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冒名顶替?可是后来明王殿下也承认了……”

杨婆儿笑道:“那是明王殿下念及奴的安危,不愿弃了奴。”

刘孝元张大嘴巴,表情好像被雷劈过一样,半晌才低叹道:“不想明王家中还有如此女中豪杰!”

“一个侍婢而已,哪里敢称豪杰?”杨婆儿一笑,冲刘孝元招招手,“刘先生,明王要见你,随奴来吧。”

刘孝元深吸口气,将心中的惊讶都用力压了下去。然后跟着杨婆儿进了木头搭起来的,做工相当粗糙的“怀仁堂”。大殿里面相当昏暗,也没有伺候的人,也没有什么官员,就看见陈德兴大马金刀坐在案几后面。

“刘孝元参见明王万岁!”刘孝元下跪的时候,心里的念头反复转动。陈德兴再简朴,也不至于大殿里面一个伺候人儿都没有……哦,有一个,有个杨婆儿在!这个女人很不简单,虽然自称是侍婢,但真正的身份恐怕是陈德兴心腹!两人多半还有一腿,之所以没有个侧室的身份,恐怕是方便她出门办事儿。现在大殿中只有陈德兴、杨婆儿和自己三人在场,恐怕是有秘密的事情要交待!

“平身,”陈德兴语气淡淡地道,“婆儿,去给他搬张椅子。”

怀仁堂大殿中就有一圈椅子,陈德兴的臣子都是坐着和他开会的。杨婆儿应了一声,就给刘孝元搬了把椅子。

“坐。”

听到陈德兴要自己坐下,刘孝元也不客气,便端端正正坐了下去。还别说,这个汉奸很可能还是蒙奸的家伙的卖相是没话儿说的。端端正正,相貌堂堂,美男子一枚。和陈德兴相比也不相上下,只是一个粗旷阳刚,一个却在儒雅之中多了几分阴沉。

“刘孝元,”陈德兴的语调平稳,听不出喜怒,“你欲弃暗投明很好,不过孤王觉得你留在明营不入委身蒙元。”

刘孝元眉峰一挑,“委身蒙元?大王的意思是……”

“用间!”

陈德兴开门见山地道:“刘秉中和你皆是忽必烈的心腹,如今忽必烈称帝、行汉法,必愈加重用尔叔侄。这是天赐之机,若能善用,恢复中原之役,必可事半功倍。尔叔侄立此功勋,来日当有公侯之位!”

这是要刘孝元去忽必烈身边当特务,坑死忽必烈和蒙古人啊!

刘孝元小心道:“大王,若臣在蒙元……如何能和大王联络呢?”

陈德兴毫不隐瞒地说道:“孤王自有细作潜入蒙元,如今有一人已经得了忽必烈之弟末哥的信用,通过他便能和尔单线联络。”

这都是刘阳的功劳,他在陈德兴的色目奴隶中发展了一批有家室的谍报人员。利用忽必烈信任色目人的特点,让这些人去给忽必烈效力,组成了一个色目情报网。虽然没有打听到什么机密的情报,但是传递个情报消息却是没有问题的——蒙古那里都知道陈德兴深恨色目,逮住就是奴隶,所以便对色目人特别放心。

“不知大王想要臣往哪方面发展?”刘孝元显然已经准备去当特务和叛徒了。

陈德兴道:“自然是给忽必烈当谋士了,忽必烈可是一直都非常看重你的,而且孤王还会在必要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婆儿,把东西给他。”

“诺。”

杨婆儿应了一声,将一本《唐诗选集》递给了刘孝元。刘孝元取过《唐诗选集》打开看了一眼,便愣住了。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当然是唐诗了。不过却不是竖版,而是从左往右看的横版。在每一段唐诗后面还有很小的符号,好像是用来断句的。另外,每一张书页上都有一个阿拉伯数字(刘孝元和蒲寿庚混久了,认得阿拉伯数字),好像是表面页数的。

“这是一本密码之书,你带在身边,不会有人怀疑。到时候指示会用数字的形式发出。你照着页数、行数和字数从这本书里寻找相应的汉字即可。”

原来杨婆儿交给刘孝元的是北地招讨司教育司拟定的少年书院的课本之一,使用了陈德兴“发明”的横版和标点符号。而且印刷质量很好,非常方便查找汉字。而且同样的书短期内蒙古境内不会有第二本。只要刘孝元将之销毁,蒙古人哪怕截获了用密码书写的信件,也是无法破译的。

在杨婆儿给刘孝元做了一番解释,教会他使用密码之后。陈德兴又问:“郭守敬是和你一同来的,现在留在天道书院读书,没有什么问题吧?”

郭守敬的确没有做官,而是在“上大学”——就是尚没有完全建成的天道书院,当然是有“全额奖学金”的。经过了几年的学习,陈德兴最早的一批假子和把兄弟中,有一些却有读书天赋者,现在已经掌握了不少后世的科学知识。可以去当老师教别人了。其中的一部分就安排到了天道书院授课。另外,陈德兴本人也会在天道书院开讲。

“没有问题,属下可以说郭若思是潜入天道书院偷学本领的。”刘孝元回答,“等属下到了燕京,还可以将他的家眷偷偷送到塘沽城。”

陈德兴道:“如此最好,不过你自己也须小心些。”

……

“什么?什么?陈德兴要以天地为题展开辩法?他还真是好胆啊!”

同一时间,陈德兴发出的“辩法英雄帖”已经送到了西湖葛岭,大宋平章军国事贾似道的府中。

“群玉,”贾似道脸上好像不屑一顾,可是转回来又问起身边的廖莹中,“你觉得……你觉得这个陈德兴的道理怎么样?能不能说得通啊?”

“平章公,陈德兴的道理并不能说不对,不过却是误入歧途了,跟他搞天道邪教一样。”

廖莹中摇着脑袋回答:“陈德兴的道理是不问大道,只求细枝末节的小道,认为只要把所有的小道都研学通透了,大道也就成了。”

“哦。”贾似道应了一声,什么大道、小道的他没有什么兴趣——孔孟之道在奸臣看来就是块敲门砖而已,要靠它们去考个进士好做官。他二十五岁中进士后就没有再读过经,早就把大道还给孔夫子了。

“咱们能驳倒陈德兴吗?”贾似道思索了下又问,“这事儿可要紧,如果没有把握……这辩法不辩也罢!输,可是万万输不起的。要是让陈德兴树起天道教的威,咱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能驳倒的……怎么会驳不倒呢?临安这里那么多的大儒、高僧还有道士,还怕说不过一介武夫?平章公,您要实在不放心,可以亲自带人去普陀山说理。”

第395章若天道不邪

“吾亲自带人去?”

说着贾大奸臣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陈德兴也一定会亲自上普陀山的!”

“只可惜普陀山是个海岛,否则倒可以布勒精兵……”

廖莹中低声道:“平章公,您看是不是要让殿前诸班直化妆成和尚上岛?万一要有机可乘……”

“有机可乘……”

贾似道沉默半晌,然后道:“倒是可以一试,能拿下那贼子是最好的!就调500殿前诸班直,500三衙新军精锐化妆上岛。听吾号令行事!另外,水军方面也得安排好退路!”

“属下明白,如今三衙新军也练了水军,有三千石的大船十五艘。”

廖莹中道:“虽然打不过陈德兴的南洋舰队,但无论如何都能护着平章公退到明州陆上的。”

“只怕机会不大啊……”

“若是没有什么机会,咱们就在辩法大会上驳倒陈德兴!属下想好了,可以让刘后村、陆君实、陈与权、黄器之……”

刘后村就是刘克庄,南宋的理学大家。陆君实是陆秀夫,现在还是李庭芝的幕僚。陈与权便是陈宜中,贾似道的门客,也已经举荐做了官。而且还在贾似道的安排下中了进士,刚刚结束的咸淳二年大比是以武取士的第一科。虽然号称尚武,但是南宋重文轻武的风气已经入了骨髓。因此考试的时候还是以经义、兵法为重,弓马武艺为辅,稍微能来那么两下子,便算是过了关,然后就在文章上决高下了。如此选出的进士有五六百人,大多按照李庭芝的意思安排了武职,先由李庭芝教导一番,就安排去三衙禁军带兵。不过陈宜中和黄镛(黄器之)都是文官。

“刘后村就不要去了,都老的不行了,去了也说不过。”贾似道打断道,“让文文山上普陀山!”

“文文山……他可是陈德兴的人啊!”

“他?”贾似道冷笑,“恁般心高气傲之人怎会是陈德兴的走狗?不过往日交好,被人贴个标签而已。”

他停顿了一下,“还得请几位高僧和道士,有人选了吗?”

“有了,和尚是临安灵隐寺的九灯法师、临安长庆寺的法常法师、明州阿育王寺的虚堂法师、温州径山寺的大休法师。道士有正一天师张可大和金丹派的白玉蟾。”

廖莹中说的都是南宋释道二家的高人,都是领头带队的,跟随着一块儿去的小道士、小和尚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廖莹中又道:“据说陈德兴还给倭国、安南国还有高棉国发了贴子。这三国都有佛家,估计会有高僧过来。另外,蒙古方面和伪唐李璮也会派人上普陀山的。”

李璮在咸淳二年春节后就在益都登基称帝了,国号自然是大唐,年号定了大盛,寓意大唐盛世再现。当然不会错过这次露脸的机会。不过李璮在普陀山辩法的问题上可不会和他的女婿陈德兴一致。因为李唐奉老子为祖宗,老子当然也就是李璮的老祖了。所以正经的道教就是东唐的国教。另外,李璮还拉了山东曲阜的孔家捧场,自然也是尊儒的——重道尊儒就是李璮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国策。

贾似道拈着胡须思索了半晌,突然回过头问廖莹中道:“群玉,如果普陀山辩法输了怎么办?”

“输?”廖莹中下意识的就要摇头。辩法怎么可能输呢?天道邪教的歪理邪说怎么可能赢?这是不可能的!

“万一,我是说万一辩法输了怎么办?”贾似道补充道。

“那……那就请皇上下旨,严禁天道教!”廖莹中沉声道。“决计不能让天道教在大宋传播,否则人心便会起变化,总有愚昧无知之民会被邪教所惑!如此陈德兴在江南便有了基础……”

“可是……陈德兴会不会打过来?”贾似道眉头深皱。“李庭芝的三衙新军能打得过汉士军、八旗军?”

廖莹中一愣,争道统原来还能用打的?

贾似道沉吟着道:“打……肯定是打不过的!这天道教,咱们不能禁啊!至少咱们不能第一个禁,这出头的橼子先烂!咱们大宋不能当这出头的橼子!要禁天道教也得让忽必烈和李璮先去禁!”

……

大唐,河南道,益都府,白莲宫之中。

东风又起,满园的垂柳随风荡漾。一名白发老妇坐在轩窗前,左手持着念珠,右臂凭在肘下的小几上,背后倚着锦靠。在她面前,放着一幅卷轴。那卷轴竖置在一张雕花木架上,象牙制成的轴身分别卡在木架两端,中间露出两尺长一段写满字迹的素帛。素帛的最右端赫然是几个朱红色的字迹:太一光明经。

“浩瀚宇宙之中,有无数世界,其至高至善者乃太一光明天庭,科学无比昌明,物质极大丰富,人人可按需所取……”老妇低声念诵着,然后摇了摇头,又饮了口茶,长长叹息了一声。

对面一名儒服老者恭谨跪坐,正是当今大唐皇帝李璮。听到老妇叹息,李璮忙问:“娘亲何故兴叹?”

老妇原来是李璮的母亲,大唐太后杨妙真,昔日纵横山东淮南的女中豪杰,红袄军的创始领袖。在李璮之父李全死后,便退居益都,隐于幕后辅佐李璮。现在年事以高,早就不问世事,没想到今日却把日理万机的大唐皇帝招来了她的白莲宫。

杨妙真道:“既生璮,何生兴;既复唐,何有明!”

“娘亲以为陈德兴是复唐的大敌?”

杨妙真点头道:“难道不是吗?你三十余载苦心,才复了大唐半道之地。他才经营几载?便有了高句丽一国!而且还兴起这个力压三教的天道之教!难道不是大敌?”

李璮道:“若无这天道教……陈明或许还有入主中原的可能。可有了这天道邪教,陈明顶天就是个大辽国。”

他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陈德兴现在已经有了扫荡中原的武力。麾下的汉人军队已经接近八万,八旗兵则超过了两万,而且还有依附于他的高丽兵可用。而李璮和忽必烈的本部兵马也就十来万人。数量和陈德兴不相上下,战斗力肯定不如。若陈德兴没有搞出这个三教不容的天道教,而是走传统的儒道相辅的政治路线,便很容易收服中原和江南的豪强大族。可是他偏偏立了个有点另类的天道教。在中原的儒释道三教看来,就是邪教一个!而中原江南的豪门大族,无论习文习武,都是三教信徒,他们对天道教的看法,自然和三教一致!

一个被视为邪教头子的军阀,想要在中土建立统治,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若天道不邪呢?”杨妙真敲着桌子道,“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要尽打如意算盘!不要当别人是傻瓜!”

李璮不乐意地说道:“娘亲,孩儿现在皇帝都做了,怎么就是如意算盘呢?”

杨妙真瞪了他一眼:“仙儿是什么人?明霞又是何等眼光的女子?她们都相信陈德兴是明王降世,知道凡人所不知的学问,是太一神派来凡间的明王!”

李璮苦笑着摇摇头,“仙儿是嫁夫从夫罢了,置于明霞……她就喜欢陈德兴那样的粗壮汉子,您又不是不知道……”

杨妙真连连摇头:“你,还有那个王文统都一个德行,自作聪明!”她突然放低了声音,“陈德兴不日就要南下普陀山……当会路过山东,你邀他在蓬莱一见,暗中布置甲士除了他!”

“什么!?”李璮闻言一惊,连忙摇头,“不行,不行……陈德兴一死,北明不定就垮了。到时候整个大蒙古全压在大唐身上,如何打得过?”

“还有仙儿呢!五万汉士,两万八旗,恁般强的武力还会保不住辽东、高丽?你也太小看你女儿了。”

“不行,不行,蒙古未灭,汉人不可再自残了。若吾连陈德兴都杀,史天泽、张柔、张荣、董文蔚、解严他们还会追随大唐?”

“打天下要靠自己,不能指望这些诸侯!”

“诸侯之兵也是要用的……”

“唉!诸侯可以跟随你,也能跟随陈德兴,若天道不邪,没准就会从者如云了!”

“天道教怎么可能不邪呢?”李璮嘟囔了一句,然后道:“少林寺的永心大和尚,全真教的清和真人,还有曲阜的孔世安(孔子第五十二代孙)都说是邪教无疑了。”

“他们懂个屁!”

“娘亲,您……您现在是太后了,不能说这样的不雅之言。”

“太后怎么啦?太后就不许骂娘了?”杨妙真哼哼两声,面露慎重,缓缓道,“反正我是不相信那个酒肉和尚,那牛鼻子老道,还有那个姓孔的书呆子能赢辩法……你啊,还是早早准备着应付天道教大兴吧!”

“怎么可能?”李璮哼了一声,“便是天道教赢了辩法,朕一道旨意就能在大唐的地盘上禁了天道教!”

杨妙真抬起眼:“别!就是要禁也不能是咱们大唐先禁,这恶人让忽必烈和贾似道去做!知道了吗?”

第396章中国人忽必烈

大元,京兆府,兴圣宫内。

一身月白儒服的刘孝元静静站在柱侧,他已经不知站了多久,但神情仍然恭恭敬敬,没有丝毫不耐烦。

忽必烈穿着一身白色的皇帝朝服,样式和宋朝差不多,不过蒙古尚白,所以就用了白色。连脑袋上的蒙古式样的发辫也变成了汉式的发髻。如果不知道底细的人见了,还以为是哪位正在办丧事的汉家帝王呢!

装成汉人样子的忽必烈,现在坐在御案后面,手里捏着支毛笔在批阅着什么卷子。这些奏折都是汉字书写的,没有一个回鹘式蒙古文,更别提乌斯藏法王八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