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军户兵帮腔道:“又不是没有出路,一家出一个丁男去投军,北地就有150亩田了。若是怕死不敢投军,还有胆自杀么?投军可不是必死,就算替圣人捐了命,抚恤也够一家老小吃上十年八年的啦,若是再有些微功,给子顿难荫一个士爵都有可能!”

方四秀才梗着脖子道:“去北地?且不说苦寒,便是那些蒙古鞑子,九死一生!这辈子都不知道有没有命回来!这等随时丢命的富贵,便是前朝也有的是,上山入海(指当山贼和海盗)都比去和鞑子搏命自在快活。”

可不是嘛!几个军户心里面也悔啊,早知道会这样,他们就老老实实当佃户当混子了,苦是苦,但是日子总能过。现在这样,真不知有没有命再回家乡。

泼皮李还在硬撑,哼了一声,对刘老三道:“刘老三,临海江没有盖盖子!要跳就赶紧!不跳的话……交完租子就滚!租给你的十二亩田,老子收回了!”

听了他的话,刘老三人就是一抖,一屁股坐在地上,口中喃喃道:“没有活路了,没有活路了……”

第692章没有活路了

刘老三真的没有活路了!

他被退佃了!

这真的很不公道,世道不公,老天仿佛也不开眼,不给老实人活路啊!

现在属于泼皮李的十二亩水浇地,其实是他老刘家的祖宗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在宋室南迁之前,这十二亩水浇地还有周遭的二十几亩地,都是老刘家的产业。

但是后来的田赋越来越高,杂派越来越多,又有了“和买”之法。祖祖辈辈只会种田,不会读书的刘家也就越来越穷,最后守不住土地,一点一点的都典给了义门方家。

但是典田的时候都说好的,刘老三还有他的两个哥哥耕种的一共36亩水浇地,是世世代代让刘家子孙种的,除非刘家子孙自己不种,否则方家决不能赶人。实际上就是永佃,而且也不要交什么押金的。

另外,刘家的子孙只要有读书的苗子,都能进方家的望江书院,和方家子弟一样读书。

而这几十年来,义门方一直都遵守约定。哪怕刘家欠了租子缴不出,义门方也从不辇人,刘家的子弟也一样可以入方家的蒙学读书,其中比较出色的几个孩子都入了望江书院。可惜没有人能过台州解试——台州这个地方学霸地主太多,解试非常难考。

所以这个刘老三,别看他黑不溜秋满脸皱纹的一个老农民。其实也读过两年蒙学,会背《百家姓》和《千字文》的。只是他的书也就读到这个层次了,在方家蒙学里面就是常年倒数第一的存在。但是他依旧没有放弃读书上进的幻想,自己不行,就寄希望于后代。

他的幼子刘升在他看来就是读书的苗子,在陈德兴入主江南之前,已经入了方家的望江书院,虽然还是陪公子读书的料子,但是在刘老三看来,还是有那么一丝过解试的希望(其实是没有的,台州解试的难度和春闱大比也差不多)。只要能过解试,哪怕没有机会当大官的门客,也能在台州有名的书院里面谋个教席的差事。

能到这一步,老刘家就能攀上书香门第的边角了,若是将来再出几个读书种子……可惜,这个不知道有多少江南农人在做的梦,被陈明的代宋而起,给彻底破灭了。

读书上进的路子,仿佛已经断了……其实对方四秀才这种会点武功的学霸地主来说,考个芝麻绿豆官并不困难。但是刘家这样的贫家根本没有条件让子弟文武双修,就算他能过笔试,也过不了击剑。而且现在大明已经拥有了整个江南,要考大明芝麻官的人多了去啦,入取的难度自然水涨船高。

现在不仅是儿子读书上进的路子没有了,连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也要没有了。

刘老三只觉得天大地大,却没有自己一条活路,也没有他老刘家的活路了。

“要是大宋还在多好啊,要是陈逆没有夺到天下多好啊,要是大宋还在多好啊,要是陈逆没有夺到大宋天下该多好啊……”

就在泼皮李宣布退佃的当晚,刘老三就这样反反复复说着这两句话,一步步的走向了临海江的深处。

……

“来来来,泼皮你浅着点儿,蛤蟆我深着点儿,咱哥俩一醉方休!”

刘老三投水自杀的当晚,泼皮李却在赖蛤蟆家里,一对难兄难弟在喝闷酒。

没错,真是难兄难弟!赖蛤蟆也被点了兵,“发配”辽东省滨海府(海参崴一带)当屯田兵——陈德兴的100亩水田,的确不大好拿。赖家由贫下中农翻身成了富农,自然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同时,也只有这些军户地主人人都付出了代价,他们才会真正拥有那一百亩、一百五十亩的土地。

“你是河套,我是辽东滨海……看来咱哥俩这一别,就是永诀了。”

这话说得有些不大吉利,不过也是事实。他们俩这一去,这辈子都难回临海了。不是永诀,又是什么?

泼皮李长叹口气,“还是以前的日子好,在杜桥当个混子,吃喝不愁,女人也不愁,好人家的闺女娶不上,青楼里面的姐儿想睡就睡……”

赖蛤蟆摇摇头,“以前的日子也不好过,除了可以时常见到杜家的十三娘子……”

泼皮李嗤地一笑,“还想杜十三呢?人家何等人物,哪儿轮得到你?”

赖蛤蟆哼哼道:“怎么就轮不到?我要是在辽东立了功,说不定就能封爵……”

“打住,打住,别胡思乱想了。”泼皮李有些神秘地一笑,凑到赖蛤蟆跟前,低声道,“你还不知道吧,杜家其实没有灭门,是被押上桃花岛了。”

泼皮李别的不行,和人搭讪,打听消息什么的绝对在行,居然让他打听到了杜家人的下落。

“没有灭门……真的吗?桃花岛在哪里?”赖蛤蟆瞪圆了醉眼,注视着泼皮李,仿佛要杀上桃花岛救美。可惜他不是郭大侠,更没有一个丐帮帮主当师傅,就算有那心思也没这本事。

“你就别想这天鹅肉了……”泼皮李看着蛤蟆灼灼的眼神,叹了口气,“那只天鹅搞不好飞去天竺了!”

“天竺!?”蛤蟆忙问,“怎么回事儿?”

泼皮李道:“只知道福王殿下在桃花岛招了许多门客,杜家的许多人物都跟了福王。福王又被圣人派去开拓天竺,杜家的人多半都要跟去的。”

“那我也得去天竺!”赖蛤蟆接着酒意,大声嚷嚷,很有一点黑脸情圣的意思。“我要去天竺立功……旅部不是说军户都可以自己报名去福王帐下听用的吗?我不去辽东种地了,我去天竺打仗!”

泼皮李哈哈大笑,满嘴酒气地道:“没想到蛤蟆你还是个情种,也罢,也罢,泼皮李我这次舍命陪君子,和你一块儿去闯天竺……”

……

这对哥们满嘴酒气说着醉话的时候,临海江边上,正有不知道多少农人打着火把,口中呼唤着“刘老三”在四下寻找着什么。其中领头的正是方四秀才,四秀才身边还有一个约莫十六七岁,身材瘦削,眼珠子微微凸出的年轻人,正是刘老三的小儿子刘升。

刘老三今日回家后就好像发了疯一样又哭又闹,还拿了绳子要上吊,结果被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婆娘抢下来。可是转眼就没了踪影!刘升就知道事情不对头,赶忙去敲方四秀才的门,请他出面号召乡邻一起寻找刘老三——别看现在方家破落,可是临海乡下,义门方的号召力还是远远高于那些新来的士爵贵族之家的。

方秀才的反应更加沉着,立即召集的乡邻,然后让一部分人去树林里看看,一部分人去村子里的水井瞧瞧,剩下的人则去临海江边上沿着江水向下游搜寻。

“怎么办,怎么办……方四先生,我爹爹会不会真的投了江?”

刘升抖着声发问。他已经预料到了最坏的结果!他爹爹刘老三回家宣布李三发李大官人要收回刘家的十二亩水浇地的时候,刘升就知道这个家要毁了。这十二亩地,虽然早就不姓刘了,但却是刘家的命根子。每年都能给刘家提供十石谷子(扣除租子、利息、免役钱和来年的种粮之后),一家人省吃俭用就能活下去了。还能幻想着考自己读书来让家里面翻身。可是现在,这十二亩水浇地一去,刘家真就要走投无路了。

“莫着急,莫着急,三哥儿不会有事的。”方秀才低声安慰着刘升。

夜色下,他的眉头紧紧皱着,他可不认为刘老三会没事儿。因为自杀的念头,他其实也动过,是在明进攻占临安,贾似道殉国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当时他甚至已经站在临海江边上,要不是那个时候天冷水凉,他方秀才就已经追随贾大忠臣殉了大宋朝了。

但是刘老三的处境,比方秀才更绝望。方秀才并不是没有活路,他是可以出仕的。可以去做小官,更可以去福王藩邸当门客。他不出仕只是因为读书人的气节,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而且他也没有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但是刘老三仿佛已经没有活路了……

而且没有活路的,还不只是刘老三一人!临海县周遭乡镇,那里不是民不聊生?没有了几大义门的庇护,又多了那些士爵、军户的欺压,百姓们的日子真是苦到极点了。

这或许,就是一个机会!

人死了,就是一个闹事的机会!如果台州的判官能杀了泼皮李平民愤便罢了。

若是不杀泼皮李,这民心就可用了。

方四秀才想到这里,身子突然就是一抖,猛地站住了脚步。

“先生,您怎么不走了?”刘升发现方四秀才站住不动,也不前进了,而是回头发问。

“没,没有什么,只是想到一些事情……”夜色的掩护下,方四秀才的脸色煞白,胸脯更是不住起伏。刚才的想法太可怕了,实在太可怕了。以至于把方秀才自己都给吓着了!

不过这可怕的念头,却牢牢盘踞在他的脑海当中,怎么也驱除不了。

第693章风波将起

刘老三死了。

因为被田主退佃,走投无路,跳了临海江,送掉了一条性命,也惹来了一场风波。

佃户落魄自杀的事情,在江南本算不得大事。佃户本就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大部分人劳苦一生,最后也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只得裹上一张草席,埋到无主的山林里去,往往还有留下永远都还不完的高利贷给子孙后代。如果,他们曾经娶妻生子,又把孩子拉扯长大的话。

因而,忍受不了漫长而没有希望的苦难煎熬,选择一死了之的佃户贫户,在什么时候都不会少的。

但是死个把佃户,在以往大宋朝还在的时候,却很少会闹出乱子来。别说是佃户想不开自杀,就是真的让世家大户的族丁打杀了,多半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时的农村真是被如义门方、义门杜这样的世家大族牢牢把持着。这些大族对付不了蒙古人,但是维持地方,控制底层贫户还是很有力的。

另外,这种控制之所以非常有效,也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对手。南宋的世家大族多以“义门”的模式存在,由于“不分家”和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这两个因素的存在,义门的凝聚力非常强大。而被他们控制的佃户或是乡村的少数寒门地主,又都是一盘散沙,根本无法与之对抗。

如果陈德兴能够承认义门的特权,维护科举制度,继续让他们把持江南的人口土地,江南地方也就能太平无事下去。可是陈德兴却偏偏废除了科举,又利用战争最大限度剥夺了江南义门手中的土地和佃户。可以说是触犯到了江南义门最核心的利益。而在将江南义门势力砸碎的同时,也破坏了大宋三百年来形成了农村统治秩序。

至于陈德兴一手扶植起来的士爵加军户的地方势力,至少在目前的江南还是非常脆弱的,他们毕竟才刚刚起来,根本不能和原先存在了几百年的义门大族相比。

好在世家大族在被陈德兴砸碎之后,也出现了分化。相当一部分人迎合了新的时代,或者成为福藩门客预备去印度当特级婆罗门;或者考取了天道书院读书;或是当个地方小吏混日子;或者被陈明的教育部门或天道教招募,现在正在接受训练,将来会成为教师或道人——出路其实还是蛮多的,至少不比原来三年五六百个进士的出路差。

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同台州临海县的方四秀才方克思一样,选择了对抗!而他们对抗的方式,当然是煽动民众了。

他们是秀才嘛,首先当然是动口不动手的君子。

……

台州临海县城,台州判官衙门的大门外,摆放着一具被江水泡得有些发白的尸体,就是刘老三的尸首。这具尸首周围,还黑压压跪着一群庄稼汉打扮的人物。最前排还有几个披麻戴孝之人,也都跪在地上。他们是刘老三的亲属,包括两个哥哥,两个儿子,三个侄子,还有刘老三的妻子,都跪在那里嚎啕大哭。

方四秀才也来了台州判官衙门,不过他并没有跪着,而是上前去敲响了一架摆在衙门口的皮鼓——这是给人鸣冤告状时候敲的。此处的这个判官衙门,实际上就是个法院。陈明的审判体系和行政体系已经实现了分离,审判裁决是个比较专业的工作,需要有进过专门训练,熟知大明律法的判官负责。

而在台州判官厅当判官的正是徐子元。他原本是陈德兴的秘书,大明的各项法律在制定过程中都要多次送达御前,让陈德兴过目。徐子元这个大秘自然要先细细看上几遍,找出重点和关键内容标注好了,再送去给陈德兴看。有时候下面送上来的法律条款是半文言半白话的,徐子元还要将它们改成全白话,注上标点符号,再送给陈德兴看。

倒不是陈德兴不懂文言文,而是陈德兴要求陈明所有的法律条款、文件、命令、通告,都必须是白话,而且不得有任何歧义。得让老百姓和没有什么文化的大头兵们一听就能明白,不要写得文采华丽意思糊涂,更不要引经据典好像考进士做文章一样。

由于这样的经历,所以徐子元对大明的各项法律、条例,包括《刑法》、《商法》、《民法》,和《审判条例》、《巡捕侦缉条例》等等都非常熟悉。

所以他在台州判官厅成立之后,就当上了主判官,主官台州一州的司法审判。

不过和后世法院的繁忙不同,徐子元主管道台州判官厅是个异常清闲的衙门,大部分时间一整天都不会有一件案子要审。因为老百姓还不习惯上衙门请官老爷做主,有什么纠纷情愿找那些隐居乡里的义门秀才做主说句公道话。而商业上的往来,又都靠信誉维持,奸商个个一诺千金,合同都不大签,更不会找官府裁决了。除非是有人命官司,否则判官厅门口的那面大鼓是不会被人敲响的。

……

“草民刘升状告临海县军户田主李三发为富不仁,逼死家父刘得财(刘老三),请青天大老爷替草民做主!”

判官厅衙门大开,正堂之内刘老三的尸体之侧跪着一大堆披麻戴孝的苦主,还站着一个穿着儒衫的方四秀才。他是来帮苦主刘家说话的——依据《审判条例》,被告原告都可以请讼师替自己说话,而且讼师眼下也不执牌的,就是说什么人都可以干。

一个判官厅的差官接过方四秀才写的状纸,双手递给了端坐在公案后面的徐子元。

徐子元接过状纸细细看了一遍,字迹工整,文笔也好,引经据典,头头是道,如果拿去考科举多半能过解试。可是打官司不是比文章啊,得讲道理……哦,也不是讲道理,得讲法律!

为富不仁这个……这个不犯法啊!大明律法没有规定有钱就一定得仁义。而且逼死这个……大明律法上面没有这一条啊。大明刑法上只有谋杀、误杀、协助自杀三个人命官司,没有逼杀这回事儿。如果那个李三发是捉了刘老三的老婆孩子逼他自杀,那可以算谋杀。如果李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