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限战役-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蓄能”的功能,这在战斗中非常有用。新型激光主炮,蓄能时间可达60秒钟,也就是说可以将一分钟内蓄积的能量瞬间爆发出去,威力十分可怕!如果用激光持续攻击敌人,那么敌人可以调整姿态闪避攻击,让攻击效率降低。如果距离远,激光有延迟,那么发射的能量真正起作用的可能还不到十分之一。而如果把能量累积到一个脉冲之内,如果击中的话,就能一击重创对手!

当然,要真正重创对手,还需要命中才行,所以,这凤凰战列舰,十分讲究“首发命中”,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凤凰战列舰编队加入战斗前,通常都蓄满能量,进入战斗后瞅准时机发射,如果击中敌人,那么可能第一发攻击就将敌人的整个舰队打掉一小半,对战局十分有利,如果没命中的话,之后的战斗就困难许多了。战斗过程中通常需要保持火力输出,敌人可不会静静地等你蓄满一分钟后再释放,所以一般只有开始时可以使用蓄能。

除此之外,凤凰战列舰还拥有160门激光副炮,分布在各个位置,这些激光副炮的能量也达到30万吨**每秒,一般作为防御用,如果面对敌方大批小型舰船,这些副炮就能造成大片的杀伤。总之,再也不会出现那种导弹飞来,激光能量太弱,竟然拦截不掉的尴尬局面。

不过,战列舰不是专门反导用的,如果要反导,应该主要靠护卫舰。

除了激光主炮,凤凰战列舰还装备了新的星际导弹——“巨阙”导弹。上次和思金人,嗯,准确地说是和玩家天邪打了一仗,刘云发现他的星际导弹都是千吨级别的,因此,刘云也把巨阙导弹造得相当巨大,重达5000吨。为了不让它轻易被敌人拦截,刘云还特地为导弹设计了秘银装甲。导弹的秘银装甲是可选的,一般可以只用普通穿甲弹头,但若对方反导能力强,便要使用秘银装甲的巨阙导弹。巨阙导弹身长达到40米之巨,直径6米,而有五千吨的体重,这平均密度相当高,原因是装甲较重,适合作为穿甲弹。

射程方面也必须提高,至少要达到1000万公里,因为思金人的“飞弹虫”就有如此射程,不能吃射程的亏。在这么远的距离上,是需要空间波雷达制导的,否则命中率就会大为下降。

像“巨阙”这样的巨型导弹,只有大型战舰能够搭载并且发射,而凤凰战列舰就是极好的搭载平台。

实际上,如果凤凰战列舰只是装甲强大,攻击力强大,仅仅如此而已的话,还称不上“不死鸟”,要实现这个功能,就要做好人员逃命的措施。为此,刘云设计了一种微型虫洞,一端设在凤凰战列舰上,另一端则在母舰之上,一旦凤凰战列舰损毁严重,即将被击毁,那么舰上人员可以通过微型虫洞迅速转移到母舰之上。微型虫洞并不出奇,都是冲动,但这种微型虫洞的两个端口都可以跟随各自所在的舰只任意移动,就像绑定了一样。于是,这种微型虫洞就相当于“任意门”了。要使战列舰上大批人员迅速逃生,就不能只有一个任意门,必须每个舱室都拥有,至少重要的舱室都拥有任意门,以便让所有人都能安全撤离。

而人员撤离之后,凤凰战列舰如果被击毁,变成残骸,那么就会启动战列舰内剩余的夸克机器人,开始缓慢修复。如果能把残骸拖到一种移动战舰维修厂——船坞母舰之中,就能迅速修复,并且重新投入战场使用,相当于凤凰涅槃了一次。如果敌人强到秒杀凤凰战列舰,那还是算了吧,这样的敌人是暂时惹不起的。

制造出凤凰战列舰之后,刘云立马安排一批鲲鹏母舰的武器操作手进行集训,重点训练他们的“首发命中”能力,这对新的凤凰战列舰十分重要。

除了战列舰,母舰的设计方案也要进行大规模改造,旧的鲲鹏母舰配置不合理,要被抛弃了,刘云重新设计了母舰,不再使用“鲲鹏”的名字,改称为“神龙母舰”。神龙母舰与凤凰战列舰,正好可以搭配。于是,这种命名方式被刘云一直沿用下去,现在生产的神龙母舰可以称为一代神龙,对应一级母舰,之后的则为二代、三代,等等。

对母舰的改造,首先要确定其功能,让其更加专业化。刘云设计了两种母舰——指挥母舰和船坞母舰,前者是战场上的指挥核心,至于后者,则能够直接生产战列舰这样的大型战舰!

一般来说,战列舰和母舰都非常庞大,都必须在专门的星际船厂中生产,这种船厂占地面积极广,而母舰一般只能生产护卫舰之类的小型舰只,最多能生产稍大的驱逐舰,战列舰是没法生产的。而刘云他们的技术比较独特,可以直接使用息壤核心生产,所占的地方不大。那么,船坞母舰基本上是一个巨大的空壳子,里面装满生产材料,还有一个巨型息壤核心,一次只能生产一艘战列舰,这已经是极限了。

至于指挥母舰,则在原有鲲鹏母舰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去掉激光主炮,只安装一些防御用的激光副炮。至于离子炮则保留了,虽然敌人基本都有磁场护盾,但有时候离子炮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就像上次刘云用离子炮来清除妄图夺舰的思金人,以及用来清除前路的障碍。战列舰上是没有离子炮的,那会降低武器效率,所以只能让指挥母舰装备离子炮。

指挥的功能并不需要占用多少空间,那么,指挥母舰中的许多空间就可以用来生产护卫舰等消耗型小舰艇,以及装运登陆舰、陆战队,这是占领敌方行星必备的兵种。

而护卫舰,作为整支舰队的防卫力量,也需要用心去设计,因为星际导弹是重大威胁,如果护卫舰队做得好,那就可以拦截掉大部分的导弹,大大提高舰队的生存能力。

设计了凤凰战列舰之后,刘云他们再接再厉,设计了一种1000万吨级的护卫舰,名为“羽林”护卫舰。羽林护卫舰呈长梭形,身长600米,最大宽度80米,而最大高度为60米。与一般的战舰不同,羽林护卫舰不装备主战武器,因为它的任务不是战斗,而是防卫,因此,其上装备的防卫武器的数量极多!

首先,护卫舰上装备了众多的反导激光副炮,这种副炮的口径达到30米,出射能量为30万吨**每秒,与凤凰战列舰上的副炮规格一样。说实话,战列舰的副炮装在护卫舰上,也相当于主炮了。因此,这种激光炮的数量不可能多,一艘羽林护卫舰上仅有16门,四门为一组,分布在护卫舰的前、中前、中后和后部的上表面。这种反导激光炮用来防御5000吨级的星际导弹简直是轻而易举!但其缺点是数量太少,一艘护卫舰仅有16门。不过一艘母舰所携带的护卫舰可以达到四百艘,加起来这样的反导火力也相当惊人了。

其次,护卫舰上海拥有“电磁近防炮”。电磁武器已经不新鲜了,现在的中国军队中到处都是电磁轨道炮,在地球上的射程能达到两千公里,在近地轨道中则能打到大半个地球,但是,其初速度大多在一万米每秒左右,这种速度在地球上是飞快了,但在宇宙中则是慢如蜗牛,有什么用呢?如果要让电磁近防炮达到能够防御星际导弹的效果,那么出射速度应该达到数百到一千多公里每秒才行!但是,电磁炮的加速轨道的长度有限,以普通超导磁体的磁感应强度,是没法加速到这么快的,那么,这就需要全新的超导体。

很幸运,刘云他们在丰富的异形核材料家族中发现了一种新型超导体——磁曜石。这种磁曜石是常温超导体,其转变温度在500度左右,并不算耐热超导体,但其临界磁场和临界电流特别高!因此,磁曜石能用于制作超强磁力线圈,用在电磁近防炮上没有任何问题。不过,磁曜石也有缺点,它是晶体,只有晶体状的磁曜石超导性能最好,粉末状的就差很多了,而性质比较硬脆,没有延展性,没法像金属那样可以随意拉长制成导线,那么,如果要用磁曜石做成线圈,就必须在生长的过程中一次成型!用普通的生长材料的方法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线圈的几何空间结构很复杂,难以在生长过程中就长成这样,但是,若用纳米机器人和夸克机器人来生产,这个问题就轻易地解决了,因为这些微型机器人制造所有东西都是一次成型的,而且缺陷几乎没有,可以轻易制造出完美的晶体。只需在纳米核心工厂中将电磁近防炮一次成型,或者直接让息壤核心制造整艘“羽林”护卫舰,这些问题都能一次解决!

最后定型的电磁近防炮采用多管火炮的模式,单管口径400毫米,标准电磁弹丸每枚重1。5吨,属于穿甲弹类型。羽林护卫舰的电磁近防炮是36管一组,排列方式为中间一圈6管,排成六边形,六边形的外侧密排12管,同样也排成六边形,最外边的18管也密排在其上,总共36管(可以用硬币验证这种排列方式)。电磁近防炮出射速度达到1000公里每秒!而每一管的射速达到20发/秒,如果一组近防炮全速开火,那么每秒打出720发炮弹,重达1080吨!这样开火,物质消耗速度是很快的,但却能在太空中织起一道道强大的近防火力网,就像加特林机枪一样,用密集火力来拦截敌方导弹。

每一组电磁近防炮的总半径达到7米,在护卫舰的上表面上占用空间不大,因此一艘羽林护卫舰装了80组电磁近防炮,分为5个防御区块,间隔在激光副炮阵列之间。不过,电磁近防炮开火的时候可要注意了,火力一旦全速开动起来,那弹药流失速率是极高的,一不小心弹药库就打光了!而且,不能所有电磁近防炮同时开火,那后坐力非常大,会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注意到,羽林护卫舰的所有防卫武器都安装在上表面,下表面则没有,这是因为护卫舰一般都在战列舰和母舰周围执行防御任务,只需防卫一侧就可以了,两侧都有武器就没有必要。

第一百一十五章 改造,重新上阵!

这样,刘云他们的星际舰队就基本定型了。以神龙母舰为核心(这是指挥母舰),以凤凰战列舰为主战力量,羽林护卫舰为防卫力量,加上船坞母舰、运输舰、登陆舰等辅助舰只,这样一支舰队就成型了。

神龙母舰的主要任务是指挥舰队,携带和生产护卫舰,携带登陆舰和陆战队,还必须携带独立的息壤核心作为星际殖民工具,任务是很繁重的,按理说一艘母舰带不了太多东西。但是,有了次元舱技术,便能携带额外的货物,现在刘云经过一番改进,以及把凯恩的0。2倍次元舱改进为0。3倍次元舱了,看似增长幅度不大,实际却能多装二十多亿吨物资,大大扩展了储存空间。

凤凰战列舰的任务只有一个——战斗!拥有60秒蓄能的凤凰战列舰,可以在开战之初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威力,而其本身强悍的战斗力和防御力也使其成为一艘出色的一级星际战列舰,比思金人的战列舰好得多了(天邪也想把战列舰改进得更强,无奈思金人的材料水平就那样,除非抛弃整个思金帝国的文明,引进一套全新的技术,否则这种现状都没法改变,于是天邪只好用思金人的数量来获得优势了)。

神龙母舰和凤凰战列舰是需要人驾驶的,母舰就不用说了,战列舰的话要提高首发命中率,就必须培养最强的炮手,人的能力对战斗力影响很大,如果用电脑来控制,恐怕没法把首发命中的优势发挥出来。

而羽林护卫舰上却是无人的,这是无人护卫舰,因为护卫舰的任务比较简单,只需侦测到有威胁的导弹或者小型舰艇,就能开火拦截。拦截火力中,优先启用反导激光炮,这个只需耗费能量,不耗费弹药。如果反导激光炮数量不够,那就启动电磁近防炮,这个火力密集,但耗费弹药量巨大。用量子电脑来控制护卫舰,可以在保证拦截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省弹药,如果人来操作的话,可能一个激动就把弹药打光了。而且近防炮和反导激光炮需要迅速捕捉和锁定目标,并且判断目标的飞行轨迹,再计算弹道和所需弹药数,最后才能开火,这些过程显然只有电脑才能完成。

另外,护卫舰做成无人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护卫舰吨位小,比较脆弱,战损率肯定会比较高,人员上去会很危险。而战列舰皮厚血厚,而且舱室内还有逃命用的任意门,可以随时返回母舰所在,不会因为战列舰损毁而阵亡。当然,如果连母舰都被敌人摧毁的话,那整个舰队的人就全玩完了,这个就没得说了。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让任意门的出口连到地球上呢?这是因为虫洞也是有隧道长度的,星际虫洞动辄数百万公里的隧道长度,一个人怎么走得完!所以只能逃到最近的相对安全的地点——母舰。

总之,星际战争中人才是十分宝贵的,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让人员去牺牲。宁可损失一艘数十亿吨的战列舰,也不要让精英炮手阵亡。战舰没了可以再造,人才没了就无法挽回了,这是刘云的观点。

这些星际舰船中,母舰和战列舰都是拥有虫洞引擎的,运输舰也需要有,不然就没法跨过星空来到另一个恒星系,至于护卫舰、登陆舰这种辅助舰只则没有虫洞引擎,都需要母舰或运输舰来携带。

这里提一下星际舰船中的能量来源问题,刘云他们的舰队是把反应堆装到母舰和战列舰等大型舰只上,小型舰只则直接使用能量晶体,能源由母舰提供。但是,一般的星级文明,其舰船都是没有反应堆的,没法自己产生能量,必须到行星上补充能量晶体。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生产能源的技术,而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军队。一些星际帝国,拥有数千颗行星和庞大的星际舰队,如果舰队本身就能自给自足,拥有足够强的反应堆,甚至可以自己跑到另一个未开发的行星去另起炉灶,那样的话就难免有将领拥兵自重,甚至叛乱自立!为了更好地控制舰队,这些帝国就把反应堆和舰船分离,反应堆只在行星上有,而舰队则需要到所属行星上补给才有足够的能量。这就相当于古时候政府通过控制钱粮来控制军队。

当然,像刘云那样把反应堆装到舰船上的文明也不是没有,这类文明大多是流浪文明,他们整个文明就是一支庞大的舰队,自然要拥有能量来源,然后整个文明在宇宙中不断迁徙,走到哪就在哪开采资源,以满足日常所需以及文明的扩张。这类文明要么是发展过程中不幸毁掉母星,本身又是游牧民族习性,因此整个种族不断迁移,要么是被人打得无家可归,可怜无比。游牧民族习性的流浪文明相当危险,一般都极具攻击性,而且会像蝗虫一样,跑到哪里就把哪里的资源开采光,一般星际帝国都很讨厌这类文明。

如果要比较反应堆的能量效率,那么刘云他们模仿银河系制造的暗物质核聚变反应堆则在同级别文明中属于佼佼者,像原始的托卡马克之类的反应堆则属于十分落后的一类。许多时候,大自然的创造物要比人类制造的东西聪明得多,完美得多,“巧夺天工”之所以厉害,是因为大自然本身很厉害。

至于刘云的舰队并没有战巡舰、驱逐舰等次于战列舰的作战舰只,是因为刘云觉得暂时没有必要,他是以战列舰为主,护卫舰为辅,坚持战舰要用料豪华,不惜成本。实际上,用息壤核心来制造战舰,成本确实非常低。

星际战舰作战之时,也有阵型的讲究,但因为宇宙空间太广阔,防御阵型基本上没有用,有用的只有少数几个阵型。

太空之中最基本的阵型有两个:横列和纵列。横列是进攻用的,而纵列是追击用的。横列就是舰队中的主要攻击力量一字排开或者排成一个阵面,这个原理很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