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雄天下-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先生,等会儿我不方便出面,您自己去见他们就行了。”蒲寿庚撩起车帘,往外看了一眼,低声又道,“这些明教人物,我这样的身份还是少招惹为好。要是让汉人的官府知道我和明教有往来,事情可就不好办了。”

“可没有你出面,他们能信我?”刘孝元皱眉问道。

“我有泉州明教的日月令,你照我教的去和他们说,他们自会信你的。而且这些明教徒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是见不得南蛮和蒙古和好的。”

蒲寿庚此时提到明教却是一脸的鄙视,冷笑着道:“这些人自不量力,成天想着什么明王出世带着他们打江山,巴不得天下大乱。你正好以陈德兴使者的身份去和他们接头。至于天雷,我会替你搞到的……”

马车的帘子被车夫掀开了,刘孝元就看见几个混混正警惕的拱卫着什么人走过来。

“刘秀才,下车吧。”车夫声音低沉的提醒了一句。

刘孝元这才收回目光,一猫腰就钻出了马车。刚一站稳,就看见混混们到了跟前,然后向左右闪开。昏黄的暮色当中,一名头戴浅露(一种带面纱的帽子)的女子出现在他的眼前。

浅露遮掩之下,这位女子的模样虽然看不甚清楚,却能隐约看出她的五官眉眼十分姣好。

她的身段也非常窈窕,窄袖短襦和及胸高腰长裙,再加上高挑的身段,使得她亭亭玉立,犹如仙子下凡,只是在一群混混打扮的粗壮汉子簇拥之下,显得恁般的不协调。

刘孝元没有和江湖人物打过交道,对明教这样的神秘教派更不大了解,见到这女子也不知如何称呼,只是定定看着。

女子开口了,嗓音不出预料的清脆高雅,同时又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味道:“光明普遍皆清净,常乐寂灭无动诅。吾乃明父之女,光明使者墨影娘。”

刘孝元连忙按照蒲寿庚的交代,双手将一枚刻着日月标记的铜牌奉上,口中也念念有词:“处所庄严皆清净,诸恶不净彼元无。在下乃岭南书生刘孝元,泉州方明使是在下的朋友。”

光明使者或明使自然是明教中的大人物。明教是二元论宗教,也就是有两个主神,一个善的神,称光明神、大明尊、明父等等;一个恶的神,称黑暗魔王。而和基督教上帝创造人类的理论相反,明教的理论是黑暗魔王创造人类,而光明神派出光明使者拯救人类。所以明教的大头目都自称光明使者,还有些人自称明父之子(女),有点圣子圣女的意思。不过和后世金大侠小说中的明教圣女不是一回事,而且明教教主也不是只有圣女才可以当的。

事实上,明教的创教教主摩尼是男子,明教在中亚和欧洲的宗教领袖也都是男子。倒是在变了味道的中国特色明教的组织里面,是有一些女性宗教头目,多半也是男性教主的妻妾或女儿——西方的摩尼教教士是禁止婚姻的,但是中国的明教却不守此规。

此外,中国的明教以及稍后由明教和佛教净土宗融合发展而出的白莲教都是斗争精神十足的造反派宗教。这和西方、中亚明教的情况也是全然不同的。在西方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明教徒起义,只有明教及其衍生教派(基督教清洁派)被血腥镇压的事件。

可以说,中国的明教和西方的摩尼教此时已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宗教了。

自称是光明使者墨影娘的女子接过刘孝元递过来的铜牌瞧了下:“是日月令,你是方明使的朋友,跟我来吧。”

女子转过身,领着刘孝元进了一个破院子里面。院子里面杂物陈设,光线灰暗,还有精壮汉子整天猫在里面的汗腥味儿和粗劣烧酒的气味。让一向喜欢干净的刘孝元忍不住抽了一下鼻子。

正对着院门一座三层小楼底层的厅堂大门敞开,名叫墨影娘的女子就把刘孝元领了进去。刘孝元发现这是一座佛堂——准确的说是明尊堂,里面供奉的好像是佛像的神祗变是大明尊。

混混们都守在门外,光线幽暗的明尊堂中,就只有刘孝元和墨影娘二人。

“刘秀才,今日来吾明尊堂所谓何事?是要入伙,还是要办事?”墨影娘低沉着声音问。

刘孝元一叉手,笑道:“实不相瞒,在下是御前霹雳水军都统制陈太尉的朋友,今天是受他所托而来。”

“可是陈德兴?”浅露遮掩下的面容滑过一丝诧异。

“正是。”刘孝元一笑,摸出一叠盐茶引子双手奉上,“墨明使,这是我家太尉的一点心意,万望笑纳。”

宋朝实行盐茶专卖,盐茶引子就是向官营的盐茶务购买盐茶的票据,价值可比会子高多了,因而常常被用来当成大额支付的工具。起同样作用的还有僧道度牒,不度牒数量稀少,容易追查来源,不似盐茶引子发放众多,根本无法追查是从哪儿来的。因此蒲寿庚给刘孝元准备的是价值3000贯铜的盐茶引子。

“一点心意?”这位光明女使嗤的一笑,轻轻抚摸着厚厚一叠盐茶引子,“这点心意怕是值两三千贯铜吧?刘秀才,明说吧,要我们明教做什么活?杀真金还是杀郝经?”

“都要杀!事成之后再给6000贯。”

“这些盐茶引子可不够!”墨影娘的语气冷了下来,“郝经住在礼部礼宾院中,皇城使司衙门的人一天十二个时辰不离左右,连只苍蝇都进不去!”

“够了!”刘孝元胸有成竹地笑了笑,“因为你们的人不必潜入礼宾院,只需要在礼宾院外的大街上下手……而且你们的人不需要去和皇城使司衙门的军士交手。”

“不交手怎么杀?难道那些当兵的会眼睁睁看着我们的人去取了真金和郝经的性命?”

“用天雷,整整一马车的天雷!”

“好!”墨影娘忽然放沉了声音:“可是我不相信你和陈德兴是朋友……”

刘孝元哈哈一笑,道:“那某家就让墨明使相信……墨明使可认得陈太尉?”

墨影娘轻轻点头,“只是远远见过。”

“这就好办,待陈太尉到了行在,某家就带你去见他。”刘孝元一顿,认真地看着墨影娘,“墨明使可随某家一同去见陈太尉,不过陈太尉是不方便亲自和你谈刺杀真金之事的。”

第240章明教

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这位名叫墨影娘的光明使者便将刘孝元送出了宅门,目睹后者坐上马车离开后,也转身上了一辆毫不起眼的驴车。

此时,天色已经黯淡下来了,楼阁林立的临安城失去了夕阳沐浴下的那种温暖的色彩,看起来就像一幅褪了色的画,少了几分诗意,但是却更加真实了。

驴车缓缓行驶在临安的小巷当中,走的是如羊肠一样的小道,交叉错落,弯弯曲曲,道路两边都是拥挤的不像话儿的木结构楼房。矮的也有三四层,高的都有七八层!木结构的房屋竟可以建的如此之高,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不过这样的奇迹,在临安城的御街两侧和临安城东北区域,却是随处可见。前者是临安的商业中心,寸土寸金,商家自然喜欢起高楼了。后者是临安的普通民居所在,住在这里的多少平民百姓或殿前三衙禁军的家眷。他们买不起宽敞的地皮,就只能让房屋向空中发展。房子自然越建越高了。

楼虽然起得很高,但却少有坍塌的。因为这一带楼房都是没有院子(土地太贵,院子成了奢侈品),楼宇挨着楼宇,一排排房子都肩并肩靠在一处,互相支撑帮扶着,所以不大容易倒塌,倒是非常容易着火。

驴车就在这好似迷宫一般的巷子里面绕来绕去,闪过一排木屋,眼前豁然开朗,密集如林的木楼之中,竟然出现一座青白色的庙宇。

庙宇不是很大,和常见的黄墙朱瓦不同,这庙是青瓦白墙,叫人见了后自觉生出清静庄严的感觉。寺庙的门楣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大云寺”。

驴车就在大云寺前停了下来,墨影娘下了车,原本紧闭的寺庙大门突吱呀呀开了条缝。里面探出了个和尚,看了墨影娘一眼,没有说话,就将大门又打开了些。墨影娘闪身便进了寺庙,大门随即合上,门外的驴车也慢悠悠开动,转眼就消失在了弯弯曲曲的小巷当中,好像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样。

明教有别于其他宗教的特色就是喜欢假托其他宗教之名传道。在西方,摩尼教和基督教结合,成为基督教清洁派。而在东方,明教又和佛教结合,打着佛教的名义传道,摩尼教的神祗也称“先意佛”,“夷数佛”,有时候也将弥勒佛和摩尼合一。

而明教在中国的寺庙早期多称“大云光明寺”,在唐朝禁止明教传播之后,幸存下来的明教寺庙多隐去光明二字,只称大云寺。

因为有明教背景,这座位于临安的大云寺是颇为低调的,寺庙位于临安城内的平民区,五方杂处,环境甚是喧闹。寺庙的建筑也颇为朴素,白墙青瓦而已,也没有什么塑了金身的佛像,大殿中只有一尊佛教化的大明尊。

庙中的香火也不甚兴旺,只有周遭的平民会来烧香祈愿,大多也不知道这里是“魔教”寺院,只当是来拜佛。庙里面有度牒的和尚只有一人,是这里的主持僧,俗家名姓墨,法号却颇为奇怪,叫“顶天”。人称顶天和尚,长得却是白白净净,个子中等,一点没有顶天立地的气概。若不是剃光了头,倒是像个白面书生。

墨影娘到来的时候,顶天和尚正在禅房里面吃饭,没有什么大鱼大肉,就是几个素菜,一小碗米饭。

“爹爹。”墨影娘摘下了浅露,露出的是一张清丽脱俗的俏脸,比起李翠仙、宝音也毫不逊色,只是多了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洁气质,恍若就是从天而降的圣女。

这和尚便是她的亲爹,也是明教教主之一。之所以是之一,那是因为此时的明教并没有一个总坛。什么光明顶、黑木崖的都是没有的。整个明教分成了无数个碎块,教主车载斗量,光明使者更是多如牛毛。这位墨大教主其实就是临安府明教的头头,那位给了蒲庚寿日月令牌的方明使则是泉州明教的人物。虽然明教的各个山头并不统一,但是互相之间还是有几分香火情的。

顶天和尚抬起头,看见墨影娘便笑了起来,“影娘来了,还没有吃饭吧?就陪为父一起吃吧。”

“爹爹,您看这是什么?”墨影娘取出一叠盐茶引子双手递过去。

“这是……?”和尚见到了如此一笔巨款,自是又惊又喜,“这么多?影娘,你莫不是劫了哪里的盐茶务了吧?”

墨影娘咯咯一笑,发出银铃般悦耳的声音:“这次的买卖可比劫个盐茶务大多了!”

“难道是劫了哪家贵人的府邸?”杨和尚笑问。

“不是,不是,还要大!”

和尚半开玩笑:“啊?总不会是劫了官家的封桩库吧?”

听这对父女的对话,就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了,也知道明教是什么样的教了!

“不是打劫,是有人要在临安城里作乱了!”墨影娘眨着一双清澈透亮的大眼睛,露出了兴奋的表情。“最少值3000贯的盐茶引子让俺们去刺杀真金和郝经,事成后再给6000贯……”

“什么?9000贯就要杀真金、杀郝经!闺女,这样的买卖你怎就接了?”顶天和尚一听就急了,放下碗筷,沉声道,“我知道你恨鞑子,恨汉奸……可是这等人物,又是朝廷的贵客,哪里杀得掉?派出去的兄弟多半是要有去无回的!”

临安明教除了传道传教赚点香火钱之外,就是做些没本钱的买卖。因而是有些个打手杀将的。不过这等好汉的数目不多,可用的不过几百号人。在临安的江湖上算是一股不弱的势力,寻常的黑帮可斗不过他们。但是要用来刺杀朝廷的贵客要人,可真是不够瞧的。

墨影娘笑了笑,道:“爹爹可知是谁要我们去做这档子买卖?”

“谁?”

“霹雳水军都统制陈德兴!”

顶天和尚一听,一颗光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怎么可能……陈太尉怎么可能找我们动手?他麾下有20000儿郎,整得跟个铁板似的,扬州明教的兄弟根本渗不进去。这等手段的人物,会没有百十个死士可用?那等沙场上下来的死士比咱们的人可厉害多了,一个顶十个都有余。而且,现在全临安都知道那个什么真金王子是来抢陈太尉老婆的,要是真金让人害了,他陈太尉怎么逃得了嫌疑?”

话说到这里,顶天和尚突然脸色一变,也露出喜色:“原来如此!有人想栽赃嫁祸,要害陈太尉啊!”

“对,女儿也是这么想的!对方还说能够提供天雷,让俺们的人动手炸死真金和郝经,看来是朝廷里有人要害陈德兴……这莫不就是俺们明教等待已久的机会么?”

顶天和尚颔首:“的确是机会……听说陈太尉是带着两三千军汉入朝的,虽然不多,但都是死人堆里出来的精锐!”

墨影娘微微一笑,道:“只要这陈太尉不似岳武穆恁般的愚忠,临安城便少不了一番腥风血雨了!到时候俺们就有机会了!”

顶天和尚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忽又一顿,沉声道:“今日已经不是高宗朝了,赵家天下气数已尽。不仅北方尽失,京湖、四川也残破不堪,且藩镇林立。江南五路则民无寸尺之土,楮券猥轻,物价腾踊。便是行都之内,也气象萧条,左渐近辅,殍尸盈道。只有权势之家日盛,兼并既兹,百姓益贫,人怨沸腾,就等明王出世,登高扬旗了!”

和尚说的兴奋,白净的面孔红润起来,连五官都有些扭曲了。自唐朝查禁明教以来,明教便是植根于底层,信教民众多是苦哈哈的穷人。因而明教领袖对于民间的疾苦和民怨也感触颇多,当然知道如今大宋民生之苦,民怨之盛。之所以没有乱起来,全是因为朝廷的武力不弱,对于民变的反应迅速,明教组织的多次起义都是旋起旋灭。

南宋的武力可以和极盛的蒙古周旋四十余年,当然不是明末农民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前的明军、清军可比的。明教的起义军在宋军面前不过是乌合之众,根本连壮大的机会都没有。

可要是有宋军精锐先闹起来,明教徒众再跟进起哄,那局面可就大不一样了!

顶天和尚说了一通大道理,容色已经平静下来,看着女儿说道:“影娘,这单买卖要大做!光靠临安的兄弟不够,绍兴府、庆元府、建康府的徒众都要动起来。为父这就去联络三府的教主,行在的徒众就由你和大哥儿一起掌握……等为父回来后再动手,可知道了?”

墨影娘点头道:“女儿还要去见一见陈德兴。”

“可以一见。”墨和尚思索着道,“将来总有联手的时候,先混个脸熟也好。不过不要和此人深交,短短时间就能拥兵20000的人物必不简单,深交的话,你的心思一定瞒不过他!”

墨影娘点点头:“女儿省得了。”

第241章三千壮士

景定元年七月十九,和临安嘉会门隔江相望的萧山渡的码头之上,已经聚集了一群袍褂整齐的人物。迎来送往的接官亭也装饰得花团锦簇,还搭起了个彩画牌坊——这是用来迎接凯旋之师的祖制!不过自皇宋开国以来就很少有这等场面,毕竟宋朝的军队很少凯旋,即便是打胜了也不过击退敌军的攻势,勉强防守住地盘而已。南渡之后倒是有几场堪称大捷的胜利,但是建功的军队大多没有回到临安,自然也没有什么凯旋之仪了。

但是这次迎接御前霹雳水军入行都,气象却是和过往不同的。从拂晓开始,就是满满的殿前司的官兵们渡江而来,在萧山渡外官道上面排列开来。过了一些时候儿,居然还来了十几个殿前司的班直侍卫,人人绯衣绿领,外套盘雕红袄,手按雁翎钢刀,真是好不威风——殿前司诸班直是大宋皇帝直属的最精锐部队,人数不过千人。都是从几十万宋军中精挑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