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芙儿点点头,再看着陈德兴,容色却已经郑重起来。“二哥儿,如今这后宫的家是为娘在当……你不会一直让为娘操劳下去吧?这仿佛也不合礼。”

《陈礼》父父子子篇中对天子后宫的秩序是有规定的,皇后是后宫之首,是替皇帝管家的,同时还是皇帝的配君,有协助处理政务,在必要时担任摄政的责任。

而太后,除非皇帝没有年满22足岁,否则是无权摄政的。另外,只要皇帝大婚,有了正式的皇后,太后也就无权管理后宫了。

所以郭大太后往后就是吃喝玩乐,没有什么烦心事情要她过问了。

但是郭芙儿现在问这个问题,却是另有含义的。

陈德兴也明白她的意思,顿了下道:“皇后肯定是李翠仙!”

中原大战前,陈德兴后宫是两妃并列。但是在中原大战中,李翠仙已经尽了皇后的全部义务,自然有当皇后的权利——陈德兴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含糊,下面成千上万的功臣都看着呢!如果要论功,陈德兴不算,李翠仙都能够得上第一!连陆虎、刘和尚都不能比。她不当皇后,功臣们都要不放心了。

陈德兴是天降的圣人,但是圣人也不能不讲道理啊!

“但是……琳儿怎么办?”郭芙儿反问。“她也是你的结发妻子,难道要让她做小?”

“琳儿……会有安排的。”陈德兴微微一笑,“自然不能让她吃亏,她怎么说也是赵家天子的嫡女。”

一听到“嫡女”两字,郭芙儿一怔,过了半晌,才愣愣地问:“嫡女……继承权?”

根据《陈礼》,女儿在一定条件下也是有继承王位的可能!这条件就是皇帝没有儿子。而理宗皇帝正好没有儿子,只有赵琳儿这么一个宝贝女儿。

如果宋国是大明藩属,那赵禥的继承就是非礼的,由公主赵琳儿登基才合礼。

而且,《陈礼》还有明确规定,傻瓜没有继承爵位和君位的权利——一国之君怎么能让一个脑残儿来当?这不是在瞎胡闹吗?

所以,赵禥的继承完全不合乎《陈礼》,是非礼的!如果赵宋在战败后请降,就必须废除赵禥的继承,而让赵琳儿当大宋女王。将来再由赵琳儿的儿子继位……当然要改姓赵,去海外延续赵宋的江山。

这就是说,陈德兴要给赵琳儿一个国家,并且保留赵宋宗庙。这份补偿,应该足够抵得上半个皇后了。

“琳儿可知道了?”郭芙儿有些担心地发问。

她是比较喜欢赵琳儿的,因为赵琳儿是个乖巧听话的性子,整个呆在宫里面和她做伴儿。而李翠仙就是个女中豪杰,对后宫的事情兴趣不大,和郭芙儿也没什么共同语言。

陈德兴沉默了一下,低声道:“今晚,孩儿今晚就和她讲。”

……

夜色深沉,整个昭明宫一片宁静,只有陈德兴还在寝宫的一张六尺宽的大床上睁着眼睛睡不着。他双手枕在自己的脑后,定定地望着天花板。身边的赵琳儿小睡了一觉,这时醒来了,她发现自己的丈夫还在沉思,便牵起陈德兴的大手,低声地问道:“怎么还不睡觉?这些日子诸事繁多,郎君若不睡觉怎么能有精神呢?”

陈德兴侧过了头,对着小脸儿睡得红扑扑的琳儿宠溺一笑,叹道:“睡不着啊……马上就要开国登基了……然后就要征江南了!”

赵琳儿几乎是从不问政治的,也知道自己现在的地位尴尬,她毕竟是赵家的公主,而赵家的宋朝又是大明最大的敌人。她和李翠仙不一样,做不到家国分明,根本没办法找到一个让陈家和赵家都能够接受的解决争端的方案——赵家也不是益都李家,本就是一群山贼农夫陡然富贵,人人心满意足,当皇帝当国王都好像是捡来一样。

赵家背负着三百年家国天下,十五代祖宗基业,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不过赵琳儿也知道陈德兴是铁了心要推平江南的,而她虽然深受陈德兴宠爱,但是在政治上却没有任何发言权,也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意见。而且她也知道,自己的优点,除了模样讨人喜欢,不就是乖巧听话吗?

她眨眨眼睛,微笑起来:“……军国大事,琳儿不懂,郎君要琳儿做什么,只管说吧。琳儿什么都听郎君的!琳儿只求能留在郎君身边,便是心满意足……”

听到赵琳儿的表态,陈德兴也笑了起来。幸好是赵琳儿,若是换成了另一个李翠仙一样的女子,自己的后宫可就要不太平了。

想到这里,陈德兴吐出口气,点点头,“琳儿,既然你怎么说了,那么就听孤王安排吧,孤王总不会亏了你的。”

第617章华夏之天命

这时在塘沽市郊,海河边上,一所新落成的豪宅里面,也有三个大人物正在彻夜交谈着什么。

这处宅邸不大不小,前后五进院子,对寻常人家而言,已经是大宅,对于富豪权贵们来说,只算普通。

《陈礼》中对于各个等级家宅大小,也是有些规定的。最大的自然是天子,封君次之,然后是各级贵族和士绅,再是平民,最后是农奴。至于奴隶,是没有资格拥有私人住房的。

不过住房逾制也不会杀头坐牢,只是要缴纳额外的高额房产税。如果哪个富豪钱多的荒,把宅子建得和昭明宫一样大,那么要缴纳的税款也是个天文数字……只是这样的土豪实在罕见,哪怕是顶级的士绅富商,也就住在四进五进的宅子里面——这当然也是要上税的。

在北明地盘上,凡是非国有的房屋、土地,一律都要纳税!

当然,因为战乱或是自然灾害可以免税,另外有些地方为了鼓励投资开发,也会自行规定一段时间的免税期。地产税在大明属于地方税,怎么征收自有地方议会去考虑。

但是地产纳税的大原则是不会改变的,哪怕是陈德兴的私产(国家提供给君主的宫殿当然是国有财产)或天道教的教产也不例外。在《陈礼》的“君君臣臣”和“士农工商”两篇中,对于各个等级的纳税义务,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未来的华夏世界中,没有可以不纳税的特权阶级,连君王都不例外!

而且,君王的私库也不能直通国库,封君、封臣所缴纳的贡赋也不入君王似库,而是朝廷财入的一部分。同样,回赐礼物也是朝廷埋单,和君王无关。但是上层君主对下层封君、封臣回赐的价值不能高于贡赋价值的一半。如此,才能体现臣子对君主义务。

不过,君王和贵族们的经济利益也有充分的保障。根据各自的爵位高低,会有相应的年俸、份地和宅邸。同时,《陈礼》也不限制君王和贵族从事生产经营,没有什么“不与民争利”的说法(宋朝也没这个说法)。只是要求依法经营,依法纳税。

因此,身为君王的陈德兴也是可以投资做买卖的。不过陈德兴军政事务繁忙,没有经营私产的精力。私人的财产都交给郭芙儿负责经营。

而郭芙儿的生意经现在就是投资地产——估计是临安高房价给她的印象太深刻——就是在燕京、明都、大名、塘沽、舟山、泉州、淡马锡、江华岛等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地价低廉的城市地买地建房出租。

为此郭芙儿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陈记商行,专门运营这事儿。挺大一太后,整天和一帮掌柜管事商量买卖上的事情,这大约也是“礼崩乐坏”的结果吧?

在《陈礼》当中是没有重农抑商这个理念的。而且还通过出售士绅身份,变相大幅提高了商人的地位。

而这处位于塘沽的五进宅邸,也是陈记商行的产业。刚刚建成装修好了,现在租赁给了北明外交司,专门用来招待来燕京参加英雄大会的各方人物。

政府用皇家的产业也付租金,而皇家的产业同样要缴纳税赋。公私分明到这种地步,大概也只有陈德兴这个重生的未来人才能想得出来吧?

不过他现在是半神化的君王,只要把这种理念写进《陈礼》,别人也只有“守礼”的份儿。说起来装神也有不少方便的地方,否则他凭什么“制礼”?这可是要修正华夏一千几百年的传统思想,里面不知道加了多少陈德兴的私货呢……

今天被外交司安排住进这所宅子的是陈德兴的亲爹陈淮清。现在陈德兴的登基大典已经开始筹备了,还成立了一个“筹备处”,由墨影娘、任道兴、赵复、陈淮清、张熙载五人领衔。

其中墨影娘和任道兴主要负责各种仪式。陈明的国教是天道教,可不能用儒家的那套典礼了。张熙载负责阅兵式和登基大典的安全保卫。陈淮清和赵复则负责接待各方来宾。

而需要陈淮清以皇伯父和亲王之尊,亲自到塘沽迎接的宾客,却是一个身着白色僧袍的小和尚。不到十岁的童子,浓眉大眼,虎头虎脑,端是可爱,只是肤色偏黑了一些。小和尚俗家姓陈名昑,是安南国王陈晃的长子,也是安南国的太子。

前文提过,安南陈朝和陈德兴是远亲,都是江州义门陈的后裔,更早的祖先则是南北朝时期的陈朝。有了这层亲戚关系,安南陈朝和陈明之间,对彼此的态度都是比较友好的。

一方面,安南陈朝是篡位而来,得国不正。对原先统治安南的李朝苗裔又采取了残酷镇压的政策。内部腥风血雨了好些年,总是不大安稳。陈朝大兴佛教,还让年纪幼小的太子出家,其实也是为了借助佛教的力量安抚国内的不满。

而现在,老陈家的亲戚成了中国皇帝,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大蒙古国!这个大蒙古国在七八年前还入侵过安南,逼安南向大蒙古称臣来着。

现在蒙古被“中国陈朝”的亲戚打败了,这对安南陈朝压制国内不满是很有好处的。谁要是不服,安南陈朝是可以到中国去请亲戚帮忙的!人家连蒙古人都打垮了,你们这些安南猴子还敢不服气?

另一方面,陈德兴的对外政策不是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在13世纪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中央朝廷可以向地球另一边的地方政府下达命令,传个旨意得好几年!能不能到达还要看人品,人品不好的钦差没准出海就喂鱼了。

因此陈德兴的目标,是把世界华夏化:在血统上染黄,在思想上同化。而如今的安南,统治者是汉人,还是陈德兴的亲戚,相当一部分国民也认同自己是汉人(实际上也有汉人血统),文化思想上又奉儒学和汉传佛教,还有科举制度。基本上就是个小号中华。

陈德兴出兵去推翻安南陈朝,然后再换个姓陈的去当国王仿佛也没有什么意思。

至于将安南并入中国,意思也不大。因为安南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地,也没有什么油水(现在的安南国远远没有后世的越南那么大,国土主要就是红河平原)而且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利益集团,而且这个利益集团还相当有力——安南陈朝和陈明一样,都是初兴王朝,正是国力鼎盛的时候。历史上安南陈朝还打败过蒙古人的入侵!

与其吃力费尽去啃安南这块硬骨头,还不如加快向北明洲和大洋洲的开拓步伐呢。

当然,前提是安南陈朝接受全盘华夏化:以天道教为国教,遵守《陈礼》,以大明为宗主国。

不过安南入华的事情,不能由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和尚去和陈淮清谈,陈昑只是名义上的使臣。真正负责的是陪同小和尚陈昑而来的安南安生王陈国峻。

夜已深,小和尚陈昑坐在大厅之内,不住打着瞌睡。而陈淮清和陈国峻却仍旧精神抖擞,在那里侃侃而谈。

“兴道贤侄。”

陈淮清打量了一眼陈国峻,对方三十多岁年纪,穿着一身普普通通的锦袍,靴子、袜子也是平常的布鞋、布袜,相貌也是极为普通。若是在大街上遇到,谁也看不出他是安南国的亲王,还是安南国数一数二的名将。

“如今明王立天道,制《陈礼》的目的,想必道兴贤侄也是知道的。便是要效仿周朝,以华夏文化,教化万邦愚昧。而安南陈氏本就是我义门陈氏一族,犹如当年周朝的诸姬。安南陈氏以大明为宗,乃是理所当然之事。只要安南陈氏尊天道,守陈礼,宗大明。安南国运,自然有大明庇护,陈氏江山,可保无虞。”

陈国峻端起茶盏,浅浅抿了一口有些凉了的点茶,眉头一皱:“华夏自古以来,都是以儒为尊,安南也是以儒治国的。这尊天道,守《陈礼》……”

陈淮清笑道:“尊天道,不过是以天道为国教,君王入道,仅此而已。安南陈氏要兴儒学,行科举,大明是不会过问……毕竟儒学也是华夏的。至于《陈礼》,讲的是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乃是源出《周礼》。而且安南陈氏是我大明陈氏宗亲,以《陈礼》代《周礼》,难道不是提高了安南陈氏的地位?”

陈国峻从容道:“如果……我是说如果我们安南陈氏不尊天道,不守《陈礼》呢?”

陈淮清道:“那样……便不是华夏诸邦!大明不会承认安南为藩属之国。”他顿了下,加重语气,“使天下万邦入我华夏,乃是明王之天命,华夏之天命!天命,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道兴贤侄,安南陈氏不会违抗着天命吧?”

陈国峻的态度依然从容,“自然不会。”他笑着一指正在打瞌睡的小和尚,“入道不如就从我安南国太子和在下开始吧。”

第618章天道的武士

安南陈氏本是汉人,之前又向大宋和蒙古两家称臣,如今他们在中国的本家得了天下,自然没有必要对抗。反正就是称个臣,改个宗教。《陈礼》什么的,陈国峻已经仔细研究过了,没有说要向安南派出监国,也没说要在安南驻军。而且陈淮清也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更没有索取多少财物,也没有要安南出兵跟随明军作战。

安南国王陈晃也交代过他,只要不派监国,不驻军队,索取的财物和兵马都在尺寸上,安南也没有必要和大明过不去。入天道、守《陈礼》这两个条件,虽然出乎陈国峻的意料,但是也没有超出陈晃给出的条件。

实际上,安南国入华夏本就在陈德兴意料之中。这个国家在后世固然反华,可那是为了抱苏联和美国的大腿。说穿了,后世的华夏并不是世界霸主,美苏才是真正的粗腿。

而如今大明已经赶跑了蒙古,海军南洋舰队又整天在安南国大门口转悠,安南陈氏只要不傻,就不会和陈德兴这个远亲过不去。至于入华成为成为华夏诸侯之一,对于他们在安南的统治仿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和安南抱有一样心思的还有高丽国王王倎和宰相柳呃龉梢运凳谴竺髯钤绲氖艄八且彩谴竺晒拧⒋蠼稹⒋罅傻氖艄7凑丫荖姓家奴,投靠陈明没有一点心理负担。而且,陈明对高丽的压迫比起蒙古那是轻多了。

另外,在陈明的支持下,高丽国内也出现了大族和王室和谐发展的繁荣局面——软弱的高丽王室有大明支持,自然能维持在直辖领地中的统治。而各个大族在地方上的统治,也得到了陈明的承认。现在的高丽国家虽然是一盘散沙,但是却能在陈明的新秩序下维持安定。

因此高丽国上下对加入华夏,成为华夏诸侯国的一员也没有什么抵触情绪。国王王倎和宰相柳且辉绲搅搜嗑┏恰;购鸵黄蹦媳敝詈钜黄穑虺碌滦松媳砣敖

至于被陈德兴发配到吕宋岛去的赵与郁,更不会拒绝入华夏。他在吕宋岛上的开拓可困难的很,根本离不开华夏本土的支援。所以在接到陈德兴的邀请之后,赵与郁便和陈子龙一同搭乘南洋舰队的战船到了塘沽。

但是“入天道、守《陈礼》、宗大明”这三个条件,对于此时的日本国而言,就仿佛有些难以接受了。

在难波港外,刚刚落成的天道教日本大教方本观石山天道宫旁边,有一处陈设雅致的小小院落。在日本国内的天道教和佛教、神道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