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孝元坐下来,从侍女手中接过点茶,只听贾似道说:“老夫连日俗务缠身,今日才得空能见二位贵使,请多多见谅。”

原来刘孝元和蒲寿庚被贾似道晾了一个多月,直到北地的三方大战分出胜负才得蒙召见。

刘孝元苦笑道:“平章公日理万机,在下这个大元使者想来还不够分量,若是陈明的使者,怕是早就是葛岭的坐上宾了。”

贾似道淡淡一笑:“若是燕京还在大元手中,此刻来老夫这后乐园的便是陈德芳了。”

刘孝元脸色微微一僵,知道忽必烈的表演没有能瞒过贾似道!

不过此时他也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大元不过是弃地存人,以燕京、平滦、保定、河间四路近二百万饥民困住陈德兴的手脚。太师想必听说过国无粮必乱的道理吧?燕云河北无粮,辽东一隅缺粮,高丽一国同样拿不出多少余粮。如今能够让这二百万人渡过荒年的,只有大宋!所以……这陈贼的兴亡,便在太师一念之间!”

贾似道站起身,负手在阁中走了几步,一边叹道:“吾大宋以仁治天下,捐弃北地亿万庶黎已经失策,安忍以粮代兵,至北地数百万生民于饿死之地步?”

刘孝元知道,饿死几百万北人,贾似道当然眉头不皱一下,可万一饿不死呢?到时候陈德兴打过来还不要追究此事?他贾似道是大宋忠臣这个不错,但是贾陈两家不也是亲戚吗?贾似道的侄女是陈德芳的妻子!

现在是各为其主,没有什么好说的,若来日真有相见时,也得留几分体面。这事儿……不好做绝!

当下他淡淡一笑,一指身边的蒲寿庚,“这恶人不需太师来当,太师只需行些方便,发还一些蒲家财产,再给个几百万会子即可。到时候自有人会囤积居奇,抬高南朝粮价的。”

“发还一些是多少?”贾似道的语气沉了下来。蒲寿庚在宋国的家产是他下令查抄的,这事儿背后牵扯的利益可不是一点半点,从中渔利的大人物更是十个手指头加十个脚趾头一块数都数不过来。这要怎么发还?

“蒲家在泉州和临安的宅子,各发还一栋,再给五百万会子。”蒲寿庚微笑着道,“不过对外得说全部作价发还了。”

贾似道松了口气,“这个好办。”

蒲寿庚的罪名的谋反,罪行是劫杀陈德兴——现在南宋朝廷已经削去陈德兴本兼各职,还下诏缉拿,罪名也是谋反!那蒲寿庚的罪名也就不大实在了,而且蒲寿庚现在又是大元的高官,宋元又有共同的敌人,算是准盟友。免了蒲家的罪名是应该的,现在之所以一直拖着不办,就是没有办法发还蒲家的万万贯家财。

蒲寿庚现在只要怎么点财产,那就一切好说了!

“不过,就这么点儿钱,你能把大宋的粮价抬上去?”贾似道怀疑地问。

现在会子比几年前值钱了,500万贯会子差不多等于100万贯铜钱,按照现在江淮的粮价可以买入120万石糙米。这个数字放在北方不少了,可是在拥有七八千万人口,去年的粮食产量肯定超过两亿石的宋国,不过千分之几而已。

“够了,够了。”蒲寿庚捋着自己花白的胡子,毫不犹豫地答道:“只要大宋朝廷不从中作梗,打击蒲某的生意。蒲某总有办法把江淮的粮价炒到每石三贯以上!”

“三贯?现在才八百文!”贾似道讶异道,“那得花多少钱?”

术有专长,贾似道对理财和生意是不精通的——按照后世的标准,他应该算是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儒学)、诗人和昆虫学家(对直翅目,蟋蟀科非常有研究)。但是却不善理财,至少没有办法和蒲寿庚相比。历史上主导南宋的货币改革和土地改革都弄得一团糟。所以他根本不知道炒买炒卖是怎么回事儿。

蒲寿庚笑道:“太师应该问蒲某能从中赚多少钱,而不是花多少钱!”

贾似道放下茶盏,瞪大眼睛看着蒲寿庚道:“还能赚钱?”

蒲寿庚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起码有三四倍的利润,某有万全的把握。”

这话要换别人说,贾似道是不信的。但是蒲寿庚什么人啊!在宋国抄没蒲家产业之前,他可是世界首富!他说这生意能赚,贾似道还真的不敢不信。

廖莹中在一旁低声提醒道:“太师,若江淮米价贵至三贯,临安的米可就要卖六贯一石,只怕老百姓吃不起。”

临安米价素来是贵的,但是以铜钱论却很少有高于三贯的时候。目前更只有一贯半。如果临安米价贵至六贯,只怕引得民心不安。

“在下可以保证,”蒲寿庚道,“临安米价不会高于三贯,若是高于三贯,太师可以再抄一次蒲某的家!”

廖莹中和翁应龙还是不大放心,都紧紧皱着眉头,民以食为天!允许蒲寿庚炒卖大宋国内的粮食,无疑是在玩火,稍有不慎,大宋朝都得给烧没了。

贾似道却不再犹豫,一摆手道:“蒲海云,此事且放手去做。某当你的后台,若是本钱不够,某自出五百万借你!”

蒲寿庚站起身,躬身一礼:“那蒲某就谢过太师了……太师的五百万,蒲某当以三倍偿还!”

……

就在贾似道和蒲寿庚商量着要怎么合伙坐庄,炒高粮价坑陈德兴的时候。燕京宫中,正在举行庆功宴。

昭明宫中张灯结彩,酒肉的香味远远飘散,连汇聚在燕京城周围几个难民营中的难民,也都人人得到一份酒肉,可以美美吃上一顿了。庆功宴是赵复的主意,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让大家伙改善伙食,而是要向明军将士和燕京百姓发出两个信号。

第一,大明打胜了!打跑了忽必烈的十几万大军,将燕京、平滦、河间、保定四路完全拿下,在南面还控制了大名城,而且还准备出兵真定、顺德、广平三路和燕山诸口!

第二,是要告诉大家,大规模的战争已经告一段落,接下去将是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的时候了!必须将夺取的地盘变成可靠的根据地,为明军提供更多的粮食、更好的兵器和更强大的军队,这样才能应对下一场大决战,才能彻底收复北方汉土,解救蒙古奴役下的汉人兄弟!

参加这次燕云——河北之战的明军高级将领,包括出任大名府都督的王陆飞,全都从各自的驻地赶来燕京,参加这场庆功宴。而没有参加此战的大明陆军上军军将陆虎,海军北洋舰队提督高大。还有留守明都的政教官员,黄智深、任宜江、墨影娘等人。还有俏娘亲郭芙儿,刚刚生了孩子的赵琳儿、宝音、崔月儿等陈德兴的家眷,也都在郭芙儿的带领下来了燕京昭明宫,今儿也一起参加了庆功宴。大家济济一堂,都在昭明宫大殿之内。

庆功宴的菜肴也非常简单,大米饭和白面馒头,香喷喷的羊肉汤,流着香油的烤羊肉,一些咸鱼咸虾,各种泡菜(13世纪北方的冬天可没有新鲜蔬菜),还有蜜饯干果和明都府出品的高粱酒。

以上这些,就是还没有正式立国的大明国最高档次的国宴了。而且也没有什么歌舞助兴,更不用作诗——倒是有人提出要比个摔跤什么的,不过陈德兴对看大男人摔跤没有一点兴趣,他喜欢的是女相扑,杨婆儿VS宝音是他后宫的保留节目。但是却不能让她们当着一众大明文武表演……

陈德兴看起来也和忽必烈一样,比之前憔悴了不少,胡须深深的,眼睛红红的,还一个劲儿打哈欠。不过胃口还是不错的,胡吃海喝的就把自己塞了个肚皮圆圆。他吃完的时候,坐在他左边的文武和右边的女人们,也都已经吃了不少——没有歌舞欣赏,也不作诗,埋着头吃饭当然吃得比较快了。

看到大家伙都停下筷子看着自己,陈德兴才淡淡点头:“还是有点简慢了,咱这餐饭到了南朝,大概就是寻常富户的宴请,和南朝官家的国宴可不能比……”

赵复笑嘻嘻地摸着肚皮笑道:“大王,咱们现在不能和南朝比可不仅是饭菜。南朝是国,咱们还是个什么招讨司。南朝的官家是皇上,而大王您还只是一个王……”

第497章如何当皇帝

如今天下,唐宋元三国的总瓢把子都是皇帝,其中大元皇帝忽必烈还多了一个大大的汗。相比之下,陈德兴这个明王的确有些不大上档次。

仅仅是个王,而且还是个宗教头衔——其实就是天道教教主的意思。和那个乌斯藏的头头萨迦法王八思巴是一个等级的。在中国人看来,仿佛比唐宋元三国皇上小了一级。

放在燕云之战前,陈德兴手中真正像样点的地盘就是辽东一地,人口不过八十余万。在唐宋元明四国中的确是实力最小的,比起八思巴大喇嘛也差不多——大喇嘛有十三万户,人口估计也过百万了。所以陈德兴当个王正合适,当皇帝就有沐猴而冠的感觉。

不过现在,算上被忽必烈放弃的真定路、顺德路、广平路和半个大名路,陈德兴已经握有了燕云河北的七路半(再多半个路多好,那就是八路了)之地和辽东、辽西、台湾、舟山,还有朝鲜半岛沿海各岛。

而且,在蒙古东道四王迁移之后,辽中、辽北和蒙古东部之地都出现了权力真空。只要陈德兴腾出手来,很快就能将这些地盘全部收入大明版图。

这样一来,大明的人口肯定能达到三百万以上,和东唐不相上下。土地更是超过了南宋和东唐的总和。如果厚着脸皮搞地图开疆把明洲大陆算进去,那连蒙古都没有大明大了。

有了那么大的地盘,那么“多”的人口(真是可怜,都能把半个世界画进地图了,人口却只有后世一个三线城市那么点儿)。而且明军还在大清河之役中痛击了忽必烈亲自率领的蒙古大军,继续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再想夹起尾巴搞什么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是毫无意义的。

因为谁都知道,大明是最有希望从这场四国大战中杀出重围,成为天下之主的强国。

既然再怎么伪装都不能麻痹敌人,那么干脆就不装了,正式打出旗号当皇帝算了!这样多少也能提振一下士气人心——陈德兴当了皇帝,下面的追随者自然也水涨船高。

因此,赵复的话很可能代表了众人的心声。陈德兴不动声色,目光在大殿当中缓缓扫过,将每个人的表情都收入眼底。所有的臣子,都伸长了脖子,两眼放光!

至于女人们则是表情各异。李翠仙和杨婆儿都是满脸的期盼,这两个都是做大事的女人,所以在大事上从来不带含糊的。既然做了陈德兴的女人,就要全心全意的替陈德兴打算,这样才有安身立命的本钱。虽然都是很有心计的女人,但却是可以信任,可以共命运的。

而赵琳儿却表情复杂。这个乖萝莉现在不仅是人妻还升级当了人母,替陈德兴生了个儿子,名字还没有起,暂且就叫陈二郎。或许是因为年纪长大了些,心思也开始复杂了,知道陈德兴一旦称帝,便和大宋不共戴天了!

(宋人的婴儿、幼儿存活率不高,所以太小的时候不起名,等大些比较牢靠了才起大名,当然一生下来就确定继承权的太子、世子肯定要有名字的。)

宝音和崔月儿也都生了孩子,宝音生了个女儿,自然就叫陈二姐了。崔月儿生的也是女儿,就叫陈大姐。算上陈长安,陈德兴现在已经有了两儿两女了。她们俩对陈德兴称帝也是非常欢喜的,陈德兴一旦称帝,她们就是妃子了。

让陈德兴感到意外的是郭芙儿的眉头却蹙了起来,似乎有些忐忑……看来是在担心能不能当上太后!

现在,陈德兴虽然称了明王,但是却没有尊郭芙儿当王太后——其实这是因为明王是个宗教头衔,和罗马教皇一样,当然不会有教廷太后这个封号了。

陈德兴目光收回的时候,表情已经严肃起来了,语气凝重地道:“江汉先生说得很对,孤王和忽必烈、李璮、赵禥他们仨皇帝相比是小了些……这帝,肯定是要称的!”

“万岁!”

下面的文臣武将们顿时欢呼。

陈德兴却抬起手,轻轻一摆,止住了欢呼,沉声道:“可是这皇帝,不是现在马上就当!而是要先安国家,再受万民拥戴,然后上禀太一神,才能称帝正大位。”

听陈德兴那么一说,赵复的眉头紧皱起来,而墨影娘那张有点冷冰冰的美人脸上却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因为陈德兴提到了“上禀太一神”。这是君权神授的路子!而不是儒家祭祀天地的路子……这便是将儒家一直以来掌控的拥立皇帝,代表上天的权力,完全剥夺去授予天道教了——这就等于剥夺了儒家的教权,将儒家变成了没有任何宗教功能的政治学派和哲学学派。

将来大明要真的统一了天下,那儒家就将失去他们的神坛!

陈德兴冲着赵复抱歉地一笑,将儒家拉下神坛是他一贯以来的政策。并不是他有多厌恶儒家,而是儒家从来就不是宗教,因而根本无法负担宗教使命。而且儒家敬鬼神而远之,崇圣人而不拜神鬼的原则,又阻碍了儒家演化成真正的宗教。

由于儒学不是真正的宗教,因此对各种宗教都有一定的包容性。在后世,连孔子之后都有皈依真神,都有皈依基督的……因此让儒家呆在神坛上,只能耽误事情。

而没有强有力的宗教组织,信奉儒家祭祀祖先的中国人就只能以宗族血缘为纽带团结起来,而很难跨越宗族实现更大范围的团结——相比之下,古代世界的大部分地区的人们,都是团结于宗教旗帜之下,从而跨越了宗族。

这也是中国人在离开本土外出闯荡时非常容易被他人欺侮的一个重要原因——整个宗族一起离开本土飘洋过海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有也不大多见,往往是个人和家庭为单位的移民。

到了海外之后,来自不同地域和不同宗族的中国人便无法凝聚成一体。而他们的对手,无论是拥有强大科学和军事力量的西方人,还是经济文化都非常落后的土著民族,都拥有强大的宗教信仰。因此在海外,特别是在南洋的华人是以一家一姓最多是一个帮会对抗一个教派!

哪怕这些华人再优秀,再勤奋,再勇敢,也绝不可能在这种对抗中获胜。

所以曾经很可能是东南亚第一大民族的华人,在后世只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国家新加坡……

而大量的东南亚华人,却已经被南洋各国的土著慢慢用强力同化融合掉了!

现在,陈德兴已经亲手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在可以想象的未来,必然会有大量的中国人走出本土去开拓海外。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教派将他们凝聚起来拧成一股绳,那么在遥远的将来,这些海外华人很有可能重蹈另一个时空的覆辙,被其他拥有强大宗教信仰的种族所融合。从而成为其他种族发展壮大的养料!

而有了一个强大的受到大明帝国支持的天道教之后,那就不会有别的强大宗教可以在大明帝国的重要海外属地存在了。

因为,天道教是拥有强烈排他性的一神教——哪怕天道教在宗教方面的理论体系远远不够成熟,这个教派也能借助大明国教的地位实现排他。就如现在北明国内禁止其他一神教传播!

这一神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的!

陈德兴继续侃侃而道:“如今咱们的大明,其实还不是一个国,不仅仅是因为没有皇帝,还因为种种法度都未确定。首先没有一部可以为一国基础的根本约法,也没有一个能协助孤王制定约法和各种法律的最高议会……”

宗教是宗教,政治是政治。两种固然互相影响,互相依托,但是绝不能合一。

所以天道教神棍不能代替贵族议员,而儒家清议同样也替代不了议会——用士林清议发挥类似议会的作用,对当权派进行监督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特点。但是这种清议往往不负责任只求政治正确,而且士林领袖的产生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