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似道哼了一声:“好端端一场功劳,竟然惹出这等麻烦!这陈德兴也真是年幼无知!不,应该是和他老子一个脾气!”

李庭芝摇摇头道:“相公,这可如何是好?总不能有功不赏,难道要连陈庆之的功劳也压下去……”

廖莹中道:“这可不行,要是如此……还有谁肯去和城外的北虏死战?再说临安还有个丁大全等着挑毛病呢!”

他收了礼,自然要帮陈德兴说话了!

贾似道沉默了片刻,又冷冷一笑,“罢了,罢了,人头怎么分吾不过问了。陈德兴也是两淮将门出身,他们自家的事情自家去解决。这恩怨因果,我可不想沾身!”

“相公,那陈德兴此子还可用吗?”李庭芝皱着眉头又问。

廖莹中连忙道:“相公,现在可是用人之际,这样有勇有谋的将才如何能不用?而且扬州诸军之将有几人肯如陈庆之这样拼命的?不如先给他一个武锐军正将的差遣,让他把昨日随他回城的六百多人都管起来吧。”

“相公,”李庭芝觉得廖莹中的话挺有道理,也附和道,“昨日一役,武锐军损失惨重,所余不过两千多人,其中能战的也就那六百多了,若是不用……只怕武锐军就再也恢复不了元气了。而扬州城内诸军多有暮气,如武锐军这样悍勇敢战的实在难得啊。”

贾似道思索一下,点点头,“那就依群玉所言……至于怎么报功,今日军议时先不提,让下面自己去折腾。”

第32章二十二兄弟

“和尚、高大、恶虎兄、二位王兄弟、顾哥儿,在座诸君,我等的第一杯酒,当敬昨日战殁的四千武锐军兄弟和卢右武。”

此时此刻,月明星稀,凉风徐徐,扬州城内,十里长街,琼花楼上,陈德兴一身绿色窄袖官服,站在席间,举着酒杯,向如约而来的二十一位同生共死的兄弟如是说道。

是的,是二十一位,包括陈德兴在内,一共是二十二人,单单少了卢大安一人。经过一个白天,陈德兴率领千余武锐军溃卒,在保障河边背水一战,击破北虏千余骑兵,斩真鞑子首级四百余级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扬州城。昨日出阵的诸军将领自然是闻风而动,都憋着股力气想抢到一份足够大的功劳!

虽然赵宋立国以来便崇文抑武,坚定不移地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将一干武夫压制的死死的。但是到了南宋末世,随着蒙宋战争连续不断,国家的财政又濒临破产。大宋的官家和文官们渐渐的已经失去了对武人的绝对控制——以文驭武的关键,还是大宋朝廷能拿出足够的财帛喂饱一帮骄兵悍卒,使之不以三军主将为衣食父母。可是自绍定、端平以来,会子滥发,褚币贬值,军中厮杀汉们实际上的军饷已经大不如从前。这大宋的军将,自然也没有过去听话好指挥了。

而且,此时的蒙古帝国实行的又是分封体制。虽然汉人在蒙古帝国的地位不高,不如蒙古人、色目人受信任。但是一干蒙古汉军世侯却实实在在的是一方诸侯,拥有自己的军队、地盘和百姓!

整个北方汉地,真正由蒙古帝国直辖的地盘并不太多,大部分土地都是几十家汉军万户世侯的天下。其中地盘最大的益都行省相公李璮占有了差不多整个山东半岛,拥兵七八万之众,官位、地盘、军队都可以传给子孙,俨然一国君王。而他的父亲李全昔日率众归宋的时候,不过得了个正七品的武翼大夫,待到据有山东二府九州归宋也不过是升到了广州观察使(正任官)。

相比之下,大宋武夫们的地位的确有些低下了,现在朝廷发下的财帛又大不如前,若是文官们再压制得太凶些,率众叛国的事情也不是不会发生的!

如今四川的局势大坏,便是由于朝廷肃清余玠在四川的旧部和党羽而起——四川的军头们又是叛乱又是投降的,差不多把川北防线给拆了,全然没有当年高宗皇帝斩杀岳飞,清洗岳家军时的顺服了……

这也是贾似道为了怎么分配几百颗斩首的功劳而头疼,又不肯出面强压陈德兴的原因。要是换成北宋天下承平的时候,有哪个武人敢让贾似道这个级别的帅臣头痛,直接用军法斩了都没一定!昔日北宋名臣韩琦不就随便挑了个罪名斩了狄青部下的勇将焦用的吗?

陈德兴敢明目张胆拉山头也是基于眼下的形势。要是他不幸穿越到文治鼎盛的北宋,他敢忤逆韩琦、文彦博这样的名臣试试?明天说不定就是一个军法从事去挨刀子了。

而今日赴宴的诸人,都已经知道陈德兴在为他们的官位奔走,还预备和扬州城里的两淮将门顶上一顶,都流露出了感激的神色。如今的大宋虽然有点官满为患,但是对于一帮没有任何背景的赤佬军汉来说,官还是很难得到的。哪怕他们在战场上立了功劳,斩获了北虏的首级,多半也会被上官吞没,他们顶多能得些日益贬值的褚币去吃顿好的……这大宋朝的会子真是越来越不值钱了!陈德兴今日在琼花楼内点的两桌酒席,竟然要价六百多贯(会子)。一个战士和蒙古人血战一日所得,还不够在扬州城内吃顿好的,这样的光景,让陈德兴想到了六百九十年后的民国末年,同样是国之将亡,还真有几分相似之处啊!

不过所不同的是,如今的大宋,还拥有全世界最发达的手工业,江南、浙江、福建、广南等路,还拥有全世界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而且,如今的大宋,还有全世界最先进、最发达的造船业!就凭这一点,陈德兴便有挽狂澜、扶天倾的信心!

将手中一杯琼花露洒在地上之后,陈德兴看看左右,要挽狂澜、扶天倾可不能孤家寡人一个。这里的二十一人可都是和他一起在战场上打过鞑子,吼过共赴黄泉的!

“诸位还记得昨日在保障河边所言吗?”

“记得!愿随承信赴黄泉!”名叫高大的军汉第一个吼了起来。

“愿随承信赴黄泉!”其余人等也跟着吼道。

陈德兴点点头,道:“诸君愿以性命相托,某自当与诸君共富贵!此次,某便拼得性命不要,也为在坐诸君一人谋一个官身!”

“俺们愿为承信效死!”这回是顾大力这个走江湖卖艺的出身的汉子嚷了一声。陈德兴准备替他争取的官阶是从九品承信郎,和陈德兴现在的官位一样。虽然是最小的官,但却是他这等军汉梦寐以求的,如何不感激涕零?

“俺们愿为承信效死!”

二十一人再次齐声高喊!不用说,肯定将酒楼内的客人们吓了一跳。不过这正是陈德兴想要的……能得二十一条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还砍过真鞑子脑袋的厮杀汉效死,已经足够让扬州城内的那些将门忌惮上几分了。

现在督军援蜀的安丰将门领袖吕文德,不就是因为有一群伐木烧炭的好兄弟帮衬,才得现在的地位么?今日的陈德兴,难保不是又一个吕文德!

对了,陈德兴和吕文德、夏贵好像还是同乡,都是淮西路安丰军人士……

陈德兴微微一笑,冲在坐诸人叉了下手,道:“诸位看得起陈某,愿意追随陈某去做一番事业,实乃陈某之信。而陈某不敢让诸君效死,但求与诸君结为异姓兄弟,共患难,同富贵,不求同生,但求同死!”

这是……要和古人拜把子了!来自后世的陈德兴是深知干部的重要性,没有好的干部,什么事情都很难做成,而没有干部,那么事情连做都没有办法做!而且陈德兴还知道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道理。这个时代的军中,结义兄弟和拜老头子是很流行的。陈德兴现在就准备采取这个方式,将自己的小团体草创出来。

“俺们愿和承信结拜!”

“承信就是俺们的大哥!”

“今后俺的性命就是大哥的啦!”

下面一干武夫哪里会拒绝和陈德兴结拜?他们的官,他们的前程,他们的富贵,除了陈德兴还有谁能给?而陈德兴也立即趁热打铁,让琼花楼的厮儿取来了香烛雄鸡,就在这琼花楼上和一众赤佬军汉喝了血酒,拜了把子,结成了所谓的琼花楼二十二兄弟。

而这二十二兄弟中的大哥,自然是年纪不大的陈德兴本人——当大哥是可以不看年纪的,不过接下去的兄弟却是按照年龄大小排列,分别是刘和尚、高大、陈硕、陆虎、顾大力、王威、齐塔、谢有田、王虎、谢有房、王陆飞、谢有财、王水飞、曾阿宝、于保、曾阿全、严济民、陆六、曹安、朱四九、谢千一。

第33章军头们

“诸位弟弟,时候不早了,大家都先歇息吧!待到诸位弟弟的差遣、官职下来,某家再和诸位去琼花楼痛饮!”

这个时候,陈德兴已经回到了军营,豪爽的冲着二十一个新认的兄弟一叉手,然后就摇摇晃晃往自己居住的厢房走去。刘和尚和一个年纪很轻,样貌颇为朴实憨厚的汉子对视了一眼,便轻轻跟了进去。

“和尚,四九……是你们吗?”

陈德兴一屁股坐在了榻上,一边脱着自己的靴子,一边借着洒进窗户的月光,打量着跟进屋子里的两人。

那样貌朴实的青年叫朱四九,泗州盱眙人,看名字就知道是劳动人民出身,今年只有十七岁,一年前到扬州投在了武锐军中,是陈德兴手把手教会他使用武艺的,因而也被陈德兴看成自己人,在昨日的战场上相遇后,就给他安排一个临时队将,现在更是要提拔他做官!

只见朱四九取出火镰点上油灯,厢房里面顿时一片昏黄,然后又走到了门口,才回头道:“大哥儿,俺今晚就守在外面,您放心睡吧。”

他要替自己守门……有那么严重?陈德兴揉了揉太阳穴,还是有些晕乎,琼花楼的酒度数不高,可是后劲却不小,从刘和尚手中接过碗凉茶喝了一口,才感到稍稍清醒了一些。

“和尚,出了甚事情?”他看着一脸凝重表情的刘和尚问。

“大哥儿,”刘和尚也改口叫陈德兴大哥儿了。“你没有发现卢大安不见了么?”

陈德兴一笑,“和尚,有什么就说吧。”

刘和尚皱着眉头道:“这卢大安今天下午就被雄胜军的人叫去了,和他一起去的还有新来的机宜梁崇儒。”

“梁崇儒?”

“他是雄胜军都统制卢左武的东床!”

……

贾似道的抚帅节堂之内,此时有数名锦袍汉子,正按剑据几而坐。这些人都是汇聚扬州的诸军都统制,虽然都是手握重兵的一军之主,但是在督军多年的贾似道面前,却都摆出服服帖帖的样子,恭听将令。

节堂之中,一片令人喘不过气来的肃杀。

贾似道是进士出身,又是大宋官家赵昀最宠爱的贾贵妃(虽然已经死去多年,但是却留下一女,乃是赵昀唯一存活的后代,无比痛爱)的弟弟,以文士掌军事,在两淮、京湖等地督军抵抗蒙古十八年,早就磨练出了一股狠厉之气,在军中很有些威望。如今大宋的财政已经濒临破产,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用丰厚的军饷赏赐笼络将士,下面的带兵官们自然也就容易养成势力,一个个都桀骜起来了,也就是贾似道这样的人物还能镇住场子。这也是大宋官家赵昀对他信任有加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场子,终究是越来越难镇了!

这个时候,贾似道只是目光淡淡的,从在座每人脸上缓缓看了过去。

吉州刺史、河南招抚使、知淮安州兼京东招抚使夏贵。军中宿将,今年已经六十有二,须眉皆白,不过腰板仍然挺着笔直,一双眼睛半睁半闭。此公是淮西安丰军人,和同乡吕文德并列为两淮将门的首脑人物。眼下淮东、淮西诸军都统制大多是他的晚辈旧部,运河以东诸军也都受其节制。而且他所带的守淮诸军一直以来和山东李璮的人马打个没完,虽然不是什么大阵仗,但是却让军队一直处于战时,所以算是两淮诸军中的劲旅。这一次夏贵便是亲自带了一万大军自淮安赴援扬州。

只是夏贵的资历实在太老,从军四十多年,功劳、官位都已经足够了,根本没有什么打硬仗的劲头了,不过争功的心思也淡了下来,昨日一战根本没有带兵出城,自然没有脸面去争功劳。虽然他的人在保障河对岸的城墙上用神臂弓支援了陈德兴的人作战,但是夏贵却当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左武大夫、道州刺史、雄胜军都统制卢兆麒,五十许人,身高体壮。这是昨日战死的卢兆麟的族兄,同样也是安丰一系的将领。不过他的雄胜军却已经暮气沉沉,既不雄,也难胜!就连新募集的武锐军,都比他们打得好!不过打得不好不等于不要功劳……倒不是为自己,而是替安丰卢家的子弟在争!毕竟昨天随卢兆麟战死的武锐军军将当中,就有不少人是姓卢的!

宣正郎、宁淮军都统制李和,四十多岁,也是早年追随赵葵从军,参加过围剿李全和端平入洛等战役的老将,不也有些暮气沉沉了。他所将的宁淮军也一样满是暮气,在战场上提不起多少劲头了。但是对一个遥郡官——就是在武官阶后面加一个刺史之类的名号,和夏贵这样的“正任刺史”是不能比的——还是很有些兴趣的。

宣正郎、敢勇军都统制程大元,四十许人,生得矮小精悍,淮东通州人士,从军二十多年,正是建功立业的年纪。

正侍郎、雄边军都统制范胜,年过五旬,从军三十余年,也是两淮将门一脉,同吕文德、夏贵、卢兆麒、程大元还有范胜等人抱成了一团。

以安丰一系为核心的两淮将门,现在隐隐就是一个军阀集团了!不过这个集团一直以来对贾似道还算恭敬。

而在夏贵正对面坐着的,则是李庭芝和两淮抚司亲军都统制韩震、副都统姜才,此二人都是濠州人,但不是两淮将门的核心人物,是被李庭芝一手提拔起来的。现在的官阶都是右武郎,算是刚刚挤进横班(横行官),正是意气风发,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昨日一战,他们俩指挥的亲劲簇帐军打得不错,斩获了五百多颗鞑子首级。可惜却被异军突起的陈德兴盖住了风头。

想到陈德兴,贾似道就有些哭笑不得,这个年轻人的勇略、智谋都算得上成。可惜脾气总有些倔了。恐怕还需要打磨一番,才可当大任!就不知道官家会怎么提拔他了,万一真的给了个横行官……这可就和节堂之内的诸军都统制差不多了,谁还能压住他?还是找个老军头去打磨他一番,受点挫折才好使用……

贾似道微微摇头,咳嗽一声,打破了节堂当中的宁静,看着众人的目光都投了过来,他才淡淡一笑:“诸位,昨日一役虽然是个大捷,斩获了一千颗鞑子首级,但是北虏却没有退兵的意思,方才有哨探来报,北虏已经分兵渡过运河,看来是要袭扰宝应州和通州一带了。看这样子,还会继续分兵四掠,说不定还会驱赶扬州左近的百姓来扑扬州城……都是老套路了,总之就是百姓吃苦!吾等守土之臣还是得多想点法子快些击溃了北虏为上啊。”

“相公,欲早日击溃北虏,还需尽早整补扬州诸军。”李庭芝接过贾似道的话头,继续道,“昨日一役,诸军皆有折损,又以武锐军为最,足足损了四千将士!连都统制卢右武都殉了国……现在应该尽快选一良将执掌武锐军,然后再募兵补齐军额。”

贾似道点点头,目光环视诸将,最后落在了战死的卢兆麟的从兄卢兆麒身上,淡淡道:“左武,卢右武是你的从弟,武锐军中也多有安丰卢家的子侄。这一次和陈德兴一起立下大功的卢大安也是安丰程家的族人。这武锐军都统制一职,吾看暂时还是由你代理吧。”

第34章众怒

“正诚正诚,你可算来了!作日一战,真是苦了你了!”

卢大安这辈子恐怕都没享受过卢兆麒这般的礼遇。两人虽然都姓卢,还都是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