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陈德兴才会特意赶来明洲,替明洲开拓队送行。

和前两次明洲探险的规模相比,这回将要远航的第一明洲开拓船队可谓是声势浩大!开拓船队的旗舰正是大明海军最大,也是航速最快的“新大陆”号。同行的还有另外四艘刚刚入役的“新大陆”级,分别命名为“太平洋”号、“金山城”号、“银山港”号、“神州城”号。这可都是标准载重石高达5000石的大船,如果撤除三十四门四寸长炮(仅保留十门四寸长炮)和大部分的弹药。载重吨位还能增加50%,达到空前的7500石,差不多就是450吨。

而且这种“飞剪式”帆船的航速也远远高于同时期的任何一种帆船,往来太平洋两岸的时间也因此大为缩短。所以,这五艘飞剪船为了横渡太平洋所需携带的补给品也会比较少。这样一来,它们能够搭载的乘客和货物也就更多一些了。

被命名为第三明洲探险队的这支船队,将会搭载2000名乘客、500匹马、500头猪、500头羊、500头牛和6000石货物前往明洲。货物主要是用来打造兵器的熟铁和南芬钢,还有用于播种的稻种、麦种。而那些马猪羊牛,则是预备在明洲饲养繁殖的。

另外,被运往明洲的牛马猪羊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提取牛马猪羊的痘浆脓液然后接种给人——这就是所谓的牛痘接种术。

人痘接种术最早可能出现在唐朝,到了南宋不能说有多流行,但是种过人痘的人已经有一些了。陈德兴的那个娘亲郭芙儿的娘家世代为医,就会给人种痘。不过用的方法非常原始,称为“痘衣法”,就是用天花患者的贴身内衣,给未出痘的小儿穿着几日,用这个办法引发一次低烈度的天花感染,以此达到免疫的目的。不过这种方法成功率比较低,因为病儿的内衣难寻,而且即便寻到了,也很难保证内衣上面一定有存活的天花病毒。

因此“痘衣法”并没有太大推广的价值,通常只是在经常会接触到天花患者的世医之家中使用。托了郭芙儿这个娘亲的福,陈德兴就通过痘衣法成功接种了人痘。

不过陈德兴的儿女们没有再使用这种低效率的办法种痘,而是由郭芙儿亲自动手,替他们接种了更加安全有效的牛痘——牛痘接种术当然来自陈德兴的金手指。

在陈德兴的儿女和后宫佳丽们纷纷接种了牛痘之后,陈德兴又将牛痘接种术教给了天道书院的医士院,让他们去研究大范围推广的方法。不过医士院的医师们却花了很长时间反复试验牛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直到南征大宋的战争开始前,才刚刚开始向天道教道人、陆海军军医和天道蒙童书院的老师传授牛痘接种法。

而且这帮医士院的医师们也没找到长期保持牛痘的有效方法,想要给人种牛痘,最好能找到一只感染了痘症的牛、羊、猪、马,以便提取新鲜的痘痂。

因此在整个大明全面推广牛痘接种法,没有个十年八年的努力恐怕是不成的。

按照陈德兴的意思,牛痘接种将依托天道教、教育部和陆海军等几个系统展开,按照先幼再长,先军后民的顺序进行。另外,凡是前往海外天花易发地区,如南番、天竺开拓的军民,也要优先完成种痘。

但是前往明洲的开拓者,却没有优先接种权——因为明洲没有天花!

“臣周小七,拜见圣人。”

“臣杨阿过,拜见圣人。”

“臣吴逸轩,拜见圣人。”

三个陈德兴一早就点名要见的明洲开拓队的成员,这个时候已经被杨婆儿带到了陈德兴面前。

“婆儿留下,其他人都退下。”

陈德兴一挥手,让船舱内和船舱门口的伺候人儿和侍卫全都退走。

“坐。”然后他又吩咐周小七、杨阿过和吴逸轩三人坐下。

看到三人都在舱室内的椅子上坐稳后,陈德兴又道:“明洲将有大疫,乃是痘症!”

三人闻言一愣,天道书院毕业的医师吴逸轩脱口而道:“圣人,臣所知明洲并没有天花啊!”

陈德兴点了点头,沉声道:“正因为没有,所以才会有大疫,乃是前所未有之大疫!”他目光炯炯地看着眼前这个相当年轻的白面书生般的医师,“吴卿,你不要质疑朕的预言,你要做得就是在大疫来临之时,保住我们在明洲的力量!保住能为我们所有的少数明洲土著。”

“臣知道了。”吴逸轩不敢再质疑圣人,忙起身领命。

陈德兴又看着周小七和杨阿过,他们两人还有吴逸轩,以及陪同他们三人前往明洲的女人,都种过牛痘了,倒不用担心他们在明洲中招。不能履行自己交代的特殊使命——向明洲土著宣传瘟疫将至……

第687章殖民者文天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朗朗的读书声,就从扎马城的玛雅沿海制置司中的文庙中传出——就是那座建在悬崖上的大神殿,原来也不知道是供什么神的?不过现在这里供奉的是至圣文宣王,就是孔子他老人家。在如今的扎马城内,孔子的大名已经无人不知了。无论是玛雅人还是阿兹特克人,人人都知道孔子是个很厉害的神,比什么太阳神、月亮神、老虎神都厉害!

因为整个扎马城最凶悍的一伙人,从墨西卡谷地过来的阿兹特克绿营兵,都已经成了孔子的信徒!谁要是敢说孔子的坏话,就很有可能被他们捉了去血祭!这个阿兹特克人的血祭可厉害,不是放点血了事,而是要剥皮挖心的……

而这个玛雅沿海制置司中的文庙,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地方,而且还是扎马州官学的所在。

文天祥让自己的好朋友,临安灵隐寺的儒僧九灯当了扎马州官学学正,负责管理官学和文庙,传授儒学。学生主要是阿兹特克绿营兵和扎马城内玛雅贵族的子弟——阿兹特克绿营兵们人人都要进学读书。玛雅贵族之家则一家出个娃,要么入扎马州官学,要么就去当小沙弥学佛。

当小沙弥的地方也在这片悬崖上。文庙边上的另一座玛雅寺庙给改成了少林寺玛雅下院。由永心大和尚权任主持,隔三差五就会举行法会,由永兴大和尚或是跟随他来明洲的棍僧们登台说法——当然是用谁都听不懂的玛雅语说的。

在说法讲经的同时,少林寺玛雅下院也招收小沙弥,先剃个光头,跟着学佛学武学汉话,也不收学费。这个少林寺玛雅下院的花销自然是由制置司提供的,每个月都能领到几大筐的可可豆。

前文说过,扎马城是个玛雅港口城市,也是贸易中心,通过海路和附近的许多岛屿,还有南方的一些沿海城邦保持着贸易往来,是个相当富庶的城邦。文天祥当了扎马知州后,顺手就在扎马州设了市舶司,还在市舶司下开设了酒务、盐务和金银务,酒务自然负责酿酒、卖酒,用的是玉米、蕃薯、土豆什么的。明洲这里的土著都不大会酿酒,又特别的好酒,开始酒务自然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盐务则是制盐、卖盐,用的是晒盐加煮盐的方法——因为没有铁器,只能先用陶器煮海水,烧干一些后再用日照的方法蒸发水分。这个是玛雅人发明的制盐之法,文天祥只是让盐务接管了扎马州境内的所有盐场,改由官营专卖。

金银务则是收集和寻找金银的部门,在这方面,文天祥可比蒙起文明多了。他可不会把阿兹特克绿营兵派出去抢神的大便,他是用酒换大便的……100斤扎马烧酒换1斤大便(必须是神拉出来的)或10斤银块。此外也可以用可可豆换金银,价格和扎马烧酒一样。

同时,文天祥还派人在扎马州的地盘上到处寻找金矿、银矿,目前还没有任何发现。

除了市舶司之外,扎马州衙之下还设立了一个制作司。制作司下有造船务和作院务,前者负责造船——扎马城本来就有造船的作坊,不过玛雅人只会造小船,就是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玛雅人就靠这种船只做海贸的,不过要靠它们渡大西洋却是不行的。因此文天祥就从银山港请来了汉人船匠(是第二明洲探险队上的工匠,并不是军籍,因此可以招募)担任提举造船务,主持仿造大三角帆船的工作。

后者则是个手工作坊的大杂烩,有制作兵器的,有制作甲胄的,有做衣服的,有造纸的,有造陶器、木器的,还有印书的,各种各样的作坊有上百之数。绝大部分的工匠都是扎马城的玛雅土著,只有提举制作司是从银山城请来的汉人。

现在扎马州官学生身上的儒服,手中的《论语》,还有他们使用的文房四宝和书桌座椅,都是这个制作司提供的。

再过一阵子,等到明洲开拓队大批到达后,扎马州甚至还会有管理农田和畜牧的农牧司衙门出现。

这种照搬宋朝的官办官营模式,虽然效率难免低下,在大明本土基本上逐渐被抛弃不用,然而在明洲殖民地却有其存在的价值。

这座由文天祥用“宋制”经营起来的扎马州,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变成了整个明洲最繁华的工商和贸易城市。而这种用专业人士(并不儒生)充当官员管理生产的。并且由总督或是国王,或是大公,或是君侯,或是制置使什么的全权治理的“扎马模式”,也被复制到了几乎所有的明洲殖民城市之中,成了大明开拓明洲的标准模式了。

当然,用官学教化土著士兵和贵族子弟,培养代理人的办法。同样是“扎马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不仅被用在了明洲,还被用到了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华夏殖民地。

因此在后世正式的历史书上,周小七被称为“发现者”,蒙起被称为“征服者”,而文天祥则毫无疑问是“殖民者”。

……

就在明洲开拓船队浩浩荡荡驶出定海港扬帆东行,汉人大举对外殖民的时代即将开始的时候。

殖民者文天祥正和九灯和尚一起,在文庙大堂中主持一场考试。诺大的殿堂中都是席地而坐的阿兹特克书生,每人面前都有一张矮桌子,桌子上放着文房四宝,还有一张文天祥其中出题的卷子。考得是儒学,主要是《百家姓》、《千字文》和《三字经》上的内容,一道大题目是《论语》释义——一部《论语》当然没有那么快教完,现在只是教了其中的几条。

而扎马州官学的课本就是《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和《论语》,天道三经什么的,文天祥是不鸟的,自然也不会拿来教阿兹特克书生。

他的理想,还是用儒家的道理教化明洲的野蛮人,在明洲传下孔孟的道统。然后再飘洋过海去弗林,也就什么欧罗巴洲,去向那里的读书人传播孔子的真理——当然,还要带上几千个全副武装的阿兹特克绿营兵一块儿去!

“老师,弟子已经做好了。”

已经有人交卷子了,是一个十七八岁的阿兹特克书生——虽然所有的阿兹特克绿营兵都要学儒,但这些人大多笨头笨脑的,学了半天连半部三字经都背不出来,只是勉强会说点汉话罢了。不过其中也有些聪明学生,这位第一个交卷子的就是。

“原来是特斯文啊,又是第一个交卷子。”九灯和尚温和地笑着,接过卷子扫了眼,所有的题目都答了,字迹虽然歪歪扭扭,但还能勉强看懂。这真的很不容易!毕竟扎马州官学开张还不到一年呢。

“先回位子上坐着,等大家都考完了才能一起放课。”和尚柔声说着,又抬手虚指了一下。

特斯文拱手行了一礼,“学生知道了。”然后又向坐在九灯和尚身边的文天祥行了礼,才轻手轻脚走回了自己的位子,端端正正跪坐在等候,很有些书生士子的风度。

文天祥捋着胡子,满意的点头。这些阿兹特克人虽然野蛮,喜欢剥人皮放人血,但是教化起来却比金山印第安人容易多了,在课堂上也守规矩……这是因为阿兹特克人的社会比金山印第安人进步,他们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形成了城邦,而且还有自己的教育体系——在战场上把人打晕和剥人皮、放人血什么的其实很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

此外,阿兹特克的平民也要接受教育,学习种地,饲养,手工等技艺。用后世的话说,阿兹特克是一个有全民免费义务教育的城邦国家!虽然阿兹特克人的教育体系传授的知识都非常落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阿兹特克人还有自己的象形文字,虽然只有祭司能看懂,但总比没有文字的文明要进步多了。

“文山兄,卷子改好了,你也看看吧。”九灯和尚将这位名叫特斯文(当然是九灯给起的)的学生做好的卷子递给了文天祥,脸上还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卷子做得不错,就是错别字有点多,不过不考虑错别字的话,这位特斯文还做对了几道题目的。

“的确不错。”文天祥看了卷子,也露出了惊喜的表情,短短不到一年,居然能学到这个程度。这个特斯文还真是个人才,如果生在大宋,从小有名师教导,应该有那么一两成的希望考上进士的。

文天祥点了点头,放下了卷子,“看来明洲这里还是有希望的,咱们只要悉心教化,不出数年,就能让扎马州大治了。到时候,你我便能扬帆东行,往弗林一游了。”

第688章会十死其九吗?

蒙起这辈子恐怕都没有这么焦虑过。早在两个月前他就不在神州城呆着,带着一大堆印第安八旗兵进驻银山港,伸长着脖子就等周小七返回。

今天终于看见五艘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大船进了港,就知道是大明来客。咱们这位靠几百个人征服了半个大陆,在墨西卡谷地和玛雅说一不二的征服者蒙起,只带了几个从人,也不坐轿子,跑着就到了码头上。“新大陆”号上的吊桥刚一放下,他就大步流星的走了上去。他身上虽然是正式的官服,还带着范阳笠。可是并不平整慰贴,帽子下面的头发也不整齐,乱糟糟的垂下不少发丝。更不用说是难看的脸色和黑黑的眼圈了。

这位征服者,已经有好些日子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

靠几百个人打下如今这份足够立国的基业,这在华夏近三百年的历史上,仿佛不是什么好事吧?这功劳是大大的,但是……离国万余里,拥兵数万人,据地几千里,治民几百万!

这是帝王之基啊!

自古有哪个华夏皇帝能容得下自己的臣属拥有这样的实力?说不定从大明开来的舰船会带来处死自己的圣旨……如果真有这样的圣旨,蒙起可没有办法对抗!

别看他在墨西卡谷地和玛雅这里说一不二,手里还有几万人的印第安八旗兵。但是蒙起心里很明白,他的几万八旗兵欺负一下明洲这里土著还行,如果大明派一个旅的远征军过来就能把他们都收拾了。

而且,在这两三万八旗兵中担任军官的明军士爵兵效忠的对象,始终是万里之外的陈德兴!征服明洲的功劳有他们一封,他们如果选择回国,也足以封个男爵、子爵,算是个不大不小的贵族了,蒙起的几个主要的副手,都有伯爵资格。如果他们想成为大明天子的封臣,也可以在明洲得到小块的封地,还可以担任一城一地的总督。跟着蒙起,他们又能得到多少好处?

其实就是蒙起本人,也没有想过造反当墨西卡和玛雅的皇帝,弄个富裕的侯国传给子孙才是比较现实的选择。一个帝国……就是给他也治理不了。而且墨西卡人和玛雅人,现在只是在容忍他的统治,可没有几个人真正心服口服。蒙起不是文天祥,他行事苛烈,就知道用镇压和讨伐的办法,不会搞教化。因而墨西卡谷地中的气氛这非常紧张。不少奇奇梅克城邦都是暗自串联,大规模的反抗,随时会爆发出来!如果没有大明母国的大军前来,蒙起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