚,上个大学,找份过日子的工作就很不错了。上哈佛,当律师?跟做梦差不多。中国孩子在美国当律师,出人头地,那时确实闻所未闻。很多中国朋友都问我,真的想让你女儿当律师?为什么要让她当律师?这个想法现实吗? 
  人们都知道,在美国,很多政商名人都是律师出身,有人甚至说,美国是一个由律师控制的国家。律师的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名校法学院毕业生就业前景美好。近年来,美国经济虽不景气,但顶尖法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仍高达95%以上,远远高于商学院,6位数的年起薪也没有因为经济不景气而缩水。女儿如果加入这一行业,对她自己而言,既能立足于社会,又能生活富足,也有益于提高中国人的社会地位,是很荣耀的。这些想法,都是身为华人家长、为人父母者的良好而真实的愿望,是完全不必掩饰的。 
  有了这些想法,我很快就暗下决心,为她设定这个职业目标。我把想法对女儿说了,她二话没说就认定了。这倒不是因为女儿当时有多么成熟的思想,而是因为那时她还是个五六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逆反心理,容易接受大人灌输的思想。马克·吐温说过,孩子7岁的时候,父亲在孩子的眼里是英雄。孩子当然愿意听信于英雄的,英雄给她灌输什么,她都听得进去,乐于接受。 
  每个有活力的孩子都会梦想成为伟大人物。女儿在我日积月累的“当律师”的宣传鼓动下,从五六岁开始就逐渐形成了这个牢固的志向。同时,由于从小就坚定了专业方向,对我所安排的对语言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她都很愿意接受;我对她在各方面的要求,她也非常乐意配合。因为她在小小的年纪,已经牢牢地把学法律、当律师作为自己的愿望和爱好,所以能够高兴地完成很多同龄孩子不愿做的事情。   
  人生设计在童年(2)   
  我认为,在孩子的童年阶段,引导孩子设立一个或几个人生目标是很重要的。虽然许多人在他们自己的成长旅程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因素而改变轨道,但是,在人生的最初十几年里,有一个目标比没有任何目标要好得多。从小就有一个粗略的人生规划,比迷迷茫茫地混到高中毕业,甚至更晚时,才开始认真地考虑自己的人生,仓促地培养自己的就业技能要有利得多。 
  从小树立了人生目标,家长和孩子可以及时找出现实与这个目标间的差距,调整学习方向,培养相应的能力和素质。比如,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