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铁人兵们一遍遍的用最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宣布陈德兴的旨意,钱塘江南岸顿时就响起了震天动地的欢呼声。这些贫下中农,现在已经忘记是谁带领他们斗争,让他们谋得一条生路,也不必去苦寒之地冒险的了。

“万岁,万岁,万万岁!”

欢声如雷,传到了停靠在钱塘江岸边陈德兴所乘坐的官船之上。船舱里面,这个时候气氛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诡异。大明圣人陈德兴,正端坐在一张龙椅上面,听着外头贫下中农的欢呼声,用阴郁的目光看着那位领头高唱《大同歌》的方克思方四秀才。

“你真的叫方克思?”陈德兴一脸怀疑地发问。方克思,马克思!仿佛只有一字之差。而且这货还拿着“大同思想”来说事儿,这可是从孔孟之道直通共产主义的!这个,是巧合,还是……有什么内情?

这个姓方的,不会也是穿越的吧?不会是什么共产主义战士穿越过来要造自己这个反动皇帝的反吧?

方克思却是一怔,他不叫方克思叫什么?这名儿是谱名啊,他是克字辈,他儿子(如果有的话)是孝字辈。他叫克思有什么不对的?

“圣人,他的确是方克思,克思是谱名,他在台州义门方的克字辈中行四,因此人称方四秀才。”杨婆儿在陈德兴身边,低声说道,“方克思的字号是恩恪,还有一个号,叫先忧。另外,这个方克思虽然年过四十,却从未娶妻,也没有孩子,他的爹妈也早就不在人世,只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现在都下落不明。”

杨婆儿说的是暗探局的调查结果。包括方克思在内,参与煽动佃户闹事的一百多个士子的背景,暗探局都已经调查清楚了,这都是白展基的功劳。

听到杨婆儿的话,这位方克思的脸色微微发白。很明显,当圣人是要付出代价的!要么像陈德兴这么牛逼,把别人都打趴下,要么就得学贾似道杀身成仁了……

“哦,还真是巧了。”陈德兴吐了口气,不是穿越客就好了。不过,就算是穿越客也没有什么,这个方克思横竖是要死的!

“方克思,朕在船上听见有人在唱《大同歌》,是你带头在唱?”

“正是!”方克思正容道,他努力抑制住心中的恐惧。

他的脸色仍然有些发白,腿肚子也有些发颤。离他七八步外,就坐着大明圣人,天下之主。只要一句话,立即就能把他千刀万剐,说不定还能把方家九族给诛灭了!

“为什么要唱《大同歌》?”陈德兴继续问着话。其实他很想这样问:现在的大明还没有正式步入资本主义的地狱呢,怎么就有人要闹儒家共产主义了呢?

“天下大同,乃是吾辈书生所愿!”方克思说得好像真的一样。

“是吗?”陈德兴嗤地一笑,“你们台州义门方可愿意和下面的佃户大同?”

“不愿!”方克思有些失落地答道,“但是如今义门方已经没有了,我辈儒生……已然没有读书上进之途。”

没有了读书上进之途,没有了义门,所以就可以闹大同革命了!

这个答案倒是大实话!在陈德兴所知的历史上,就有不少仁人志士或者是反动派,都是在科举制度废除后走上革命或是反革命道路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科举的确是个让天下安稳的手段。有了科举,天底下大部分的智士精英,就不会去动别的脑筋,都一心一意去钻研儒家经典,去碰那千分之一都没有的科举大运了。

而没有了科举这条最公平的上升捷径,那可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有些人去从军立功,有些人去经商发财,有些人去研究科学,有些人去混天道教,有些人去当小公务员熬资历,还有些人会选择从政。

而从政的路线,自然是有上层和下层的。就如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一样。有游说诸侯谋求当官的儒家法家(其实这两家是一回事),也有走下层路线搞恐怖刺杀的墨家。

其实在儒家独尊的时代,也是有上层下层的。墨影娘代表的明教势力就是两宋时期的下层革命者,现在他们上台执政,当了贵族老爷,自然不代表劳苦大众了。而成了服务军事贵族和商业精英的教派。而原本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儒家,被打落神坛以后,改走下层路线,高唱《大同歌》也是理所当然的。

后世清末废科举后,一帮子士大夫不都去投革命党反清了吗?现在陈明废了科举,那就要准备接受一部分士大夫转向革命的后果。

想通了这些,陈德兴轻轻叹了一声,看着方克思,“看来朕也有失算的时候!”

这次引蛇出洞,引出的却是一个儒家马克思!大同主义的幽灵,已经在东亚大陆的边缘徘徊了。哪怕杀掉了这一百多个带头闹事的士子,儒家大同的思想,恐怕也会继续传播。

因为今后的大明帝国,一定会有大同主义滋生的土壤!

方克思已经知道自己必死,深吸口气,说道:“圣人可以杀了方某,同时恢复科举,只要天下士子有晋升之途,大同之说不过是个空想。”

陈德兴却摇摇头,“天下才智之士是有晋升之途的!科举取士虽然公平,但却牢笼智士。如方克思你,分明有王佐之才,烈士之勇,却只身误穷经三十余年!若不是朕废除科举,后世又有谁会知道方克思?又有谁会知道大同党?”

陈德兴的预言没有说错!大同党,方克思将会无人不知……在这个被陈德兴改变了的时空中,是没有共产主义,没有共产党的,取而代之的就是大同主义,就是大同党。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歌声在临安城东,钱塘江畔的刑场之上响了起来。自然是悲歌,慷慨悲歌,从容赴死!

现在已经是天道二年四月中旬,钱江之畔,早就是春暖花开。几个月前的那场申冤运动,仿佛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被人退佃的贫户们有了份足以糊口的新工作——成为了漕运公行的工人,公行虽然还没有开始运作,但是工人们却能领到每月两贯(相当于一石白米)的薪水,还在江都城北得到了一片空地用来兴建棚户安家。

而那些逼死人命的军户地主,也没有一个人被捕,他们大多在准备行装,准备去辽北、去河套、去南番、去天竺。当然也有些“幸运儿”没有被点兵,可以继续留在江南。

陈德兴也如愿了,引蛇出洞……不仅引出了一百几十个阴谋颠覆大明王朝的江南义门的余孽,而且还引出了大同党,大同主义和被后世大同党人奉为创党领袖的方克思。

而方克思……似乎也求仁得仁!在“申冤运动”结束后不到十天,暗探局的特务就在他的临时居所发现了自制炸弹和私印的传单还有一份大同党造反纲领——自然都是暗探局头子刘阳栽赃陷害的!

随后就是一场遍及两浙两江的大逮捕,一百四十二名大同党人被捕,而且被指控阴谋发动叛乱!这些人中很快就有人供认不讳,并且转成了证人,一起指控方克思。结果以方克思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全部被判处死刑!

今天,天道二年四月十二日,就是这一百零八大同党人慷慨赴死的日子了。

刑场就在临安城东,处决将公开执行。处死的方式是斩首!

“好样的!”

“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脑袋掉了碗大个疤……”

“馒头,人血馒头,治痨病的,100文钱一个啦!”

呃,刑场周遭还是非常热闹的!围观群众足有上万人……杀头啊!大明朝廷仿佛不怎么喜欢杀人,逮住强盗土匪什么的,也就是流放。所以也很少有人血馒头可以买。而今天居然一次宰掉108条好汉,临安城的闲汉们可算是有热闹瞧了,家里有人得痨病的,也不肯放过机会,都带着铜钱来买人血馒头了。

方克思已经被人五花大绑,牵到了刑场之上,和另外一百零七个殉道者一块被人摁着跪在地上了,身后则是一个抱着鬼头大刀的刽子手。

方克思看了眼鬼头刀,又看看周围那些看热闹的民众,再看看和自己一样准备赴死的大同党人,只是在心中长叹:“要死了,要名留青史了……如果我的衣钵能够传下去,如果将来还有人会唱起大同歌就好了!这样就不算白死了……”

第700章种姓制度的优越性

“天降明王,驱除鞑虏救华夏!地上天国,山岳纵横漫无边,江河漫延最锦绣;一万万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日月帝国旗,插遍寰宇赞明王!”

军乐呜咽而奏,雄壮的国歌《明王赞》响彻云霄。一片高歌声中,整齐的远征军士兵,正在默默上船。军人的家属,欢送的民众(都是天道教组织的)在远处挥着日月旗帜,发出一阵阵声嘶力竭的呼喊声。

定海港的海浪不小,推得港口那些三四千石的福船一阵阵的起伏波动。担任护航的南洋舰队第一分舰队的战舰早已经拔锚出港,展开白色的风帆,在海面上组成了编队,绕着舟山岛一遍遍的转圈。它们在等候运输船队装载完毕之后,护航出海。

现在已经是天道二年的秋季了,去年底和今年初的“申冤运动”和随之而来的“大同党镇压”都已经成为了历史——可惜大同党并没有成为历史,只是暂时蛰伏起来了,只要大明帝国不肯改弦易辙,回到华夏原本的发展轨迹上去。那么一个加速奔向资本主义的大明世界帝国,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阻挡大同主义思想的发展的。

这是被后世历史所一再证实的真理!

不过现在,大同党和它的主义还是暂时淡出人们的视线了。从天道二年夏天开始,大明帝国就同时开始了“大工”和“远征”。“大工”就是运河、黄淮、两京等重大工程。先开始的是勘察、设计、维修和准备大工材料等前期工作,当然还有筹集资金。

其中黄淮治理和两京营建工程,是用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债券的抵押就是大明帝国在明洲殖民地的金银收益。明洲金银现在已经成了大明帝国的信誉保证了,因为在天道二年夏季的时候,又有五艘装载了超过两万斤黄金和十万斤白银的“新大陆”级帆船从明洲返回。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佐渡金和石见银(天道元年时发现的)从日本运往明都,用来购买大明帝国的火药武器和南芬钢——日本国内的“天道战争”还在没完没了的持续着。因为大明帝国对日本天道武士的支持并不是非常有利,而且也没有多东日本的镰仓军采取禁运。因此天道武士虽然拥有精良的装备,但是却没有一下压倒镰仓武士的力量。

另外,早些年被陈德兴打发去了吕宋岛的赵与郁,居然也走了狗屎运。他的人在吕宋岛上发现了金矿!

一时间,黄金白银好像潮水一样流向了江都天道庄总行的金库。因此谁也不担心大明帝国会没有钱还债,债券的发现非常顺利。

此外,几年前在“迟约风波”后产生的“股票市场”,在长期低迷之后,到了天道二年,终于迎来了一支看上去很有前途的股票——漕运行股票。始建于隋朝的大运河现在成了这家漕运行的资产!

而大明皇帝陈德兴本人,则成了漕运行最大的股东。漕运行的主业则是修复损坏了几十年(并不是完全损坏,只是中原一段损坏)的大运河,并且负责维护运河,开发运河沿岸的城市,同时收取运河通行费,还要代收商业抽解税。

大运河被陈德兴搞成收费公路了!

不过一条收费的大运河,和北方运河沿岸昔日的繁华,还是让大明东南的投资人相信,投资漕运行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运河变成了稳赚不赔的买卖,而战争到了陈德兴手里,居然也可以投资了!

进攻南番和天竺的战争,现在都变成了江都券业交易所里面可以投资的标的。

当然不是股票,而是战争债券。高息,无担保,而且还有附带收益——附带收益是什么?那是大卖家和几个未来国王的事情,或者是包税权,或者是官职,或者是其他什么好处……

而此次要征伐的是爪哇国和高棉国,都是南番的大国富国,负责进攻高棉的是李彦国的唐军。包括后世越南南方、柬埔寨、老挝南部、泰国东部和马来半岛北部的辽阔土地,都将是未来唐王国的领土——当然地盘得李彦国自己去打,军费得发行债券去筹集。

负责攻打爪哇的是福藩、宋藩和夏藩联军——夏藩就是夏贵的军队,占据淮西的夏贵军是所有南朝藩镇中实力最强的,自然要尽快把他们从淮西弄走,而且还要有个好去处。土地富饶,足够养活一亿多人的爪哇岛就是不二之选。三藩将会联合出兵,战后爪哇岛由夏贵的家族占有,成为夏王国的领土。因此出兵爪哇的所有军费都由夏藩筹集(就是借债),而且夏藩还要负责为宋藩、福藩的天竺征伐提供军粮。

定海码头上,正在排队上船的就是福王陈淮清的军队。赖蛤蟆和泼皮李也在其中。这两位都是自己申请加入福藩远征军的,两人都是最普通的步兵。

其中泼皮李当了弓手——他是混子出身,在杜桥镇上混过弓箭社,原本就能开八斗的步弓,现在又训练了几个月,终于能开一石弓了。

赖蛤蟆当上了刀盾手,这是最危险也是最容易立功的兵种。为此他还把家里的100亩地抵押出去,换了600贯钱,用来给自己添置装备。购买了一副钢甲!

泼皮李和蛤蟆都被编入了号称福藩最精锐的亲卫步兵旅,旅帅名叫陈德安,看名字就知道是陈德兴的堂兄弟了,长相也和陈德兴差不多,又高又大又白,颇是英俊。他还跟着陈德兴打过仗,还读过明军的陆军军校。

现在蛤蟆和泼皮,都在各自的连队里面等着上船,远远见着对方也只能打个眼色,不能说话交谈。

“圣人驾到!”

突然有人大喊起来,然后就看见一队银光闪亮的骑兵飞奔而来,当先两骑分别举着金底日月旗和金底龙旗,后者是大明天子的旗帜。

“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在码头上面等候的将士,全都山呼万岁。赖蛤蟆和泼皮李同时扭头望去,就看见他们大王陈淮清已经在一群门客家臣簇拥下上前去迎接了。所有的门客家臣都单膝跪地,陈淮清却没有跪——他到底是陈德兴的生父,没有儿子跪父亲的道理。

“伯父,”陈德兴在公开场合,一般都称陈淮清为伯父,他看着自己这个体壮如牛,五十多岁都没有一根白头发的亲爹,笑了笑道,“几时可以奏凯?”

陈淮清捏着长髯,看了眼海面上庞大的运输船队——光是三四千石的福船就不下300条,一次可以运送五万陆师南下!而且在淡马锡岛还有南洋舰队主力驻扎,拥有48艘大小战船,拢共装备了一千多门大炮!这样的火力,这样的军力根本不是爪哇岛上的土著能抵挡的。

所以征爪哇的问题,并不是能不能打赢,而是如何善后?

陈淮清没有回答陈德兴的问题,而是冲着左右摆摆手,一堆门客家臣,立即纷纷退开。陈德兴身边的陈千一和杨婆儿也立即退开。

“奏凯当在年内,”陈淮清道,“大军一到,当可奏凯,但是要长治久安……当用何策?”

“可尽屠之?”陈德兴淡淡地道。

“爪哇人多,恐难屠灭。”陈淮清微微摇头。

爪哇岛土地肥沃,粮食亩产一直很高,自然也能养活大量人口。后世那里有一亿多人!现在自然没有那么多,但是三四百万还是有的,是南番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不过也正是因为爪哇岛人口众多,才使得这个岛屿得到了足够的开发,瘴疫之害也不是太严重。如果把土著都杀光了,一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