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弄潮-第6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比如,中国能源企业现在已经在伊朗、缅甸、刚果、安哥拉积极开展合作,随着与当地国家和企业合作日益深入,这些地方都将成为日后中国能源来源的重要渠道,从这些地方到我们石油进口输入的路线。都是我国战略利益所在,中国军队怎样来保证?这就需要我国军事力量的提升,尤其是海军就必须要走出去,到南海,到印度洋去。”

“我刚才都说了,瓜达尔,实兑,这些地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理想前站,为什么美国海军可以在全世界建立基地,到四大洋耀武扬威,我国海军难道连走出去一圈都要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么?稚嫩不要紧,你不敢想,不敢去,不经历风雨,怎么成长起来?真要到用得上的时候了,你怎么能做到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几个人都交换了一下眼色,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讲的虽然未必完全符合现实,但是不能不说有些独到之处,尤其是提出中国海军应当以捍卫我国能源通道安全为名光明正大的走出去这个想法倒是颇为符合目前海军中提出的要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海防御的理念。

赵国栋大当然清楚眼前这些人都精英学者们,他们对现实世界的了解比自己深刻得多,但是他们却没有自己的先知先觉,有时候就是捅开了一层薄膜就能让很多东西豁然开朗,如果能凭借此等机会来影响国家战略方向,赵国栋宁肯在说上十个八个小时不歇息都愿意。

影响只能是一点一滴潜移默化的带来,企图一下子来个惊天大逆转那不现实,没有人会把你当作一回事儿,即便是你坐上了某个位置。一样会被所有人反对而无法成行,但是如果你能从一开始就坚持不懈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阐述推行你自己的观点,让大家逐渐接受你的观念想法,随着局势的变化,他们就会逐渐感受到你观点的正确性,而你再来推行自己的意见想法,那就要容易得多。

赵国栋不敢奢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走到决定国家战略命运这个位置,但是他至少要为这个国家的发展变化做一番自己能做到的努力,就像自己刚才说的,你做都不做,怎么能奢望做好?

刘若彤讶然的站在门外的阴影里听着赵国栋在房间内口若悬河,门是虚掩着的,但是赵国栋那特殊的声音她一下子就能听出来,而室内那几个人她虽然不是很熟悉,但是沈东昭她却认识,沈家也是一个与刘家一样有着深刻背景的红色家族。

赵国栋怎么会和这一帮人认识?这让刘若彤很好奇。

沈东昭是个很有些来历和脾气的角色,原本在军队中就是一个有棱有角的主儿,在野战部队中干过,又在国防大学中读书时屡屡有惊人言论发表,加之沈家在军队中特殊影响力,使得这个家伙一度成为风云人物。

但是这个家伙却始终认为目前中国军队充斥着保守谨慎的观念,他自己难以融入其中,自称要作为中国军人的先行者。从观点理念和思想上的先行者,引领中国军队战略思想未来发展潮流,故而放弃了原本在军队中大好前程,转而到了国防部中的战略研究中心,拿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来供他探讨探索中国军队发展方向。

虽然言语有些夸张,但是不容否认这个家伙的风格也得到军队高层的一些欣赏,认为也需要这样一些人来走在中国军队发展前沿探路,同时军队中也有一批年轻军人围绕在他身畔,支持他的观点,这也就使得这个家伙的地位更加特殊了。

赵国栋当然不知道刘若彤就在门外听自己大放厥词。他也不知道沈东昭是何许人,不过他能感觉到沈东昭应该是这群人中的头羊,而且沈东昭那种含而不吐偶露锋芒的气息也让他意识到这家伙恐怕还是有些来头,至少这份涵养就不简单。

“说得好,说得好!一个外行的教育更能让我们军人振聋发聩啊,真希望我们军队里的高层也来听听这位来自民间人士的观点。”沈东昭大笑着走上前拍了拍赵国栋的肩膀,“看来我们这个研究课题需要麻烦你的时候还不少,也欢迎你多来我们这边做客交流。”

“嗯,当然,如果你从你所从事的行业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的观点能够通过文章形式上达天听,让上边听听来自民间各界的看法,我想效果会更好,至少比和我们这帮闲人在一块儿夸夸其谈要好得多!”沈东昭环顾四周,调侃式的问道:“大伙儿说是不是?”

一干人都笑了起来,赵国栋也笑了起来,这个沈东昭看来还真有些意思,应该说不像是一个真正的军人,真正的军人不应该有这样的态度和情绪,即便是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噢,对了,你不是来接人么?你来我们这儿接谁?”张涵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好奇的问道。

“哦?国栋,你在这里边来接人?”沈东昭也觉得惊讶,这里边应该都是有些来历的人才对,他还以为是张涵将对方带进来的,没想到对方是自己进来的。

“是我妻子,她在这里边办事,我想她应该办完事了才对。”赵国栋笑笑拿出电话。

“你妻子,谁?”沈东昭更好奇了。

“刘若彤。”赵国栋犹豫了一下才回答道,他不知道合适不合适,刘若彤来这里也许是公事,也许是私事。

“Daisily?”恍然大悟的沈东昭笑了起来,“哦,你就是那个他们嘴里说的小官僚?”

第十二卷 极目天舒 第九十一节 积蓄

一直到离开这幢无名建筑物时。赵国栋都还有些郁闷,自己如此英俊奋发,竟然在这些家伙心目中就是一个小官僚?

看来这帮家伙的自恃程度还不是一般化的高,或许是父辈的余荫真的让他们有太多的优越感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一无所长,至少这个沈东昭表现出来的能力就证明他已经粗略看到了中国军队未来发展的方向。

见赵国栋似乎有些闷闷不乐,坐在副驾上一直没有多说话的刘若彤忍俊不禁:“是不是觉得沈东昭的话太刻薄了?他嘴巴就那样,犀利如刀,见血封喉,他的大学同学们都这样说他,不过在部队里打磨了几年,已经收敛了许多了,如果是原来,那不把你挖苦得遍体鳞伤是不会收刀回鞘的。”

“那倒也不是,只是觉得你们这些人似乎优越感太强了一点,很有点睥睨众生的味道,仿佛别人不是愣头青就是乡巴佬,唯有你们才是万里挑一的精英智者,要知道中国的强盛不是靠别人,而正是依靠无数你们心目中的愣头青和乡巴佬一点一滴的打造起来的。”赵国栋淡淡的道。

刘若彤觉察到赵国栋话语中的揶揄讥刺,略略怔了一下:“你把他们也想得太没品了一些。或许他们有意无意间是有些骄矜倨傲,但是也不至于对任何人都是这样,至少你还是用你的表现证明了你自己。”

“我需要在他们面前证明自己么?”赵国栋目视前方,灵活的转折方向盘,反问:“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若是以父辈余荫来显示自己的高人一等,那就是可笑了。”

刘若彤叹了一口气,看来赵国栋对于这些人没有多少好感,即便是赵国栋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但是他们却并没有能赢得赵国栋尊重。

“我在你们眼中原来是不是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是一个一心想要攀龙附凤处心积虑往上爬的小官僚?”赵国栋突然问道。

“不,从一开始我和四姐就知道你不是,真正那种人,无论他怎么掩饰得好,都无法改变其真实目的,我相信我的眼睛和感觉。”刘若彤摇头否认,“或许我们家有些人有此看法,但是刘拓和刘岩都对你的表现赞不绝口,甚至认为你能够给我们刘家带来更多的荣耀。”

赵国栋哑然失笑,不再多言。

他知道再在这个问题上探究下去也没有多大意义,自己和刘若彤之间的婚姻最初本来就是一个幌子,只不过这个幌子现在越来越有现实化的趋势,甚至连赵国栋自己也觉得似乎这份婚姻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丝稳定和安宁。

赵国栋也能感觉得到刘若彤本人似乎也和自己一样,对这份婚姻不再像原来那样无所谓,甚至还有了一份莫名的期待,这种复杂微妙的心情让两人的感情走向就像是在黑暗中默默向前流淌的暗河。他和刘若彤都无法判定这段婚姻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但是似乎又在黑暗的云层中不经意的透露出一丝灿烂的光芒下来,让人偶然间为之心动。

※※※

“这篇文章是你写的?”蔡正阳若有所思的指了指放在案桌上的《经济日报》。

“是我写的。”赵国栋点点头。

“写得不错,把我们能源部的工作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很好的结合起来,国务院政研室金主任打来电话专门问我你是谁呢。”蔡正阳吸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像是在考虑什么问题,“国栋,你来了部里也有三个月了,这马上就要过年了,感觉怎么样?”

赵国栋有些纳闷儿,怎么这个时候蔡正阳会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来了?

“很好,在部里能接触到很多在下边无法接触到的东西,很多问题也能看得更远更全面,说实话,有时候自己感觉到在这里能做一些下边无法做的事情,感觉很是满足,但是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都是一些无法用具体语言和图片显示出来的东西,换了别人也许一样能干成这样,不像在下边,做一件事情总能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赵国栋想了一下。这才慢吞吞的道:“这种感觉很矛盾,但是我过得很充实,不像我最初担心的那样到部里来了就成了人浮于事,沉不下去,做不了事情。”

“国栋,你要学会这种宏观的工作方式方法,不要总是惦念作一两件具体事情,那有点太小家子气,知道么?”蔡正阳面带笑容,循循善诱,“你这篇文章很有大局观,我仔细看了,写得有血有肉,既能高屋建瓴,又有具体细化,金主任也是赞不绝口。还有前段时间你写的那篇《新能源之惑》我觉得也很发人深省,你知道么,连建邦副总理都对这篇文章很感兴趣。”

“我一直就在琢磨,在部里既要做事,但是也要尽可能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观点推出来。西部大开发关系重大,但是我一直觉得中央虽然提出了这个战略构想,却没有拿出多少具体措施出来,除了一个青藏铁路,省里边似乎也在等待着中央具体措施出来,我就在琢磨我们能源部是不是可以先行一步。”

赵国栋一边说,一边考虑,蔡正阳点头给予鼓励,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是基础设施落后。我们能源部门怎么做到先行一步?第一,要大力但合理的开发水电,在确保生态环境情况下加大资金投入对水电产业的开发,事实上这一点我们前期规划很多,但是一直没有大规模付诸实施,我觉得可以在这一点上加大执行力度。第二,加大对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一点至关重要,西部地区能源富集,如果没有完备的传输体系将其输送出来,那么无论我们在西部地区投入多大,产出多少,都无法实现真正效益,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前期有所忽视,应该马上弥补完善。”

“第三,就是我们可以结合新能源的发展,……”

蔡正阳相当满意,看来赵国栋这三个月并没有搁下,而是真正沉下心来琢磨能源产业的现状和发展,不但交出了像样的答卷,而且相当优秀。

赵国栋觉察到蔡正阳似乎有些事情需要交代自己,对方的表情有些异样,这让他很奇怪。

“国栋。你的这些观点和想法很好,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你能够花些心思把它们整理一下,系统性的就我国能源安全和新能源发展这两个论题写两篇翔实一些的论文出来,我想在向建邦副总理汇报工作的时候引用你的观点和看法。”

赵国栋心中大喜。

蔡正阳无疑觉得他这样引用自己观点看法有些占便宜的味道,但是对于赵国栋来说,如果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图真正变成国家意愿,那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说这些观点本来也不完全属于自己,也是自己根据后世记忆结合自己在现在位置上掌握的种种资料得出的一些观点,如果能够助蔡正阳一臂之力,赵国栋更是固所愿也不敢请矣的好事情。

“好。蔡哥,需要什么时候要?如果要详细一些,我需要再查阅一些资料,把它补足一些。”赵国栋点点头,高兴的道。

“三月之前吧,我想在人大五次会议之前先向建邦副总理汇报,然后再在会议期间就这个意见提出来讨论,以便能够尽快落实。”蔡正阳也舒了一口气,似乎也解开了一个心结,“明年是本届政府最后一年,我希望能够在卸任这个能源部长之前能把我们的一些想法和观点落实下来。”

赵国栋默默点头。

“国栋,明年之后,你有什么想法?”蔡正阳突然问道,“你是打算继续在部里,还是换个地方?”

“蔡哥,你要下去么?”赵国栋反问,明年十六大之前这一段时间中央高层将会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整合,这也是新陈代谢的必然,一批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将会走上更高更重要的岗位,像宁法、蔡正阳等人都要迎来另一个政治黄金期。

“如果没有意外,我可能会下去。”在赵国栋面前,蔡正阳并没有多少掩饰,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已经年过五十的他,有机会下去带地方上搞一届也是他所希望的,如果顺利也许,还能再上一步,“你呢,你的打算呢?”

“不知道,还没有想好。”赵国栋老老实实的回答。

“如果不想回安原,可以考虑跟我下去吧,当然如果你觉得部里更能发挥你自己的优势,也可以继续在部里继续锻炼两年,一切看你自己。”蔡正阳想了一想道。

第十二卷 极目天舒 第九十二节 拭目以待

从蔡正阳办公室出来赵国栋就在琢磨刚才的对话,蔡正阳言语中已经表明了他肯定会下地方,但是不会回安原,但具体去哪里,估计蔡正阳现在心中也没有多少底。

赵国栋也没有考虑留在部里,虽然能源部的工作对他的确很有吸引力,但是吸引力的前提是你要有施展的空间和信任你的领导,蔡正阳欣赏信任自己,并不代表下一任部领导也看好自己,至少这个阳晨阳部长对自己就并不太感冒。

褚鸿生和他走得很近乎赵国栋并不是不知晓,但是他不想过分关注这些,自己也只是能源部中一过客,何必去挡人路?

现在他的想法和蔡正阳大体一致,那就是利用在部里这段时间里,把自己能做的尽量确定下来,哪怕只是搭起一个架子,也要让它固定下来,后边人哪怕只是出于惯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些东西推行下去,但也仅此而已了。

每个领导工作风格不一样,看事物的侧重点也不一样,这个领导看重能源保障,没准儿下任领导更倾向于大力推行节能科技,或许觉得新能源的发展才是出路,总而言之,你无法预测。

在最合适的地方,去最能发挥自己能力的所在,做自己做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赵国栋的想法。

现在在能源部里,有蔡正阳的提携扶持,能最大限度的掌握各种资源接触各方人士,可以最大限度开阔自己眼界增长自己见识,还能将自己的观点想法上达天听,这就是赵国栋最满意的,至于以后,随着环境局势的变化,自己该去那里也只有因时而定了。

※※※

陆建邦取下眼镜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默默的思索着。

应该说能源部拿出的这两个东西都很有价值,目光深远,规划详细,切实可行,而且还有点意犹未尽的味道。

蔡正阳说这些观点并非来源于他个人,而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