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战图-第5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当即立断道:“父皇,儿臣完全赞成刘相国的中策,时不我待,必须立刻将十万东征大军撤回江夏郡,只要我们能保住荆北七郡,那么我们还有机会夺回荆南,否则荆北失守,我们在荆州就无立足之地了。”
李渊也知道形势危急,不容他们再慢慢讨论观望了,他便不再犹豫,当即下旨道:“火速传朕敕令,令李孝恭将军立刻率东征军撤回江夏郡。”
1061。第1061章 走露风声
将作监官房内,监令于筠正和十几名官员商议募集船匠之事,将作监主要负责工程维修以及管理工匠,同时也负责研究一些新型工具,北隋的将作监甚至还涉及武器开发。
因为夷道县战船被烧毁一事,于筠被李渊叫去狠狠训斥了一番,如果不是因为船匠迟迟不到位,夷道县的战船也不至于半年都没有动工修复,李渊便认为将作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家都不要找借口了,我知道现在船匠很难找,但我们总不能对圣上说找不到造船匠,大家都想想办法吧!”
一旁少监姜余华叹口气道:“我们也在巴蜀和关陇招募船匠,也不是没有招到,但招到的船匠大都只会建造小船,像千石以上的大船基本上都不会建造,不会造当然也不会修,有时候光有图纸也不行,两个月前辈子把横洋舟的图纸给两名稍有经验的船匠看,他们都表示造不出,没有那种能力,圣上的心情我们能了解,但这个需要积累,几年十几年后,我们就能造大船了。”
“几年十几年,你在和我开玩笑吗?”
于筠不满地瞪了他一眼,又对众人道:“其他人再说说想法。”
这时,将作丞杨纹起身道:“天下的船匠都被北隋以高薪厚禄招揽,这是人人皆知之事,想必圣上也知道,其实卑职倒有一个变通之策,不知使君是否想听一听。”
“你说就是了。”
杨纹缓缓道:“其实战船不一定非要是千石以上大船,像快舟、哨船等等都是百石左右的小船,我们也不能说它们就不是战船,卑职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先造起来,圣上再问起来,我们也不至于什么都拿不出。”
杨纹这个办法让众人表态赞成,于筠却没有吭声,这个所谓的办法说白了就是下面在糊弄自己,自己再糊弄天子,可最后责任却要自己来承担。
但于筠也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优秀的船匠,光靠他们这群官员想破脑子也造不出大船,也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好吧!就按照杨监丞的办法,姜少监负责草拟方案,然后开始实施,不能再拖下去了。”
众人齐声答应,这时,于筠见大堂门口站着一名侍卫,便对众人道:“你们继续商议,我去去就来。”
他走出内堂,对这名侍卫笑道:“贤侄有什么事?”
这名侍卫是独孤篡之子独孤百真,他行礼笑道:“好久没看见伯父了,特来向伯父请安!”
“不用客气了,是你父亲有事找我吗?”
独孤百真点点头,他见左右无人,便取出一张纸条递给于筠,“这是父亲给伯父的消息,说很紧急。”
“我知道了,多谢你父亲。”
于筠接过纸条直接揣进了怀中,独孤百真行一礼走了,于筠迅速看了一遍纸条上的内容,便转身走回了内堂,对众人笑道:“马上到午休时间了,大家收拾一下准备去吃饭吧!下午再继续商议造船之事。”
众人纷纷起身出去,于筠又吩咐自己的随从道:“去准备马车,我中午去青云酒肆!”
。。。。。。。。。
随着午休的钟声敲响,官员们三三两两走出了皇城,一辆辆马车也由东面侧门驶出,这些准备回家休息的官员。
于筠中午一般都要回家小睡片刻,但今天他却直接来到了距离皇城不远处的青云酒肆,青云酒肆是窦家转卖给于家的一座产业,由于担心引起家族内部矛盾,于筠又在年初将它转让给了陇右的一名大商人,使家族子弟们对它死了心。
此时长安和中都一样,还有几天就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了,长安几乎所有的酒肆客栈挤满了从唐朝各郡县赶来的士子,青云酒肆也不例外,由于这里是官员们经常出没的场所,更是士子们趋之若鹜。
当于筠来到青云酒肆时,来吃饭的官员们还没有到来,但酒肆里已经挤满了参加科举的士子,酒保认识于筠的马车,连忙走到窗前歉然道:“于使君,很抱歉,现在真没有位子,全部被这些士子坐满了,使君进去还会被他们骚扰。”
于筠并不是来吃饭,他是有重要情报要告诉高瑾,便道:“既然如此,就去把你们高账房找来,我有几句话对他说。”
“使君稍等!”
酒保飞奔进去,不多时,高瑾快步走了出来,躬身行礼道:“小侄参见姑父!”
“呵呵!我也没什么事,上次你要的书我带来了,你收好,不要给别人看到。”
说完,于筠从窗口将一卷书递了出来,高瑾明白于筠的意思,书里一定有东西,他连忙接过书,施礼道:“多谢姑父!”
于筠又嘱咐道:“书中内容很重要,立刻就看。”
“侄儿明白。”
于筠随即吩咐一声,马车随即启动,离开青云酒肆,向自己府内驶去。
一个时辰后,一只信鸽在长安近郊飞起,向蕲春郡疾速方向飞去。。。。。。。
。。。。。。。。。
这些天南方的局势倒也比较平静,隋军在攻占了巴陵郡后,随即又分兵占领无军驻防的长沙郡和江陵郡,切断了东征唐军的退路,隋军便不再继续行动,而是耐心等待李孝恭军队的行动。
隋军大营位于蕲口,这里蕲水入江之处,也是蕲春郡在长江上最大的一座码头,这里便成了隋军水师的临时驻地,当北隋大军到来后,隋军大营也出现在岸上。
随着集结的兵力源源不断到来,汇聚蕲口的隋军已达十五万人,如果算上三万水军的话,那么准备参加这场南方战役的军队已达十五万人,这便使得军营占地格外庞大,大营修建在蕲水北岸,邻水而筑,占地方圆数千亩,夯土为墙,俨如一座中型县城。
虽然军队比较安静,但江面上却格外忙碌,一队队体型巨大的货船从巴陵县开来,将唐军囤积在巴陵县的粮食以及其他军用物资全部转运到了蕲口军营内,为此,隋军不得不继续扩大西南角的仓库区,以容纳爆满的粮食物质。
中军大帐内,张铉和军师房玄龄以及几名大将正站在沙盘前商议军情,虽然李孝恭在彭泽县扑了个空,以及触发了张铉发动西征的前提条件,但通过大量斥候的渗透,张铉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些年屈突通苦心建立起来的防御体系。
江夏沿江多山,五龙山、白宁山、樊山、烽火山等等都是著名的险峻之山,四万唐军便驻扎在大大小小二十几座军城内,这些军城大多依山而建,少则驻兵一千多,则驻兵三五千,都是用大青石砌成,高大坚固,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而且军城之间互相呼应,如果进攻兵力不多,很可能会遭到几个军城的军队围攻。
李神符虽然平庸,但他并不愚蠢,不会将屈突通苦心经营的防御体系破坏,而是顺其自然地继续利用。
正是江夏郡强大的防御体系令张铉有点为难,如果强行攻打江夏,他也有把握最后能成功,只是代价会很大,张铉并不想死伤惨重地拿下江夏郡。
用最小的代价来夺取胜利才是他的一贯战争原则,这个原则他让每一个大将都必须牢记,他自己当然也不例外。
这时,徐世绩在一旁道:“殿下,卑职建议我们用先占外围,后攻内圈的战法,先占领襄阳、安陆、义阳、汉东、永安、舂陵等六郡,最后再攻打江夏郡,李神符的意志并不坚定,很可能我们才攻打到一半时,他就会放弃江夏郡西撤了。”
徐世绩也捋须笑道:“茂公的策略不错,值得考虑,我们不妨将襄阳郡开始,由西向东进攻,把西面的沔阳郡留给李神符做撤退通道,只要他们撤离江夏,我们的机会便来了。”
张铉沉思不语,虽然这也曾是他的想法,但襄阳郡也有两万唐军,如何将襄阳郡的两万唐军歼灭,也是他必须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士兵的禀报,“启禀大帅,长安有紧急情报!”
1062。第1062章 退兵江夏
从外面走进一名亲兵,将一支红色的信筒呈给张铉,北隋最高级别的情报是紫色信筒,表示最紧急和最重要,但紫色信筒是上位者才能使用,对于长安情报署而言,红色信筒就是最紧急的情报了。
众人见看见了红色信筒,都知道必有大事发生,纷纷停下手中之事,一起望向张铉,张铉看了看情报,对众人淡淡道:“昨天唐朝做出最终决定,命令李孝恭的东征军西撤江夏郡。”
众人急忙向沙盘上望去,只见在江夏郡和豫章郡之间横亘着长达数百里的九宫山脉,想从豫章郡直接撤到江夏郡,可没有那么容易。”
张铉又道:“按照唐朝的送信规则,兵部会将李渊的敕令用鸽信送到江夏,再从江夏乘船前往豫章郡,最快也需要花三天时间,也就是说,李孝恭至少要后天这个时候才会接到天子的敕令,就算他立刻起兵北上,那么也要四到五天后才能进入江夏郡,也就是说,我们还有八天的时间,我希望在这八天时间内做好所有的战争的准备。”
房玄龄在一旁道:“既然李神符知道李孝恭的大军要进入江夏,恐怕他就不会那么轻易弃江夏而走了。”
张铉点点头,这其实是在他的预料之中,既然隋军占领巴陵、长沙和南郡,截断了李孝恭军队的退路,那么除了撤军回江夏,李孝恭也无路可走了。
张铉注视豫章郡半响道:“李孝恭来江夏未必是坏事。”
。。。。。。。。。
李孝恭的大军目前驻扎豫章郡,虽然后勤重地被攻占,后援粮食断绝,但豫章郡和鄱阳郡都是比较富裕的郡县,官仓内有不少粮食,市场上也能买到,使唐军还能保证军粮供应。
手中有粮,心头不慌,唐军手中的粮食至少还能维持一个多月,李孝恭不是那么紧张了。
但不可能事事都那么完美,尽管粮食解决后能稳住军心,但士气却在一天天衰减,这让李孝恭着实无可奈何。
李孝恭这次率领的九万东征军中,大部分都是萧铣的降军,从巴蜀带来的唐军只有两万人,其他都是由梁军换了后头盔变成唐军,这些七万士兵至少有一半是南郡人,还有长沙郡、巴陵郡和庐陵郡人。
当隋军攻占南郡、长沙和巴陵三郡后,尽管李孝恭下令隐瞒消息,但大部分底层将领都是投降过来,这种消息怎么可能瞒得住?三郡被攻陷的消息很快便传遍全军,引起士兵的一片哗然,士气低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大帐内,李孝恭正负手来回踱步,就在刚才,他收到了从江夏送来的天子敕令,天子命令他立刻回师江夏,和江夏驻军一起防御北隋军即将对江夏的进攻。
放弃豫章郡而北撤江夏,对李孝恭而言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李孝恭却担心他的军队,现在士兵之所以士气低迷还保持稳定,就是因为大家都认为他能带领军队收复巴陵和南郡,如果自己最后却率军去了江夏,在极度失望之下,他很担心军队会由此生乱。
可是,除了尽快率军北上外,他似乎并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了。
这时,大将黄君汉在一旁劝道:“殿下,卑职觉得越拖下去,形势会越对我们不利,士兵们的情绪低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途不明造成,当务之急是撤到江夏郡,虽然会让部分士兵失望,但同时也会让士兵获得安全感,然后我们在江夏郡重新整军,去其枝节,保留主干,将军心不稳者剔除,留下的士兵必然是精锐之军,士气就会慢慢恢复,局面也会明朗化。”
另一员大将卢祖尚也道:“黄将军所言极是,现在敌暗我明,张铉很了解我们的情况,可我们却对隋军一无所知,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卑职觉得正是这种未知的恐惧无形中给将士们带来一种威压,这也是影响士气的重要方面,在这样情况下益动不宜静,只要我们一动,对方也会跟着动,这样我们就不至于这么被动了。”
李孝恭点点头,“你们都说得对,关键问题就在于我们对敌人一无所知,连朝廷也不知道,江夏也毫不知情,我们确实太被动,我很担心对方会在江夏郡拦截我们,一场大战不可避免,我其实考虑索性反其道行之,直接杀向长沙郡,再从长沙郡突破去南郡,杀张铉一个措手不及,相信那边兵力不会太多,我们可以全身而退。”
黄君汉和卢祖尚对望一眼,黄君汉连忙道:“殿下,天子的意思是我们去支援江夏,江夏那边恐怕形势不妙。”
李孝恭没有说话,他负手走到窗前,远远眺望着窗外,他何尝不知道天子的意图,他就担心自己非但支援不了江夏,反而落进隋军的陷阱,他对这支由降军组成的东征军实在没有太大的信心,去长沙是明智之举,但天子的意志又不容违抗。
良久,李孝恭长长叹了口气,“传我的命令,大军准备出发,北上江夏!”
.......
长江水路在南方之所以对军队十分重要,关键就在于陆路行军实在艰难,山高林密,人口稀少,大多时候军队需要翻山越岭,官道时有时无,对军队行军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尤其是豫章郡,郡内九成以上都是山地,高山耸立,道路艰难,到处是莽莽的原始森林,参天大树举目可见,乃至于隋唐时代的宫殿建造,最重要的斗梁和木柱就是来自豫章郡。
豫章郡和江夏郡在西北方向接壤,但两郡之间横亘着长达数百里、宽达百里的九宫山脉,这里人烟稀少,官道断绝,只能走羊肠小道,给他们当向导的几名猎人就明确告诉他们,丢掉一切用不着的辎重,牲畜用来吃肉比用来当运输工具更有意义,言外之意就是,辎重大车无法行走,只能轻兵简行,比去巴陵郡的道路要艰难得多。
尽管李孝恭对这次数百里的行军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走进九宫山区后,道路之恶劣还是让他心中懊悔,早知道还是应该去长沙郡。
山区内寒气厚重,天又下着小雨,士兵们冻得浑身直打哆嗦,狭窄的小道泥泞不堪,寸步难行,行军了整整一天,才走了不到五十里,士兵们都已筋疲力尽,在一片树林中休息时,很多士兵连饭都没有吃,便倒下昏昏睡去了。
不过大车虽然无法行走,但战马却能和人一样行军,几千头牲畜驮着粮食,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李孝恭望着远方连绵不断的山头,不由长长叹了口气,这场艰难的折磨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殿下!”
大将王仁寿催马追上李孝恭,气喘吁吁道:“卑职觉得有点不对劲。”
“哪里不对劲?”
“刚才卑职还在想,给我们送信的士兵选择乘船,而没有走该死的陆路,是一个明智的决定,但卑职忽然又想到,既然是乘船,为什么没有被隋军水师拦截?要知道他们没有乔装,而是依旧穿着唐军的盔甲,隋军巡哨船会眼睁睁放他们离开江夏,前来豫章郡吗?”
李孝恭眉头一皱,王仁寿说得倒是有几分道理,他想了想道:“或许送信士兵是趁夜色掩护而没有被发现。”
“卑职也这样想过,但觉得这种可能性实在不太。”
“你的意思是说,给我们送信的士兵是隋军假扮的吗?”
“这个倒不会,但我觉得是一定是隋军大将下令不要拦截他们,他们才顺利前来送信。”
李孝恭点了点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认为隋军就在前面等着我们。”
“极有可能!”
李孝恭沉吟一下,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