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6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靖的十万大军和裴行俨的三万骑兵也在平凉郡汇合,双方已拿下平凉郡,李世民的军队完全被包围在安定郡内。

张铉轻轻叹了口气,“若不是孙英将军血战长武关,关中现在绝不是这个局势,关键的一战啊!”

“他们立功甚伟,殿下一定要好好重赏生者,更要加倍抚恤逝者。”

“相国说得对,朕要加倍封赏他们,朕已下旨谥号孙英为忠勇将军,追赐安定郡公,准他儿子继承。”

“陛下英明!”

这时,张铉沉思片刻又道:“现在朕很关心蒲津关主将盛彦师,相国说说看,怎么样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房玄龄微微笑道:“这里面的关键就是盛彦师姓盛而不姓李。”

张铉仰头大笑,“相国所言,正和朕意也!”

1244。第1244章 杀将夺军

目前主管蒲津关和潼关防御的左骁卫大将军盛彦师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控制着整整三万唐军,这里面包括防御蒲津关和潼关的两万军队,另外唐军放弃了弘农郡,驻守函谷关的一万唐军也撤回了潼关,也受盛彦师统帅,盛彦师也由此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但这三万军队也并不是铁板一块,盛彦师是李神通的人,副将刘弘基却是李世民的人。

这主要是因为刘弘基之前统帅一万军队驻扎函谷关,奉命回撤后,李渊任命他为潼关副帅,让他和盛彦师互相牵制,他便成了盛彦师的副将。

李元吉发动宫廷政变后,派使者前来蒲津关,要求盛彦师和刘弘基表示效忠,但两人都没有表态,很难意见一致的两人在这件事上却意外地保持了同步,只不过盛彦师要看李神通的态度,刘弘基则要听李世民的命令。

李元吉登基后,虽然李神通已公开效忠了李元吉,承认李元吉为大唐新帝,但盛彦师却出人意料地保持了沉默,他的消息比别人更快,他已得知张铉率二十万大军抵达了延安郡,大军即将南下。

大帐内,盛彦师正心事重重地来回踱步,前年翟让图谋联系旧部造反,被他斩杀,他由此被李渊封为左武卫将军,长葛县公,同时出任潼关大帅,他曾为此志得意满,但现在他高兴不起来了。

昨天他接到李元吉的旨意,封他为梁郡王,令他立刻率军前往京城勤王,对这个所谓的梁郡王他不屑一顾,他更关心张铉给他的许诺。

这时,帐门外传来他妻弟王耀的声音,“你们速禀报将军,我有急事见他!”

盛彦师一怔,随即令道:“让他进来!”

片刻,帐帘一掀,王耀快步走进来,低声对盛彦师道:“大周天子派人送信来了,现在我那里。”

盛彦师大吃一惊,连忙道:“快带他来我这里。”

随即他不满地瞪妻弟一眼,显然他暗中私通周军,自己却不知道。

王耀歉然道:“我回头给姐夫解释,现在先见人。”

“还不快去带人。”

王耀匆匆去了,不多时,他带来一名张铉的侍卫,侍卫抱拳道:“参见盛将军!”

“听说贵国天子有信给我?”

侍卫点点头,取出一封信呈给盛彦师,“这是我们天子给盛将军亲笔信,请将军礼敬!”

盛彦师明白侍卫的意思,他恭恭敬敬双手接过信,只见信皮上写着:‘唐左武卫将军盛彦师启’,下面落款是一方私印,盛彦师心中一阵激动,这可是大周天子写给自己亲笔信,这是何等荣耀。

激动片刻,他慢慢打开信,将信中内容详细看了一遍,这时,侍卫道:“圣上说,将军需要思考时间,不如我明天上午再来听消息。”

“好吧!辛苦你了。”

盛彦师让人拿了十两黄金赏给侍卫,亲兵们带他下去休息,他这才怒视妻弟道:“你怎么解释?”

王耀苦笑道:“我在前来投奔姐夫之前,就是已经是周军旅帅了,其实是父亲让我去从军。”

盛彦师愕然,半晌说不出话来,他的小舅子居然是周军,还当了旅帅,难怪他懂得带兵打仗,自己还夸他能干。

“那你是奉命来我这里了。”

“正是!不过我是为姐夫好。”

这个时候盛彦师也气不起来了,他已决定投降张铉,只是张铉在信中要他做的事情,让他有点为难。

“大周天子答应封我为虎贲将军,赐爵葛国公,如果我能把刘弘基的一万军队也带走,那再升一级为龙骧将军。”

王耀要不犹豫道:“当然是要龙骧将军,以后再想升龙骧将军就很难了。”

盛彦师当然知道龙骧将军和虎贲将军不可同日而语,只是。。。。。。

他叹了口气道:“可刘弘基的一万军队不好夺啊!”

王耀冷笑道:“我倒有一计,可杀了刘弘基。”

他附耳对盛彦师说了几句,盛彦师连连点头,这个办法不错,想必刘弘基也在想办法劝自己效忠李世民。

。。。。。。。。

刘弘基的军队目前驻扎在潼关,正如盛彦师的判断,刘弘基也接到了李世民的鸽信,令他想办法劝说盛彦师不要效忠李元吉,让他们一起渡过渭河去投奔李孝恭。

李世民异常看重这三万军队,这三万军队加上李孝恭的一万五千人,就是四万五千大军了,是一颗足以改变战局的棋子。

但刘弘基也很为难,盛彦师一直就是李神通的人,怎么劝说他转而效忠秦王呢?

就在刘弘基无计可施之时,他忽然接到了安插在盛彦师军中探子送来的一个消息,今天中午,李神通的儿子李孝锐带人来军中夺盛彦师的军权,和盛彦师发生了冲突,李孝锐怒气冲冲走了。

这个消息顿时让刘弘基看到了一线希望,但他又有点担心盛彦师由此投降张铉。

这时,有士兵在帐外禀报道:“启禀将军,盛将军派王耀来送信了。”

刘弘基当然知道王耀虽然只是校尉,但他是盛彦师的小舅子,一个十分精明能干的年轻人,他连忙让王耀进来,不多时,王耀走进大帐,单膝跪下道:“参见刘将军!”

“王校尉请起!”

王耀取出一封信递给刘弘基,“这是盛将军的亲笔信,请刘将军过目。”

刘弘基接过信看了看,盛彦师在信中表态,愿意效忠秦王,建议他们一起去投奔李孝恭。

如果是平时,刘弘基一定会对盛彦师的态度充满了各种怀疑,但现在是非常时期,他不敢怀疑盛彦师,唯恐自己的怀疑会触怒盛彦师,盛彦师一气之下就去投奔张铉了。

当然,这也和刘弘基得到的消息有关,李神通想夺盛彦师的军权,才迫使盛彦师转而效忠秦王。

刘弘基连看两遍信,大喜道:“盛将军愿意效忠秦王,是大唐之幸也,不知我们怎么合兵?”

王耀笑道:“我家将军的意思是我们今晚就动身,分头前去渭河渡口,在渭河渡口汇兵,然后一起南渡。”

这个方案不错,刘弘基当即道:“那就一言为定,我今晚就动身。”

刘弘基也担心夜长梦多,他送走了王耀,当天晚上便集结军队离开潼关,向渭河渡口方向进军。

天刚亮,刘弘基的军队抵达了渭河渡口,盛彦师的军队已经先到了,大军已开始渡河,这时盛彦师派来亲兵请刘弘基前往‘东去阁’一聚。

东去阁是一家酒肆,位于渡口,紧靠渭河,是专门送别亲友小酌之地,此时刘弘基再没有任何怀疑,便带着十几名亲兵前往东去阁。

这时,王耀已在大门前等候,他抱拳笑道:“我家将军已楼上置酒等候,刘将军请!”

刘弘基听到楼上传来悠扬的丝竹声,还有歌女在唱小曲,他便吩咐亲兵在门外等候,自己欣然向二楼走去。

可上了搂,楼上厅堂内却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刘弘基一下子愣住了,就在这时,只听一声摔杯声响,两边冲出数十名刀斧手,刘弘基躲闪不及,顿时被乱刀砍死。

在刘弘基被杀的同时,他的十几名亲兵也被数百士兵包围,全部杀尽,这时,东去阁点燃了,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埋伏在四周的数万周军杀来,将刘弘基的军队团团包围。

主将已死,一万军队没有了主心骨,纷纷向周军投降,盛彦师也同时率领两万军向张铉投降。

1245。第1245章 走投无路

李孝恭就在渭水对岸眼巴巴地等待着盛彦师和刘弘基的军队渡河前来投奔自己,但最后等来的消息确实刘弘基被杀,盛彦师已投降了周军,这让李孝恭失望万分,此时又传来消息,徐世绩的四万大军已出了子午口,进入了关中,正向蓝田县杀来,如果他再不撤退,就没有机会了。

万般无奈,李孝恭只得率领军队向西撤退,这时,李孝恭的军粮即将告尽,沿途也没有补给,当然,他可以去京城要粮食,但这又是他绝不愿做之事,他宁可战死,也绝不会去向李元吉乞讨粮食。

李孝恭已走投无路,现在他现在除了和李神通进行再次谈判外,再也想不到别的办法。

李神通的军队并不在长安,而是在长安以西约八十里外的始平县,这是李神通的精明之处,他一方面表示支持李元吉登基,但同时又不相信李元吉,他知道自己的军队一旦进了长安城,以李元吉和卑鄙和崔文象的毒辣,很可能就会发动兵变,抢夺自己的军权。

军队还是留在自己的手中比较好,与此同时,他又盯上了李孝恭的军队,他知道李孝恭向南无法返回汉中,向西他又不肯进长安,向北也无法进安定郡,向东会遭遇张铉的主力大军,那他只有一条路,最后不得不来找自己,只有自己才能帮他。

李神通看透了李孝恭已走投无路,他像个渔翁一样,稳坐钓鱼台,等李孝恭自投罗网。

这天下午,斥候巡哨传来消息,李孝恭的军队出现在大营十里外,李神通大喜,急忙派长子李道彦前去面见李孝恭。

这时,李孝恭粮食已尽,如果李神通还不肯帮自己,那他只有杀马给士兵们充饥了。

李孝恭已远远看见了唐军大营,他还是有点踌躇,自己来求李神通是否明智。

就在这时,远处奔来一队骑兵,为首之人正是李神通的长子李道彦,有亲兵将他带到了李孝恭面前,李道彦老远便抱拳道:“贤弟,父亲令我特来迎接!”

李孝恭苦笑一声,上前和这位族兄见了礼,“孝恭粮食已尽,只得来求兄长和二叔帮忙了。”

“一家人说这话就见外了。”

李道彦很诚恳地说道:“父亲觉得和贤弟之间有点误会,特让我前来澄清。”

李孝恭问道:“不知兄长所说的误会是指什么?”

“首先我要明确告诉贤弟,我父亲绝不同意李元吉登基,只赞成他为摄政王,只是为了大局才不得不做违心的表态。”

李孝恭心中顿时有了一线希望,问道:“那二叔是否支持秦王登基?”

李道彦还是摇摇头,“我父亲也不支持秦王登基,他只是支持圣上,圣上传位给谁,他就支持谁,但现在圣上还昏迷不醒,张铉大军已杀入关中,为了一致抗敌,我父亲才做了违心之举,我父亲的意思,大家现在要一致对外,等把周军驱逐出关中,大家再坐下来好好商量,都是自己兄弟,为什么一定要杀得你是我活?”

李孝恭默默点头,他不得不承认李神通的话有道理,现在大敌当前了,大家应该一致对外。

“孝恭可愿与我一同入营?”李道彦笑问道。

李孝恭已走投无路,只得答应了,“好吧!我愿跟随二叔,不过我坚持不承认李元吉登基。”

“父亲绝不勉强,事实上,父亲也只是表面上承认,他十分痛恨李元吉毒害天子,如果真心拥戴他,早就去长安城了,还会驻兵在这里吗?”

“兄长说得有道理。”

李孝恭回头令道:“传令大军进营!”

大营门口,李神通笑得像只老狐狸一样,等候着李孝恭的到来。

。。。。。。。。。

长安城内已是一片萧条,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歇业了,家家关门闭户,大街上冷冷清清,为了制造一个繁荣的假象,李元吉没有下令戒严,还将大部分玄武精卫撤回军营,又用免税等等措施鼓励商家开门营业,鼓励民众上街,九座城门开启,任民众随意进出。

但事与愿违,李元吉的措施没有实现长安繁荣的景象,反而造成大量民众趁机逃出长安,李元吉登基后便关闭了城门,不准任何人进出长安,长安繁荣的假象彻底被撕破。

华山客酒肆目前是长安城内还保持营业的三家酒肆之一,他们地窖里还有些存货,还可以开门做生意。

就算物以稀为贵,但酒肆的生意依旧很冷清,雅室内基本上没有客人,只有一楼和二楼大堂内有十几名老客在喝酒聊天。

“刘相国真惨啊!全家满门抄斩,还株连了十几个大臣,听说被割舌挖心,惨不忍睹,高相国也听说服毒自尽了,不知他们和上面那位究竟有什么仇?”

“哼!”

旁边一个酒客冷笑一声,“你们真不知道吗?这些大臣都是支持秦王的,秦王在外,上面怕他们为内应,所以一个个赶尽杀绝。”

酒客们纷纷点头,“说得对,这就是权力斗争!”

靠楼梯那边忽然传来两声钟响,酒客立刻不吭声了,片刻,走上来两名穿黑衣的年轻男子,冷峻地扫了众人一眼,又下去了。

很快,又传来一声钟响,酒楼里再度活跃起来,一名酒客冷笑道:“看见没有,这就是玄武精卫的变种,装扮成酒客来监视民意,可身上的凶恶之气,怎么也去不掉。”

这时,大掌柜吕平走了过来,对众人歉然道:“今天是小店最后一天营业了,上面已有通知,明天开始实行戒严,小店也得关门了。”

众人纷纷议论起来,有人高声问道:“吕掌柜,你消息灵通,听说大周天子已经到关中了,是不是真的?”

吕平笑道:“这个。。。。说实话,我也不敢乱说,不过无风不起浪吧!大家说是不是?”

众人都笑了起来,这等于就是承认了,有人叹口气道:“该来总是要来,乱世要结束了,这是好事情啊!”

这时,楼下传来一个粗鲁的声音,“以为我们喝酒不给钱吗?你们掌柜在哪里,让他出来!”

吕平连忙跑下楼去,只见门口进来两名军士,正恶狠狠训斥一个酒保,吕平连忙陪笑脸上前道:“两位军爷误会了,进门就是客,小店怎么会不欢迎。”

军士脸色稍缓,一人道:“我们不喜欢和这些鸟人一起喝酒,有没有雅室?”

“有!有!有!两位军爷请上三楼。”

吕平亲自将两名军士领上了三楼,进了一间雅室,两名军士坐下,笑道:“刚才多有得罪,请吕掌柜见谅!”

“没什么,我心里明白。”

这两名军士是王崭的心腹亲兵,被王崭派来送信,其中一人从怀中摸出两封信,放在桌上,“将军让我们这两封信交给吕掌柜。”

吕平拾起信,两封信都是给陈叔达,其中一封信竟然是天子的手笔,他顿时肃然起敬,连忙道:“两位辛苦了!”

“吕掌柜不必客气,不知有什么消息需要我转给将军。”

吕平沉吟一下道:“让你家将军有机会对外面传个口信,太上皇已经去世了。”

两名军士都一惊,连忙起身道:“我们明白了,这就去禀报。”

“不急,两位请喝杯酒再回去,我请客!”

。。。。。。。。。

1246。第1246章 兵临城下

在李渊任命的五个相国中,刘文静全家抄斩,高士廉为保家人而服毒自尽,李元吉随即任命崔文象和李神符为新相国,取代刘文静和高士廉,而另外三个相国陈叔达、裴寂和唐俭都接受了李元吉的任命,但表现不一,裴寂封中书令,成为仅次于崔文象的第二号相国,颇为卖力,唐俭每天上朝,却出工不出力,混日子打发时间,陈叔达则借口病重,始终闭门不出。

虽然陈叔达是用一种变相的方法对抗李元吉,但这恰恰保了他一命,崔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