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雄天下-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一清二楚。而城北的余杭门,又被叛军夺占,作乱的竟然是全天下头一等的精锐——霹雳水军!
大火,魔教,兵变。三场巨祸,竟然同时出现!每个置身其中的官员士卒都在思考,在揣摩——这富丽繁华的行都临安,难道要断送在今日了吗?
军官士卒们的目光,都下意识的往城南皇城的方向望去。仿佛在盼望着皇城之中的大宋官家在这个大乱将其的时刻,拿出些雄主气魄,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乱子压下去!
官家此刻已经由朝天门进入了皇城,临安城的地形是南高北地。倚着凤凰山而建的皇城,是整个临安城的至高点,同时也是一座坚固的城堡——实际上,整个临安行都,便是一座在军事上南以贡献的城堡。
西城临湖,南城临江,北城倚着运河,东城也有宽阔的护城河。城墙是如此高大坚固,水旱18座城门便是18座小小的堡垒,拱卫着大宋帝国的首脑。城墙之外,还有一系列的支城支寨,布列环侍,扼守着各处紧要。
这样的城池,若是众志诚城,纵有百万之敌,也奈何不了。可是这座城市中的百万居民和七万三衙禁军还有朝廷百官,真的有倚城死战的决心吗?
如果他们有这样的决心,历史上蒙古大军兵临江南的时候,这临安城就真的不能一守?若是临安、建康、绍兴、庆元处处坚壁,城城死守,汉家天倾,未必没有挽回的余地!
可惜临安城虽是必守之城,其内却没有死守之人。
调集三衙大兵的命令早就从枢密院都房,还有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的衙门里面传了出去。城内的各处军营,都传出了集结部队的号声、鼓声。穿着战袄的骑士策马飞奔在大街小巷上面,将各种各样,有时候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命令送去一处处军营衙署。
可是命令下了一道又一道,却始终见不到几个三衙大兵到军营应卯。除了实现被集结起来准备去解除临漕镇上霹雳水军武装的万余人,就只剩下把守各处城门,各处衙署还有驻守皇城的不到一万三衙兵还能勉强找到人影儿。剩下的五万余人,在这个大乱降至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保大宋、保官家,而是急急赶回去保他们的家宅妻儿爷娘。
一年不过几十贯的会子还有百十斤糙米,真是犯不着把大好性命搭进去的!
反正临安东城的魔教不过乌合,多半是被陈德兴给煽动起来的——这些临安子打仗的本事不行,揣摩起政局来倒是个个拿手——今日的祸患,多半是陈德兴要兵变夺权,顶天是个“挟天子、令诸侯”的结局。他们这些三衙大兵总是有一口安生饭吃的,大不了不当兵去当老百姓吧,反正谁也不靠那几张会子过日子!
这种送命的事情,能躲还是躲一下吧。
……
“太尉!王太尉兵败,城东告急,东墙八门已经闭了七门,只剩下东便门可供出入。王太尉请太尉速发大兵往援……”
“太尉!东城、北城各处皆有火起,临安府无力扑灭,想让咱们三衙军调兵3000往救……”
“太尉!绍兴萧山亦有魔教起事,萧山渡口已经被魔教控制,萧山县城、绍兴府城情况不明!”
“太尉,据郑御带报告,占据余杭门的逆贼约有300人,有铁甲、强弩、弯刀等器械,还掠了余杭门武库中的床子弩和霹雳炮,现正在余杭门城楼和瓮城布防。另外,逆贼人人有马,马匹都存在余杭门的瓮城之内……”
“太尉,临漕镇的殿前左军还没有联络上,尚不知道逆军主力动向。”
提举殿前诸军兼临安镇抚使韩震的中军,现在就设在朝天门城楼上。朝天门内,大队大队衣甲鲜亮,器械齐备的军卒已经集结完毕,正待命将发。
城内城外各处的军报流水似的送了过来,消息都非常不好,听得韩震只抽凉气儿。王坚居然在临安魔教手中吃了亏!东墙城门都已经封闭……虽然不大担心魔教攻城,但是临安城东墙也不能不守吧?靠东墙八门不到2000的守军加上王坚守中的残部,怕是不足用的。
另外,萧山渡居然被绍兴的魔教占领了!萧山渡是临安通往绍兴、庆元的咽喉要道。而临安城东、城北又被陈德兴和魔教控制。万一临安守不住,官家该往何处退去?难道要钻浙西的山沟沟吗?谁知道那里有没有魔教徒众埋伏?
这看似固若金汤的临安行都,怎么一转眼的功夫就摇摇欲坠了呢?判临安府的马光祖已经急急忙忙走来了。
“马学士,您怎么来了?有什么让下面的人吩咐一声不就行了?”韩镇不敢在马光祖跟前充大头,连忙起身相迎。
马光祖一副气急败坏,摆摆手道:“韩镇抚!半个临安城都快烧没了,你什么时候才能发兵灭火?”
临安的大火最先是从德寿宫附近开始烧的,借着风势很快蔓延开来。但是也没有把半个城烧掉,只是在城东、城北烧了一片。临安府下面有专门救火的官署,还有两个县衙,县衙下又有里正、保长,现在正全力组织民壮在扑火。虽然一时难以扑灭,但总归已经控制住了。不过作为一府之长,马光祖总是希望能早一点把大火扑灭的。
韩震却是一脸无奈:“学士,下官手上就只有一万两千人……至少要留4000人守着皇城和官家,得用的只有8000,城东的王太尉已经遣人来求救,总要分个3000去守东墙,怎么也不能让魔教打进城内吧?剩下的5000人能不能拿下余杭门还两说呢,要是拿不下来,让陈逆的3000人进了城……”
陈德兴的3000人进了城会怎么样,韩震不说马光祖也是明白的!这场变故之后,就算陈德兴抢一把就走,大宋的半条性命也没有了——官当到马光祖这个程度,当然知道眼下的大宋是个什么形势了,两淮、京湖、四川,隐隐已经是藩镇割据!那些藩镇之主,之所以还比较恭顺,不似唐季五代的节度使那么无法无天,就是因为300年以文御武的余威!
300年来,大宋的武臣被文官死死压制,哪怕如岳飞这样一度拥兵据地的大军阀,也不敢或是不想反抗文官主导的朝庭。
而现在,陈德兴带了3000大兵就敢在临安作乱,最后要是制裁不了这个无法无天的军头,以文御武的最后一层画皮,可就被剥干净了!
几个顶盔贯甲的军官这时走上了城楼,朝着韩震叉手行礼:“太尉,各部都已经整队完毕,请太尉下令吧!”
韩震朝马光祖苦笑一下,拱手道:“学士,下官领5000人去扑余杭门了……请学士尽可能召集些人手以防万一吧!”
“万一?万一……当往何处去?”
“守朝天门吧!”韩震沉默一下,“总不能让官家去城外蒙尘……”
……
“魔教……明教现在是什么状况?能联络上他们的头目吗?”
“将主,您是想把明教收为己用么?这些人都是食菜拜魔的,怕不好驱使……”
“大哥,俺家老道和魔教的顶天和尚认识的,或可请他出个面。只是魔教有他们自己的一套主张,咱们的大义和天道教恐怕很难溶了他们。”
“现在是打天下,打天下的时候人越多越好!明教的人只要肯和咱们一起干,哪有不能容的?道士,你现在能联络上任真人吗?”
“能啊,俺家老道的道观就在西湖北岸,等天黑时我就亲自去一趟!”
“好,就这么办,想办法把明教的那个顶天和尚约出来。”
余杭门城楼上,陈德兴正在和任宜江刘阳两人讨论怎么拉人头的事情。动员城东贫民早就是计划中的事情——穷人望造反,造反靠穷人的道理,陈德兴是很知道的。他现在要拉人入伙就只能打流氓无产者的主意,高高在上的士大夫可没有什么人会加入的当然,也不是一个没有。
三个人正说话的时候,就见张弦士快步跑了上来,站在陈德兴面前行了一军礼:“将主,三衙大兵已经上来了!”
第258章居然这样弱
三衙兵上来了!
足足5000大兵,分三路而来。一路为正,两路则从左右包抄——陈德兴兵少,仅有300余人,只能勉强守御瓮城和城门楼。根本不可能在临安北墙上全线布防。因而韩震便分出3000人,分为两路,一路从临安西墙登城(余杭门虽在北墙,但是却靠近西墙);一路从余杭门东面找了个楼梯口登城;最后一路2000人,由韩震自己将着从正面压迫余杭门。
三路大兵,分进合击,看着还真像这么回事儿。唯一让人有些不习惯的,就是在靠近余杭门的御街街道两侧,不知道怎么聚集了无数看热闹的闲汉,不仅大街两边都是人,不少房子的屋顶上面,也都密密麻麻的坐满了大宋行都的百姓。
都门兵变的大戏,皇宋开国以来仿佛只有一次,便是高宗朝的刘苗之乱。再往前,恐怕就是大宋鼎立的陈桥驿之变了!前一次是以刘苗授首,兵变失败告终。不知这一回兵变的陈德兴是要掉脑袋还是要黄袍加身了?
而且都门之中的消息,素来穿得飞快。这边还没有开战,那边已经有人在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了。一个皇宋南渡以来的能数得上号的功臣,竟然为了升国公主一怒兴兵,在临安城闹起兵变!
这可真能够上千古佳话加千古奇谈了。
不过看热闹的民众,却没有人认为靠区区几百变兵就能把诺大的临安城闹个翻天的。所有人,都在未大宋将要失去一位战功赫赫的武将而惋惜不已。
“俺们大宋的武人就是命苦,先有岳武穆,后有余樵隐,如今又多一个陈庆之……”
“谁让这等武人不知收敛呢?若如两淮赵宣帅恁般恭顺,还是可以长保富贵的。”
“只是陈庆之一死,北虏再打来不知道让谁上去了?”
“总有人会出来的,上天不会眼睁睁看着俺们汉人江山就这样断送掉的……”
“唉,还是指望和亲能长久吧。俺听说蒙古的真金王子也是个读书人,讲道理的。若是娶了公主,将来再当了大汗,应该会和俺们大宋和睦相处的吧?”
“也该是如此,若能有数十年的太平就好了,这仗还是不打的好……”
在围观群众既有些替陈德兴惋惜,又有些期待将来和平岁月的议论声中。盘踞余杭门的300霹雳水军,也在迅速调整着部署。
“道士,廷扬(张熙载),你们带50人守住城楼!其他人都跟某来!”
陈德兴这时已经披挂整齐,也是一身蒙古怯薛军的行头——陈德兴的财力有限,队伍扩张的又快,还在桨帆船和大炮上花费不少,自然没有多余的财力去给部下购置好甲。蒙古怯薛的柳叶铁甲,已经是他能搞到的最好的铁甲了。这种盔甲的防护虽然不如宋军的步人甲,但是因为选用的材质较好,重量要轻很多——怯薛军是骑兵,当然不可能披太重的盔甲。柳叶甲里再披一层锁子甲(也是缴获的)和丝绸内衣(丝甲),这样就可以获得不亚于步人甲的防护。
“整队,两个三列横队,前队准备盾牌弓弩,后队准备小天雷,统统带上弯刀……”
陈德兴再次大声下令,将余下的250人编组成了两个小横阵,都是三列横阵,每排就是40人(还有10名军官在阵列后方),正好能在临安宽阔的城墙上面展开。
“全部强弩张弩上箭!全体向后转!”
陈德兴将手中的弯刀指向了东方怒吼着下令,那里正有1500名三衙军整队开过来。队伍居然也算整齐,不过和陈德兴麾下的250人自然没有办法相比的。但是却胜在人多,1500军汉排出来50几排近60排,远远看去,显得非常浩荡。
“举盾!前进!”
陈德兴没有废话,直接下达了前进的命令!跟随他到临安城的300人俱是精锐,根本用不着动员。
“差不多以1敌5,这陈德兴还真是有胆……”
看到陈德兴分出200多人迎着其中一路三衙军扑过去了。刚刚登上一处高楼督战的韩震和董宋臣同时长出口气。他们最担心的恰恰是陈德兴死守城门楼,升国公主多半就在那里!
万一误伤了公主,就算生擒了陈德兴也是无功的。
“韩镇抚,1500打200多,这下陈德兴那逆贼必死了吧?”
被赵昀派来的董宋臣哪里知道霹雳水军的厉害,说话的时候已经是笑逐颜开了。
韩震的嘴角微微一抽,1500三衙军能打200多蒙古怯薛吗?那些霹雳水军可是以少胜对败了怯薛,他们身上穿着的盔甲,手中使用的大刀,都是从死了的怯薛身上剥下来的!
他可不敢指望用1500人灭了200多陈德兴的精锐,能稍稍拖住他们,好让另一路三衙军打下城门楼救出公主就算大功告成。
只是……自己为什么要在余杭门瓮城外面摆2000人呢?余杭门瓮城的大门已经合上了,那2000人又没带梯子和攻城锤……
想到自己的步署失策,这位韩太尉也只能暗自叹息了。他是三衙军世将,文采和武艺都非常出众,年轻时当过御带,还靠过四次礼部试,也作为援兵上过两淮前线,只是没有真正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
今天在余杭门战场上的差不多所有三衙军,都是头一回上战场。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兴奋——上阵前就发了一遍赏,上官还许了诺言:打下余杭门就加赏会子百贯,砍了一级贼兵首级就转一官,拿住陈德兴便封一军督统制!
这可是一步登天啊!这让大家伙如何不眼热?
“快快快,快上啊,别放跑了陈德兴!”
“捉了陈德兴就是都统制,从此便是人上人啦!”
“封妻荫子在此一役,快点冲啊!”
1500人的队伍拉得很长,除了最前面的几十人,其他人根本看不到陈家军的阵型有多严整,只能看见别人的后脑勺。自然也不知道害怕,只是一个劲儿的鼓噪。
不过走在前面的人,却是个个色变。和他们这边的人人鼓噪不同,对手虽然只有两三百人,却是严整如一,沉默着行军,两百多人的步子同时抬起落下,砸出的声音好像是阵阵金鼓。
“硬弓手!”
“神臂手!”
督阵的三衙军将官估摸着双方的距离已经到了可以发挥弓弩威力的时候儿,开始给阵列后方的弓弩手下令——韩震集结起来的队伍是甲械俱全的。按照宋军标准的编制办法,4成是肉搏兵,6成是弓弩手。临阵是肉搏兵在前,弓弩手居后。也就是说,这1500人中有弓弩900只,刀矛巨盾一共600把(副)。
随着命令的下达,900名弓弩手都停止前进。
“神臂弓,张……”
900名弓弩手中,约有450人配备了神臂弓,余下的都装备了八斗步弓——这些武器全都是御前兵器所制作,在宋军使用的武器中算是非常优质的。无论弓弩,都是弦力十足。唯一的缺点,便是不大容易张开。
“快点!没吃饱饭么?”
“他娘的,用力拉啊!”
“不对,不对,用腰力!用腿力……用脚蹬那个铁环!”
在一线指挥的部将、队将们都乱纷纷嚷了起来,有些是催促士卒快些张弩的,还有些在教士卒如何正确用力!真是有点儿荒唐,都上了前线了,神臂弩手居然不会张弩!
至于弓箭手,当然就更是废物点心了。拉弓可比张弩费劲儿多了,前者用腰力、腿力,后者靠的是臂力。若平日没有苦练过,任凭多壮的汉子也很难完全拉开八斗的步弓!
而且勉强张开了弓弩,也不等于能射中对方——因为弓弩手布置在肉搏兵背后,他们是看不见前面的目标的,只能抛射。而抛射有两个难点,一是测距,二是控制射程。前者是由军官执行的,自有几名身手矫健的汉子攀上了城墙垛口,远远的目测距离,自然不是很准的。
可后者的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在抛射中控制箭矢的落点是很不容易的!没有经过认真而长期的训练,普通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把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