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将江南的商人,都变成陈氏的走狗爪牙!”

蒲择之这么一说,贾似道的脸色更加难看,他知道蒲择之的话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就是武士、商人要来夺士大夫的天下了!

陈氏代赵,对蒲择之这样士大夫精英来说,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但是以武士、商人取代耕读传家的士大夫,却是大大超过他们可以接受的底线了。

而屈水镜给贾似道支招儿的目的,还真就被蒲择之看穿了。一旦江南商人习惯和天道庄还有券业商会打交道,那么他们和陈明就有了共同利益!

而且,江南的商人,除了亦盗亦商的海商之外,只要能做大的,基本上都是江南士大夫豪门的一分子——不过这些商人在士大夫豪门中的地位都不很高,不过是些文不成武不就,没有机会在科举上取得功名的家伙。但是陈德兴还是可以通过他们对江南士大夫豪门进行拉拢和分化。

此外,江南几座大城的市民,大多是以工商为业。不是商号的伙计,就是小商人或手工业者。陈德兴只要通过天道庄和券业商会控制了大商人,就能间接掌控了这些市民的生计。就能让包括临安百姓在内的几百万江南大城市居民成为北明的拥护者。

太学上舍试出身,长期担任地方官,咸淳二年才入朝的老臣叶梦鼎同样反对贾似道的做法。他摸着花白的胡须,摇摇头道:“太师,下官的看法和蒲相公一样,屈水镜此人乃是陈逆爪牙,绝不可用!吾大宋乃与士大夫共天下,为今之计,理应着重修德而非敛财。朝廷当革除弊政,予民生息,惩治奸商,奖励农业,广开言路,明修政治,振兴国邦。”

叶梦鼎的话,都是大道理,说起来也不错,可是实行起来仿佛也没有什么方向。

“弊政?何为弊政?”贾似道有些不快地发问。

“纵容陈逆、重商轻农,此弊政一也;纵容藩镇、违反祖制,此弊政二也;以武取士、辱没斯文,此弊政三也。有此三大弊政,国朝才会山河日下,人心不古,国将不国!太师若要重振朝纲,刷新政治,当从革除弊政开始!”

“哼!”贾似道冷哼一声,“听着就是《求道》小报上的腐儒之言,与国和用?”

《求道》小报是邓秋忠出资主办的诸多小报之一,都是代表士子说话的,时不时的还唱唱高调,攻击一下时弊。在士林清流当中很有一些读者。连贾似道都每期必看——他虽然是奸臣,但也是一名饱读诗书的士大夫,对《求道》报上的观点,还是非常赞同的。

“太师!”叶梦鼎正色道,“下官所言,并非与国无用,只在于太师能否排除万难,革除弊政。”

“革除?如何革除?”贾似道又是一声冷哼,却也承认了如今大宋的确有叶梦鼎所举的三大弊政。

“第一是行海禁,断绝通商!”右丞相程元凤突然开口,接过话题,“陈逆得逞于海上,其财力根基便是海贸!若禁海断商,便能让陈逆无饷兵之财,其军当不战而溃!

第二是讨伐藩镇,斥退武夫,大办团练。大宋当以士大夫掌兵,文武合一,兵农合一。以乡兵守本土,以本地之财养本地之兵,不费朝廷一文。

第三是废止以武取士,大兴学校,广开言路,使各地乡校和临安太学皆有议政之权。如此必可大得天下读书人之心,上下合力,众志成城,何惧逆明伪唐?”

“异想天开,程讷斋,你这是要绝大宋国祚吗?”贾似道咆哮几声,忽然又压低声音,“这些弊政,吾也知道。屈水镜的用心,吾又如何不知?奈何如今国事多艰,内有藩镇作乱,外有伪唐南侵,逆明又虎视眈眈。不是大举革除弊政的时候,不如且虚与委蛇,待吾平定池州,击退伪唐,再来革弊。如何?”

贾似道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让在座的几个宰执都稍感意外。不过再仔细一想,倒也正常。

贾似道不是傻瓜,如果看不出大宋如今弊政所在?如何不知道北明通过控制海洋,通过天道庄发钞,已经渐渐的掌控了江南的工商业,并且能从中抽取越来越多的财富用发展壮大了。再这样下去,江南没准就要被北明“和平解放”了。这一次贾似道支持蒲寿庚搞迟约投机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大捞一票,然后实行海禁打击北明。可问题是最后却让天道庄赚了个盆满钵溢。不得已,只好继续妥协了。

不过这妥协的尽头就是大宋亡国的道理,贾似道还是知道的!

……

屈水镜仍然在丰乐楼内。昨天还人头拥挤的丰乐楼,此刻已经冷冷清清,输红了眼或是赚得盆满钵溢的迟约交易者已经踪影全无,就像从未出现过。

不过屈水镜也不是一个被软禁在空落落的丰乐楼内。同他在一起的除了丰乐楼总管孙美臣和几个伺候的仆役歌女之外,还有一个蒲寿庚。

蒲寿庚虽然死路一条,但是贾似道也没有把他送去刑部天牢或御史台狱。人家到底是大元使臣,关进大牢还是有失体统的。而且处斩使臣也不合大宋这个礼仪之邦的规矩,所以贾似道并没有打算明正典刑斩了蒲寿庚,而是打算把他当成个货物卖给陈德兴的。

因为还值点钱,所以蒲寿庚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吃什么苦头,好吃好喝还有人伺候,这会儿还能和屈水镜对弈一局。

啪的一声儿,棋子轻轻的落在了棋盘上面儿。一副棋局,正杀得难解难分,两条大龙翻翻滚滚的绞杀在了一起。而下棋的两个人都有些奇怪。脑袋仿佛马上就要搬家的蒲寿庚,神闲气定,没有一丝慌张的表情。而大大赚了一票的屈胖子,此时却眉头紧锁,仿佛心不在焉。蒲寿庚的棋子已经落下,他却还在定定的发呆。

“水镜先生,水镜先生!”蒲寿庚轻轻敲打着棋盘,低声提醒。

“哦,竟然走神了。”屈水镜尴尬一笑,“我本临安一书生,靠着打磨镜片的手艺糊糊口,现在担当如此大任,心神难免有些不宁了。倒是海云兄泰山崩于面而色不改,让小弟颇为佩服。”

蒲寿庚笑道:“吾每日向真神祷告,颇得启示,自然心安。水镜先生欲求心中宁静,不如也皈依真神吧?”

屈水镜却哈哈大笑起来,“海云兄不愧是天下闻名的奸商,说起瞎话来也面不改色,小弟还得向海云兄多学习啊。”

“我是将上天堂的人,有什么值得水镜先生学的?”

“上天堂?”屈水镜摇摇头,“恐怕不是马上吧?吾观海云兄不是短命之人,你,定有脱身之计!”

蒲寿庚只是笑笑,望着屈水镜道:“脱身之计……不好说,只是蒲某自信还有几分利用价值,陈太公必不杀某。”他的眉头微皱,“不过万一陈明王御驾南下,某家的命能不能保住,可就不好说了……蒲某总有一种感觉,明王殿下非常厌恶蒲某。所以蒲某去舟山的时机,还得请水镜先生帮忙把握一二。”

第522章新的乱子又要来了

大唐,河南道,海州,东海县港口,大明号大三角帆桨船。

陈德兴的座舰,这个时候正停靠在后世连云港附近的一处海港之中。此时的“连云港”还是一个海岛,名叫郁洲,和大陆并不相连。虽然大海对面的海州城是蒙宋拉锯的所在,但是这个位于海中的岛屿,二十多年来却一直被海军并不占优势的李璮所牢牢控制。是李璮在淮东沿海建立的一个重要据点。

这次陈德兴乘坐大明号,在北洋舰队主力的护卫之下前来郁洲,是同大唐赵王李彦国见面的。李彦国南下淮东之役,其实是李翠仙亲自南下煽动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粮食——陈德兴也不会笨到将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一场金融赌局之上。

虽然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大获全胜。但是这个年月的海运是看天吃饭,一旦东南季风结束转成了西北风,天道庄有再多的钱也不解决问题。

因此陈德兴就只能把目光投向黄河(淮河)水运了。此时黄河夺淮入海,黄河的入海口在大宋的宝应州和大唐的海州之间,水面十分宽阔,几乎和长江入海口无二,陈德兴的海船完全可以通行。而且通过黄河——淮河,又能联络上占据淮西的夏贵。

去岁淮西大丰,存粮极多,陈德兴只要肯拿出马匹和南芬钢,夏贵是没有理由不换的。处于蒙宋交接最前线,又和南宋朝廷不睦的夏用和,现在可是在千方百计加强军队战力!

而益都李家眼馋淮东的宝应州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这宝应州原名楚州,正是李全昔日在大宋这边的据点。而且由于地处南北交接,又临着淮河,不仅商业非常繁荣,而且农业发达,粮食和人口极多(相比北地州府而言),光是户口就超过十万,赋税和粮食更是超过了目前被蒙古占领的河南道西部。如果宝应州入唐,东唐不仅可以恢复去岁大战中损伤的元气,还可以大大有所增益。因此李彦国被妹妹一煽动,就立即挥兵三万打过黄河(淮河)了。

这宝应州原来是夏贵的地盘,夏贵迁往淮西之后,这里就是大宋朝廷直辖。南宋朝廷派了两淮制置使司(驻通州)参议李应庚督军数万在黄河(淮河)南岸布防。

而这李应庚是科举出身的文官,并没有指挥作战的经验,麾下也没有得用的大将。自然挡不住李彦国,双方在涟水南城附近(和大唐控制的涟水北城隔河而望)展开一场恶战。战场从水上一直延伸到陆地,李应庚的部署不当,将李彦国亲率的3000钢甲兵(有1200副钢甲,是李翠仙带去山东的)放上了黄河(淮河)南岸,想要一口吃掉。结果被使用梨花枪和青铜炮(这是大唐自己仿造的)的唐军打得落花流水,李应庚在阵上看见唐军骁勇,吓得临阵脱逃,结果累得数万大军全线崩溃。耗费了百万贯巨资,征发了十万民夫才修建起来的涟水南城更是直接放弃,完完整整落在了唐军之手。

到了陈德兴抵达郁洲岛的时候,李彦国已经夺下了宝应州全部,前锋已经攻入了高邮军境内了!

虽然陈德兴早就知道淮东宋军战力薄弱,但是也没有想到李彦国居然赢得那么轻松——出动了3万人,实际投入作战的只有3千,就击溃了数万宋军,如果换成夏贵驻守淮东的时候,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夏贵和李璮围绕涟水军争夺了很多年)。

不过被打败的军队不是新建的团练兵,而是原先就存在的淮东诸军中仍然效忠南宋朝廷的一部分弱旅。打败他们并不说明什么问题,如果李彦国接下去还能轻松打败北上的南宋团练兵。那么北明军自海上取江南之战,也应该会想象中容易。

江南并不是打不下来,而是难在全取。现在可不是清末,汉人有四亿几千万人,根本不用担心没有人。根据陈德兴掌握的情报,整个汉地北方在明军入燕云之前,汉人只有一百五十万户,大约一千万人。

而南方汉地则有约一千二百万户,大约八千万人,而其中八成以上都生活在江南——对于一心想要打造殖民帝国的陈德兴而言,这六千多万汉人可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可不能把江南之役打成又一场河北——燕云之役,把一半地盘打成白地,再损失两三成人口,顺带再来一场粮荒。要是江南粮荒,那可真是没地方去筹粮的。

舱门轻轻一响,陈德兴瞬间从自己的思绪当中抽离出来,眼神变得明亮异常。舱门推开,外面是李翠仙和杨婆儿。李翠仙穿着宽松的绸衫,腰腹部已经鼓了起来,面孔也圆润起来,前胸更是鼓鼓囊囊,看上去非常可观。这个女人的肚子里又有了陈德兴的骨肉。

虽然有了身孕,但是自幼练武,有副好身板的李翠仙行动起来也非常灵活,也不用杨婆儿搀扶,三两步就到了陈德兴对面,在一把椅子上笑吟吟坐了下来。

“陈郎。”李翠仙笑着将一封陈淮清的书信摆在案几上,笑着说,“南洋舰队放了条快船过来,带来了大伯的亲笔信。”

虽然外人都管陈淮清叫陈太公,但是陈德兴的妻妾却都管陈淮清叫“大伯”,因为陈德兴已经做了决定,在称帝之后尊郭芙儿为太后,封陈淮清为亲王。

“信上说什么?”陈德兴扫了一眼信封,已经被拆开过了。陈德兴知道,这是杨婆儿拆的——她现在还兼任着侍从长——而李翠仙肯定不会看也不会问。

“恭喜大王,天道庄在迟约交易中大获其利,初步计算,已经获利一千八百万贯!此外,由于迟约交易在江南大兴,天道庄飞钱的需求也大增,这几个月一共发行了超过六千五百万贯。不过其中有三千二百余万贯被水镜先生焚毁。”

“焚毁?”陈德兴一愣,眉头已经皱了起来,“屈水镜被抓了?”

杨婆儿轻笑道:“的确是被抓了,不过他捅的篓子太大,而且只有他能够收拾,所以贾似道非但不敢加害,还同意天道庄入江南,还让水镜先生当券业商会会长,全权负责处理善后。”

“还有这事儿?”

陈德兴将信纸从信封中抽出,先一目十行瞧了一遍,然后又一字一句地细读了一遍,看完以后没有说话,又把信纸递给了李翠仙。

李翠仙读了以后翘起唇角,“陈郎,贾似道又出了个昏招!泉州,就要入我大明了。”

陈淮清的信中除了告诉陈德兴有关迟约风波的事情,还说了释放蒲寿庚去泉州捣乱的事情——陈淮清的身份特殊,权力自然也远远大过一般的大明知府,在东南沿海的事务上是可以便宜行事的。利用迟约风波打击南宋和释放蒲寿庚两件事情,都是先斩后奏!

当然,考虑到现在舟山和辽东、燕云的联络全靠海路,不仅时间缓慢,而且路上还有船毁人亡的风险,陈淮清也应该有便宜行事之权。

陈德兴沉默片刻,“驱虎吞狼是好,就怕老虎冲进羊圈,大开杀戒!现在还是夏天,咱们的大军很难南下。”

虽然北明海军有不少可以逆风航行的大三角帆桨船,但那都是运载能力不强的战船,而且总数不过几十艘。由于装备了青铜大炮,在海上称王称霸是够了。但是要依靠它们运输几万陆军南下还是有点困难。

“大伯信上说,蒲寿晟早就已经去泉州了,放不放蒲寿庚泉州都会出乱子的。况且咱们在泉州也不是一点基础都没有。如果单论人数,泉州的天道教徒比天方教徒还要多呢。”

泉州历来就是明教比较猖獗的地区,在明教改成天道教后,泉州的明教势力也被天道教收编。此外,以泉州为据点的许多汉人海商也入了天道。在如今的泉州,天道教已经隐隐压过天方教,成为势力最大的教派了。

而且泉州的天道、天方二教的矛盾一直很大。这两年,天道教海商依靠北明南洋舰队的支持打压天方教番商在海上的生存空间。而天方教番商则利用他们和南宋官方的关系比较密切,打压天道教海商在泉州的活动空间。

思索良久,陈德兴道:“得尽快返回辽东了,等见过了李南山就走。”

他停顿一下,看着李翠仙,“仙儿,这次你要留守辽东,和娘亲一起摄政。我和琳儿、婆儿和月儿一起南下。”

“知道啦。”

李翠仙眨了眨眼睛,“陈郎,光是琳儿、婆儿和月儿吗?影娘呢?她可一直在等着你呢。这么漂亮的人儿,你就一点不动心思?”

“墨影娘?那个女人一天到晚都是不近烟火的模样……”

陈德兴说着话,用古怪的眼神看了李翠仙一眼。这个妖女虽然有点小霸道,颇有女强人的作风,但是男尊女卑的思维还是入了骨髓。是很不介意和别的女人分享丈夫的,甚至还不一次鼓励陈德兴纳妾。能遇到这样的女人,大概是穿越到这南宋末世最大的福利吧?

想到这里,陈德兴又点了点头,道:“影娘的确得跟我一起南下,泉州的事情还用得上她。”

第523章天道和天方

一艘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