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咨询商-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迅速的将他们打垮,早日结束战争。

他不属于这个时代,因此早晚要回去,而大汉王朝虽然已然腐败,但是经过这一次这么大的****之后,权贵阶层和地主阶层的势力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削弱,然后利用这时期加强中央集权,或许又能冲向汉武之风,重新让中原王朝再度强大起来,在秦朝时期,大秦便和罗马帝国齐名,但是短命的秦朝跟罗马帝国比起来还是相去甚远,而东罗马帝国甚至延续千年,一直到明朝中期才被奥斯曼人给灭了,可见,一个王朝还是能够坚持很长时间的,并不一定就会过了两百年就会灭亡。

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它的强盛或许只有后来的唐朝可以相比,不过相比于唐朝在对外外族之上的软弱,大汉显然是更加强硬的,先有汉武大帝的五次北击匈奴,歼灭这个自商周时期就开始威胁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数十万大军,将他们赶到了漠北苦寒之地,使得他们再没有能力南下骚扰汉朝,而其中一些逃到了欧洲的匈奴人不仅在欧洲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建立起了强大的王朝,将原本占据当地的哥特人和日耳曼人打的大败,只能向西逃窜,而西方此时正是强大的罗马帝国的领土,罗马人当然不会答应,于是便派出重兵前去攻打哥特人和日耳曼人,其最终的结果大家也就知道了,罗马帝国在378年,派出了瓦伦斯调集了近五万大军欲在阿德里亚堡一举消灭反抗的哥特人,但在哥特人的重装骑兵面前,罗马方阵步兵溃不成军,瓦伦斯和四万禁卫军全数战死。这一战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并且最终一分为二,西罗马帝国也很快就被日耳曼人给灭亡了。

被大汉军队击败的蛮族,逃到了欧洲居然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覆灭,侄儿是谁也没想到的。

第五十一章 要想发,先种田!

而大汉朝最为后人所称道的一点就是陈汤的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原文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而汉人之所以被称为汉人,就是因为大汉王朝而出名的。

刘志姓刘,或许论起渊源来,他或许还真是高祖之后也说不定,就算他不是高祖后人,但是他从心里对强盛的大汉朝是怀有深深的感情的,或许后世很多人跟他的想法一样,如果大汉朝没有衰败的话,什么五胡乱华,什么鞑子入侵,都会被挺直了脊梁的中国人给一一赶跑,后世的诸多悲剧就不会重演了。

刘志打定主意,他一定要匡扶汉室,挽救这个王朝于水火之中。

想要争霸天下,挽救病入膏肓的大汉朝廷,当然不是想想就能实现的这么简单,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一切都是以实力说话,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而实力弱,拳头小的人,就只能被淘汰出局。

所以他决定暂缓前往襄阳的时间,而且他现在多出了一个黄巾军的身份,如果跑到荆州去,只怕会被刘表这厮直接拿住当成反贼砍了,可是事情也不能不做,于是他便派遣廖化,暗中前往襄阳,去襄阳书院中寻找,看看有没有谁能够认识楚国文字的,如果有的话,就请他来,如果他不来的话,嘿嘿,那好办,打晕了绑过来,反正是黄巾贼嘛,干什么事情都不出格。

而他则要留在汝南,趁着诸侯们都在争相发展自己的时间,也来扩充一下自己的势力。

这一战中,黄巾军一共俘虏了六千多名南阳军,这些士兵都是受过训练的,是袁术从洛阳城带出来的老底子,有比较强的作战能力,所以刘志一个都不打算放他们走,于是将他们全部打散,分别编派到不同的队伍之中去,尽量不让他们太集中,不过由于他们的人数相比于黄巾军自己都还要多出不少,所以即便是打散了,依旧存在着巨大的隐患,所以刘志想出了一个办法——招兵!

黄巾军一直以流窜作案的方式在维持着自己的生存,他们不事农业,不搞生产,基本上都靠抢劫为生,当然不是像后世的抢劫犯那样抢劫,他们就像是蝗虫一般席卷各地,将各地的人口全部裹挟进入自己的队伍,然后将所过之地全部劫掠一空,什么都不留,然后便继续前进,寻找人口更多,粮食更多的地方,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好发展,明朝末年,各地流窜的农民军无不是如此,最终李自成带着自己大部队,足足有上百万人将北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可怜的崇祯皇帝,在听说大顺军的人数多达上百万的时候,表情应该是这样的:震惊、茫然、石化。

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是大军的发展非常快,而坏处也是相当的明显,那就是过多的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建设,将人口劫掠一空,农田都没人种植了,哪有粮食去养活这么多的人,所以队伍只能不停的流窜,不停的迫使更多的人加入队伍,不然的话大家都要饿死,可以说汉朝本来还可以在生存个百余年的,正是因为黄巾起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得国家的基础出现了极大的动摇,不仅使得各地战乱横生,而且还使得流民和饥荒遍布全国各地,而为了平息黄巾起义给国家带来的威胁,朝廷不得不加大军费开始,用来武装和扩建军队,才能将战乱平息,自古至今,打仗都是一个十分耗钱甚至是烧钱的事情,君不见汉武大帝时期的西汉王朝是多么的强盛,可是当他和匈奴打了四十四年的仗之后,汉武帝末期时候王朝的国势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这是远的例子。

说近一点,美国人在苏联解体之后是何等的强大,世纪第一大国,而且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简直是要上天了,结果呢,从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再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这两场战争将美利坚活生生的给差点拖死了,要不是******小婊砸“及时”的从伊拉克撤兵,说不定咱们现在每天看到的头条新闻都还是:伊拉克某地某时发生一起针对美军士兵的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造成多少多少美军士兵死伤,以及多名平民受伤·····

刘志是穿越人士,他自然知道想要获得稳定的发展,肯定是不能走这一条路的,所以黄巾军原本的发展之路在他看来是不能再进行下去的,好在汝南土地肥沃,而且由于袁术军队的阻拦,使得龚都的军队一直没能向北扩张,只能窝在汝南一带,这使得他们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步的朝着自给自足的方向在发展。

因此对于刘志而言,他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将这个模式扩大并且推广。

而这就需要用到屯田制,屯田意思就是让军队和军队家属去承包一些田地,然后他们开始种植,每年按照收成跟官府分享收成,而官府保证这些土地和农户的土地安全,使他们不用担心兼并和侵占,有一个比较好而且稳定的耕作环境,后世朱元璋在这个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卫所制,在明朝初期对元作战的时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他提供了大量的士兵和粮草,不过明朝最后灭亡也是因为这个的原因。

而相比较而言,三国时期曹操的屯田制明显是更加实用一些,所以刘志也准备学习曹操的做法。

汝南靠近荆州,这里虽然山势比豫州和陈留之地相比较而言是比较多的,但是这里的耕地实际上并不少,而且由于黄巾军的肆虐,使得人口向荆州和益州两地迁出的比较多,此时的人口并不多,因此更有大量的土地空余。

而这些无主的土地自然就成为了刘志手里面的重要资本了,他派出士兵到各地都统计并且清算,将自己势力范围之内的土地面积统计出来,还将附近的人口数量也都统计出来,然后根据人口和土地的比例,向他们颁发了征募令,征集农户前来种田。

第五十二章 名分

眼下黄巾军控制的范围只有汝南西南部的一些地区,眼下只有吴房一代的地区是在他们控制在,不过在将袁术的两次进攻击退了,并且斩杀了他的大将纪灵之后,袁术在汝南西南部的势力已经出现了松动,因此刘志决定,先拿下吴房县,继而向南占领阳安向西进军西平,占领这些地方之后,黄巾军就能够获得一个稳定的地盘了。

这三地之中西平守军薄弱,只有不到五百郡兵,阳安城内还有一千守军,而吴房已经是一座空城,城中大小官员在听说官军被击退之后都逃跑了,因此需要出兵占领的地方就只有两个,于是刘志便让许褚带着五百骑兵,去比较远的西平,而典韦带着一千士兵前往比较近的阳安。

阳安守军本来见到黄巾军来犯,已经做好了坚守不出的准备了,但是典韦从郭嘉之计,故意示敌以弱,从军中挑选出三百年老体弱的使病情前去叫阵,守军见黄巾军队伍不整,士卒羸弱,便动起了将其全歼的念头,他们从城中杀了出来,想要将这群老弱病残的黄巾军一网打尽,黄巾军自然是拔腿就跑,守军紧追不舍,不过没追出去多远,便听到四处一声梆子响,接着箭如雨下,黄巾军从四面八方杀了过来,典韦一马当先,一合就将对方主将斩于马下,守军士气大跌,军心不稳,典韦趁机令人劝降,守军见投降可以免死,便一个个的都跪在地上投降了,阳安城就这样十分轻松的就被拿下来了。

而许褚这边五百骑兵刚刚抵达西平,城中的郡兵已经弃城离去,他们带着全城的百姓携老扶幼准备逃到颍川境内的舞阳城去,不过大队人马速度太慢,离开城还没走到二十里地,就被许褚带兵撵上,郡兵在骑兵的冲击之下抵抗不到一刻钟就溃散了,而老百姓们则四散奔逃,这倒是浪费了许褚不少的时间,才最终将他们重新聚集起来,并且带回了西平。

占领了这两地之后,刘志又写了一封书信,令人进京送给董卓,他在信中将董卓大肆吹捧了一番,然后表示愿意为董卓除掉汝南的袁术。

董卓自从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之后,便对袁家十分痛恨,他不仅杀了袁隗一家老小,而且还对之前的联军盟主袁绍和袁术两人极为痛恨,只不过眼下他的军队出不了虎牢关,不能亲自率军前往冀州和豫州将这两人斩杀,所以刘志判断,如果上书给董卓的话,他肯定会答应他的要求,而刘志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要一个名分,他要董卓封他为汝南太守,这样的话他就能摆脱掉黄巾军的这层身份了,董卓虽然对皇帝和朝廷十分不客气,但是他毕竟是大汉相国,他能够直接的控制皇帝颁发朝廷的命令,这就是占据了大义,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最早是从董卓开始的,只不过他死得早,所以风头便被后来的曹操给盖过去了。

而在长安那边的回信回来之前,刘志便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开始推行屯田制了。

黄巾军目前控制的土地面积还不算很大,人口只有不到十万人,不过却有两百多万亩的耕地,这其中除掉有主人的田地之外,剩下还有八十万亩无主之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荒地可以开采,因此只要人口数量足够,他就能够有足够的田地可以提供给他们耕种。

而见到黄巾军不去伤害他们,反而还给他们免费的提供田地耕种,虽说这田地不是自己的,但是一年的收成有一半是自己的,而且还有官府提供的农具,这样的好事让百姓们不敢相信,因此起初没人敢尝试。

而负责此事的程昱也对此十分苦恼,说到底还是老百姓们畏惧他们的黄巾军的身份,不敢在他们这里帮他们种地,以免日后遭到朝廷的清算。

刘志对这反而不着急,老百姓们不愿意种,那就想办法让他们种好了,反正身份的事情很快就能解决的。

王小二家本来是冀州人士,他们在冀州是有自己的土地的,只不过在他五岁的那年得了重病,所以为了给他治病,父母便将家里的田地抵押给了地主,本想看完病之后就将钱换上,然后把地赎回来,可是不想地主却说,借的钱是几个月前的事情,现在要赎回地,必须要拿出两倍的价钱,王家一家人都愣住了,他们没有那么多的钱,于是只能选择在地主家帮忙种地,不过一家人还是存着一个念想,那就是要攒钱赎回自己的地,好不容易等他们攒足了钱再去找地主的时候,地主却说现在时间过了半年,价格又涨了一倍,王家人这才算是明白了,地主就是不愿意将他们的地,王家人一怒之下打伤了地主,为了躲避地主和官府的捉拿,一家人跟着逃难的大军从冀州逃到了豫州,准备前往南边的荆州,他们听说荆州在长江南部的几个郡地广人稀,有大量的土地还处于荒废状态,而且官府也鼓励他们去开垦,而且开垦的田地种上几年之后就是他们的了。

只是因为刘表率军袭击了南归的孙坚,使得眼下南方也是战火连天,因此一家人也变得犹豫了起来,在汝南这一带逗留了很久,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南下,只是万万没想到,他们在西平城带得好好的,结果来了黄巾贼,将他们一家老少全都掳走了,这一下子被集中关在了一起,还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听说黄巾贼子们喜欢吃人肉,所以王小二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敢闭着眼睛,生怕自己一睡着了,就被黄巾军士兵们给拖走煮了吃了。

似乎是正验证了那句老话,越是害怕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就越是要找到你的头上来,这天一大早上,王小二还在排队准备领粥喝,结果就被几名黄巾军士兵找上们来,将他连人带碗一起掳走了。

第五十三章 分田地

“官人饶命,官人饶命啊,不要吃了小人,小人都几十天没洗澡了,身上一股臭味,官人您一定不爱吃的!”

王小二被带到了程昱的面前,还不等程昱开口,他就一个劲的磕头求饶,生怕程昱开口说要将他脱光拔毛,丢进锅里煮了。

程昱愣了愣,问道:“谁说要吃你了?”

王小二抬起了头,疑惑的看着他,他进来的时候没有敲仔细,只知道纳头便拜,没有注意看程昱的长相,这个时候听到对方说不吃他,他这才松了一口气,回过头来仔细的看了看程昱,见他一副饱读诗书,温文儒雅的文人打扮,似乎怎么也跟野蛮吃人的落后黄巾贼扯不上关系,既然他说不吃自己,那肯定是不会吃了。

只是王小二这刚放下心来,心里面就又打起了鼓,他不知道对方找他过来干什么,肯定不可能是什么失散多年的亲人,找他回来继承遗产这样的事情。

“今天找你来,是有些事情想要问一下你,你不要紧张!”

程昱伸手打开了一卷案册,这是被集中安置的流民们的信息,他们都不是本地人,大多是从北边战乱之地逃荒逃到这里的,也有从西边的洛阳和长安方向过来的。

“你叫什么名字?”

“王小二。”

“王小二,你是冀州巨鹿人氏?”

“回大人的话,小人确实是巨鹿人士。”

程昱点了点头,巨鹿是黄巾之乱的爆发之地,也是遭受兵灾人祸影响最严重的地方,当地十室九空,哀鸿遍野,人口出现外逃也就不足为奇了。

“你们一家人从冀州南下,为什么会来到汝南?”

王小二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回大人的话,小人一家子本想逃到荆州去的,听说荆州的长沙郡、零陵郡和武陵郡都有大量的农田,而且还是土壤肥沃的水田等待着来人耕种,小人一家八口人,如果能够顺利的抵达荆州的话,就至少能分到五十亩的水田,而且荆州的皇帝还说了,说新来的农户前三年免收赋税,所以我们本想要南下的,谁知道······”

程昱对刘表在荆州广纳人口的事情早有耳闻,不过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刘表居然提供了这么优渥的条件,怪不得就连远在冀州的难民都被他吸引了过来。

“眼下江东军正在跟刘表的荆州军作战,南边你们是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