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信了天道教,读了天道书院就能出人头地,北方的儒生恐怕会趋之若鹜。

而南宋的儒生,却还有一副铮铮铁骨,不会因为区区小利就向陈德兴和天道教低头的。所以南宋的儒生士大夫在辩法大会后推动贾似道禁天道教几乎是肯定的。而贾似道是江南士大夫的代表,自然不能逆流而动。哪怕他本人不赞成禁止天道教,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陈德兴扭头道:“江汉先生。”

和陈德兴同桌吃饭的又一人也放心碗筷,从容道:“辩法会后宋国必禁天道,另外西元也会禁天道……臣担心宋元两国可能会勾结起来。”

陈德兴讶异道:“宋元是30年的死敌啊!”

赵复道:“存亡之际,谁还管什么死敌不死敌的?”

陈德兴认真地思索了一下,然后说道:“以道统论,天道教是儒释道三家之敌。以国家兴亡论,大唐却是宋元的死敌!”

“正是!”赵复道,“唐宋不两立,中原无二主。”

中国人喜欢以史为鉴。自秦以来,中原无二主和汉家无二君几乎就是铁律了。而就宋朝的经验来说,他是可以和异族平分天下的。无论契丹、女真还是蒙古,都和宋朝分享天下。所以蒙元并不是死敌……大唐才是!

至于陈德兴的北明,毕竟和宋在陆上不接壤。若是中原再次被蒙古控制,北明就只能和蒙古在辽东、燕云长期相斗。暂时也危险不到南宋。

也就是说,南宋和西元才是潜在的可靠盟友。而陈德兴的北明和李璮的东唐,却只能是同床异梦!

因为陈德兴和李璮都是汉人……汉家无二君!

陈德兴夹起一块鱼肉,并没有放入口中,而是低声沉吟:“说来还是大唐最危险……没准被西元、南宋夹攻。那样大唐就死路一条了!”

李璮不是李世民,他的红袄军虽然强悍,但是和蒙古铁骑和南宋几个强藩的精兵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那南宋的藩镇呢?”墨影娘插话,“若唐宋交兵,他们会支持谁?”

“墙头草!”陈德兴冷笑。

赵复笑道:“四国相争,本就少不了合纵连横,就看各方如何出牌了。”

陈德兴点点头,对杨婆儿道:“吃完饭就走,放一条桨帆船送你过去。”他顿了下,加重语气道,“去告诉老尼姑,若宋伐唐,吾便从海上再入临安!”

……

杨婆儿往普陀山而来的时候,贾似道、江万里、文天祥和九灯和尚等高人,正在一座名叫紫竹禅院的寺庙里面参加宴会。宴会的主人是萨迦派法王八思巴。

紫竹禅院是贾似道安排给八思巴带来的乌斯藏喇嘛居住的,原来居住在此的和尚,都被暂时挪了窝——喇嘛的生活太幸福了,还是不要让和尚们看到为好。

大喇嘛这会儿正盘腿坐在一张象牙席上,面前放着一张漆案,上面摆放着各色美食美酒,食物都是荤腥,几乎没有素的。周围还簇拥着几个莺莺燕燕的女子,一个个花枝招展。大喇嘛就在这花丛之中,一边品尝着美人儿递来的美酒,一边观赏着天魔舞……

在庭院中跳舞的是一个身材火辣的天竺舞姬,她穿着一件轻柔的彩衣,身上的敏感部位若隐若现,光洁的玉足在鲜红的地毯上盘旋跳动,腰身犹如柔软的柳枝,纤柔无比。

这样的做派,在贾似道、江万里、文天祥这几个儒生看来倒还好——他们家里都是歌姬成群的,只是不会跳这种诱人的天魔舞。

可是在九灯大师他们几个高僧看来,那真是罪过的一塌糊涂,就闭着眼睛在念阿弥陀佛了。

大喇嘛根本没注意几个和尚的表情——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和中原的和尚划等号。因为他实际上是乌斯藏的统治者!回到高原上就是政教合一的封君。

说点题外话,其实西藏合并入中国在历史上就是八思巴他们家搞成的。原本的吐蕃王国和之后的高原分裂割据时期,西藏和中原的交往并不密切,也很难找到西藏地方势力臣服中原中央王朝的证据(就弱宋那德行,想要镇服雪域高原估计也难)。但是蒙古人兴起之后却用威压让西藏各僧俗领袖屈服,派出了八思巴的叔叔萨迦法王班智达去凉州投降。自此西藏归顺蒙古。而后来八思巴又在忽必烈的支持下设立由国师(八思巴)掌管的总制院(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而八思巴本人又亲自入藏,将西藏地方政教势力划分成了13个万户,由萨迦派地方政权管辖。实际上完成了西藏的统一,结束的吐蕃王朝崩溃后长达数百年的混乱局面……

而在眼下的时空,八思巴虽然还不是宣政院的首脑。不过萨迦派也俨然是乌斯藏的执政教派,他八思巴就是乌斯藏的政教领袖。生活的腐化一点儿也是正常的……

那舞姬方才跳完舞蹈,八思巴就用略带伤感的语气对贾似道说:“这个舞姬名叫阿玛波罗,是天竺波罗王朝的后裔,如果波罗王朝还在,她就是公主啊!”

“这波罗王朝因为什么而亡的?”贾似道随口问着。

“因为天方教!”八思巴的确很了解波罗王朝的事情,因为波罗王朝灭亡之后,大量的波罗王朝的王室和高级僧侣都逃亡到了乌斯藏。不过他却不会和贾似道说实话,“天竺原本没有天方教,只有佛教和婆罗门教。而戒日王朝和波罗王朝都以佛教为尊。但是天方教却从大食传来,开始时波罗诸王不以为意,可后来信者日众,且多有诸侯皈依。再后来信奉天方教的诸侯发起圣战,波罗王朝节节败退,终于在数十年前覆亡了……”

大喇叭摇了摇头,双手合十,诵了句佛号,道:“萌芽时不灭,待其漫山遍野时,却已经没有铲灭之力了。”

“天方教,因何得以胜佛教?”

“佛教使人忍耐,逆来顺受,不许反抗。天方教教人斗争,战死者魂入天堂。佛教神佛菩萨众多,因而派别林立,众心不齐。天方教真神唯一,因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贾似道沉默良久,淡淡地道:“天道教也讲战死升天,也只太一一神,有陈德兴在,便是万众一心……”

八思巴一笑,抬手斥退了身边的美女,冲贾似道道:“相公,可借一步说话吗?”

贾似道点点头:“求之不得。”

八思巴站起身,冲着宴席上的各个陪客微微躬身致意,然后做个肃客的手势,便在前面带路。贾似道也站起身跟随,二人一前一后便进了一间布置成了书房的禅房。房间之中已经摆上了两杯点茶,正散发着馥郁芬芳的香气。却没有任何一个伺候的人儿。

八思巴和贾似道分宾主落座,然后拿起一杯点茶抿了一口,笑道:“东唐北明,皆欲代宋而起,如今大宋天下危矣!相公不会不知道吧?”

第404章约定,天命

从桃花岛到普陀山,有好几十里的水路,因为是晚上,行船较缓,走了几个时辰才把杨婆儿送上普陀山。待婆儿赶到大唐太后杨妙真下榻的观音庵的时候,太后已经起床了。正在院子里面一边吃早饭,一边看和尚尼姑练武。

灭门尼姑坐在一张胡床上面,面前一张案几上摆着几样小吃,一碗大米粥,四个夹肉的馍馍——灭门老尼当然吃肉了,要不然哪儿力气耍长枪啊!而且老尼姑从小就爱吃肉,到了现在谁还敢不让她吃?小心被灭门哦!

老尼姑手里抓着个馍馍,一边啃着,一边聚精会神看着几个得意弟子耍起梨花枪,还不时开口指点几句。在他身边还立着个满脸横肉的胖大和尚,正是昨日辩经时驳得九灯和尚哑口无言的永心大师。

大和尚抱着胳膊,也在看着他的三十六棍僧舞着铁棒,胖脸上也都是得意洋洋。大和尚自己就是罗汉堂出身的,也曾经是三十六棍僧之一。过去就常随着师傅(前任方丈)出少林去和人辩法,现在轮到他风光了,而且还巴结上了一个太后!

这少林寺看来要在他的手中兴旺发达起来了。

这时一个上了点年纪的尼姑(是观音庵原来的尼姑)哭丧着脸走了进来,看了看正在舞枪弄棒的尼僧,又闻到了一阵阵肉香,脸上几乎要哭出来了——灭门老尼的徒弟们都吃肉,至于永心大和尚和他的棍僧,虽然声称是吃素的,但是看看他们的体型,看看他们的肌肉就不大像是吃素吃出来的。

“太后娘娘……”观音庵的尼姑在灭门师太跟前跪拜下去,恭谨地禀报道,“外面有个自称是杨明霞的女施主,说是您的弟子。”

“明霞来了……请她进来吧。”灭门老尼挥挥手,让这个原来观音庵的主持去带杨婆儿进来,又吩咐自己的一名亲传弟子去取些肉饼来,准备让杨婆儿当早饭。

不一会儿,杨婆儿就一个人飞步走了进来,到了灭门老尼面前纳头便拜。

“起来,起来,”老尼姑挥挥手,“没吃早饭吧?一块儿吃点儿,是你爱吃的肉馍馍。”

“谢师傅。”杨婆儿乖巧地道。

“是姓陈的让你来的?我还以为他会亲自过来呢。”

老尼姑似乎有些不满。陈德兴是她的晚辈,可是在蓬莱港就没有怎么搭理她,也没让她和她带来的人上霹雳号。现在又不肯亲自来拜,显然是不拿她当回事儿啊。

杨婆儿笑了笑:“师傅,明王在辽东就听过您的威名,所以害怕,不敢轻车简从而来。”

“怕我害他性命?”老尼姑哼了一声,“这小子不是神仙吗?不是刀枪不入吗?怎么还怕我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

“明王是肉骨凡胎的神仙,”杨婆儿言之凿凿地道。“他的魂魄是神仙转世的,可是身子却是和凡人一样,禁不住您老的梨花枪。”

老尼姑愣了愣,眉头皱皱,看着杨婆儿:“你还真相信啊!”

杨婆儿点点头,道:“我真信!明王真不是凡人!”

“你信,仙儿也信……”老尼姑眉头越拧越紧了。杨婆儿和李翠仙是什么人她如何不清楚?那都是成了精的狐狸,不是好骗的!如今却都相信陈德兴是神仙转世……

“那他准备怎么赢辩法?”老尼姑一指身边的胖和尚,“不会和永心大和尚一样带着棍僧上场吧?”

大和尚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脸色丝毫未变——带棍僧有什么不对的?辩法这事儿胡搅蛮缠的多!哪儿是在真讲道理啊?那个八思巴要没蒙古人撑腰能说得过尹志平?你丫让他再现在来试试?

“明王准备了两样道具,一样叫地球仪,一样叫天文望远镜。”杨婆儿没有隐瞒,这事儿老太后很快会知道。而且也没有必要瞒,因为老尼姑根本不会关心这事儿。

“还有好多炮船吧?”灭门老尼一笑。

“有二十艘!”杨婆儿答道。

大和尚听到这话,心里面由衷的佩服。怪不得人家是活神仙呢!自己辩法就带三十六个棍僧,人家却带着二十艘什么炮船!那还不是他说什么是什么啊!

“说不过就要炮轰普陀山?”灭绝老尼问。

“不会说不过的。”杨婆儿笑道,“明王说了,若南宋胆敢北上坏了大唐的好事儿,他就挥军入临安。”

老尼姑笑道:“这还差不多……只是,我大唐要是败了蒙古,他的大明怎么办?”

“大明自然是取燕云之地了。”杨婆儿淡淡地道。这的确是陈德兴的计划,同样没有必要瞒着老尼姑。因为陈德兴在塘沽筑城,已经摆明了要吞下海河以北了——只有得到燕云十六州,他才能得到足够多的汉人人口,以支持他对辽东、辽西、漠南和漠北的征服。

当然,这个计划只是陈德兴的参谋司所制定的众多军事扩张计划中的一个。前提是东唐速败西元,控制了北方汉地大部。这样的话,北明就只能取昔日契丹之势。据燕云十六州再做打算了。

“一个大辽的局面还是可以给他的,”老尼姑思索着道,“不过他也不能坐山观虎斗!他得出兵扫荡辽西和漠南草原,拿下开平城。”

虽然现在忽必烈对蒙古西道诸国已经失去了控制——在他杀害阿里不哥后,西道诸王都视他为黄金家族的叛逆,甚至连旭烈兀都责怪他下手太狠。但是蒙古中央兀鲁斯和被陈德兴威胁的东道四王还是跟随忽必烈的。中央兀鲁斯的兵力不下10万,东道四王中的塔察儿虽然伤了元气,但是另外三王还保持着力量。四王的可用之兵合计也不下10万。再加上忽必烈一方的汉军和色目军,总兵力仍然有三十多万!远远超过李璮的十余万大军。

所以李璮要和忽必烈决战,就必须先取得更多的汉侯和南宋藩镇的拥护。同时还需要陈德兴牵制蒙古东道四王和一部分蒙古中央兀鲁斯的力量。

“徒儿可以转告明王。”杨婆儿可做不了那么大的主,她不过就是个传声筒。

灭门老尼站了起来,笑道:“就这样吧,只要他答应,我保证大唐的儒释道高人不会为难他。你去告诉他……最晚明年,唐元就要决战于中原!若天命在唐,就让陈明王安安分分在辽东呆着。若天命不在唐……那就要看明王的本事了!这汉家天下,总是要复兴的!”

说着话,她就冲着杨婆儿招招手,“明霞,陪为师耍一回吧,让为师看看你的梨花枪有没有退步?”

……

杨婆儿和灭门老尼耍大枪的时候,陈德兴则一直守在桃花岛上,紧盯着军营和水寨的扩建工程。他预备将这里建设成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

桃花岛的港湾要比普陀山大的多,不仅可以容得下南北洋舰队的20艘炮舰和随同而来的几十艘运兵的福船。现在更是成了高丽、日本、安南、高棉等国使团所乘坐船只预定的停泊之地。

这一场辩法大会,对陈德兴而言,还不仅仅是一场展示天道教真理的论坛。还是一个展开大东亚国际外交的舞台。和欧洲、西亚长期存在国际关系不同。此时的大东亚就是几半孤立的文明圈子。国与国之间很少展开正式的交往,更不要说互设使节了。

而这些孤立、半孤立的文明圈子中,最大的无疑是由唐宋元明四国构成的大陆文明圈了。安南、日本和不久之前刚刚复国的大理国,也算是这个文明圈的边缘部分,但是又自成体系。此外高棉、三佛齐和爪哇等南番国家又是另外一个圈子,和大陆几乎没有官方的往来。便是建立了南洋舰队的北明,现在也没有正式进入南番。只是在安南、占城(已经被高棉灭亡)沿海活动。

和在日本面临的问题差不多,陈德兴现在同样没有余力征服南番诸国。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兵力不足,还因为南番的疟疾流行,几乎没有办法医治。而且南番的炎热气候,也不是陈德兴的北方军队可以适应的。

因此对南番的征服,也只能从宗教和贸易开始,而后是靠近海边,较为凉爽的殖民地,然后才是步步蚕食直到全部吞并……

而对于南番各国的土著使者的思想工作,陈德兴的办法也很简单,直接装神弄鬼,用神迹震慑,然后忽悠进天道教。然后再在他们的帮助下,把天道教传播到南番去——实际上天道教一直是分成迷信和科学两方面的。

迷信的一面,便是用神迹震慑,然后崇拜太一神和降世明王,相信极乐天庭和战死升天,都是非常简单且便于传播的东西。而科学的一面,则是科学神教的理论加上天道书院的知识传授和研究发现。或许在将来的什么时候,天道教会一分为二也没有一定。

不过此时的陈德兴并不在乎这些。因为他很清楚,他现在提出的所有主张,制定的所有政治、军事制度,都初级的,都是存在升级版的,而不是一个“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终极版本。

第405章军火商

桃花港位于桃花岛东面,从地图上看,就是一个再标准不过的向内凹陷的海湾。海湾是四方形的,三面被陆地包围,最内侧是一片长达数华里的沙滩,水位较浅,不能停靠大船。海湾的南北两侧的水位较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