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学之道-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校长的合并仪式也算是少有的。

段天的奇怪之举一一落在旁的丁振兴眼里,那时候他还是J省师范大学的副校长,他感觉到这个下跪的年轻人有一颗激情澎湃的心,他觉得他像自己年轻的那会,于是,就喜欢上这个年轻人。人与人相交,第一印象是多么的重要。段天不知道,这个时候有个使他人生转折的人就在旁边,丁振兴也没想到二个月以后他就被省委组织部叫去谈话,组织有意派他去秀雅学院任校长。秀雅学院只是一个地区级院校,但到那能成为一把手,自己多年来关于高校发展的思考就可以落实到实践中去了,他已经五十多了,这可能是他人生最后一个机遇了,他要带领一个地区级的院校走出地区,走出省,走向全国,甚至……一想到这,他就全身热血沸腾,他仿佛回到年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会儿。

丁振兴来秀雅学院报到的第一天和校委成员碰了一个头,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各院系的调研。

那时候真是千头万绪。当时学院的头一要就是抓基础建设,丁振兴急啊,他很想去抓人事制度改革,抓教学改革,抓引进人才,这是高校的软环境,是高校发展至关重要的,可是对于一个毫无名气刚刚升格为学院,大多数专业都还是专科的院校,他必须要先抓好合并后学校的校园建设,没有硬环境,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忙碌了两年,原本是一片荒地上建成一个大学城,硬件设施在全省范围内是一流的,可是,丁振兴悲哀发现,中国的大学校长大多精力不在经营学校上面,而是在和上级,教育部门,当地政府,银行金融机构打交道上了。他的一系列措施并未引起学校上下多少的认可,而一次从省建设银行成功贷出一亿二千万的事却成功奠定他在学校内的权威。

丁振兴感觉到本末倒置,却不得不每日为这些事情忙碌,况且他还不是实际上的一把手,大事小情,不党委书记拍板还通不过,丁振兴以前是副校长,只做好自己分内的就行了,而现在是校长,感觉完全不一样。

二○○二年上半年,党委书记由于健康原因疗养去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份关于学校人事改革的万言书呈现在丁振兴眼前。

丁振兴看得双眼一亮,著言者和自己所想如出一辙,于是请来该人,才发现,居然就是两年前那向雕塑下跪的年轻人。

段天没想到校长会这么快召见他,两年了,他呆在教学的基层,对合并后学校各派别斗争之流弊深有感触,他想,必须要有一种力量打破这种派别,使人、物资源重新融合在一起,重新分配,同心同德为学校建设出力。

于是,在学校人事制度草案广发各院系讨论时,在校长强调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谈话精神下,段天意外地出现在校长助理这个位置上。

竞争上岗,合理分流,稳定过渡,是那一时期叫的最多的口号。

经过多方的调研,全校院系经过调整。这次调整并没有什么新意,只不过是在确定学校大致发展方向情况下,对学校已有资源的一种优化组合,使得重点突出。而此举所深含的意义就在打破过去师专占主体的一种格局,因为三所院校以师专的学科多,合并后学院下的学院也多,院长也就多了,这样一来,容易形成派别势力。

这场院系的调整并没惹多大的风波,因为是大势所趋,紧接着段天进行了大刀阔斧地人事制度改革,进行全校各部门各岗位竞争上岗聘任制,打破教师、行政、后勤的界限,只要你觉得胜任,就可以去竞聘其中任一岗位,一下子,学校热闹开了,问题也就来了。

段天顶着压力,教师队伍基本没有动了,除了个别靠走关系混进教师队伍,实在无能力完成授课任务的被辞退之外,其他人基本还在原来的岗位。并不是教师队伍没有问题,只是在秀雅学院师资不稳的情况稳定是必须的。

与二○○三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那场改革相反的是,他们居然就一开始拿行政人员开刀。究其原因,是不动刀不行了,行政人员是如此之多,校长亲自拿来每月发放的工资表才知道,自己的学校每月是承担着多大的负担,还不计算这些人在其任上所做出的“负贡献”。

改革委员会有相对温和的措施,对碌碌无为,或者不愿呆原岗位有一定工龄的实现自愿内退,一下子内退了一大批人,空出了许多岗位。

最棘手就是原来靠各种关系混进来的某某子女们,段天经过考察,不合格的辞退,给一年工资,这一年时间你可在学校任何岗位聘,若还聘不到,则正式辞退,三年开一半的工资,最后彻底脱离与学校关系。

就在这时,校书记回来了,立时召开一个党委会议,各种受改革压制的力量齐齐反弹出来,会议上,校长丁振兴受到孤立。

不久,除了几个后台不是很硬被辞退之外,原辞退的纷纷还回,有的还是原岗位,有的塞到校图书馆去了,改革没有彻底,体现不了公平,就在这种状况下,段天为缓解校长的压力主动提出辞去校长助理职务,重新回到教学岗位。

可是,回到教学岗位的他,还想回到从前那种清流生活是不可能了,他得罪人太多了,就连他去图书馆借书都没人搭理他。那两年是无比郁闷的两年,而校长丁振兴带领学校艰难地前。

追忆往事,不胜感怀。

深夜,秀雅宾馆三楼一标准间内,段天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明天回家过年,听到敲门声,段天起身拉开门,看到校长丁振兴一个人站在门外。

段天有些激动,这个五十多岁,有些秃顶的男人这么晚还来看他。

丁振兴双眼略显得有些疲惫,但一进来就有力地握着段天的手,说道:“段天啊。”

段天把校长让进屋内,丁振兴上下看了看段天,说道:“段天,看你精神还不错,看来在楚天大学呆的不错。”

段天端过泡好的茶,说道:“丁校长,是还不错。”

丁振兴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们学校还是留不住人才啊,不过,还是非常欢迎你能回到秀雅学院来啊。”

段天笑了一笑,说道:“人生境遇,很难说,现在惟有做的是时刻准备着。”

丁振兴凝视着段天,说道:“好啊,段天,志当存高远,相信会有你更广阔的天地,不过就我言,无论你在哪里,还是希望你能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贡献,这一块太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了,现在的人,算得上的人才的,没贡献之前就讲待遇,讲工资,试想,我们这样一个地区院校,地处欠发达地区,这方面是很难吸引人来的。”

段天说道:“丁校长,你是话有所指啊。”

“是啊,我今天刚从北京回来,跑教育部的关系。”

“还是跑本科的事?”

“是啊!”

秀雅学院要在二○○八年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本科院校的验收,若通不过,就很难谈学校的什么发展了。

丁振兴叹道:“唉,中国的高校校长就是这样,无法抓学校内的各方面的建设,一天到晚的跑关系,若不给教职工给学校争取来贷款,争来科研项目,完成学校各方面的检查和验收,是站不住脚的。跑了这一趟,顺便走了一些关系院校,希望能从他们那引进优秀的人才,但是很难。”

段天说道:“丁校长,我倒有一个想法,关于吸引人才的。”

“哦,说来听听。”

“就我们学校目前状况而言,并不具备吸引高级人才的条件,所以,空列出什么一百多米的住房,十多万的科研资金是没有用,人家可以开出更高的条件,我们不如就做中低人才。”

“怎么讲?”丁振兴问道。

段天说道:“吸引名牌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甘愿做他们的跳板。去年我考上研究生的时候到学校办各项关系非常之麻烦,这还好,因为我是过了五年的服务年限的,看到其他考上,没过年限的办关系就非常困难,可是,最终他们都办成功了,是因为他们都给了主管人的好处,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虽然,我们学校师资弱,但靠强留是留不住的,现在本科毕业找工作越来越难走,如果我们学校提供这样一个缓冲带,欢迎他们来我们学校,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他们走,考研究生,一样真心实意地欢迎他们走,不但欢迎,还鼓励,奖励。丁校长,你看看每年考研究生越来越多就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了,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欢迎他们来,不要给他们要在我们这里工作一辈子的感觉,这样人家是不会来的,来去自由,那么我们学校的师资在助教这一层就能不但得到新鲜血液,各大高校的优秀本科生到来,应该对我们原有的教师产生一个良性的影响。丁校长,你也知道,其实做的多,拿的少是助教这一层,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效果是不能和老教师相比,但他们易与学生沟通,思维反应敏捷,能跟进学科发展的新方向,这又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好啊!”丁振兴一拍大腿,说道:“这个主意好。”

段天说道:“就是要给人才一个来去自由的宽松的环境,全校上下形成一个共识,来了再说嘛,再通过各种感情联络,或者介绍女朋友之类使之稳定下来,最好这些写进合约里去,白纸黑字作为保障。”

段天说到找女朋友时,丁振兴哈哈笑出声来,说道:“段天,我想你走就是因为组织没有给你介绍女朋友,没有帮你成家的缘故吧。”

段天脸一红,说道:“那不是,那不是。打造来去自由的宽松环境还是第一步,最后还是要落实在打造适宜人才工作,生活,创业的环境,这个环境出来,高级人才就能吸引进来。现在交通越来越发达,信息时代,在我们这里依然能做出好学问来的,而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像来自社会对人才工作的干扰。”

这一夜,两人为高等学校的发展聊了个通宵。

第一卷 我为大学疯狂 第十八章 横山三郎

除夕之夜,是中国人团圆之夜。这一夜,仍赶在回家路上的旅人们,该是怎样想家的心情?

段天吃完了年夜饭后就陪父母一起看春晚。忙碌了一天的母亲每年都说要看完春晚,可是没看一个小时,母亲又在沙发上打起盹来了。

现如今,春晚已经成了一个过年的新民俗,是春节必看的电视节目,虽然人们一年又一年表达了对其的不满,但她仍然是央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段天想,在这个时候,普天下的中国人,华夏儿女需要一个共同的东西来观看,来品尝,天南地北的人们,随着春晚的剧情一起,时而欢笑,时而惆怅。我们这个民族,可以共同怀念的东西越来越少了,传统的节日中的庆祝方式越来越少人知道,在面对现代科技的浪潮中,我们的民族呈现文化的缺失和传统的无力。

第二日,大年初一,拜年了,林晓家乡处还保留古朴的拜年方式,晚辈向长辈拜年要单腿下跪。

而林晓儿时,每年过年最向往的就是看大戏。

上林村中心区,面北建筑是林家祠堂,精美恢弘的木雕向世人昭显着林家曾经的光耀;面南建筑是一建于明朝的戏台,这是上林村文化,宗教的中心,两建筑之间相隔大约五十多米,是一块方形的空地,平日里村民们用来晒谷。

大年初三是上林村上大戏的日子,这是村子一年到头最热闹的时节。

每年这个时候,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到这里,戏台下可谓人山人海。有本村的剧团,也有请其他乡知名的剧团,甚至县里的剧团来,每个剧团都拿出自己的拿手好剧,往往是上面好剧连台,下面喝彩如雷。大人们津津有味地看着,小孩们或看着台上的大花脸嘿嘿地笑,或打闹着在台下人群钻来钻去,林晓记忆中的童年啊,是无比快乐的童年。

林晓看着同样热闹的场景,心头的感受却和儿时不一样,许是这些年剧团的水平降低了,年轻一代的人接起这门艺术的人少了,又许是人大了,心境不一样了,儿童时代那种美好的感觉淡了,若是从大城市里人的视角来看,还多少有一些新鲜感。

过年,对于生活在横山市里的居民来说,乐趣就更少了许多,人们忙着走亲访友的,于是,路上行走的人们,人们纷纷抱怨错过了精彩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人不在家招待亲友了,而是在酒店摆上一桌,既阔气,又不麻烦自己。看看春晚,贴贴对联,放放爆竹,其它的,过年似乎和平时没啥不同。

不过,不管人们怎么抱怨过年是越来越没意思了,可是,真要不过这年,心头又会难受的要命。在这个拥有三十万城镇人口的横山市,过年期间,有一个人是最忙的,那就是任青,他在忙着筹建他的房地产开发公司。

他家老头子去年退休了,这对来他来说,以后更多的是要靠自己了,对于权势和地位,他是迫不及待去追逐的,他要建造属于自己的横山人际网。

他盘算得非常好,成立新房地产开发公司,他任老总,与老同学合资,招商局副局长的位置当然还兼着了,许多公务员暗暗兼企业负责人情况了,他不怕,给市有关领导送一些干股就可以了。他野心很大,开公司,然后利用开公司赚来的钱往上打点,往上爬。

那晚,任青在横河人酒吧请客,看到几个人,其中一个虽然是侧面,看起来有些眼熟,任青想半天后忽然想到是他的同学林晓,当时他吓了一跳,因为陷害林晓一事,使得他在高中同学堆里是臭名远扬,有几个高中同学混到省里一些要害部门,有几次任青去找他们联络感情,都遭了白眼。

任青有些心虚,托人去打听林晓,结果好象是林晓在外面做一些小生意,发了一点小财,还回来买了一套房子,任青多少有些心安,心安并不是代表他内疚了,而是以林晓的状况,似乎无力报复他。

任青相信自己在横山的势力,加上老爷子,可谓一手遮天,黑的白的都可以,林晓他敢做什么?

不久,任青听说林晓走了,更是彻底放下心了。

初十,林晓去看望积云主持,一老一少,促膝谈了一晚。

十一那天,林晓跑到横山市原博物馆宿舍区,那里正在拆迁,到处都是瓦砾砖石,一面高大残墙屹立在林晓面前,林晓走过去,用手轻轻抚着用铅笔在白墙上划的线。林晓记得去韩冰家的时就看到墙壁上这些划的线,那时,他坐的大概是那个位置。

林晓走到那位置,回头再看了看那线,耳边响起了韩冰的声音:“那是我为弟弟测身高划的,看他一个学期长多高?”

“小伙子,发什么楞?”工人催促他走。林晓默默地转身,走了不多久,就听到“轰”的一声,墙倒了。

韩冰考上大学没多久,他们全家因为她父亲工作调到省城就搬过去了。横山,关于韩冰的印迹,是越来越少了。

十二,林晓收拾东西返校。

林晓没有直接去楚天,而是在昌城停留了一天,他要见他的高中时代另一个要好的同学——宋诚。

宋诚、林晓、周复当时共称为横山三郎,三个人关系非常要好。

林晓高考落榜后,特别是第二次,觉得再无颜面见人,主动和宋诚他们疏远了,到后来甚至没了联系。

林晓到昌城的时已是傍晚六点时分,他按着周复抄给他的手机号码拨通了宋诚的电话。

“喂,谁啊?”

手机那头响起宋诚的声音,一如当年的嗓音,林晓先没做声。

“喂,是谁啊?”宋诚又加大了音量。

“是我!”林晓说道。

对方没声,许是想了半天,终于叫道:“哦,是林晓吗?林晓吗?”

林晓能感觉宋诚那份真诚的激动和热情,说道:“是我啊,给你拜个晚年哦!”

“真是你小子啊,前几天就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