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骁勇善战的天方教徒相比,那些吃斋念佛的佛教徒根本就不堪一击。难道把万字旗改一改,佛教徒就能打了?陈德芳看了看身着白色道袍的弟弟,很有一点仙人的样子——他和老爹陈淮清不同,对弟弟可能是神仙转世的问题抱着宁信有,不信无的态度。

就按照他说的办法去改!回去就和老爹说说,一定得改了。陈德芳心想。

陈德兴却只是随口一笑,不置可否。他也就随口一说罢了,佛教战五渣是肯定的,就算改了万字旗也成不了纳粹。

“好吧,就这样了。”陈德兴点头道,“先平定阿拉干也好,阿拉干也是佛国嘛,而且又有良港。”

他顿了下,又道:“征服阿拉干以后,尽可能把麻六甲的土著都迁移过去吧。那个三佛齐国,也一并带去。将来在孟加拉给他们封块地,就算英国的藩属吧。”

“臣兄一定转告英王殿下。”陈德芳恭敬道。

陈德兴冲站在御案对面的八思巴又招招手,让他上前几步,然后敲着桌子问:“法王,你看这面旗帜怎么样?”

“极其雄壮。”八思巴法王敷衍道。

“好啊,那你们也用它吧。”

法王一怔,看着万字旗深深皱眉,“圣人的意思是要贫僧臣服于英王殿下?”

“那倒不是,一面旗子而已……佛徒本来就不如天方教徒善于征战,如果再不团结统一,如何能够在天竺弘法?对了,法王,你是怎么打算的?入了天竺以后是自立一国,还是只当个和尚?”

陈德兴看看法王,“你要是想弄个国,朕就封你个国,和尚可以照当,就是政教合一的佛国也行。”

法王的脸上并没有多少惊喜,因为他知道陈德兴“封”是一回事儿,能不能打下来是另外一回事儿。对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天竺诸国的情况,他是有些了解的。那里不是婆罗门的天下就是天方教的地盘。连佛祖的老家尼波罗,现在都被婆罗门统治。虽然尼波罗的佛教徒还有些数量,和喜马拉雅山对面的乌斯藏喇嘛的联络也非常密切。但是他们并没有多少军事力量,在战场上可起不到什么作用。

唯一能和八思巴并肩作战的,就是由吐蕃赞普后裔建立的拉达克王国。拉达克王国和古格王国是兄弟国,不过这个政权目前并不属于乌斯藏管辖,只是和萨迦派有宗教往来,可以倚为盟友。但是拉达克国的境况也不好,被天方教徒压制在靠近乌斯藏的大山里面。全靠地形险要维持局面,根本没有反击的力量。

“打不过吗?”陈德兴看着萨迦法王。

法王摇摇头,苦笑道:“贫僧是喇嘛,不喜杀生……”

喇嘛不会打仗是肯定的,要不然乌斯藏也不会沦落到如今这等地步了。

陈德兴一笑,道:“这好办,朕手下有的是喜欢杀生的人!史天泽、刘整、俞兴、吕文德,他们四个都喜欢杀生,你挑一个吧。朕让他帮你打,把尼波罗打下来,给你做封国。这尼波罗的地盘虽然没有乌斯藏那么大,但是却比乌斯藏富庶多了,人口也多几倍。以后尼波罗就算大明的藩属,替大明看守乌斯藏边境如何?”

根据陈德兴的计划,乌斯藏通往天竺的边境都要尽可能的封锁,不让天竺人进入。同时再封几个属国在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后世的克什米尔,作为大明和天竺之间的缓冲。

这样就能放心的清空乌斯藏的人口,将那里变成基本无人的区域了。

而要实现这个计划,最大的困难当然就是拿下尼波罗。现在的吐蕃可不是唐朝那会儿了,根本没有战斗力。靠他们别说德里苏丹国了,就是尼波罗的婆罗门王朝,多半也打不过。所以得找个帮手帮着他们去打。好在大明国内的反动军阀很多,正好派几个出国去帮助天竺人民。当然,也不可能白白帮忙。一旦平定尼波罗,那里就会成为继续征服天竺的大后方了。而且,这支南下天竺的汉人军队这一路上的后勤供应,也得由萨迦派想办法解决。

最后,萨迦派的大宝法王挑选了和自己总算有几面之缘的史天泽共同南下天竺。

而八思巴和史天泽也都得到了国王封号,八思巴因为是“法王”,所以就封了法国王,在这个时空,尼泊尔有了个非常高大上的国号——法国!

史天泽则获封苏国王——光靠英法恐怕很难克制德(德里苏丹),怎么都要再加上个苏吧?要不然看上去可不保险。

除了英法苏三国,赵琳儿的宋国,吕文焕的吕国,还有三佛齐国,还有拉达克国,还有古格国,一共八个国家都会参与天竺战争。而这八国,行的都是佛治心,儒治国的路子。并不以天道教为国教(天道教太不和谐了,不适合生性善良的天竺人民),因此也不算华夏国,只是华夏属国。所以也不用日月旗,统统以佛教的万字旗为旗帜。

这就是后世历史书上的“万字旗下的八国联军”。这万字旗下的八国,在这场“天竺弘法战争”结束之后,便各自独霸一方,将天竺国一分为八了。

第757章逼上征途

长江之上,帆影连绵,可以在大海之上航行的高桅大船在江面上橹轴相连,排起了长队,破开波浪,一路东下。

江岸边,正是一片金黄的丰收景色,却少见村落人家。而且田垄的密度也比几年前稀疏了许多,仿佛到处都是连片的大田,小块的农地变得极为少见。偶尔看到一个村庄,就是数十人家聚在一起,大多都是青砖灰瓦,往日江南农村最多见的破烂茅屋,却已经少了大半。和周遭一望无际的金色相衬在一起,真是好一派国泰民富的景象。

刚刚封了吕国王的吕文焕抱着胳膊,站在一艘四千石的福船甲板上,望着江岸边的景色,颇是感慨地道:“某家十年未到江南,转眼却是太平盛世了。”

“太平盛世未必有,几家欢喜几家愁到是真的。”一身戎装的吕师虎站在自己的叔叔身边,眉头皱着。或许是晒多了太阳,一张黑面孔变得更黑了,都快变成昆仑奴了。

他和陈德兴也算是老相识了,只是后来分道扬镳,再也不是陈氏集团的核心人物。昔日一起在扬州练兵的黄智深、任宜江、孔玉,如今都是公侯将相。而吕师虎虽然也封了侯,但却没有什么好差事。先是在江东省当知府,因为贵族民主制的约束,这知府当得也没啥滋味。还整天料理一堆因为退佃引发的纠纷,昧着良心替士爵地主、军户地主驱佃。最后实在不愿意干下去,又重新披上戎装,和自己的叔叔吕文焕凑到了一起。这江南现在虽然平静,但是在吕师虎看来,绝不是什么太平盛世。

陈德兴可以镇压大同党,但是却改变不了江南农村土地集中的大趋势——如今出现的土地集中,和宋朝时代的土地集中还不大一样。这一次不是所有权的集中,而是使用权的集中。由于科举士大夫阶级的消失和大规模的土地重分,以及士爵、士绅民主制的出现。使得江南农村的局面在短短几年内就发生了大变。

首先是士大夫阶级对江南农民的人身控制被完全打破——在很多情况下,佃农们并不反对这种控制,因为这是他们在一个艰难的世道中可以活下去的唯一方法。

其次是土地重分和士爵、士绅民主制还有天道庄这个近代银行的出现,共同创造出了一个富农阶级——虽然士大夫靠科举和义门成为农村的主宰,但是他们通常不会去经营土地,只是将土地分成小块出租,也不论承租方有没有能力经营。总之,他们会通过收取佃租、免役钱、摊派钱和放高利贷,最后夺取佃户的大部分劳动成果。而在科举义门垄断下的农村,靠经营土地是无论如何不能致富的,各种各样不公平的税赋、摊派和劳役,会让所有的富农破产沦为佃户。因此在南宋末年的江南,富农阶级几乎不存在了。

但是在陈明王朝的新体制下,富农又复活了。士爵和士绅民主制有效约束了基层的官僚,也让农业税赋变得容易承受。如今的大明可没有“破门县令、灭门知府”的存在——任何一个大明国民花上几百贯买个士绅牌就立即有了可以保护自己的选票!而且,如今大明的地主不是士爵就是军户,都和刀把子、枪杆子挂钩,在军装闪闪发亮的大明朝,在乡经营土地的士爵、军户和他们的家属,可不是任凭地方小官拿捏的存在。

同时,以天道庄为首的一批大型钱庄、银号的出现,和新大陆金银的持续流入,还有天道票纸币的成功发行。让大明民间资本充沛,借贷的利率下降到了个位数,这也让贷款种地成为可能。而大明发展迅速的冶铁业和北方牧区的回归,又给江南农业提供了足够廉价的新式农具和牲畜。

这一连串的因素最后结合在一起,就让一部分士爵、军户之家,有了发展成农场主的可能性。他们先是驱佃雇农,使用雇佣劳力和牲畜、新式农具种地。在赚到了第一桶金后,他们又开始扩大经营,租赁下那些无意在乡间经营土地的士爵、军户的农田,建立起效率更高的大型农场。

而这个过程自然和一波一波的大规模驱佃运动结合在了一起!于是,短短几年之内,江南农村的佃户数量就已经大幅减少。出现了大量的失佃农户,他们不是背井离乡去人少地多的北方、四川、京湖谋生,就是进入大城市的平民窟,出卖劳力,赚取一份微薄的薪水——早期的资本主义不就是这位玩的吗?要是农民伯伯们都在家种地,资本家去剥削谁?

所以资本主义这个邪恶的东西,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同时出现在农业和工商业之中的——资本主义可以说是一种比较高效的生产组织模式(当然比不上社会主义啦)。当它出现在农村生产中,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使得较少的农民可以供养较多的人口时,才有可能将大量的失地(失佃)农民赶进城市去当无产阶级。而较少的农民生产出了远远超过他们自身需求的粮食,也才能将之卖给城市去换取工业品。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是每一个失地(失佃)农民都甘于成为无产阶级的。其中也不乏敢于铤而走险,出国去当个作威作福的殖民者的人物。

吕师虎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中,就和吕家的女婿范文虎一起,忙着招募这些想当殖民者的穷光蛋,然后将他们训练装备成一支真正的军队——吕家虽然有自己的军队,但并不是所有的吕家将士都愿意抛弃他们在湖北置下的家园,参加到前途未卜的远征当中。

而吕文焕、吕师虎和范文虎三人,从某种程度上说和这些雇佣来的士兵一样,也是被陈德兴逼上殖民之路的。

陈德兴虽然嚷嚷着要西征已经很长一阵子了。可是他的大明陆军主力,却始终没有要离开中原的意思。反而纷纷开进藩臣的领地!吕文焕的老巢江陵城也不例外,几个月前就有一个整师带着几十门大炮进驻!天天在城外搞什么军事演习,放枪放炮吓唬人。

逼得吕文焕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上路。

“只是这一去,也不知还有没有生返中土之日了!”望着长江两岸一片丰收的场面,吕文焕就是一声长长叹息。

……

几乎就在同时,雪域高原上也有人发出了同样的叹息。

“看来老夫这把老骨头,是要丢在天竺国了!”

苏王史天泽此时正统帅着他的两万大军,行进在两座连绵的雪山之间。江南还是金秋,雪域高原却已经寒风凛冽的季节了。再过些时日,大雪就要封住山路,便不合适大军通行了。因此在八思巴同意南下天竺之后,陈德兴就将他的圣旨、陆军参谋部的命令,还有八思巴大喇嘛下给乌斯藏军队的命令,一并用快马送往高原。

史天泽必须大雪封山之前赶到萨斯迦。等到春暖雪融,就要翻越喜马拉雅山去征服尼波罗了。然后还要以尼波罗为据点向南进攻天竺腹地!

“义父,天竺是个好地方,富庶不亚于江南。”和史天泽并辔而进的是郭侃。他是来给自己的义父送行的,准备一路护送他到玉龙哈牙。他昔日随旭烈兀远征,虽然没有去过天竺,但是却没有少听说那里的富庶。

“老夫也听说过天竺之富,只是天竺也有明君英主,旭烈兀那厮谋取天竺不就没有得手么?”

“那是旭烈兀没有全力去夺天竺。”郭侃一笑,“那厮忙着和马木鲁克人还有他的堂兄别儿哥打架了,根本没派几个人入天竺,而且也就是抢一把就走罢了。义父这次是和吕文焕、李庭芝,还有英王殿下一起出动。四家合力,二十万大军没有,十五万兵是不会少的。还有钢甲、火枪、大炮,这么会打不下来?”

说着话,郭侃扫了眼正在行进的大军。装备还是很不错的,三分之一的官兵拥有钢甲,火绳枪配备了1000支,还有十二门3寸炮、六门1寸半炮和三门10寸臼炮,还有3500名骑兵。其中一半官兵都是跟随史家多年的老兵,剩下的则是新近招募来的佣兵,不过也接受了严格训练。

如果英军、宋军、吕军也有同样的实力,就算灭不掉德里苏丹国,在天竺抢下几块地盘还是毫无难度的。

可史天泽却没有那么乐观,眉头深皱,捋着胡须道:“老夫用兵半生,却没有见过如此次天竺之战这样,大张旗鼓准备恁般久的,还在江都券业市里面发行债票,早就是举国皆知。恐怕天竺的德里苏丹早就有耳闻了,这会儿大概已经整军备战良久,就等着咱们的大军上门。说不定还和忽必烈讲和,一块儿对付咱们了。”

郭侃点了点头,“还是义父思虑周到,不过德里苏丹也是从外面打进天竺的,他们并不信任天竺土著,所倚仗的都是从西域佣兵,人数有限,打不过咱们的八国联军的。”

第758章中国还没有统一呢

教化元年和天道六年其实是一个年份,就在大明圣人陈德兴野心勃勃,想要征服世界的时候,他仿佛忘记了华夏本土还没有统一。

就在华夏大地上,还存在着一个可以和大明王朝分庭抗礼的国家——大宋!

当然不是赵琳儿的宋国,而是她的堂兄赵禥当皇帝的那个大宋皇朝。之前陈德兴平定江南的时候,大宋并没有灭亡,只是逃走了。

抱着“不有生者何以图将来”的理念,大宋平章军国师江万里毅然领导了一场数千里的长征。八万大军护着赵禥和数万大宋朝廷的拥护者,从江南西路的洪都府一路逃亡,沿途还有不少荆湖南路和广南西路的官员、百姓加入,等进入大理国境内的时候,已经拥众三十万!

而此时的大理国早就已经摆脱了蒙古统治,当权的是大理天定皇帝段兴智——不是南帝段智兴,所以不会一阳指,也就打不过久经战阵的八万江西兵,不到一个月就再次亡国,还把性命丢在了战场上。不过这一回,江万里却没有让大理段氏当什么世袭大理总管。而是彻底绝灭了大理国祚,鸠占鹊巢,将大理城当成了大宋皇帝的行在。

此举,当然引发了大理人民的不满。大理段氏好歹也是三百多年家国天下,在云南这里可算是根深蒂固,虽然大权被高氏所夺也有一百多年,但是段家的民心人望还是有的。要不然高氏都当了大中国(高氏的国号)皇帝了,后来怎么又把国家还给段家了呢?

就在大宋入主的转年,一个大理和尚舍利畏跳出来领导起义,反抗大宋殖民者的侵略。攻杀数年直杀得血流成河,也没有完全平定。最后还是江万里退了一步,改变政策,一口气封了几十个姓高的土司,还让赵禥迎娶了一堆姓高的小姑娘当妃子,还以赵禥的名义下旨,允许和尚参加科举入仕做官,还宣布科举要佛儒并重,这才让高家(大理权臣高氏一族)土司和大理高僧们妥协。舍利畏的起义自然就失败了。

镇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