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神。

现在神已经实实在在的展现在所有人面前了,这便是天道教打响牌子的最佳时机!

“将主就是明王,明王就是将主,将主是天帝太一派来救世的!”

“明王已经降世,天下必将太平,只要追随明王,将来就能在人间享太平,在天庭享极乐!”

天道教的道士们纷纷开始忽悠了。在实实在在的神迹面前,神棍的忽悠顿时就充满了说服力。开始有信服的民众冲着摩尼山的方向跪拜,跟着神棍们一块儿高呼明王万岁。不仅是被陈德兴裹挟来的汉人在下拜,就连江华岛上的高丽人,前来江华岛贸易的宋国或倭国的商人,也都被周遭的气氛感染,一同跪拜高呼起来。

而在北伐军的营地,北伐军的官兵们素来就信服陈德兴,先是洗脑,后是封士,他们早就和陈德兴捆在了一起,巴不得陈大将主是天降明王、天降伟人呢!军中的大义教官稍一鼓动,就拜倒了一片,人人山呼万岁了。

“明王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在陈德兴耳边响起,这个感觉……真是叫人飘飘然啊!

陈德兴现在终于知道当伟大领袖是个什么感觉了,也不用到红朝太祖、斯大林、希特勒那样的程度,就是他现在这样比后世北高丽的胖伟人还差不少的伟大领袖,也都叫人陶醉的不行了。

这无上的权力,果真是能让无数英雄竞折腰啊!

这时热气球已经缓缓降落到了地面,这个热气球上携带的燃料不多,不能在空中飘浮太久,看到丝绸的气囊渐渐干瘪,墨影娘便让下面拽着绳子的大汉将气球拖到地面。

当陈德兴从篮子里面出来,双脚落到地面上的时候,墨影娘已经双手捧着事先预备好的黄袍走到了陈德兴身边,猛地将黄袍展开,披在了陈德兴身上,然后拜倒在地。

“臣等恭请将主正位明王!明王万岁,万万岁!”

这是拥戴的戏码了!先造神,再拥戴,君权神授,神圣无比!

周遭的北伐军系将官,包括两个高丽君臣在内,都被明王降世的神迹给唬住了,真的相信陈德兴是天命在身。也都纷纷拜倒,口中高呼道:“臣等恭请将主速登王位,明王万岁,万万岁!”

陈德兴早就有王号了,是大宋朝廷封的汉王,不过在陈德兴抵达高丽沿海后,便在军中开始了去大宋化,这大宋的汉王,便不怎么提了。

现在陈德兴要当的是明王,天降救世的明王!

他目光灼灼地扫视着向自己跪拜欢呼的众人——每个人都若痴若狂,似乎都信了自己是什么明王了。看来这一次的神话洗脑算是成功了,他陈德兴的权威再一次被拔高了。

可以说,在北伐军一系当中,他已经有了至高无上的领袖地位。

陈德兴缓缓举起了一臂,周遭欢呼跪拜的人群渐渐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仰面看着他。只见陈德兴猛地抽出了宝剑,向西北方向一挥。

“诸君,尔等既愿奉孤为王,孤当率尔等扫荡中原,驱逐鞑虏,解救万民,再建汉唐之盛世!现在,孤王宣布,北伐中原之役现在开始!先复辽土,复捣燕云,再扫六合,最后重建我华夏天朝,与诸君共享荣华!”

下面的人也齐声高呼:“愿随明王扫六合!明王万岁,万万岁!”

……

陈德兴变成“天降明王”的消息,好像插上了翅膀一样,在高丽半岛上疯传了开来,不几日连蒙古统治下的开京也无人不知了。

“从天而降,授命明王……”塔察尔大王嘴里反复念叨了几句,挥挥手,打发几个细作下去领赏了。

细作们带来的消息都是一样的,陈德兴坐着一个名叫通天球的法宝上了天,见到了天帝太一,授了天命,然后又在十几万人的亲眼目睹之下,从天国返回,还带回了通天球。于是便受到万民拥戴,在摩尼山城称明王了。

这个故事听上去都有点玄幻了,可是塔察尔大王本身也是个封建迷信的拥护者。这个时代的蒙古人大多信神,不是信萨满就是信喇嘛信景教有些还相信全真教。而塔察尔大王本人,则是什么神都信,身边有萨满巫师、吐蕃喇嘛、景教教士和全真教的牛鼻子老道还有一个从西域来的天方教阿訇。

他皱着眉头扫了扫身边的各教派神棍,这是在问他们陈德兴这个现世神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法力是否高强……

“大王,”神棍们没有说话,对鬼神之说敬而远之的儒生刘孝元却笑着插话,“陈德兴计穷了,自古装神弄鬼就没有成大事的。陈德兴所谓的明王降世该是菜魔(指明教)的门道,早年方魔头和王念经就打过这招牌,结果还不是灰飞烟灭了?”

塔察尔心道:“原来这个神仙不是很厉害。”他把目光投向刘孝元:“陈德兴在称明王后还扬言要跨海征辽,你怎么看?”

第331章围魏救赵

身为大蒙古国在辽东、辽西、高丽等地的最高军政长官,孛儿只斤·塔察尔现在真的有点小郁闷了。倒不是因为陈德兴成了什么“降世明王”,而是因为他突然发现,堂堂大蒙古竟然成了挨打的一方,而且还是在兵力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

没错,在辽西、辽东、高丽战场上,兵力优势肯定在大蒙古一边。且不计算只能打酱油的高丽人,单是蒙古东道四王所掌控的蒙古人,便接近了八十万。

这个数字在三四十年前是三万户差不多二三十万部民,如今起码要翻三倍还多。以八十万计,已经是往少了算了。后世中国的粮仓东北,再加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现在都是蒙古东道四王的牧场——除了辽西和安置洪福源所部的沈阳地区有少量的农业之外,整个东北都成了蒙古人的牧场。

而在女真和契丹还有渤海国时期就已经进入农耕文明的东北各族,在蒙古人的统治下,不是沦为牧奴,就是逃入山林变成了渔猎之民。东北的元气,直到几百年后的明末都没有完全恢复。

这东蒙古各部的繁荣,完全是建立在东北经济、文化全面倒退的基础之上的。

对于这种倒退,塔察尔大王从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直到如今陈德兴的大军将要来犯!塔察尔大王这些日子成天在研究如何对付掌握了海权的陈德兴,而他得出的结论却是没有办法阻挡陈德兴在辽东、辽西横行霸道。

这不仅是因为蒙古失了海权,千里海疆门户洞开。而且还因为在这千里海疆之内,既没有城池也没有州县,只有无边无际的草场、森林和山野,还有一些被蒙古人杀怕了的各种游猎部落。

换句话说,蒙古人在消灭了统治东北的金国政权之后,并没有真正的在辽东、辽西建立起像样点儿的统治。在陈德兴将要入侵的地方,既没有几个蒙古人的驻军,也没有蒙古人建立的政权,只有一些未开化的部落——如果这些渔猎之民在陈德兴大军入侵的时候不派人去报告蒙古大爷,塔察尔甚至都不知道陈德兴已经来了。

至于在辽东、辽西的沿海地区处处设防,布置蒙古军队,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蒙古部落不可能分散去没有丰美水草的沿海地区生活,那里养不活足够多的牛羊。而没有部落供应,蒙古军队就没有办法得到补给,靠辽地沿海的渔猎之民可喂不饱几个蒙古兵!

所以在兵力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塔察尔,辽东、辽西、高丽战场上,却成了被动的一方。

不过刘孝元却摇着折扇,面带微笑,淡淡地道:“大王,其实陈德兴会不会攻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王您愿不愿意放弃高丽!”

“放弃高丽?”塔察尔的脸色微微一怔,“明经你的意思是,陈德兴想要围魏救赵?”

“正是围魏救赵!”刘孝元摇摇纸扇,“据某家分析,陈德兴虽对高丽志在必得,但是他并不会和大王战于高丽。因为他的那点兵力,在陆地上根本打不赢蒙古东道的十几万壮士,唯一的办法就是迫我们自退。”

“迫我大蒙古勇士自退?”头辇哥插话,“这怎么可能?俺们大蒙古可不会将高丽的大好疆土拱手让人。”

实际上,屠北高丽而撤是忽必烈的命令!只是塔察尔和头辇哥都不愿意放弃高丽这么一块农耕文明之地。毕竟他们这些出身高贵的蒙古大爷都已经享受惯了农耕民族供奉的财货。现在眼看北方汉地的汉侯要造反了,他们再不能从北方汉地吸血,自然就舍不得放弃高丽了。

“陈德兴的水军最强,步卒其次,马队最弱。”刘孝元胸有成竹地说着,“若战于水上,其胜算当有八成;若坚守城寨,其胜算可达六成;若与我蒙古勇士战于旷野,其胜算未必能有一成!”

塔察尔不置可否。刘孝元的分析人人都知道。陈德兴的水军已经打败了郭侃的水军,3000肉搏甲士损失了足足2000,而且他的大三角帆船损失严重,在逃跑途中沉没了5艘,还有7艘也严重受损。现在正缩在大同江里面修船整补,一时半会儿根本出不来!

至于汉人步军的守城战,是个蒙古人都知道扎手!要不然大蒙古咋费了恁么老鼻子劲儿还没把南朝给灭亡了?

而汉人的骑兵,是没有什么人会当回事儿的,哪怕是当了明王,隐约已经是汉人军神的陈德兴,也不可能拥有什么强大的骑兵。而没有骑兵,想要在陆上野战中取得优势那是想也别想的。

若是陈德兴敢让他的大军离开沿海、沿河地区而入内地,蒙古骑兵根本不用和他们会战,靠机动优势打击补给线,也能把陈德兴的陆军饿死了。

所以陈德兴只能采取迫使蒙古人主动攻坚的战术以赢得高丽。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鸭绿江畔筑城,并且屯驻水军。利用水上优势,切断深入高丽的蒙古军队和辽东的联络。

“陈德兴要在鸭绿江畔筑城,再以水军断我归路?”塔察尔沉默片刻,淡淡动问。

刘孝元点点头,笑道:“大王英明!”

塔察尔笑了起来:“真要如此,某家就叫他有来无回!”

刘孝元低声道:“大王,陈德兴所部战力不俗,还需小心应对。”

塔察尔语气森然:“吾东道四王麾下,引弓控弦之士不下15万,何惧陈德兴区区数万之众?”

“陈德兴还有水军精锐!”

塔察尔道:“传令给郭侃,限其15日之内修复所有战船。再令金仁俊、林衍召集三别抄旧部,高丽水军所部前往西京,去郭侃帐下听用!”

……

“蒙古人的水军回到海津镇了吗?”

“没有,至少臣离开的时候还没有。不过蒙古人正在海津镇造船!”

“造船?什么船?”

摩尼山城的一间大殿中,一群人围着一条铺着地图的长桌,一边研究地图,一边在说着话。

问话的是陈德兴,而答话的则是刚刚从海津镇返回的刘阳,这位特务头子在江华岛夜战之后,就以行商的名义贩运人参、毛皮去了海津镇,亲自探查蒙古水军的虚实。

制海权是陈德兴的根本,所以他决不能容忍蒙古人有任何扩充海军的举动。

“是大三角帆船,还配有3个人才能划动的长桨。”

“有几条船?建造的情况如何?”陈德兴连忙问道。

“同时开工的有20艘船,臣离开的时候已经完工一多半了。”

陈德兴还没有说话,北洋舰队提督高大就立刻道:“不能让蒙古人把船造好,否则海上的征战没完了。”

陈德兴冷笑不言。心中却道:“蒲寿庚这货以为海津镇安全是吗?老子就让他知道,凡是靠海的地方,便没有安全的!”

“大王要去袭海津镇?”陆虎一愣,“那么金州还打不打了?”

金州是金国的地名儿,大约就是后世大连一带,在辽东半岛的尖尖儿上。只要据守住几公里宽的金州地峡,那么后世大连市区、旅顺区等大约1000平方公里的地区,就会处于绝对安全当中。这块地盘比江华岛大了一倍,既有天然良港,又有适合开垦的肥沃黑土地。占下来以后,就等于在蒙古东道四王背后插了把尖刀!

他们如果要来夺取金州,那么陈德兴大可以凭险据守,打一场13世纪的旅顺攻防战!如果塔察尔置之不理,那这把尖刀很快会插向辽河和沈阳。

“金州当然要打下来!”陈德兴一笑,伸出根粗大的手指,指着地图上的海津镇,“咱们先打海津,再取金州!这辽东、辽西、燕地的沿海,我们何处去不得?他忽必烈有多少人,怎么守得过来?”

“那筑城的民夫呢?先运去海津?”高大问道。

“先运去海津!”陈德兴笑道,“咱何不在海河入海之口筑个城?就守在忽必烈老巢门口,难过死他!”

“在海河之口筑城?那得多少日子啊?”陆虎问道。

“急什么?”陈德兴笑了笑,“我还要在海津呆一阵子……有20艘大帆船呢!有了它们,海军立时就能扩出一倍!”

“那忽必烈会不会……”

陈德兴看了看陆虎,笑道:“怎么,没有把握吗?担心打不过忽必烈?”

陆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承认道:“大王,您说着了。恶虎我真有点担心……上军不过12500,骑兵师1500,您的近卫师最多出动1000人。加一块不过15000人。忽必烈的燕京再空虚,三万守军终是有的,而且他还能从辽东、辽西调兵增援。”

陈德兴冷笑:“不怕,不怕。我又不要燕京,这回只在海河两岸活动,若是来得及筑城,就让忽必烈来啃我们的坚城,若是来不及,大不了一走了之,这海在咱们手里,何处去不得?”

第332章先复仇者汗

开平城左近,金莲川草原之上,漫山遍野,尽是蒙古营地。每到夜间,就是篝火如海一般,但是站在开平城头往下观望的忽必烈,心中却没有丝毫喜色。

高丽的消息,已经由郭守敬亲自带到了金莲川草原上。虽然阴差阳错间捉到了陈德兴的养母郭芙儿,但是坏消息还是占了多数。郭侃的水军在江华岛惨败,损失了2000名甲士,1500多名水手,还有5艘战船在撤退途中沉没。水军的元气,短时间内无法恢复。

而高丽三别抄军和陈德兴的火并,也以陈德兴的胜利而告终。高丽国王王倎完全导向陈德兴,将济州岛、江华岛、珍岛、巨济岛和一个名叫釜山的港口租借给了陈德兴。同时还接受了陈德兴的建议,在高丽推行起了分封制,分封高丽门阀,利用他们组织的勤王军来维持王氏统治。这个办法虽然隐患不小,但是眼下不失为一个维持局面的应急之法。至少,陈德兴不用分散力量去帮助王倎控制高丽地方了。而且多少还是能从效忠王倎的地区得到一些民夫和粮食。

有了高丽的民夫和粮食,陈德兴便能向辽东、辽西,甚至向燕云地区进军了!

而更坏的消息,还有李璮出现在了江华岛,而且还把自己的女儿李翠仙嫁给了陈德兴!不用说,李璮已经和陈德兴结成了反对大蒙古国的同盟。益都的10万大军,很快就要举起反旗了。

而且,出席陈德兴婚礼的南北豪雄代表还有许多!他们显然都是冲着“复周制,先复燕者王”而去的。南北汉地的军阀藩镇,破天荒的联合在一起了!这些汉人军阀手中的兵力加在一块儿,没有100万也有80万!根本不是忽必烈手中的五六万蒙古铁骑能对付的,哪怕加上东道四王的十几万人也白搭。

现在的蒙古铁骑,可不是成吉思汗那会儿的蒙古铁骑了!西道诸王和中央兀鲁斯下一直在打仗的蒙古人还强点儿,东道四王的那些人,早就过惯安逸的日子了。而且他们面对的,还是汉人最强大的武力——北伐军!

另外,还有一个坏消息!陈德兴很有可能是汉人的大神太一神派下来拯救汉人,对抗长生天的宠儿蒙古人的!就好像长生天给蒙古人派来了成吉思汗一样……

忽必烈当然也是有神仙论者的,自然也容易相信一个发明了发石、天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