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学之道-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段天回到住所,遍查网络,发现林嘉城先生此行非常低调,住哪行程如何安排都没有说,报纸电视台也只是简单介绍,段天有些一筹莫展,想了想,还是决定先到长江学院去转转,看看有没有机会。

长江商学院有相当严格的出入问询制,段提案费了好半天口舌,拿出自己的研究生证,最后搬出大师兄告诉他的一位教授的名字才混进了学校。

长江商学院内没有高楼,更没有令人心中怪异的建筑,此刻虽已是寒冬,但学校内却依然充满绿意,虽然有些残旧不比春天的新翠;一幢幢红色的二三层楼房错落有致的分布,造型朴实敦厚,段天置身其中,有一种极放松的感觉。很快,林嘉城先生雕塑下刻的“取势、明道、优术”六个大字,吸引段天的全部注意力。

段天想,这六个字算是彻底把商业问题说清楚了,仔细又一想,又何止是商业问题?人生问题也不外乎这六个字。

而确切的说这六字又是人生成功真言。

世间人没有比商人更在乎人生是否成功的呢,而人生要能成功,就得学会取势,要能明道,使术优,这六字真言实是人生成功的不二法门。

段天一时间想得出神。

这长江商学院本就是他考察范围之内,只是因为林嘉城的到来提前了罢。

对于这所学校,段天还是又一定了解的。

这座以中国第一长江命名的学院的培养的目标就是中国的商业领袖。

那么,什么样的能力与道德品质才能成为商业的领袖人物呢?

他们所执行的商道又是什么?

段天不禁想起老朋友林晓,这个小子算是得了这六字真言的真谛;他是腾龙商业帝国的领袖,他执行的是经世济民的商道,'奇。com书'这小子是最有理由踏足这个学校的,想到林晓段天就觉得心头温暖,就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独的。

第四十一章 华人首富

林嘉城老先生下飞机的时候就一个保镖兼医生,一个助理跟随。

老先生一身略有些显旧的青衣布衫,脚上则穿双布鞋,这样打扮搁在人群中,实难让人和江边打太极拳的普通中国老头分别出来。

老先生气定神闲下了飞机,有谁能料到,老先生旗下的集团正准备在欧洲展开一场空前的大战,一旦开展,战场可谓瞬息万变,可就在这个时侯,林嘉城老先生却悠闲的跑来骄海长江商学院参加五周年庆典。惟有熟知林嘉城的朋友知道,越是大战来临老先生越是悠闲自得。老先生这份镇定自若功夫别人学不来,而老先生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之深,之透也是学不来的。只不过这一次有些不同,该让林家的下一代独长大局了,他这个古稀老人,该退休了。

在林嘉城老先生心目中,长江商学院则寄托了太多和太过遥远的希冀。

市场经济,市场规律,呵呵,想想这些完全是用西方人方式描述出来的东西,而这书本上的规律,是否就等同现实的规律?故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先生想,中国人的智慧绝不会比任何国家差。于是,林嘉城老先生办这么一个学校,其目的就是想聚集一批学者,一批工商界人士,让他们依据实践来探求这些问题,中国的问题,终究还是要依靠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长江商学院礼堂。老丁正襟危坐在后排,他身旁就坐着段天,则一脸的兴奋。

段天几乎是最后时刻才找到票的。

礼堂并不大,容纳大约千余人,长江商学院的五周年现在看来只是个小规模的聚会,但来的都是各界精英,老丁与段天所在的后面三排是旁听票,这些票是学院友情赠发给各大学MBA学院的。

老丁与段天没有彼此注意。他们的注意力都投在主席台那个瘦小、精干,面容慈祥老先生。

林嘉城先生开始演讲,声音不大,但很是清晰。

先是欢迎诸位的到来,然后,简要介绍长江商学院的发展历史,接着很快进入正题,从如何为人。如何为商侃侃谈起。

老先生非常自谦,自谓德行能力远超己者甚多。现在这般成就,其实多因大势,自己算是见证香港发展黄金时光,所做无非是没有浪费每次机遇罢了。

二十分钟后,主持人见老先生兴致正高,额外就增了一个交流环节,让听众传上纸条,有什么问的都写在纸条上。主持人是院长,与林嘉城老先生私交不错,因此敢自作主张做了这一安排。

林嘉城乐呵呵的解答工作人员递来的每一张纸条。这时候他的语言更显风趣、幽默,台上台下气氛非常好。

看时间差不多了,主持人暗示工作人员递最后一张纸条。

工作人员再递过一张,林嘉城接过一看,眼睛一亮,纸条是段天写的:

林嘉城先生您好。今天听您的演讲,切身感受世俗商人与商业大师之区别。

世俗商人追名逐利,片刻不弃;商业大师,则组合一切商业元素。如科学般精确,如艺术般美丽,人生之趣乐在其中,往往成就事业,利己而兼惠众人。

先生虽言长江商学院唯聚集一堂,探求中国商道,然长江商学院存在之本身亦有其意义,其学校之管理模式,学术之宽容兼并风气,视野之开阔,对国内其他高校发展有参考、借鉴之价值,您是中国最大的慈善家,对于医疗、教育不遗余力,我想请先生谈一谈对国内高等教育方面的忧虑。

楚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生 段天

段天在下面等得有些焦灼,因为是最后一张纸条,却还没见自己的问题,就算老先生拿着自己的纸条,自己请教的高等教育问题,似乎不对今日主题,不知道老先生是否愿意作答。段天正七上八下之际,林嘉城先生开始念纸条内容,正是他的问题,段天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来。

老丁注意旁边这位年轻人的紧张程度,小声问道:“是你的问题?”老丁看到段天写了纸条交给了工作人员。

段天点了点头,目不转睛的看着台上。

林嘉城说道:“我很同意这位同学对真正商人的注解。”

林嘉城没有套段天“商业大师”的话,是不想把自己也归为这个大师之列。

林嘉城继续说道:“人生亦是如此,结果只是刹那,我想应该享受过程。至于这位同学提的问让我谈一谈对高等教育方面的忧虑,这个我不好说。”

段天听到这心“咯噔”一下。

林嘉城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不好说是因为我不在其位,又在香港,对大陆这边的情况不了解,但这个问题我还是可以说上一两句,因为这个问题,每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华夏人都绕不过,我认为教育是一国发展之根本。我的忧虑主要几条,一是教育投入不足,提别民间投入;二是现行高等教育体制还有很多与现实不适的地方,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改进;三是对现代学生思想教育问题还是有问题……”

林嘉城先生来了兴致,侃侃谈了五分钟,段天笔记记得飞快,直至演讲最后结束。

接着就是照相,段天看一帮学生围上去要签名之类的。段天不喜欢凑这个热闹,只是远远的看着这位可敬和蔼的老先生,心中涌起了阵阵激动。

老先生生于忧患。见过国弱民贱的光景,报国爱民之心可谓拳拳,而如今四海升平,物质繁华,有谁知这内外忧患,迫在眉梢。

段天只看了一会,转身离去。他仿佛把老先生那股子精气神一股脑的吸纳到心海,走的甚至有些急促。他要赶回住所日夜赶工,把他的那个办学方案完整写出来,然后给几位师兄看看,征求多方建议再修改一番,再向林嘉城基金会提出申请,这样做比要现在这般周游四方直接的多,一想到这,段天心头就像正开着一列怒号呼啸的火车。浑然不再像过去一般患得患失,先做了再说。

老丁则没有走。他心头没段天那般激动,倒也有些急不可待。

他是赫赫有名的社会学教授,当副院长听说他已离开西北大学时就直言请他来学院做个兼职教授,所以下午的研讨会有他的份。

老丁对这个建议很有些感兴趣,毕竟能再执教鞭,不亦乐哉。

老丁心里的迫急,就想借副院长打他主意的机会怎么也见上林嘉城先生一面,为腾龙攀上这个关系,那可是大功一件啊。老丁心里这样想的时候,不禁哑然失笑了。什么时候,他老丁成了一个邀功的谄臣了。

这些日子来林晓每日早出晚归,这让林晓很有些回到过去打拼时候的光景。

在骄海有不少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林晓择其要看过来,也只是做了个走马观花,心头渐渐有了大概的想法。

林晓忽然发现这趟是自己少有的急功近利。

进入这个行业,目的是什么?

林晓转了一圈依靠现代科技有形物体之后。又回到这个无形问题上。

林晓开头起这个主意还是因为葛翁这个“老神仙”的牌子,因为不管其他,就是“葛翁中药店”这以老字号搞连锁,全国各地开花一样开下去。那就不得了,那也就在全国医药销售占上一席位。可仔细一琢磨,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若维持老店的特色,专营中药,利润恐要比那些名目繁多西药要低得多,况且若真的秉承医家悬壶济世的想法,利润还要微薄,可仅仅开成一个药店还真不甘心,真真是糟蹋了“葛翁”的这块牌子。

这种短暂的矛盾心理状态很快就过去了,虽然是个自己不太懂的行业,林晓很快还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开店不仅卖药,还是兜售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文化。

现实情况是国人在日常健康投入少,病来治疗花费多,应该反过来,在葛翁老药店这里就是要把这些整过来,怎么讲?

人们应该花大钱买日常身心健康,这大钱摊在每一天其实也是小钱,而有什么病,到这来,不整那些黑心的天价,几角几块的药,花小钱一样治大病。同样的病,中药见效可能慢一些,但去根,比西药花费少,就会有名气。利润不在这,而在日常药膳,指导人们根据各自体制如何按时令进补、平抑,这个可为利润所在。

林晓这么一琢磨,心思就活络了,就应该和现有的轻预防重治疗的医院反过来,这样才不一样,而这样其实最对老百姓胃口。

林晓这样一想,恨不得横山的葛翁总店马上就能开张。

买房难,上学难,就医难,是老百姓口中叨念心里诅咒的新三座大山,林晓忽然想着这个人奋斗的前十年在解决房子的问题,莫非再一个十年就是解决就医难的问题?这个伟大而具有革命意义的想法只是在林晓脑海了一闪念,只是他虽然是商人,但却是老百姓的儿子,要坑骗老百姓的血汗钱,这事万万做不出来的。

林晓每日忙着考察,脑袋里不闲着,边想边随手写东西,回来就呆在房间里上网搜集资料,这一夜,林晓看着看着,屏幕忽然自动跳出一网页,林晓一看,吓得差点从凳子上摔下来。

冯村,冯村啊,终于还是让世人皆知了!

第四十二章 论坛反击战

林晓呆呆的看着电脑屏幕,觉得自己颇有些幼稚,遥远如梦境一般的冯村难道就只是自己的私物?

这真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就像是自己独自珍藏多年的童年记忆,自己不说,别人是不会知道的,哈,这怎么可能?林晓不禁苦笑出声来。

冯村一直就是这么静谧存在的,千年的存在让林晓也习惯性认为冯村也会继续这般存在,至少,她会等到自己做好了一切准备后才暴露在世人面前,而现在,这可真是让林晓猝不及防。

其实,这本很容易想到,在交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在户外运动探险意识在城市的年轻男女之间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冯村所在既不是荒漠,又不是绝顶,他林晓和段天能来冯村别人为什么不能来?

林晓大脑暂时短路了,右手握着鼠标只下意识的一页一页翻这个帖子。

林晓边看边摇头,现代人太喜欢把发现与征服挂在嘴上。的确,对于一群普通而十分业余的户外爱好者来说,由他们来第一次发现这桃源一般的村落,这其中的意义就足够让他们产生疯狂而忘记原来的承诺,世人的虚荣感啊。

林晓看得清楚,发帖人明言冯村人在送他们出村时嘱托他们不要向世人说,而发帖人则在帖子内拍着胸脯说自己想不到现如今还有魅力神秘得让人窒息的村落存在,若不让更多的国人知道实在是莫大的罪过,所以即使有违村人的本意。也要广而告之。因为这一村非是一村之村,而是国家的。全体人民之财富,言之可谓堂皇,林晓不能对之说任何不对,就是面对这样话语时候林晓内心往往就会有小小的无力感。

看完主贴再看跟帖,跟帖大多是猜测冯村具体所在地。原来这帮探险就是因为GPS丢失了才迷路的,因此他们只画出个草图,并不知冯村确切位置。看来,事情还没坏倒最坏。

他们进出的路多有岔路,再去的话不一定能找对路,但由网络上已经开始有组织募集再探队伍,找到冯村那已是早晚的问题,想到这,林晓马上就打了两个电话。

第一个电话打给在横山的冯国放,要他赶紧回村,做好准备;

第二个电话就是叫醒同层的老丁。

老丁进林晓房间不知啥事。接着听林晓要让他先放下广告公司筹备的工作,先把旅游服务公司搞起来,一分钟也不能耽搁。老丁不懂林晓为什么这么做,但看得出来林晓很急,而且要求很低,只要有个公司的名义即可,这个容易。

老丁走后,林晓想了想,马上联系正在骄海大学读书的穆琴,通知在腾龙的吴明和杜笑白。这三个人林晓原本打算在离开骄海时简短见上一面,不想现在发生这事,那就顾不得这么多了。

骄海冬季的深夜,冷得够呛,无论男女这个时候被电话叫醒可真不是什么高兴事,但一听电话那头是老大的声音。三个人都有一种士兵接到长官电话的肃静。很快,各有专车来接他们,一个小时不到,三人前后不一齐齐来到苏家别墅。

三个人还来不及感叹别墅的豪华与舒适,林晓劈头就问他们知道不知道网络上现在有人在传冯村照片的事。

穆琴、吴明、杜笑白三个人面面相觑,还真巧,这三个人像是商量好的这几天都没上网,三个人内心都起了吓了一跳。

林晓就着电脑简短介绍突发的情况。介绍完毕,四人商议,商议结果是立即成立冯村应急指挥,由林晓任总指挥。

半个小时,开始行动!

网络是个奇迹不断的地方,这奇迹很大程度是指一夜成名,有人靠脱,有人靠说,大多是离不开暴露他人或者自己的隐私,这成名来得之快,来得之莫名其妙是其他媒体所不可比拟的,因此也是无数渴望出名人日夜战斗四处寻觅的绝佳舞台。

仔细研究以往一夜成名的例子,其内无不包括人类心灵深处隐秘的希冀和冲动。

向往桃源,算是其中之一,不过这个与大多数肮脏的冲动比起来要纯洁的多,或者是这个时代的人觉得自己太脏了的缘故,内心也急迫寻找一个纯净的地方。

现在,一张帖子里以照片实证证明这个地方真的存在!这迅速搅动人们的好奇心,所以,该帖刚一贴出就得到迅速转载。

疯狂转载了四天之后,凌晨一点,同一个网站同一个论坛一张针锋相对揭破该贴内容全是撒谎,实属是小网站的肆意炒作帖子被堂皇贴出,帖子内并指出所谓的真实照片无非是东拼西凑PS出来的产品,帖子内还颇为讥诮的说道:“单从照片的PS技术而言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样的话一放出来,发帖的方顿觉受到侮辱,于是,一场超级辨别真伪的论坛大战开始,而一些好事的门户网站相当配合的列出正反两方,他们啊,巴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