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咨询商-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做的目的曹操和袁绍两人怎么会看不出来?他们两人这一次几乎是想到了一块去了,曹操一到河间,就立即登门拜访袁绍,袁绍也做出一副十分欢迎他的到来的姿态,两人本来就是旧相识,这个时候矛盾虽然已经有了,但是还没有后来那么巨大,而且处于彼此之间的需要,所以互相配合着演了一出戏,果然,这一情况传到长安去了之后,立即引起了董卓的暴怒!

第六十三章 王府密会(一)

李儒听到消息之后也赶紧过来灭火,向董卓好说歹说,总算是把他的情绪给安抚下来了。

董卓气氛的事情无非就是曹操不仅依旧霸占着兖州,而且到了冀州之后还没有和袁绍闹翻,这让他十分生气。

不过李儒却解释道,说两人这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和睦,实际上暗地里面肯定是针锋相对的,河间市袁绍的势力范围,曹操带着军队过来了,袁绍不可能不心生芥蒂,只不过两人都看穿了自己的计谋,所以对外摆出一副和睦相处的样子来,想要迷惑众人。

董卓怒气南平,下令让李傕带着三万大军向东出兵,到关东诸侯的地界上去劫掠一番,以前他畏惧关东联军,这个时候联军都已经散去了,是该出出之前的那一口恶气了。

李儒叹了一口气,杀人容易,但是获得天下人的民心只怕是难了,他隐隐的感觉到,再待在董卓的身边虽能保一时的平安,但是却不是长久之计,丞相他只顾享乐完全不顾满朝武大臣甚至是当今天子的感受,对他们十分粗暴,这引起了天下读书人的极大反感,自从联军讨董以来,已经很少有人前来投奔他们了。

此时朝堂之上的武百官,已经从洛阳抵达长安最初的那种惊恐不安的状态之中恢复了过来,最近一段时间董卓一直住在郿坞城内,这使得长安城内的风声稍微的松懈了一些,尽管西凉军的管控和监视依旧十分严密,但是众人私下的活动空间却得到了扩张。

郿坞是董卓在离长安城250里,出动了25万人修筑而成的,它的城墙厚度可以比肩两汉都城长安城,的厚度,郿坞城中还专门盖了宫室,选了民间美丽少女800人安置其中,这就相当于是董卓的后宫。除此之外郿坞的仓库屯积着足够使用20年的粮食,其他的什么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

董卓每次回郿坞,朝中的公卿迎送直至横门。史书《后汉书·董卓传》也记载着,郿坞号称“万岁坞”,这个说法倒也贴切,在郿坞之中,只有董卓没有皇帝。

而因为郿坞距离长安也比较远,两百五十里的路在后世也需要两三个时辰,在东汉末年,即便是两地之间修建了类似于秦直道那样的弛道,因为交通工具只有马车,所以从郿坞到长安,一趟行程至少要五个时辰的时间,高希希的新三国之中有一个桥段,说是董卓自郿坞出发,赶赴长安上早朝,这完全是那个啥了······

在朝廷大臣之中,司徒兼尚书令的王允无疑是权势最高的人了,不过他的这点权势在董卓的眼里也是不值一钱,只要董卓一个不高兴,还是想杀就杀,根本就不需要理由。

以前在洛阳的时候,董卓或许还对朝廷和皇上有一点点的敬畏,但是等他将众人掳到了长安之后,就变得肆无忌惮起来了,什么睡皇宫的妃子,骑马佩剑上殿,上朝不用拜见皇帝,非但不拜,而且皇帝还要对他行礼,因为他是汉献帝的仲父。

除此之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情在董卓的身上也是适用的,他在自己加官进爵后,还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员。他首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越礼配备家令和家臣,地位与皇家公主相当。同时,董卓又拜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雩侯,另外还封自己年幼的孙女为谓阳君······

眼见朝堂败坏,皇权旁落,王允和一干大臣们就显得十分痛心和着急。

这一天,趁着董卓不在京师之际,王允偷偷的在府中宴请宾客。

王允是当朝司徒和尚书令,虽然董卓不待见他,但是却还是给他安排了一套不小的宅子,这宅子虽然比不上他的洛阳老家,但是在众多大臣之中也算是很豪华的了。

而今天因为宴请的宾客身份特殊,所以王府上上下下都十分庄重,不过为了避免被西凉军的探子发现,所以一些活动都是在暗中举办的,比较低调。

王允今年年过五十,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他都已经五十过半了,却依旧不知道天命会如何。

上午巳时刚过,两顶轿子便悄悄的出现在了王府的后门,从外观上看,这两顶轿子是王府内部的女眷所用的,因此驻守在外面的西凉军也没有打开检查,甚至是没有起疑心。

不过这两顶轿子一落地,里面却走出来了两名峨冠博带的中年儒士,王允长子王晨早已等候多时,见到两人来了之后立时便迎了上去,对两人恭恭敬敬的拜了一拜,口中说道:

“蔡伯夫,卢伯父,委屈两位乘坐这般花轿,王家实在是过意不去!还请两位伯父不要见怪!”

两人摆摆手,不以为意,王晨继续道:“家父早已在厅内等候多时,两位伯父请随我来!”

说完便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这两人正是当世大儒,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学家兼书法家蔡邕,另一个则是前朝大儒马融的首席弟子卢植。

两人之中蔡邕此时身兼朝廷官职,而卢植因为早先出言得罪董卓,差点被当庭处死,后虽经蔡邕的劝说之下保住了性命,但是却被罢免了官职,闲负在家。

两人今天来到王允的府中,却是受王允的邀请,这个时候西凉军在长安城驻扎的时间长了,防备稍稍的松懈了一些,这才给了王允这样一个机会,本来董卓是下过严令的,禁止朝中大臣们私底下聚集在一起,之所以要下这个命令,始作俑者其实还是王允。

当初早在洛阳的时候,王允就在自己的家里召集众臣议事,商议怎么对付董卓,救出少帝,结果一群人谁也拿不出一个好主意,倒是不受待见的曹操提出了一个刺董的方案,结果曹操的刺杀失败,董卓大怒,不仅杀死了少帝,而且还将很多卷入此时的大臣都下令处死了,虽然最后没有直接查到王允的头上来,王允保住了一命,但是董卓却自此以后禁止大臣们私底下互相拜会,这样一来他们就无从谋划了。

第六十四章 王府密会(二)

早有家丁通知王允,王允也早早的在大厅外面等候着。

“蔡大人,卢大人,王允恭候多时啊!”

两人见王允从家里迎了出来,也连忙施礼道:“王大人百忙之中还要受我等的叨扰,惭愧啊!”

“哪里的话,两位大人,请!”

三人客气一番,在谁坐主座位置上面争执不下,三人中卢植年纪最小,今年只有五十二岁,王允比他大了三岁,而蔡邕又比王允大了三岁,若是按年龄排辈分的话,蔡邕当坐主座。

只是蔡邕来者是客,这主座一般都是主人家自己坐的,他哪有反客为主的道理,因此就算是王允一再好言相劝,他都不愿从之。

在汉代,礼乐还没有崩坏,即便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雅士的风骨犹存,直到五胡乱华,天下纷争之后的大唐盛世,礼仪才逐渐从简,而他们这些都是当世之大士,自然在这方面是格外的讲究了。

蔡邕不肯上座,王允也不便自己坐上去,于是便坐在了两人的对面,以示平等。

三人坐定,卢植顾忌身份,还没有说话,而蔡邕却迫不及待的问道:“王大人这么急着召集我等过来,可是为了董卓那厮的事情?”

蔡邕心中焦急,居然脱口而出“那厮”这样的不雅词汇,而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王允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这一次请两位大人来就是为了此事。”

顿了一顿,他继续说道:“眼下西凉军已经扫清了关中之地,而虎牢关此时又重新被郭汜带兵占据了,因此再想指望关东诸侯,只怕是不太可能了,我们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行!”

卢植点了点头,“王大人所言不错,只是我们一无兵权,二无活动空间,应该如何对付兵强马壮的西凉军?”

“不错,西凉军人数众多,又有吕布、李傕和郭汜这样的猛将,我们只怕是难以对付!”

蔡邕深感焦虑,两年之前董卓要强召他,想要调他进京为官,蔡邕知道他的目的,因此不肯前往,董卓对此十分生气,他威胁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蔡邕就算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

蔡邕不敢再违抗,只能带着一家老小进了京城,董卓想要借助蔡邕的名望,于是对他十分重视,不仅封他高官,而且还在三天之内连升三级,从侍御史到治书御史再到尚书,前不久还封他为高阳乡候,这份恩情可谓是不多见啊。

不过董卓越是这样,蔡邕心中就越是着急,他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想被董卓利用,但是因为担心家人亲眷的安危,所以也不敢明面上违抗董卓,只是他是天底下有名的大儒,董卓是天底下最大的奸臣,董卓对他越重视,蔡邕就觉得越耻辱,所以一直在想着怎么离开这是非之地。

王允见到两人眉头紧皱,微微一笑,说道:“两位大人刚才所言甚是,只是两位大人却忽略了一点,西凉军虽然强大,但是却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可以从中下手,如此便有机会能成事!”

卢植眼中一亮,醒悟道:“王司徒的意思是我们从董卓身边的武将身上下手,然后争取将他们拉拢过来,这样就有机会能够对抗董卓了?”

王允捋了捋颌下的胡须,摇头道:“不是拉拢他们,而是拉拢他!”

蔡邕低头思索一阵,醒悟过来:“王大人的意思是让我们拉拢吕布?”

“吕布?”

卢植低声惊呼,“我吕布是董卓的义子,手中更是掌管着三千精锐的飞熊军,可谓是深的董卓的信任,我们去接触他,会不会太冒险了一点?”

“不然,吕布虽然是董卓的义子,但是他和董卓之间的关系并非就是牢不可破,我们只需要稍微用一点方法便可以办成此事!”

卢植和蔡邕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疑惑,不知道王允会有什么办法,不过他们见王允气定神闲,老神在在,显然是腹中已有计策。

蔡邕疑惑的问道:“王司徒有何妙计不妨说出来,我二人以人格担保,绝对不讲此时说出去,哪怕是丢了性命也会保守这个秘密!”

王允连连挥手,说道:“蔡兄言重了,王允只是不知该如何开口!”

蔡邕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说道:“王大人不必有所顾忌,若是此时需要蔡邕出力,蔡邕自当竭尽所能,为大人办成这件事情!”

王允见他这样,于是不在隐瞒,对两人说道:“我听闻,吕布经常流连于鹛坞之地,鹛坞内宫有董卓从关中掳走的八百余名女眷,吕布定然是为她们所诱,才会如此!”

卢植对这件事情似乎也有耳闻,点了点头,说道:“此事千真万确,不久之前吕布与董卓的侍妾通奸之时还被董卓逮了个正着,据说吕布还因此受到了惩罚,而那名女眷也因此被处死。”

王允笑道:“如此说来吕布确实是一个好色之人,那我们此计又增添了一份把握了!”

他对着侧厅轻声喊道:“貂蝉,你出来见见两位叔伯吧!”

“是!”

很快,一名身穿绿色罗裙,身段柔美,外表绝美的年轻女子款款走了出来,走到卢植和蔡邕的身边,为两人各自倒了一杯酒,柔声道:“小女貂蝉,见过两位叔伯!”

两人又惊又喜,惊得是这天底下居然有这样绝美靓丽的女子,喜得是这样的女子用来色诱吕布,成功的可能性肯定很大。

貂蝉给两人倒完酒,便退到了一边去了,王允指着貂蝉说道:“两位以为,以貂蝉的美貌,此计可有机会能够实现?”

两人都点头,王允又说道:“只是如今条件已经具备,不过还需要详细的商议一下具体的办法!”

接着,他便将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两人都出谋划策,将这一计策进一步的完善了,这才有了之后王允的连环计,不过貂蝉却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而对着一切,她心知肚明但是却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任由别人的摆布。

第六十五章 解密!

此时在汝南郡内,刘志正在对着一张写满文字的纸发呆。

这张纸上面的内容就是他的身上的这个罗盘的上面的文字,是一名会楚国文字的文士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然后帮他翻译的。

这张纸上的内容让刘志感到有些莫名,按照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的顺序,应该是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顺序的十天支,而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

天干在内,地支在外,构成一个罗盘的基本构造(作者菌乱写的,不要较真),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代纪年历法。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按照这种纪法不仅可以进行风水占卜,还能预测吉凶、窥测天机。

其中用的最广的当属计时。

根据后世考古所知,干支起码从殷商开始就用来纪日。春秋战国时期又采用十二辰(地支)纪月,而十二辰纪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西汉末始又用干支来纪年。唐以后,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这就是干支历(甲子历),它是一种阳历。

如今中国的传统日历却是阴历,阳历于阴历的最大不同却在于一个使以太阳为参照,以地球绕太阳自转一圈为一年,而一个以月亮为参照,以月球绕地球自传一圈为一个月,两者都是十二个月,但是时间上却相差了不少。

而刘志的这个罗盘上面也有天干地支,但是却是反过来的,这让他很苦恼,一时之间不能参透这里面的奥秘。

不过有一点很奇怪,那就是他在来到了这个世界之后,发现罗盘居然是在顺时针走动,而在他没穿越之前,罗盘一直都是逆时针走动的。

这给了刘志一丝启发,难道这真的是一个时空机器,可以带人穿越时空?

他赶紧让人带来了一份黄历,然后开始研究了起来。

由于天干地支一套组合有六十年,他们顺序是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而每过六十年,当年的纪年都会再次重复一遍,如1894年为甲午年,当年爆发了甲午中日海战,而六十年之后,一百二十年之后,又是一个甲午年,时间就是1954年和2014年。

今年是丁末年,那么2016年是什么年呢?

刘志有些懵圈,他不知道西元纪年和天干地支可以互相换算的,而且还有专门的公式,这些他没有研究过,所以这个时候只能在草纸上按照每六十年为一个单元,进行推算了。

按照年干支推算的公式,2016年应该这样算(西元年末二位数+3)…12*=年支,这样算的结果是2016年是丙申年,2016年和191年之间隔了三十个六十年,还多了25年。

这些刘志都是可以算出来的,所以他对着黄历进行了一番推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