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躬身:“臣等愿为陛下扫荡胡虏,兴我大唐!”

……

“二位到了临安,一定要小心行事。锦衣卫给你们单独布了个联络点,临安纪家巷的齐福客栈,掌柜莫寡妇和跑堂吕小猴都是我们的人。”

锦衣卫头子刘阳这个时候正在送客,在舟山岛上一处不起眼的渔村码头上送客。被送走的是正在遭受锦衣卫“追杀”的昌国名士邓秋忠和他的弟子白展基。

昌国邓表面上看是垮了,超过10万亩土地被没收——就是因为邓家上下铁骨铮铮,誓死不愿附贼!而邓家的要人,不是“流放”辽东去开矿,就是软禁昌国,闭门不出。只有邓秋忠在他的弟子白展基的帮助下逃亡……还好,他们不是空手逃亡,邓家在大陆上还有产业,还在某处产业中藏了10万贯铜——藏铜是这个时代流行的,士大夫们有了钱就喜欢在家挖个坑埋了,所以邓家在大陆上的庄子里藏铜是不奇怪的。

有了身份,有了铜,还有了和组织单线联系的渠道。邓秋忠和白展基的特务活动就可以开展了。

而两个特务在临安的主要任务其实也不危险,并不是刺探大宋的机密情报,而是唱高调呼吁变法复礼,给大奸臣贾似道不断的找麻烦。

“下官一定牢记判官嘱咐,到了临安定会小心行事的。”邓秋忠躬身行礼。

刘阳点点头,又道:“好的,那某就送你们到此了,再要见面当事吾大明入主江南之时!到时候二位就是开国功臣,明王殿下的赏罚素来公平,凡是立功必然有赏,二位伯爵子爵的前途肯定是有的!”

第425章过太平洋(一)

大宋咸淳二年的六月、七月,对唐宋元明四家来说,似乎是大战前的准备期。轰轰烈烈的普陀山辩法之后,唐宋元明四国已经分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

东唐北明已经走在了一起,准备在这一年秋天对西元(蒙古)发动进攻!之所以是秋天,那是因为唐明两国都需要秋天收获的粮食吃饭——现在的东唐是一个只有300万直辖人口的国家,而北明的人口在夺取了舟山群岛后,也不到80万。大规模的兴兵需要动员大量的士兵和民夫,会给这两国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只能在秋收以后出兵,这样至少可以保证今秋的丰收。

而南宋西元显然也勾连在了一起。贾似道执政的南宋朝廷开始秘密向西元提供火药武器——西元并不是没有生产火药的能力,虽然他们和南宋还有东唐都搞不清颗粒火药是怎么回事儿,但是普通火药是难不住他们的。蒙古人在扩张征服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不少全世界一流的工匠,在燕京、开平、和林和京兆府,都有成千上万手艺精湛的工匠。但是在南宋的临安、明州、泉州,工匠的人数却是以十万计的!

这个时代的南宋,就是世界工厂!而且工业(手工业)产值肯定比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工业(手工业)产值总和还要多的多!此外,南宋还通过国际贸易和天竺、日本、高丽、南洋、大食甚至是欧洲联系在了一起。凡是旧大陆上存在的商品,在南宋的土地上就能够大量的买到。其中也包括生产火药的两种重要原材料硝石和硫磺。前者主要从天竺进口,后者是日本出产的。

所以蒙古人在得到南宋供应的火药之前,火药武器在蒙古军中相当珍贵——这也是为什么郭守敬没有做足够的实验就拿飞天火箭来射陈德兴的原因。

现在有了大宋提供的火药,忽必烈的军队终于可以进入热兵器时代了!而作为回报,西元也向大宋提供了战马。而在咸淳二年六、七月间,蒙古人还没有积攒起足够应付一场战争的火药。同样的,南宋的团练也在草创之中,远远没有到达可以北明或东唐开战的地步。

因而,唐宋元明四方,在这两个月中都选择了等待。时间仿佛要在无聊的等待中,静静的流逝了。

不过,在后世的历史书中,咸淳二年六月、七月却是相当浓墨重彩的两个月。因为著名的“文天祥发现新大陆”便发生在这两个月中。

……

“好了,太好了,脚终于踩在地面上了……”

晕晕乎乎,胃里面还在不停泛着酸水的文天祥的双脚终于踏上了坚实的大地——不过不是明洲大陆的大地。而是日本国镰仓城外的大地。

镰仓是文天祥发现新大陆旅程的第一站。在过去的几天中,伟大的地理发现家晕了几天的船,除了难喝的烧酒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实际上船上也没有什么好吃的。主食是一种烤面饼,有点像后世维族人的馕。是用面粉和上水还有猪油烘烤而成的。烤的很干,可以存放很久,是长途旅行的最佳干粮。陈德兴的军中也拿它做行军粮。配属给明洲号的干粮也是这玩意儿。

除了馕,船上还供应很咸很硬的腌肉,文天祥晕船晕得没胃口,一点都没有吃。和他同舱的九灯和尚不吃荤,所以也没有吃,全都归了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记的永心大和尚——据大和尚说,这个腌肉味道不错,比在河南吃到的要好……

馕和腌肉之外,船上还供应茶叶和柠檬——茶叶是烘干后用开水泡开的,因为船上的淡水非常珍贵,所以茶水也不是敞开供应,更多的是以酒代水。而文天祥则把自己的那一份茶水都给了九灯和尚,他是出家人嘛,不喝酒的。至于永心和尚那是海量啊!

而柠檬是一种非常酸的水果,每人每天都能领到一小片,根本难以下咽。但是根据北明的海军航海条例,这是必须要吃下去的!据说要不吃的话,就会得坏血病,听着很可怕!所以文天祥只能咬着牙天天吃……

在久违的大地之上站了一会儿之后,文大状元才开始观察自己周围的情况。

这是一个很冷清的码头,没有看见货物栈房而且也没有什么像样的防御——这可是紧紧挨着镰仓幕府老巢镰仓的港口啊!文天祥一抬眼就能看到建在海边的镰仓城堡,周围还有许多的深宅大院和寺庙。

在来日本的途中,他曾经听同行的周小七说过一些日本的内情,知道日本国内实行的制度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战国,和北明也稍微有点相似。是分封制的,而且他们的皇上没有权,掌握国家的是一个叫镰仓幕府的衙门,镰仓幕府也不在平安京,而是在东日本的关东平原……

也就是眼前那个城堡!日本国权力最大的衙门就在那里,可是紧靠的港口却无人防守,还让四艘装备了大炮的北明战船大摇大摆开了进来!

码头上面除了四艘“明洲”级外也没有什么日本的战船。海面上倒是有些渔船,都是小小的好像舢板似的。

在北明海军中算是中小型舰船的明洲级,在这里绝对是巨无霸。高大的船桅和已经收起来的古怪的三角帆引来了不少围观的和尚——这个码头正对着一所辉煌富丽的寺庙。站在码头上一眼就能看见一座五六丈高的佛堂。式样古朴,好似是唐朝的风格,不过看上去却是崭新的。

同和尚一起从庙里出来的还有女人和小孩……估计是在这里烧香的。都跑到码头上好奇地打量着四艘明洲级和正从船上下来的旅客和船员。

九灯和尚和永心大和尚已经迎上前去和日本和尚交谈了。文天祥也摇摇晃晃的凑了过去,想听听和尚们再说什么——和尚是用汉语在对话,此时日本会说汉语是比较上档次的,所以高僧都会。

正在和九灯大师、永心大师说话的是高德院的主持净光法师,他是东密真言宗的大和尚。长得非常矮小,眉目清秀,五十许岁的模样。穿着一件黑色袈裟,说话的声音很轻,不仔细听可能会漏词儿。

不过当文天祥靠近的时候,这个和尚却突然嚷了起来:“纳尼?纳尼?日本以东12000里!?那岂不是到了天边?”

“不,不是天边……”就听见永心大和尚道,“因为地是圆的……”

“纳尼?纳尼!?地是圆的?没有天边?这怎么可能?你们宋国的古书上不都说地是方的?”

“啊,这是最新的说法。”永心大和尚道,“贫僧和九灯大师参加的这次远航,便是要证实这一点。我们会一直往东行,直到从西面返回沈家门港……”

“这怎么可能?往东走能到西边的港口?这是谁说的?”

“明王殿下,是天道教的明王……”永心大和尚道。

“天……天道教的说法?你们是天道教的和尚?”

净光和尚听到天道教三个字儿,脸上的表情顿时复杂起来了,抬手一指高德院东北一处工地道:“那里便是镰仓天道观了……是武藏守长时公出资建造的。”

武藏守长时公就是现在的镰仓幕府执权北条长时。为了买到北明的天雷,他同意天道教进入日本,同时还出资修建了镰仓天道观,还承诺在镰仓天道观建成后正式皈依天道教。而且为了显示诚意,还让自己的正室麻御前先一步皈依天道了。

不过这样的举动,却在镰仓幕府和北条家族中引出了不少争议。因为允许天道教在日本传播是一回事儿,掌握日本大权的镰仓幕府执权皈依天道则是另一回事儿——这意味着天道教可能会取代佛教和神道教,成为日本的国教,而不是神道教里面再多个天道神社!

这种可能,自然让日本的和尚和神社巫祝、巫女们感到紧张了。而日本的和尚和巫祝、巫女同当权的武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上三者根本就是一体的。譬如北条家族有属于自己的寺庙和神社。北条家的人们也常常会在出家当和尚或当尼姑。

譬如目前仍然掌握了相当大的实权的前任执权,目前还是北条家得宗的北条时赖,现在就最明寺出家,以宋国来的和尚道隆为师,法号道崇——镰仓幕府的权力结构,在北条时赖的统治下,从执权专政转向了得宗专政。

北条时赖虽然让出了执权之位,但是幕府大权仍然在他手中!而且他还谋划着将执权和得宗之位一并交给自己的儿子北条时宗。

对于出身北条支脉极乐寺流的北条长时流露出皈依天道教的意愿,北条时赖虽然没有公开反对——天雷的威力他也亲眼见识过了,自然不能不买,要不然北条家的敌人就有可能领先——但是仍然阻止了北条长时的立即皈依……

第426章过太平洋(二)

夜色渐渐的笼罩在了镰仓港内外。一堆堆的被镰仓城外的地头武士组织来帮助卸货的农民,排成队伍,返回自己的村庄。每个队伍前面都有一两个神气活现的武士带领。那些劳累了半天的日本农人只是驯服的排成整齐的队伍,一队接一队地跟着。

黑色僧袍的和尚,一盏盏的点燃了高德院内外悬挂的白色灯笼。寺庙内的各处殿宇禅房都是灯火通明。从里面传出来的有女人和孩子们的欢笑,还有煎鱼的香味。还有一些浓妆艳抹的日本游女来到了高德院内,她们是高德院净光和尚请来招待中国客人的……

一座有女人,有孩子,有鱼,还会请游女、艺伎来招待客人的寺庙!真是让文天祥和九灯大和尚有些目瞪口呆,不过少林寺的永心和尚却是见怪不怪——北地的番僧和白莲寺的和尚、尼姑大多都结婚吃荤!

中国来的探险家们,就被北条家暂时安置在了靠近码头的高德院内。一个名叫北条时光的头人(镰仓幕府的次官所司,是个大官)从镰仓城内赶来高德院招待他们,同时还安排了地头武士召集农民帮着卸货。

文天祥也梳洗了一番,把脸面收拾干净,换上了一身整洁的长袍,戴着东坡巾。在一个高德院和尚的引领下走进了一间轩敞的大厅。大厅里面烛台高照,矮脚餐桌回字型的布置着。两个相当年轻漂亮的日本女人抱着一个什么乐器,看着文天祥到来深深的伏地行礼。

大厅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周小七、蒙起、九灯和尚、永心和尚,还有长驻日本的天道教日本总坛坛主任道兴,都已经到来了。正在同高德院静光和那位北条头人还有一位文天祥没见过的五十余岁的中年和尚闲聊——这和尚不知道什么来头,居然和任道兴并排坐在靠中间的主座上面。

看见文天祥进来,所有人都客气地起身相迎。高德院净光更是满脸堆笑的将他请到了一张紧挨着任道兴的小矮桌旁。这里是日本人安排给他这位大宋朝散大夫,枢密院都承旨,明洲宣慰使的位子。

矮桌子上满满当当摆着日式菜肴,除了一条煎得发黄的小鱼,其它东西文天祥都没有见过,都用朱漆餐具乘着,看着非常精美。净光和尚笑容不减,当先肃客:“请!”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当真是宾主尽欢的时候,和任道兴并排而坐,法号道隆的老和尚突然微笑着问文天祥道:“文山先生,小僧能打听一下您的信仰吗?”

“信仰?”

“佛道还是……天道?”

“吾奉孔孟之道!”文天祥正色道。

“哦,您是儒者。”道隆和尚瞄了眼任道兴,又扭头问文天祥道,“在宋国,孔孟之道还是正途显学?”

“自是显学!”文天祥道。

“哦,那天道教……”

“只是初兴,并无多少信众!”

“大宋朝廷……”

“也是不以为然的。”

不以为然?道隆和尚愣了愣,这算什么态度啊?天道教的信众虽然不多,但是人家的起点仿佛很高啊!占据辽东,控制高丽的明王是教主。掌控日本大权的北条家族已经有不少大人物相信。连北条家得宗和幕府执权都在纠结要不要相信。至于南北六波罗探题更是已经皈依了!而跟着两个六波罗探题皈依的御家人更多至数百!这样的发展势头还能不以为然?

“那么明洲探索是怎么回事?”道隆和尚沉默了一下又问。“贫僧在大宋时可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明洲大陆。”

这和尚是十几年前从宋朝海渡日本弘法的,当时宋国国内根本没有什么天道教。更没有北明和明洲大陆的传说。

“这个……是天道教的陈教主提出的,他在普陀山辩法中提出‘地圆之说’和‘明洲大陆说’,只是真假难辨。”

“明洲探索便是要证明地圆说和明洲大陆说?”道隆和尚追问。

“正是!”任道兴替文天祥回答,“明王殿下欲在日本和虾夷建立港口,便是为了明洲……明洲广大,百倍于日本,财富更是千倍于日本!”

“哦……”道隆沉吟着点点头。对于天道教和北明大张旗鼓进入日本,日本国内没有警惕是不可能的。若是真有什么明洲还好,如果明洲大陆的传说是子虚乌有,那就真的让人担心了……

“不知明洲探索要花多少时间?去往明洲大陆的四艘大船还原路返回吗?”

实际负责探险队的周小七接过问题,回答道:“自日本出发去明洲大陆需要45天到90天……此外,我们在日本还要停留几日,采购些物品。如果一切顺利50天后便能到达明洲大陆了。不过四艘探索船不会原路返回,因为大洋的水流在靠近日本的地方是向东流的,我们要从南面寻找向西流动的洋流返回。而且也不是四艘探索船全部返回,而是只返回一艘,另外三艘会在明洲继续探索,寻找前往天竺的航道。”

帆船的跨太平洋航行必须要顺着洋流,否则要是在半路上遇到无风或逆风,那一船人可就要活活饿死了!

“原来如此……”道隆和尚的眉头皱成一团。听周小七的话,仿佛他们已经去过明洲大陆似的!

“那么此去明洲岂不是要很久?”北条时光突然用一口生硬的汉语插话,“去往明洲算50日,在明洲逛一圈算50日,返回再50日……差不多要半年啊!这个半年没有女人的日子该怎么过?要不要下官帮你们找几十个年轻女子跟随?”

“好好好……”永心大和尚正在一边吃咸鱼一边和一个浓妆艳抹的日本女人谈心——用汉语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