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蒙哥命随征的汉军工匠打造的攻城器具,无论是冲车、云梯、对楼或者是牵引式投石机,在钓鱼城下全都毫无用处。以至于参加攻城的刘家、汪家、董家和史家诸汉军万户、千户,全都损失惨重,大军士气也一落千丈。

就在此时,李翠仙却给处于困境中的蒙古大军送来了一架扭力发石机。

“回禀大汗,这架发石机可将一枚二十斤重的石弹投到200步开外。”李翠仙满脸讨好的笑容,“若是二十斤的铁弹,还可以投得再远些,就是250步也是能打到的。”

铁的质量比石头大,同样重量的铁弹体积也比石弹要小,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风阻也小,自然可以打得更远。不过铁器的价格可不便宜,往钓鱼城里面扔铁和扔钱差不多!

“大汗,还可以投掷铁炮,就是装着火药的空心铁球,也柳干大帅就是被这种铁炮炸死的。”

小妖女的俏脸儿上全是难过的表情,大眼眶里面还雾蒙蒙的,好像死的不是也柳干而是陈德兴。

“铁炮,火药……”蒙古大汗微微蹙眉,这两样东西也不便宜!对手工业发达,外贸昌隆的大宋来说,生铁、火药从来是不缺的(只是质量有问题),但是对蒙古而言,虽然他们也有许多手艺一流的工匠(蒙古人每攻破一地,都会掠夺工匠做奴隶),但是要拼产量,可就无论如何都不是大宋的对手了。

第143章火药时代

“嘣!”

一声巨响,只看见齐塔用一把巨斧勾住八牛弩的扳机,用足全身力气一压,三张绷紧了的巨型弓身同时向前一弹,将劲力传到一根又长又粗的筋弦之上,又和猛然收紧的筋弦一起,把一根五尺多长的巨箭一下弹射向前,飞也似的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最后落在了足足六百多米之外,一个两米见方的大木靶旁边。

齐塔回头看着陈德兴:“大哥,还是偏了一些。”

陈德兴竖起一根手指摇了摇头,然后又指指前方,让齐塔等待。就在这时,轰的一声闷响传来,就看见前方落在木把旁边的巨箭头部轰然炸开,化作一个橘黄色的火球。这是填装在巨箭头部的两斤半火药爆燃的结果!

“去看看破片散布的情况吧,”陈德兴一挥手,招呼着齐塔还有那张铁匠一块儿向前走了去,一边走还一边对齐塔道,“这种会爆炸的巨箭可不能光俺们霹雳水军一家造,回头把样图、样品送去抚司衙门交给廖参议。各地的都作院,临安的军器所可有的是铁匠,让他们一块儿来干的话,一年几万根铁管也造得出来。”

这的确不是吹的!南宋这一国绝对是13世纪的世界工场,而且优势比21世纪时中国再一次荣登世界工厂宝座时还要大。在这个时代,蒙古统治下的半个世界一片荒芜,虽然不乏有技术优良的工匠,但是整体的产量相对南宋而言不值一提。

在蒙古帝国的版图之外,欧洲尚处于黑暗的中世纪,距离文艺复兴的时代还有两百年之遥。阿拉伯的璀璨文明,已经被蒙古人的铁骑所摧毁蹂躏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只有德里苏丹和一干印度教土王统治下的印度,拥有还算强大的生产力。但是也无法和南宋相提并论。

“拼火药、拼钢铁俺们大宋可不怕鞑子!俺们大宋有的是匠人,有的是铁,有的是火药。鞑子那边儿才有多少?现在北地汉儿未见得有1000万人,其中能打铁能做火药的匠人又有多少?”

陈德兴已经到了那个竖起来的木头标靶旁边,四下看了看,然后一伸手从木头标靶上面抠下了一块小小的铁片,得意地道:“可别小看这么个碎片,要是打进人体里面不及时取出来,哪怕没有伤着要害,也是能夺人性命的。要是什么时候俺们和鞑子打仗的样子变成互相丢炸弹,互相拿火铳对轰,犁庭扫穴,封狼居山可就指日可待了!”

当战争真正进入黑火药的时代之后,这个世界上大部分鞑子就开始走向悲剧了,成了工商业发达的文明人碾压欺凌的对象。当然,例外也是有的,譬如明末!不过陈德兴可不认为南宋和南明一样渣。

实际上,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南宋都是完爆明末的,只是他们遇到的敌人实在太强大太凶残了。如果野猪皮遇上的是贾奸臣指挥的南宋军,这满族同胞的老英雄在萨尔浒的时候就该挂被神臂弩射成刺猬了。南宋的军队,可是连号称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都打死过的!

陈德兴将小铁片往地上一丢,仿佛是自言自语地道:“至少在出兵之前,得从枢密相公那里弄个一千根铁管,俺们自己再打造五六百根,有这一千五六百根会爆炸的火箭,蒙哥那厮可就很难活着回蒙古去了。”

……

“晋州硫磺十四两、窝磺七两(也是硫磺)、焰硝二斤半、麻菇一两、干漆一两、淀粉一两、竹菇一两、黄丹一两、黄蜡半两、清油一分、桐油半两、松脂一十四两、浓油一分。”

在一顶巨大的帐篷里面,某妖女好像是饭馆里面跑堂报菜单似的,报出了一长串的奇奇怪怪的名称——这其实是个火药配方!和陈德兴还有任道士拿出的那个野路子火药配方不一样,这是宋朝官方编纂的《武经总要》里面记载的正宗火药配方。

“大汗,就是这些东西了。”妖女一脸得意,“这可是《武经总要》上面记载的,俺们大蒙古军中的火药也是这样配制的。”

大汗张着大嘴听了半晌,也没明白李翠仙在说啥——李翠仙报出的菜单,哦,是火药配料名录都是汉话,蒙古话里面可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词语。

“刘黑马,汪田哥,是这个配方么?”大汗喊着他最信任的两个汉人大将的名字问。

被点到名的是一老一中,都是蒙古贵人的装扮,带着皮帽,眼神锐利,其中那中年看起来非常结实强壮,几乎不亚于陈德兴,浑身满满的都是爆炸般的精力。这二位就是一众蒙古汉军世侯中最善战也是最忠心的刘黑马和汪田哥。刘黑马是老者,约莫六十岁的年纪,其父刘伯林原是金国的武将,后投降成吉思汗,而刘黑马本人更是替蒙古人征战了一辈子,现在胡子都已经花白,还在领兵征战。

汪田哥是那中年,原名汪德臣,“田哥”是窝阔台大汗的赐名。他今年38岁,却已经在四川前线和宋军打了17年,身经百战,勇冒锋镝,而且鲜有败绩。只是在十四年前被余玠击败于运山,折损了三弟汪直臣。后来他又被忽必烈和蒙哥看中,提拔为川北蒙古军队总帅,替蒙古人经营川北,这一回蒙哥亲征又以他为前锋,可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两个蒙古人忠实走狗听到大汗的问题,立即上前,双手抚胸行了一礼。刘黑马地位较高,因而由他回答:“大汗,确实是这个配方,不过用这个配方制出来的火药似乎不该有李千户说的恁般厉害,还请大汗明察。”

大汗看了汪田哥一眼,后者立即道:“大汗,据臣所知,蜀地宋军使用的火药也是用差不多的配方制成的,也没有李千户说的那么厉害。或许宋人有了什么更厉害的火药,这才是也柳干元帅真正败北的原因!”

汪田哥不愧为和宋军交战十几年的名将,虽然没有亲眼目睹扬子桥大战,但还是凭着李翠仙的描述,发现了关键所在——宋军拥有了威力更大的火药。

汪田哥又扭头看着李翠仙,“李千户,你的人可曾在战场上捡到过没有炸开的天雷?宋军和俺们的铁炮都不是一定会炸的,想来这天雷也是如此。”

李翠仙只是摇头,一脸懊恼地道:“竟然忘记了!唉,当时只顾着抢发石,没有想到还有不炸的天雷!”

蒙古大汗的眉头微微一紧,似乎想到了什么大大不妙的事情,不过转瞬又掩饰了起来,只是笑了笑道:“不妨,不妨,只需让细作查明即可。宋人的那些都作院、军器所都和筛子差不多,只要不惜金银,什么打听不到?说不定连造火药的匠人都能收买到几个。”

第144章派系

转眼已经是大宋开庆元年的四月下旬了,陈德兴魂穿自此已经整整七个月了。虽然很努力的在改变着历史的走向,但是陈德兴并没有感觉到这个时空的历史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

两淮之役在历史上也应该是告捷的,因为有李璮在暗通贾似道,也柳干的一举一动都通过李翠仙、杨婆儿和崔月儿她们送到了贾似道的案头。贾似道还真不容易打败仗!

至于蒙哥肯定也是死路一条,这一点在后世几乎无人不晓。但是蒙哥之死并没有让大宋免于灭亡。因为蒙古还有一个忽必烈!这个被后世称为元世祖的人,才是灭亡大宋,屠杀了江南千万百姓的刽子手,历史上他好像是过了长江到鄂州城下了……

陈德兴望着地图,陷入了沉思,连俏娘亲郭芙儿走进屋子都没有发现,这女人脸上的笑容都快溢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封才收到的书信,眨着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正在看地图的陈德兴。

半晌之后,才低声儿道:“二哥儿,临安大官人来信了。”

陈德兴回头看看,就见郭芙儿满脸笑容,将一张信纸递了过来,也不知道信上有什么好消息。

他偷偷的打量了俏娘亲涨鼓鼓的胸口一眼,很有捏两把的冲动。但是一想到现在已经有两个非同寻常的女人已经倾心于自己,这色心顿时去了大半。

他朝着郭芙儿一笑,也没有去接她手中的信,只是问:“娘亲,有什么好消息?”

郭芙儿兴奋的直点头,眼睛直放光:“临安大官人中了……中了!”

“中什么?”

“中进士啊!”郭芙儿脸上已经笑开了花儿,“虽然殿试的消息还没有来,不过一个同进士总是有的,这下俺们安丰城家可真的要崛起了。”

“哦。”陈德兴却没有露出多少喜色,老头子中进士早就在预料之中,皇帝老子都有招自己当驸马的意思,一个文进士又有什么舍不得的?他只是淡淡看了眼喜形于色的郭芙儿,刚想告诉她自己很快就要出征的消息。

门外突然响起了王蓉儿的声音:“孺人,官人,廖官人和吕官人到访。”

陈德兴微微皱眉:“快快有请……不,我亲自去迎。”

他站起身大步走了出去,郭芙儿却跟在后面撇撇嘴,低声自语:“要是二哥儿也能有个进士就好了。”

……

厅堂之内,廖莹中、吕师虎和陈德兴已经围着方桌子坐下来。郭芙儿亲自下厨准备酒菜,崔月儿则留在瓜洲大营的陈德兴都统制衙门里没有跟了来。

所以伺候用餐的人儿,就只剩下王蓉儿一人。小丫头的身子又长开了些,青色的褙子配上红色的肚兜,倒也显出了几分婀娜。头发梳成了个丫鬟髻,抿着嘴唇在一旁用红泥炉子热着琼花露酒。一对大眼睛却总也离不开陈德兴。

不过席上人,却没有人留意这个等不急想让人收房的小丫鬟。廖莹中和吕师虎今儿过来首先当然是贺喜,他们都是耳聪目明之辈,陈淮清高中的消息,他们也都已经知晓。

因为陈德兴奇迹般的崛起,安丰陈家已经算是仅次于吕家、夏家、高家(高达)、刘家(刘整)、王家(王坚)、俞家(俞兴)的将门。现在又多了个文进士,哦,应该是文武双进士,这陈家的前途自然不可量了。

而在贺喜之外,廖莹中和吕师虎还要和陈德兴说一些有点儿复杂的事情,当然是和正在进行的川蜀抗蒙之战有关的。

客套的话说了一箩筐后,廖莹中和吕师虎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吕师虎先放下杯子,笑吟吟的看着陈德兴,慢悠悠的从怀里取出一个大红信封:“庆之弟,升迁之喜,俺们吕家还没有恭贺,现在令尊又高中进士,陈家的局面想来会更大,安宁坊的宅子有点局促了。正好,俺大伯在西湖边上有个宅子,空了好些年也没有人住,不如就送与庆之弟吧。”

陈德兴也放下杯子,看着吕师虎笑成一团春风似的黑脸。这事儿很反常!自己虽然有万余人马可用,但毕竟只是个横行。而吕文德却是正任官还领了四川制置副使和四川总领(财赋)。似乎该自己给吕文德一份见面礼才对,现在怎么倒过来了?而且一出手就是这样的厚礼?

这宅子……怕是会咬人的!

看到陈德兴不伸手,吕师虎将信封放在桌子上,又看了廖莹中一眼。廖莹中笑了笑道:“庆之,如今吾大宋军中,其实也是有门户之分的。而这军中门户,又分为两淮一系和忠顺一系。其中两淮一系则是以安丰将门为领袖,吕使相(吕文德刚刚升任保康军节度使)、夏用和还有你陈庆之,现在都是安丰将门的骨干,也是吾大宋的中流砥柱。而忠顺一系,则是孟忠襄之父孟德夫所募集的2万忠顺军出身之将,也包括孟忠襄一手提拔起来的将官。刘仲武(刘整)、高达、王坚、曹世雄等将官不是忠顺出身便是受过孟忠襄的恩惠,且是京湖、京西之人。”

原来和军阀派系有关!

话说到这个份上,陈德兴要再不明白就是傻瓜了!吕文德不惜厚礼拉拢自己不为别的,正是为了同忠顺一系的将门斗争!

不用说,京湖、京西出身的忠顺系诸将同两淮出身的安丰系诸将一定是有利益冲突的。原因用屁股想都明白,本来安丰系镇两淮,忠顺系镇京湖、四川,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如今两淮出身的吕文德已经当上了四川置制副使兼总领四川财赋,吕家将门已经集体入川!这可是动了忠顺系的奶酪。忠顺系将门能痛快得了?

而现在,两淮大军又要大举西调,到时候以吕文德为首的安丰一系肯定要在四川、京湖、京西等地进一步扩大势力。历史上镇守京湖对抗蒙古入侵的不就是吕文德、吕文焕么?这京湖,可是忠顺一系将门的老窝啊!而刘整,呵呵,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投靠蒙古献计围攻襄阳,帮助蒙古训练水军的不就是这位吗?

这倒是挺好,蒙古大军还没有退走,安丰、忠顺两系的窝里斗已经在摩拳擦掌了,要是蒙哥真的没了,蒙古人开始自己打自己,这安丰系和忠顺系还指不定斗成什么样呢?搞不好历史上刘整叛宋便是与此有关!

而自己,人还没有离开扬州,便牵涉到这场宋军内部的斗争中去了。

陈德兴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子,目光在廖莹中和吕师虎两人脸上来回打量。这吕师虎是吕家子侄,自然帮吕文德。而廖莹中……显然是给吕文德喂饱了!一个吕家,一个廖莹中,似乎都是不好得罪的主。

“廖世伯,吕世兄,小弟只问一个问题!”陈德兴目光炯炯看着两人,“吕使相有没有打算一路杀到钓鱼城去击退鞑子大汗?”

吕师虎一挑眉毛:“那当然了!吾大伯是四川制置副使,合州该吾大伯管辖!”

“那好!”陈德兴一叉手,正容道,“小弟愿唯吕世翁马首是瞻,为大军前驱!”

第145章陈德兴的接班人

“庆之,还有一件事情,愚兄准备投笔从戎了。”

吕师虎看到陈德兴欣然收下信封——里面可有一栋价值十万贯铜的大宅子的地契——又笑吟吟地说出了一个让陈德兴心中一沉的消息。

“投笔从戎的意思是……”

“慕班这次真的要学班公了,不再当文官,将要转成武阶了。”廖莹中摸着胡子笑道,“不过还是会在霹雳炮军中和庆之你共事的。”

宋朝虽然是贵文轻武,但是文官转武阶的事情也不能说没有!只是有进士出身的文官极少会走这条路,而没有出身的文官在官僚队伍中根本贵不到哪儿去。如吕师虎这样的,在正常的情况之下,一个知州或是提举、提典什么的也就到头了,而且还要有很深厚的背景。如果后台不硬,多半和陈淮清一样,一个博士当了不知道多少年!

所以没有出身的文官,是不介意在机会来临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