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弄潮-第6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陆说得对!咱们不偷不抢,凭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来我们这里,也没有撬谁的墙角,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人家看上谁还不是人家投资者说了算?谁还能把投资者脚绑上不让走?真他**笑话!”钟跃军也是罕有的骂了粗话,显然被这个事情给激怒了。

“事情过都过了,我们就不提了,我只是想说一点。那就是咱们宁陵现在风头太劲,难免也就有些人说闲话放冷箭使绊子,我们也想韬光养晦,可现在韬光养晦也不吃香了,你干出了成绩领导不知道不行,定了你这个点,你不把底子掏出来也不行,献了宝了露了底了,还得惹不少红眼腹诽,背后少不了还得可劲儿的诅咒你,这年头事儿就这样。”赵国栋显得倒是心态平和,甚至还有点自我调侃的味道。

“经此一会,我们宁陵脸是长了,但是也成了众矢之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咱们宁陵要想继续秀于安原这片树中林不倒,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只要我们打铁自身硬,市委市府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继续保持目前发展的态势,就没有谁能把咱们摧得倒!不但催不倒,咱们宁陵还要越耸越高,屹立在这片土地上扛起这杆大旗!”

赵国栋这几句话一出口让钟跃军和陆剑民的步伐都是稍稍一滞,随即又跟上。

两人都听出了赵国栋话语中隐藏的深意,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这句话味道再明显不过了。

那就是要两人捐弃前嫌。携手共进,钟跃军和陆剑民都慢了赵国栋一步,目光下意识的瞄向对方,微微一碰,又恢复了正常。

“我们宁陵目前面临一个微妙的形势下,木秀于林了,众目睽睽了,我们怎么看待我们自己?我们速度虽然快了一些,但是总量上比起前几位还差得远,可就有人骄傲自满了,安于现状了,自我陶醉了,这些情在市县区两级班子里敢说没有?!”赵国栋似乎没有注意到自己话会对旁边两人产生什么影响一般,自顾自漫步向前,一边道:“老是喜欢把自己在省内比,为什么我们的目光就不能高远一些?为什么不和苏州比,不和无锡比,不和温州和佛山比?”

钟跃军和陆剑民都被赵国栋的豪言壮语震得呆了一呆,苏州、无锡、温州和佛山这些城市虽然不是副省级城市,但是却是代表着中国沿海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地区经济模式,宁陵区区一个内陆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偏远荒僻的城市,虽然这几年有所发展,又如何敢和这些地方相提并论?

这些城市的产业基础、国家政策、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观念意识岂是宁陵这等微末之地所能比拟的?

“你连想都不敢想。你怎么去追赶人家?”赵国栋似乎脑后长眼,看到了钟跃军和陆剑民脸上的震惊表情,停住脚步,沉静的道:“我所说的要和他们比,并非是要和他们比经济总量,比基础条件,而是要和他们比观念意识,比差距,比环境,比政策!我们观念意识落后了,我们完全可以学习提升。哪方面有差距,我们力争赶上,投资环境不如对方,我们可以做力所能及能够做到的修正,政策有差异,我们可以纠正,这就是我们要比的地方!”

钟跃军和陆剑民都停住了脚步,静静的听着赵国栋发挥。

“如果我们老是和我们相差无几的地市相比,就只能看到我们比他们强的地方,找不到我们自己的弱势和不足在哪里,就总是沉湎于我们的优势和光鲜的一面,而看不到我们的软肋和短板,那么发展的动力和目标都会受到束缚和制约。”

“跃军,剑民,我们宁陵走到今天这一步,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就有进无退,我们只能以更坚定的步伐更大的毅力和决心走下去,我们宁陵市委市府是一个整体,在外部劲风来袭,明枪暗箭不断的情况下,我们唯有拧成一股绳,心无旁骛,冲破这眼前的风帘雨幕,闯出属于我们宁陵的天地!”

※※※

赵国栋并不指望一番话就能打消钟跃军和陆剑民之间的隔阂,事实上人与人之间不可能亲密无间毫无矛盾,他只是希望两人在站在识大体顾大局的高度上来认识目前的局面。

高处不胜寒,宁陵一下子被推到了这样高的一个高度,甚至超乎了先前赵国栋的预料,尤其是省委书记应东流在会议最后的两个故事,更是把宁陵推向了绝境。

宁陵GDP和财政收入以及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比起诸如建阳、怀庆这些地市都还有相当大差距,现在舆论和领导心目中的位置宁陵似乎有点子一枝独秀的味道,到了年底,你的GDP增速,你的财政收入情况,你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那都是要摆在面前来说话的,而经济总量更是一个地市主要领导能够在省里边各种会议上说得起话来的主要底气。

宁陵前两个季度的经济增速虽然高居全省第一。但是却不算很高,关键在于后两个季度,按照赵国栋的估计,从第三季度开始,三大硅业的联华半导体和南玻半导体都要点火运行,丰华硅业也要在第四季度竣工投产,这将大大的拉动下半年宁陵GDP增速,而神风科技同样也进入紧张的调试和试运行阶段,即将进入全面生产阶段,而据赵国栋所知,神风科技尚未正式竣工,其订单却已经排到了2005年底了,这就是国有企业的优势。

第十四卷 异军突起 第十七节 局部

六月份,受到中国能源部进一步推进新能源产业规划意见实施纲要推出的影响,加上中国节能减排降耗强制性2003——2008意见征求稿在全国人大进行讨论,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引起了激烈反响。

国际上普遍认为认为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中国经济单位能耗比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必将采取强力措施推进强制性措施来推动节能降耗减排行动,而欧洲各国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新能源产业布局,尤其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受到欧洲尤其是德国、西班牙和北欧诸国热捧,纷纷研究出台各自的新能源产业规划。

国内外媒体舆论都分析,新能源产业必将因此受益,受到这种因素刺激影响,目前国际上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已经出现了大幅上扬趋势。

而这也刺激了全国硅产业的进一步膨胀,除了已经进入建设后期阶段的三大硅业之外,已经又有多家合资和民营企也有意进入宁陵参予到多晶硅及其下游产业的投资项目中,正在与宁陵市政府进行热络的接洽当中。

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三大硅业纷纷加快了投资和建设进度,三大硅业从国内外订购的各种设备已经开始陆续进入宁陵港和宁陵火车站,并转运到还在建设的厂房中,开始一边建设,一边进行初期调试,以求最快速度实现点火运行,生产出第一批产品进入市场。

硅产业的火热程度和提前让赵国栋也有些意外,自己这个蝴蝶翅膀扇动终于还是起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效果,在能源部工作期间的竭力运作和鼓吹让部里对新能源产业重视程度终于还是上了一个台阶,至少在国内市场已经比起记忆中的那样有了差异。

欧洲推广新能源的市场基础、舆论基础以及公民意识都远远高于国内,一旦国家政策启动起来,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热潮,这对于宁陵的硅产业发展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硅产业的发展这样暴起也就蕴藏着暴落的风险,但是如果国内市场能够随着国际市场启动而慢慢培育发展起来,这也就相当于为硅产业发展预埋了一个缓冲器。

当国际市场因为金融风暴或者经济危机出现巨大*动的时候,培育起来的国内市场至少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让宁陵的硅产业不至于受到冲击太大。

而按照赵国栋的看法,新能源必定会在今后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各国民众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各国政府也会纷纷采取措施来解决因为环保造成的气候问题,对于新能源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顶多也就是速度变化而已。

原来一度有些担心硅产业过剩的想法也随着国内市场的提前启动消退了不少,赵国栋曾经考虑适当限制多晶硅产业继续在宁陵落户,但是现在看来还没有这个必要,但是可以在投资方的名单进行一个选择,当别的地方都还在为吸引不到投资商而苦恼时,宁陵却可以不慌不忙的选择投资商,这就是吸聚效应和投资环境带来的巨大优势。

而随着多晶硅产业大大举进入,其下游的光伏组件及其配套器件产业也开始向宁陵聚集,仅七月宁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江区就接待了六家光伏组件和配套元器件生产企业投资商前来考察投资环境。

“云达,来坐!”

云睿知道这位东江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与老板关系不一般,据说当年也是老板从花林带到西江区的左臂右膀,所以也就直接把霍云达带进了赵国栋的书房。

“赵书记,我来汇报一下我们东江工业园区规划方案。”霍云达虽然不像其他区县领导那样在赵国栋面前谨慎,但是随着赵国栋位置攀升和威严日甚,他还是有意识的保持着一种必要的礼敬态度,有些时候领导的情绪很微妙,你不经意的一些细节习惯,也许就会留下一个不太好的阴影,就算是有良好的感情基础,霍云达也不愿意在这些细枝末节上失分。

“有没有先向向钟市长汇报?”赵国栋点点头。

东江区的工业园区终于还是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原本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但是对于东江区来说却不同凡响。

眼见得西江区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得如火如荼,刚刚担任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的霍云达简直就坐不住了。

坐拥紧邻市区的如此优势,东江区的经济总量竟然和丰亭苍化这些垫底县份齐肩,在霍云达看来这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

原来在西江区工作时霍云达就觉得东江区如此模样就是一种耻辱,没想到自己却会被一下子给搁到了东江区代理区长位置上,这份耻辱现在也就烙到了自己头上,什么时候东江区的经济发展起来不了,这份烙印就会一直他额头上永不消失,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

“已经汇报过两次了,另外区里也像尤市长、李市长以及竺市长汇报过,他们都很关心和支持东江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钟市长还亲自给省里边有关部门打了电话,请求给予省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穿着一件淡蓝色T恤的霍云达看上去比实际年龄都还要小几岁,把他从西江区一下子放到了东江区代理区长位置上,固然让他心潮澎湃,但是同样也让他感到了巨大压力,尤其是区委书记俞德寿仍然还有着巨大影响里的情况下,他这个代理区长怎样在找准自己定位的前提下又要争分夺秒的发展东江经济,也对是是一个巨大考验。

霍云达也知道这是自己仕途上的一个关键时刻,赵国栋给了自己一个机遇,而自己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实现飞跃,那就要看他各人本事了。以前当副职,当分管领导,那都简单,按照主要领导意见,下去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就行了,现在当区长就不一样了,怎样高瞻远瞩统筹规划,怎样落实措施强力推进,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工作了。

而最为棘手的就是依然在位的区委书记俞德寿,所有人都知道俞德寿在这个区委书记位置上不会呆太久了,但是恰恰这个时候也许就是俞德寿心态最复杂最敏感的时候,工作方式和为人行事稍稍不留意,也许就会引来轩然大*,为此霍云达到了东江区之后也是琢磨了好几个晚上来怎样打破这个僵局。

实际上最好的办法不是没有,那就是等一等,低调的一边熟悉情况,一边等下去,霍云达也知道市里把自己安排到东江区,就是要让自己尽快熟悉情况,摸清东江区的基本底子,等自己熟悉了情况之后,市里才会调整俞德寿,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两个主要领导同时调整带来的震动过大,反而影响东江区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开展工作。

但是霍云达真的等不下去了,上任两个星期下来,他就感觉自己要继续这样等下去,只怕嘴角都全要起泡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不说了,尤其是看到西江区和花林、丰亭这些县份的发展速度,他是一天都等不下去了。

之后的事情似乎让东江区所有干部都感到惊讶,几乎是一夜之间,霍云达就像是改了一个人一般,变得斗志昂扬,先前两个星期时的低调谦和一下子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雷厉风行的调研和听取汇报。

而这都不令人惊讶,最让东江区干部感到震动的是区委书记俞德寿在全区干部大会上态度鲜明的支持霍云达,要求全区干部振奋精神,为开创东江区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之后俞德寿便是在各种场合都表态全力支持霍云达的提出各项想法,这让东江区的班子在凝滞许久以后,终于犹犹豫豫的按照霍云达提出的目标运转起来了。

很多人都不清楚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有霍云达和俞德寿两个当事人才清楚,霍云达只知道自己那一夜喝的酒说的话是自己从未有过的那样多那样坦白,而那一夜的把酒言欢也让霍云达当夜不得不到医院里去输液,第二天不得不请假一天。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外界想象的那样不堪,甚至赵国栋的看法和判断也未必就完全正确,这是霍云达得出的结论。

很多事情他们也想做活着曾经想做,囿于思路和眼界,限于精力和魄力,加上习惯的惰性和定势束缚,他们无力做到而已,但是当有人能够表现出可以做到的力量时,他们同样不吝于支持,毕竟谁不愿意看到一个美好的未来?

当霍云达把自己和俞德寿之间谈话一切和盘托出时,赵国栋一直没有吱声,到最后只说了一句话,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再做定论,他希望有一个对大家都有利的结果。

第十四卷 异军突起 第十八节 动作

霍云达将东江工业园区规划情况向赵国栋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汇报。前期霍云达也零散的向赵国栋汇报过一些东江工业园区的设想,但是那都是他本人的一些想法,而这一次则是经过了区里政府常务会和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形成了综合性的决议案,也就是说只要市里边已批准,东江工业园区就要正式进入运作程序,全面推进建设。

赵国栋很详细的了解了东江区的想法,东江区想法也很简单,就是要依托现在如日中天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硅业发展和电力设备和材料制造产业和西江区连续引进的环保设备和汽车制造产业,发展为新能源生产、汽车、环保设备、电力设备和材料制造等主导产业配套的零配件和组件产业,定好自己作为配角的位置,全力打造一个围绕主导产业的配套产业基地。

厚厚的一本资料赵国栋粗略的翻阅了一下,也花了二十分钟,而霍云达也是滔滔不绝的介绍了将近一个小时,应该说相当还是比较全面了,虽然都是一些表面的东西,但是就这种情况,能了解的都已经了解到了。

“云达,我看了看,你们东江工业园区一期规划面积虽然不算大,但是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工业园区来说。也差不多,关键在于你们的定位。你们确定的目标就是围绕市里的主导产业形成配套产业,这个定位从目前来说应该是科学而又务实的,我是这样认为的,毕竟你们东江区现在没有产业基础,工业园区的发展管理也是现学现卖,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能够通过配套产业发展积累经验也很合理,但是你们有没有更长远一些的规划呢?”

赵国栋问出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

霍云达也知道这个问题回避不了,他也有宏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