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蒲寿庚嗤的一笑:“福建一路有甚用处?吾观大宋东南沿海,就是泉州、广州、明州(庆元府)、杭州(临安)四州而已。若能全据,一国之财,就尽入吾手中了。”

他的思路说起来和陈德兴是有点相似的,尽收一国的财富,并不一定要占领全部领土,建立一个庞大而难以管理的官僚体系。只要能占领最富庶、最重要的贸易城市,就能从一国的贸易流通和手工业生产中抽取财富。这可比从农村抽取财富要容易多了。

实际上,后世的殖民帝国,也大多遵循这样的发展路线。先控扼殖民对象的交通要道和贸易城市,以便从殖民地最大限度地吸取财富。然后再一步步向内陆发展渗透,以其建立全面的殖民统治。

而在没有多少原住民的殖民地,殖民者也是先点而线而后到达面的。很少有谁一上来就全面占领全面控制的——那样的花费就太大了,收回投资的时间也太慢长了。

……

“西风起了!”

一条福船已经张开了船帆,乘风破浪向东而去。青衫儒巾的梁崇儒跨进了船舱,冲着正在喝闷酒的老丈人喊道:“西风起来了,小婿问过船头了,最多两日,我们就能到高丽国了!”

赵葵动用的许浦水军的海船送卢兆麒、梁崇儒东去。许浦水军驻扎在长江口,既有江船也有海船,经常会放船跑高丽。许浦水军的上层和高丽方面的人物也是有往来的。这一次负责送这对落魄翁婿去高丽的是个干办机宜文字,名叫徐来发,就是长跑高丽航线的人物。能说一口流利的高丽话,还认识高丽的“卫社功臣”,三别抄军大将,现在的门下侍中金仁俊——三别抄军的大将当然也经商,高丽和大宋的海贸,便是由两边的武人在操控着。昔日两淮武人的领袖赵葵甚至还和高丽崔氏(武臣集团首领)世子崔沆见过面。

而卢兆麒对高丽也不陌生,卢家商行早先也和高丽做过买卖,即便是如今,卢家在高丽首都开京还有铺子。

“高丽……老夫在高丽还有几个姓崔的朋友,也不知他们如今都怎么样了?”

卢兆麒自然萎靡的很,临安政变完全出乎意料,如果不是贾似道让人来通知他们赶紧逃跑,他只怕已经是陈家军的刀下鬼了。

可是急切之间能跑出来的,不过是卢兆麒翁婿还有卢兆麒的女儿(梁崇儒的妻子),卢家的几个子侄。偌大的家业,数以十计的姬妾,还有卢家大宅地窖里面的铜,统统都丢个干净!至于卢家在临安府、绍兴府的田地也都被抄没入官。好大一个家,就这样彻底败了。这样的际遇,到是个高丽崔家的子弟有些类似。

“崔氏一门还能有什么好?”徐来发嗤的一笑,“四代权臣,挟天子令诸侯,何等风光,一旦事败,自是破家灭族了!”

“就不知什么时候轮到陈家了!”卢兆麒恨恨地道。

“姓陈的聪明,没有单独掌控大权,而是拉贾似道他们出来合伙。这样只要陈德兴的大军不败,陈家在临安的势力就不会倒。”梁崇儒咬着牙,“这样,咱们就没有翻身的日子了!但愿高丽人能给姓陈的一点苦痛尝尝。”

船舱里面,众人沉默不语。高丽的武力如何,看这些年他们抗蒙的战绩就知道了。高丽北部沦陷,变成了蒙古人的双城总管府和东宁府。首都开京无法守御,只能迁国王、百姓于江华岛暂避——这还是高丽崔氏最强势之时的抗蒙战果。而如今,干脆除掉了坚决抗蒙的崔氏一门,举国归顺蒙古当了附庸。如此武力,又如何能抵挡住陈德兴的入侵?

一旁陪同卢家翁婿东去的徐来发却摇摇头,道:“其实高丽人未必会和陈德兴开战……”

梁崇儒一愣:“何以见得?”

温久道:“高丽武人并不甘心臣服蒙古的,三别抄军中想要再战的人一直存在。若是蒙哥汗败死,蒙古内乱的消息传到高丽,没准高丽武人就来一场政变,然后和陈德兴联手共抗蒙古了……”

这个可能……的确是存在的!陈德兴虽然要在高丽开辟基业,但是他所求的并不是立即统治高丽全土——这样太麻烦,收益也不够大。陈德兴所求的,其实是取得高丽对外贸易的控制权,同时让高丽朝廷向自己的军队提供米粮和壮丁。

……

而此时此刻。庆元府,定海港码头上。被北伐军裹挟的工匠、明教徒和部分民众还有流放的囚徒,正扶老携幼,带着不多的一点家当,在数千北伐军士兵的监护之下,默默上船——这部分人到达定海的时候约有两万七八千,现在则又加上在定海当地裹挟的工匠民众,总数已经超过七万!

另外,定海港中所有属于阿拉伯商人和大宋朝廷的海船,全都连人带船被北伐军夺取,总数不下千余艘!还有数量超过100艘的黄家商船随行——由于临安政变的成功,黄家并没有被朝廷通缉,自然可以把可以调动的船只都调来定海港。

此外,王自生还带来了不少艇匪海贼的战船,大多是比较坚固,适航性也较好的福船,一共有16艘,船上的水手海贼则有3000余人,全部都加入了北伐军,编成了北伐军海军右军。由王自生担任了海军右军统制。

加上这3000人,集中在定海的北伐军人数已经超过了26000人!再算上被裹挟的民众,将要从海陆前往济州岛的军民总数,已经超过了10万之众!需要搬运上船的物资,更是堆积如山!因而整个登船的过程,也非常缓慢,需要几天几夜才能全部完成!

第281章新生总是从阵痛开始

“快!快点上火!”

张九大声的下令。他正带着一队士兵在放火——放火烧南人的房子!这一幕不知多少次出现在他的梦中,在他没有被陈家军俘虏之前,他就时常做梦梦见跟随蒙古大军扫平江南,一路烧杀抢掠,无比的痛快。

可是今天,这个梦想仿佛是实现了。但是烧房子的目的却不是为了平定江南,而是要迫使南人北上——整个定海港的居民区都会被放火烧毁!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无论是商人、工匠、苦力或是别的什么人,都必须跟随北伐军北上!

十万人泛海而去,先在高丽沿海安家,然后再去辽东创业,最后再从海路或是出辽西进取燕云。这便是陈德兴的北伐。

和临安、绍兴跟随来的明教徒众不同,这里的人们大多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但是有些事情却由不得他们自己选择……北伐军不能有军无民。

粮食可以取之于高丽,但是船只、兵器、衣甲、火药必须自产。而且要在高丽、辽东立足,就必须要建立殖民城市,作为殖民统治中心。而殖民城市,自然少不了市民或是国人。这国人,当然只能是汉地移民而去的百姓。

裹挟民众北上,显然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移民手段!

至于怎么裹挟,陈德兴不会,但是中国历史上从来不少成功的例子。烧房子、断后路,显然是裹挟民众时必要的步骤。

当然,在烧房子之前,房子里面的居民已经被集中到了港口——就是那些扶老携幼,带着仅有的家当登船的人们。不过也不是所有登船的民众都是非自愿的。

实际上,裹挟计划也是经过反复研究制定出来的——现在北伐军参谋处还非常幼稚,制定的计划远远谈不上严密,但是总比没有的好——北伐军的参谋们认为,应该仔细编组移民。将自愿迁徙的明教徒、被迫迁徙的定海居民,还有临安、绍兴两府的囚犯,按照一定的比例混编。

而且,明教徒众还发给武器!每艘船上还安排少量的北伐军士兵(多是明教徒)。由他们负责监视被迫迁徙的人们……

等他们到了高丽沿海,同样会采用混合编组,分开安置的方法。将这些汉人分别安置在济州岛、珍岛和江华岛。集中建立起移民城市、移民农场和移民牧场——当然,十几万人的饮食不可能取自移民农场,只能征发高丽的粮食!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是殖民者,和蒙古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所以也不能指望高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他们。

在完成了殖民和对高丽朝廷的压服之后,北伐军就会展开第二步、第三步计划——北伐和殖民将会同时展开!

北伐的目标是辽东半岛的最南端——金州地峡、大黑山以南区域,大约有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后世大连市区的部分地区。金州地峡不过5公里宽,大黑山又有险要可守。只要筑起城防,配以火炮,任凭多少蒙古勇士也不可能用血肉之躯将之攻破。

只要立足辽东的计划达成,忽必烈大汗的背后就立时架起了一门大炮!辽东半岛、辽西走廊、山东半岛,甚至燕云地区,都随时会遭到北伐军的攻打!忽必烈汗必须要在上述所有的地区布防重兵——实际上就算布防重兵,也很难守住。因为拥有海上优势的陈德兴,可以通过海路,将他的大部分兵力用于攻击一个要点!

而第二期殖民的目标,则是千方百计扩大高丽的汉人族群。将早年移居高丽,尚没有高丽化的汉人都聚拢到北伐军旗下。在高丽南方沿海地区划出地盘,供他们安居。同时,在他们中间传播融合了明教的天道教。

当然,还要宣扬士道精神!比较理想的办法,是用士道加天道来给整个民族洗脑。

至于第三步殖民北伐的目标,则是北上、南下。北上是向辽东半岛全境扩张!可能的话还要在后世的北海道、海参崴建立基地。同时对当地土著展开工作,或是拉拢,或是驱赶,或是消灭!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组织起土著雇佣军用来和蒙古人作战。

南下自然是对日本和南番展开殖民扩张,当然殖民扩张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武力,也可欺骗……

这些目标、计划,都是非常宏大的。而起步,便是从裹挟民众开始,从烧毁定海居民的房舍开始。说起来,还真是有些不择手段!

“房子,俺们的房子没有了!”

“家没有了!”

“造孽啊!”

“俺的命怎么就恁般的苦……”

火光烟尘扬起的时候,码头上正在排队登船的人们突然就爆发出了撕心裂肺的痛哭。被烧掉的,毕竟是他们的家!而远方的家,又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叫他们如何不伤心欲绝?

在定海港外开酒肆的苏言、苏紫葵父女这个时候就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儿。苏言原是读书人,考过几次解试,可惜都稍逊了些文采。不过他并不死心,一边苦读一边和娘子在定海港外开了个酒肆,也不是什么高档次的地方。就是酿些黄酒卖给码头上的苦力、船工。虽然赚不到几个,可一家人总归是其乐融融。没想到如今却遇上了这样的横祸!苏秀才的娘子去绍兴省亲未归,苏秀才和女儿紫葵却被陈德兴这个大奸雄裹挟了去……

“不许哭,不许哭,哭什么哭!俺们是去建光明天国的,有甚好哭?”

“都他娘的给老子闭嘴!谁再哭,老子揍扁他!”

队伍中的明教徒们立即吼了起来,有些人还挥动手里的棍棒(他们的武器)恐吓被裹挟的平民!还别说,这些明教徒在关键时候还真能派上用场了。

一番恐吓威胁之下,痛哭渐渐变成了轻声抽泣,人们又开始很不情愿的登船了。

“闺女,走吧,这都是命啊!”面白无须的书生苏言又最后看了一眼正在燃烧的家乡,拉着女儿的小手,背着个不大的包裹,踏上了从一艘福船上延伸下来的跳板。

“爹爹,我们会回来的,我们会回来找娘亲的!”小女孩轻轻咬嘴唇,懂事的安慰着父亲。

而在这对苦命父女不到二十步开外,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陈德兴,正面无表情的和赵复、墨影娘在冷眼旁观。

“上船的速度还是有些慢了。”陈德兴皱了下眉,“就怕风向改变啊!”

“不会的!明父不会让风向改变的!”墨影娘同样面色平静,一如既往的圣洁高雅——因为她坚信自己是遵循明父的指引,辅助明王,拯救世人。

那些被裹挟的人们,其实是被拯救的——虽然他们并不想要这样的拯救!

理学大儒赵复的面孔上同样没有一丝愧疚,他见过比这残酷一千倍的事情,只是冷冷道:“将主,不行的话,晚上点了火把照明,无论如何总要在2天内全部登船,哪怕淹死几个!”

“就这么办!”陈德兴赞成的点点头,沉默了一下,又看着墨影娘,“影娘,明教和天道教合并的事情考虑的怎么样了?等到了高丽和辽东,一个强大的教门还是非常有用的!”

“正在和任观主商量。”墨影娘道,“我们明教这边没有问题,叫大明道也可以,叫天道教也行。只要有正邪二元和光明胜黑暗还有明王降世就行。”

明教就是这个特点,可以和其他宗教融合——而正邪二元,光明胜黑暗还有明王降世这一套教义,和道教的那一套也可以相融。因为道教是一个多神教,而且没有明确的最高神,天道教完全可以立一个“光明天帝”当至高神。而且教义中本就存在妖魔,立一个黑魔王也没有什么不行的。另外,道教中也有上仙下凡的说法,明王下凡同样是可以被接受的。

看到陈德兴点了点头,墨影娘崭露出了笑颜,一对明眸注视着陈德兴:“将主,我的意思是,等在高丽站稳了脚跟,您就应该上明王的尊号!”

陈德兴上明王尊号,便是确立了新的天道教的国教地位!而且世俗统治者拥有宗教尊号,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政教合一!

“要我上明王尊号可以,但是须天下明教一体入天道!”陈德兴目光炯炯,看着墨影娘,“影娘,可以做到吗?”

后世政教合一政权如何,眼下的陈德兴也不去多想。现在摆在他面前的,还是如何在高丽、辽东站稳脚跟,如何发展壮大,如何把蒙古人撵出中原。只要能达目的,就没有什么手段用不得的。

而且汉人和世界其他民族的历史,明明白白的表面,放弃宗教就是放弃了一股强大的,可以凝聚民众的力量!

墨影娘微微躬身,一脸严肃地道:“明王法谕,莫敢不从!”

陈德兴放沉了声音:“若是有人不从呢?”

墨影娘道:“杀!”

第282章谁主谁奴

定海港口,西风已经渐渐猛烈起来了,海浪不小。推得港口那些木船一阵阵的起伏波动。十艘桨帆舰早就已经拔锚出港。在定海港外列队巡弋,四下警戒。他们是在防备着蒲家船队可能发动的进攻。

在码头上面,两个身穿儒服的男子正信步而走,经过每一处,就有担任警戒任务的军官士兵向他们行礼。这两人,一个就是北地招讨使,海东、辽东节度使陈德兴。还有一人是海东、辽东节度判官,现在陈德兴的首席幕僚赵复。

赵复在北地二十多年,是名动一方的大儒,自然有许多弟子,其中还有来自高丽的学生——高丽文臣也是儒生,又亲近蒙古,把子弟派去燕京并不奇怪。通过这些高丽学生,赵复也知道了不少王氏高丽的内情。

“先生,你说高丽的文官和武臣,到底谁比较容易合作?”

“那要看将主想做什么了?”赵复思索着道,“若是将主想联合三别抄军共抗蒙古,自然要和高丽武臣合作了。若将主只是想将高丽当成粮饷之源,那么三别抄军就是个麻烦!”

“麻烦?”

“当然是麻烦!因为三别抄军才是高丽真正的主子。”赵复笑道,“高丽的文武之争由来已久,不过一百多年来都是武臣压倒文官控制国家。一国之利都是武臣的,文官不过食些残羹剩饭。”

“和咱们大宋正好相反?”

“这个……其实高丽的文臣和咱们这里的文官不大一样,他们那里可没有正儿八经的科举(王氏高丽有不正规的科举),能当文官的大多是世家子弟,类似于咱们的汉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