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赤诚号逃过一劫,但只有七千余吨出头凤翔号航空母舰,却在这波空袭中走向了命运的终点。
轰炸凤翔的二十四架飞机,全是霍克II型战斗机充作轰炸机用。命中精度方面霍克不如FW90,但是只有七千五百吨的凤翔号同样是“皮薄肉脆”,而且速度慢,(最大航速只有二十四节),海上机动性更差。霍克战机投下的炸弹,同样也只命中四发,但有一发却成功地击中机库爆炸并伤及油库,并引发大火。为防止火势漫延到弹药库,舰长被迫下令朝弹药库注水。
但是,只有七千余吨的凤翔号,设计亢余度本就小,哪里消受得了四枚共八百公斤航弹的直击。其中一发击中其左侧甲板,穿透甲板后在接近水线的位置火暴炸,导致舰身左侧水密舱大量破裂进水,左倾十二度,并令军舰丧了一半的动力。
舰长虽然下令注水改平,可是空中其他的霍克II见到凤翔号被重创后,本着伤其十指不如断一指的想法,又有六架挂着炸弹的霍克战机俯冲而下,又命中其两弹。
一个小时后,因为损管失败,凤翔号航母最终沉入东海之中。
凤翔号的沉没,赤诚号被重创,并不是日本舰队最大的损失。真正损失巨大的,是载着装备和人员的四艘客、货轮。
其余的五十多架霍号克II战机,将身上挂载的航弹,象投票般地全投给了四舰。
寻常的客轮,哪里能经受得住如此的招待。四艘客轮每艘最少也吃了三枚以上的航弹的直击,算上近失弹造成的水下损伤,那就更多了。
四艘客货轮中,其中一艘被炸弹直接命中舰上的弹药库,引发殉爆,当场折成两断沉入海中,船员加上舰上搭载的八百名鬼子兵,只有三人幸免于难。
其余三舰也是被炸得千疮百孔,在水面也不过多支撑了五分钟就沉没了。对于海上轮船来说,五分钟根本不够全体乘员逃生,余下的最长命的一舰,也不过多支撑了二十分钟。
好不容易逃出上海伏击圈的六架日本海航的飞机,在回归舰队本方营阵时,却悲哀地遇上了轰炸完成后返回上海机场停靠空军编队。
六架身上带伤的飞机对上上百架战斗机群(FW90和霍克都是战斗机)的结局,连个水花都没有打出来,就被吃得连骨头都没有剩下。
在这过程中,余生驾驶着FW90也打下了一架受伤的日机,完成了他的第一个击坠。
而“飞错”方向用于警戒的两架日机,他们极幸运地逃过了和红军机群地正面碰撞——主要是日本海航的90式双翼战斗机速度实在太慢,红军出动的三种飞机,在投弹完毕后,速度都比他们快,想追击也是力有未歹。
这两架因为“飞行线路”和速度问题,幸运地逃过一劫的日本海航最后的家底,在返程时却悲哀地发现,舰队里这时现已经没有地方给他们降落了。
出击前威风八面的赤诚号航母,身上被开出了四个大洞,正冒着浓烟。而凤翔号航母则早就沉于水下。一旁的小型驱逐舰则忙着打捞海上漂浮着的落水士兵——四艘客、货轮上,他们总共只救起了二百多人。包括水手在内,超过两千五百人就在这波持续了十分钟的空袭中毙命,其中大部分人都是陆军。
最终,这两架飞机的飞行员被迫弃机跳伞,然后被附近的驱逐舰队打捞上来。
当突袭结束,红军飞机扫射完子弹,满意地离开时,日本派出的第一批侵华干涉军,连上海的影子都没看到,就直接被炸垮在海面上。
而红军付出的代价,仅仅是损失了两架飞机,两名飞行员牺牲,二十余架飞机负伤。
第176章阴险的美国人
被红军空军摧毁了全部客货轮后,高须四郎中将现在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一是从海里捞起那些吃饱了海水还活着士兵,抢在红军的第二波轰炸到来前,直接拍屁股走人。
海航飞机全军覆没,放出去的七十五架飞机,连一架都没有回来。
这意味着对手拥有一支极其强大的空军,这已经在不久前的空对海的大轰炸中得以证明,边上那艘正冒着浓烟的赤诚号就是对方的战果之一。
无人生还,这是最糟糕的结果,这意味着空战战败的一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败在何方,这比空战失败本身更为让人头痛。
理智告诉高须四郎中将,上海这里是一个可怕的黑洞,在彻底弄清对手的真实实力之前,他应当率领海军舰只远离这里,越远越好。
天龙号轻巡洋舰和若竹号驱逐舰的沉没,已是一个严峻的警告,可惜当时他太过自大,完全无视了这一点,结果造成了这场空前绝后的惨剧。
走,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可是他能走吗?
日本国内,因为天皇遇刺而造成的政局混乱还在持续发酵中,从前被天皇压制下来的各种矛盾,海陆矛盾,统制派与皇道派的矛盾,都在这个时候暴发开来。他的政敌,海军的死敌陆军,现在都拿着中国的战事情况充当攻击对手的武器。就这么灰溜溜地离开上海返回日本,然后等修好赤诚号,和加贺号联合,重整旗鼓再来?
日本国内不会给他时间,他的政敌不会给他时间,陆军的那些马鹿更不会给他时间。高须四郎中将甚至可以想象到,自己回国之后,一定会被国内那些脑筋发热的“国民”们群起而攻之,甚至被称为“国贼”而“天诛”。
长久以来,衰弱的中国在大日本帝国的民众心中,就是一块鲜嫩可口的鱼腩,爱怎么吃,就怎么吃。从甲午战争到东北事变,国民已经习惯了对中国不断地胜利胜利再胜利,他们容不得一点点失败,更何况是今天这种“惨败”的结局。
高须四郎知道自己承受不起战败回家的责任。
可是不走,象赌鬼一样,继续豪赌下去吗?靠着手中的残兵败将,仗着大舰巨炮的优势,强突长江,然后对上海周边进行炮击。
且不说已完全丧失制空权的舰队还会继续遭受中国空军的轰炸,大量准备用来登陆上海的陆军官兵被淹死在海里,他手中哪里还有赌本去上海“豪赌”?
高须四郎司令官询问了第三舰队参谋长近藤英次郎的意见。
近藤英次郎说出了司令官的心里话:“司令官阁下,这一战,应当是红色支那人胜利了,不,应当说是德国人的胜利。那些单翼机,过去一直有传言说是德国元首希特勒卖给红色支那的。空军在海战中的作用,我们昨天和今天全看到了。虽然以金刚的装甲,并不怕那些飞机上小炸弹的轰炸,但是,将宝贵的舰只和那些便宜的飞机对抗,这份损失实在太不划算。至少在赤诚号修好,加贺号完成改装前,我们不该将海军再调到这里来。”
前退两难的高须四郎中将在和手下参谋们商量过后,最后做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
在匆忙地打捞起漂浮在海上的士兵和水手后,高须四郎带着他的舰队,灰溜溜地向东北方撤退了,按他的想法,准备天黑之后再把军舰开回来,然后炮击上海,打完舰上的炮弹后,也算是有个“交待”,然后就掉头返回长崎。
比起那些喜欢豪赌的陆军马鹿和海军的青年少壮派们,高须四郎总算还有点节操,没有疯狂到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而把海军放上赌台。只是他这样作的结局,就是让自己未来上升的仕途彻底终结。
十九日凌晨一点,去而复返的日本舰队逼近长江口,纯为发泄白天屈辱,对着长江沿岸的渔村城镇猛烈地开炮,崇明岛和长兴岛也没逃过他们的炮击。
由于担心长江里的水雷,日本也不敢深入长江。高须四郎虽然炮击了上海,但到底还是不敢对着租界开炮,炮弹都落在上海周边的县城。不过于红军事前得到林汉的预警,加上从前早有准备,开战前当地居民就已撤得差不多,所以基本没有人员伤亡,只是损失了一些建筑。
由于担心天亮后再受到突袭,炮击持续了一个小时后,日本舰队就匆忙地离开了。日本对华干涉军,“匆忙”地组织,来时意气风发,离开时却是狼狈不堪。干涉军中超过五千人的日本兵,连中国的土地都没有踏上,就全部沉进海中喂了鱼。
而因为这一重大失败,加上天皇之位无主,更大的风暴正在日本国内酝酿着,不过这是后话了。
六月十八日这天,全世界都盯着中国,盯着上海,盯着日本舰队的到来会有什么样的表现。然而十八日这天的空战结果,让全世界各国政要跌碎了一地的眼镜片。
日本舰队在东海上战败退走,来自台湾和本土的干涉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出后,做空英国的美,德,苏三国联手,将这讯息大肆炒作,导致十九日伦敦股市开盘大跌。在国际游资,尤其是美国资本的强力狙击下,英国政府损失惨重,而法国政府同样也小有损失。
六月十八日清晨,当中国空军的飞机在东海上空重创日本舰队,将日本人的第一波“侵华干涉军”打进海里喂鱼的时候,美国东部的华盛顿却还是十七日的晚上。
在美国时间十八日清晨,一觉醒来的加纳总统,从餐桌上的《华盛顿邮报》的头版头条新闻上,知道了发生在万里之外的那场战事。而这时情报部门的人,也正在餐桌边向他汇报从中国上海传来的消息。
美国在上海一直保留着一支二百多人的租界驻军,红军打进上海,解放租界后,这支驻军并没有被解除武装。而是被划了一小块地盘用于安置租界里的外国侨民和难民。
当红军拿下租界后,各国政府都派出船只前往上海接收难民回国,美国政府也不例外。只是由于时间的迟滞性,当中国空军和日本海军在东海打得如火如涂的时候,这些接收侨民的船只都还在路上。
对于中国的骤变,加纳总统领导下的美国政府,是又欢喜,又担忧。
欢喜的是英国的殖民体系的崩溃,失去中国,意味着衰落的日不落帝国又朝地平线上再次掉了一个台阶。一战结束之后,国力急剧膨胀的美国历任政府,都有着要将美利坚合众国带上世界之巅的使命感,“仙人掌加纳”虽然是个“红脖子”的种族主义者,但这样的情绪只会比罗斯福更重。
看到英国人在中国损失惨重,对于美国政府来说,自然是喜闻乐见的好事。在过去的两年里,美国政府同样也是红军白军两边大作生意。红军方面军火虽然是以德系为主,辅以苏系,但是开始工业化和进行战略物资贮备的红色中国,出于成本的考虑,还是从美国进口了不少化学品,尤其是石油制品。
加纳总统原先是想在南京政府最需要的时候“拉”其一把,但是自常凯申死后,南京政府的两任委员长是一蟹不如蟹。在听从驻中国的大使和武官们的报告后,加纳总统和其手下的幕僚从1934年后,就不太看好南京政府,加上经济危机中的美国还急着想往中国身上抽血补元气呢,哪里肯再往炮党政府身上继续砸钱玩亏本投资?
所以这两年里,南京国民政府背的一亿多美元的外债,全是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冤大头出的。美国政府只是在《伦敦条约》后象征性地拿出一千万美元借贷给南京政府。看到英法两国在中国问题上狠狠地摔了个跟头,因为一战后被英法联手挤出国联的美国政府高官们在心中无不暗暗地乐得合不拢嘴。
去年九月,南京国民政府手下的大批空军起义投共后,美国政府私下里居然接受红军的订单,继续供应霍克II型战机的维修零配件,尤其是出售了一百二十台霍克II战斗机的发动机给红军,就很能说明他们的态度了。
卖可制造炸药的化学品给红军,供应大量的优质航空燃油,以及出售飞机零配件,在美国政府看来这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为了摧毁英国在中国的利益基础,同时自己还能发点小财的两全其美的好事。
中国南方的变局,在加纳总统看来,现在这种局面如果能长期维持下去,是最符合美国的利益。唯一的问题是,南方红军在这击败南京国民政府的过程中,表现得过于强大了。
这才是美国政府所担忧的。
他们想看到的,是一个南北对峙,四分五裂的中国,而不是强势崛起的中国,哪怕是出现了崛起的迹像也不行。
在加纳总统和他的幕僚团准备好的预案里,“适当”的时候,鼓动日本派出对华干涉军进入长江流域,干涉中国革命,这是美国人早就策划好的剧本。按他们的想法,在前期,美国政府会鼓动和暗中支持日本侵略南方的中国——在这过程中,他们可趁机大肆向日本出口大量的军需物资,再发一笔战争财。
按美国政府的想法,他们前期虽然会暗中支持日本侵华,但同样的,视战局变化,他们也会暗中帮中国一把——一切都本着双方打得不分胜负,越陷越深为基本出发点。
如果红军占优,那就帮日本,如果日本占优,那就暗中再支持中国一下。如果日本在中国的战争进行得太“顺利”,那美国政府就在适当的时候,联合英国人,对日本进行制裁,再逼他们从南中国撤军。
二战时的美国政府,无论是中国问题上,还是在欧洲对德国的态度上,都远不象历史课本上写得那般伟光正,实际上各种见得不光的龌龊事是做了无数,无论是真实的历史还是被林汉这个穿越者粉碎的历史,美国政府在这过程中都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注:历史上抗战暴发后,其实美国政府就一直是这么做的,在1940年之前,美国向日本出售了无数的废钢,橡胶和燃油。珍珠港事变前,由于陷入中国泥潭,得不偿失,其实就算美国人不对日本进行制裁,日本国内的经济也要被战争拖垮了。至于德国方面,二战前美国光是对德的投资和贷款,总量加起来就超过四百亿美元。没有美国大笔资金的注入和投入,希特勒根本就没有资本发动二战。)
在通过情报部门的人,确认了中国的现在的战局形势后,加纳开始召集幕僚,讨论起对中国和日本下一阶段的“态度”问题。
在会谈之前,加纳总统心里已经定好了大至的格调,那就是得帮帮日本人和英国人一把,推动他们在中国问题上的态度更加强硬,鼓动英日继续联手对华干涉。
加纳总统笑着对情报局长道:“不过,昨天日本人败得这么惨,按那个国家的脾性,肯定会不善罢干休。至于英国佬,新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先生,大概现在也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了。”
加纳总统已经决定,他会支持英日干涉中国革命,同时,他也会坚决反对英日两国“破坏贸易自由”。为了让“中国泥潭”把英日两国陷得更深,美国政府在吃完甲方后,还是会坚决和红军这个乙方进行“自由贸易”的。加纳总统是绝对不会容许英日两国“轻松地”解决中国问题。
“那个中国的神棍,这几年来不是一直在美国号召黄猴子回国效命吗?这个时候,我们该推他一把了。”
和幕僚们商谈完中国问题后,加纳总统始终没有忘记借着这个机会,清理一下美国的华人问题。
第177章日本的危机
六月十九日,晴。
一直徘徊在江南地区的湿暖空气,在十八日后开始北移,长江流域开始进入晴朗天气为主的初夏。随着干涉舰队的撤离,一艘打捞船和南昌号鱼雷艇停留在了若竹号驱逐舰沉没的地方。
林汉把南昌号和打捞船开到这儿,除了是要打捞沉船上一些有用的装备外,另一个目的却是寻找若竹号上的密码机和密码本。
若竹号沉没的地方,海水深度只有八十米,当时南昌号打出的鱼雷一发中的,该舰在水面上只支撑了不到一分钟就沉没。因为船沉得太快,林汉估计日本人当时根本来不及毁灭密码机和密码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