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5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摩亚伦冷冷道:“我的要求很低,只希望可汗为去年的失信做出补偿。”

“大祭司要什么补偿?”

“这次南下的战利品收获,我要求分三成。”

“这次出征的部落太多,大家都要分战利品,战利品远远不够分,我最多只能给大祭司一成。”

“一成我难以接受。”

“一成已经不少了,大祭司。”

摩亚伦的贪婪也让处罗心中也有些不悦起来,语气也无形中加重了,“你的手下隐藏在最富庶的北隋腹地,他们的收获不会比我少,如果把他们的收获也拿出来一起分,那我就答应你三成。”

摩亚伦铁青着脸半晌道:“那就一言为定,一成的战利品收获必须给我。”

说完,他拄着羊骨法杖缓缓走了,处罗可汗望着他蹒跚的背影走远,脸色阴沉得可怕,等这次南征结束后,突厥就该换一个大祭司了。

。。。。。。。。。

时间一天天过去,二月下旬,春天气息已经笼罩着草原,草原上呈现出一片嫩绿之色,从草原各地前来应征的军队也陆续抵达了突厥王廷,在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布满了来自各个部落的帐篷。

处罗可汗在大群将领的陪同下巡视着驻军草原,这次处罗可汗将率领三十万大军南征,其中包括十五万突厥军和十五万铁勒军,其规模不亚于几年前他兄长始毕可汗进军雁门关那一次,仅后勤所需牛羊就达五百万头之多,为了坐位草原江山,处罗可汗不惜动用倾国之力。

旁边和处罗可汗并驾齐趋的突厥大将是他的兄弟步利设,在处罗可汗的三个兄弟中,只有二弟步利设可以让他信赖,这次步利设也率领本部三万人支持兄长南征。

但并不是所有突厥贵族都支持处罗可汗南征,阿史那王族中只有一半人支持他南征,很多反对者都是处罗可汗的至亲,比如他的两个叔叔,还是兄长始毕可汗的长子钵苾,还有他的两个兄弟咄苾和欲谷设。

当然,这并不是他们和唐朝或者北隋有什么交情,关键还是在于权力争夺,突厥可汗之位并不一定要传给长子,主要以能者居位,所以每个人都有机会登上可汗之位,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有才能。

加上处罗可汗自身体质较弱,当初启民可汗就曾说过他不能为汗,却被义成公主选中立为可汗,这让其他阿史那王族怎么能服气。

正因为一半的阿史那王族不支持可汗南征,所以这次出兵比预计少了十几万大军,突厥八部虽然都出兵,但数量明显偏少。

这时,一队骑兵如洪流般从极窄的帐篷之间奔驰而过,他们欢呼尖叫,激起四周一片不满的叫骂声。

正在巡视的处罗可汗眉头一皱,用马鞭一指远去骑兵队,问兄弟步利设道:“那是何人的军队?”

步利设看了片刻说:“那应该是思结的军队,为首年轻人我认得是丹廷的儿子阿采。”

“思结军队来多少?”

“来三万人!”

“哼!太少了,他们至少能来五万人。”处罗可汗不满地哼了一声。

“兄长,思结其实已经不错了,回纥、仆骨、拔野古三部加起来才一万五千人。”

处罗可汗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早就知道这三个部落暗中和北隋有勾结,北隋居然卖生铁给他们,好像张铉的一个妻子还是图勒的女儿,若不是怕草原内乱,他早就出兵灭了拔野古部。

处罗可汗暗暗下定决心,等这次南征归来,他坐稳了可汗之位后,第一个就要收拾拔野古。

想到这,他回头问道:“大祭司那边准备好了吗?”

按照惯例,他们将在额根河祭祀长生天后,大军便可南征了,目前后勤牛羊已经准备好,就等大祭司摩亚伦那边的祭祀准备了。

“回禀可汗,大祭司上午传来消息,最迟三天后就完成了。”

“哼!他想拖我后腿吗?”

处罗可汗心中十分不满,他又对兄弟步利设道:“战机不容耽误,你路途较远,可以率军先行,动作要快,杀北隋一个措手不及。”

这次突厥大军将两路并进,步利设率五万大军进攻东路,从安乐郡杀入河北,西线则由处罗亲自统帅大军南下马邑郡。

步利设点点头,“我即刻出发!”

935。第935章 战争来临

时间渐渐到了二月下旬,草原的河湖皆已解冻,东方的俱伦湖重新出现了粼粼波光,一些南下的候鸟也逐渐返回,成群的天鹅和大雁在湖面上嬉戏觅食,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拔野古俱伦部这两年和南方的几个小部落合并后,已经一跃成为拔野古九部中的最大部落,而在前年初,拔野古部大酋长查木不幸病世,俱伦部酋长图勒便被各部一致推举为拔野古部新一任大酋长。

图勒也不负众望,他充分发挥自己和北隋关系良好的优势,和中都朝廷建立了一种战略互市,具体表现就是拔野古部突破了突厥禁令,将大量优质战马卖给了北隋军队,而北隋也放开了对草原的生铁禁令,拔野古部开始源源不断从北隋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生铁。

有了生铁,拔野古的兵甲数量迅速增加,军队人数从一万人增加到四万人,与此同时,盟友仆骨部和回纥部也得益于拔野古的兵甲,两大部落的兵力也迅速增加,三个部落的兵力已达十万人之众,一旦他们联合起来,将是一支突厥人也不敢忽视的强大力量。

这天上午,一支骑兵从远处疾速奔到了湖边大酋长帐前,为首骑兵百夫长翻身下马,对大帐前的侍卫道:“请禀报大酋长,有紧急军情!”

侍卫进去了,片刻出来道:“大酋长让你进去!”

百夫长快步走进大帐,大帐内,图勒正和儿子铜泰谈论着什么,虽然图勒有好几个儿子,铜泰也并非正妻所生,但因为铜泰的胞妹辛羽嫁给了张铉,所以铜泰也极受图勒器重,已经在开始培养他为自己的继承人了。

图勒心里很清楚,拔野古部要想得到北隋的全力支持,就得让铜泰继承自己的事业,另外铜泰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能力,完全不比其他儿子差。

铜泰之所以来找父亲,是因为图勒做出了一个令他很不安的决策,派五千军队前往突厥王廷,参加对中原的南征,这让铜泰感情上无法接受,同时他也担心因此触怒张铉。

图勒微微笑道:“我能理解你的担忧,说实话,这个决策我也是犹豫了很久才做出,而且我在去年秋天派人去了河北,向张铉解释了此事,他表示理解,不反对我派少量军队参与。”

“可为什么一定要派兵,我们可以联合仆骨和回纥,三家都不派兵参与,突厥能拿我们怎么样?”

“这不是突厥能拿我们怎么样的问题,突厥可汗毕竟是草原共主,我们还臣服于突厥帐下,突厥可汗拿出了金狼头令,就连突厥内部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出兵,以突厥的强大,我们还没有到敢不服从金狼头令的地步,你要明白这一点,总有一天是我们会反抗突厥,但现在还不行。”

铜泰也知道父亲说得有道理,只是他心中郁闷难挡,一旦他的军队和北隋军队发生激战,他以后怎么和张铉面对?

这时,百夫长快步走进,单膝跪下道:“大酋长,有紧急军情禀报!”

“什么紧急军情?”

“肯特部传来鹰信,一支五万人的突厥大军正向东南方向杀来。”

肯特部是拔野古部中最西面的一个部落,栖息在肯特山南部,距离俱伦湖约千里之遥,尽管路途较远,但这个消息还是令图勒吃了一惊。

他立刻意识到,这一定是突厥准备从东路进攻北隋了,去年秋天他向张铉承诺过,一旦突厥南侵开始,他将立刻通知北隋。

这时,铜泰也明白了突厥军的企图,便低声道:“父亲,让我去送信吧!”

图勒却摇摇头,“送信谁都可以,若被突厥知道你出现在南方,会引来不必要的风险,还是让其他人去比较好,而且你们要率领军队进行防御准备,防止突厥军队调头偷袭我们。”

铜泰听父亲说得有道理,便不再坚持,图勒随即写了一封信,交给一名亲卫道:“你立刻带领几名弟兄南下北虎谷,让他们把这封信立刻转交给齐王,并告诉他们,突厥大军已向东杀来,让他们立刻做好防御准备。”

亲卫行一礼便快速走了,图勒想了想便令道:“传我的命令,部落全体北迁到大牧场。”

图勒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他知道在战争到来时,最好的的办法就是远离战争,大牧场离他们现在的俱伦湖牧场约千余里,也是拔野古部的传统牧场,他们并不是打算放弃俱伦湖,而是等战争结束后再南归。

两天后,数十万俱伦部牧民离开了俱伦湖,浩浩荡荡向北方大牧场迁徙。

。。。。。。。。。

虎谷关在半个月前便完成的全部工事,参与修建工事的数千民夫则负责给关隘运送粮食,三万军队驻扎在距离燕乐县约三十里外的虎谷关,每天要耗费大量粮食,因此,虎谷关的后勤保障便成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但虎谷关只是前线,张铉又令宇文成都率领八万军队驻扎涿郡,作为东西两线总后援,无论东线还是西线战事吃紧,涿郡的大军都能及时进行支援。

此时,北隋的四十余万大军已全面动员,仅在并北三郡就部署了二十万大军之多。

另外,卢龙塞给临榆关也各自屯兵一万五千人,辽东则部署了三万大军,张铉任命王辩为第二任高句丽都督,将徐世绩调至辽东统领军队,防止突厥军队进攻辽东。

但中都的五万驻军却雷打不动,无论北方战事如何激烈,京城的安全永远是第一重要。

随着时间渐渐到了二月底,北隋大军已经完成了全面军事部署,静候突厥大军的南下。

这天上午,虎谷关外墙上的钟声敲响了,负责防御外墙的两千士兵立刻警惕起来,注视着远方山谷内的情况,不多时,只见一队北隋巡哨骑兵带着几名铁勒牧民向这边奔来。

刚刚赶到外墙的苏定方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为首巡哨士兵高声禀报道:“拔野古部大酋长派人来送信了。”

苏定方一惊,连忙令道:“放调笼下去!”

虎谷关的外墙就是关城三里外那道一丈高的城墙,是虎谷关的第一道防御,由于没有城门,从北方过来人巡哨士兵只能靠梯子上城,而战马则用调笼拉上城。

不多时,送信牧民上了城,躬身施一礼,取出图勒的信递给苏定方,“这是我家大酋长写给齐王的亲笔信,请将军立刻派人将他送给齐王。”

“我会立刻派人送信,但你要告诉我,到底出了什么事?”

“将军,突厥军队杀来了,距离这里只有五百余里了,最迟两天后杀到,希望你们立刻做好防御。”

苏定方点点头,果然来了,他又问道:“有多少突厥军队?”

“大约五万人左右。”

才五万人,这个人数有点出乎他们之前的预料,比他们预料的要少得多,但苏定方立刻明白过来,突厥大军一定是东西两线同时进攻。

他不由冷笑一声,突厥人还以为他们能偷袭河北吗?

936。第936章 首战爆发

并州向北过了长城后,便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这片方圆千里的草原包括了西面的定襄郡,中部的马邑郡和东面的雁门郡,以马邑郡的乞伏泊为中心,是一片牧草丰美、土地肥沃的草原,但它实际上是中原王朝和北方草原游牧民众的一个战略缓冲区。

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一部份内附的游牧部落,包括突厥和铁勒的一些小部落,但随着突厥的再度强大和刘武周的出卖,这片草原再次被突厥人控制,成为突厥的南沿势力范围。

就在去年秋天之前,突厥和中原王朝的实控分界线已经南推到紫河一线,不过,北隋军在重创了突厥驻乞伏泊的军队后,突厥军队已经北撤,乞伏泊一带被隋军重新控制。

这天清晨,一支由五十人组成的斥候骑兵队正在乞伏泊以北的草原上疾速奔驰,北隋在乞伏泊一带部署了二十支斥候骑兵,约一千余人,由斥候鹰扬郎将孙英统帅,孙英就是孙宣雅之侄,他从队正、旅帅、校尉一步步升职,现在已经累功升为鹰扬郎将,是北隋军一名十分优秀的斥候将领。

这支五十人的斥候队便是由孙英率领,他们的任务是建立外围巡哨,一旦发现突厥军队,便立刻向南方发去警报,他们和武周山上的烽燧相辅相成,组成了一个十分严密的预警系统。

孙英之所以疾速北行,是因为昨天他们发现了几只带着箭伤的狼,狼是群居动物,一般数百头一群,很少看见落单的狼,除非是遭遇到人类屠杀,狼群大部分成员都死伤殆尽,剩下的狼才会落单逃跑,孙英立刻敏锐的意识到,一定是狼群遇到了突厥军队巡哨。

“将军,快看那边!”一名士兵指着前方数里外的一座草丘喊道。

孙英也发现了草丘上的异常,似乎趴着一头狼,他立刻拔出战刀催马迎了上去,其余骑兵连忙跟了上去。

果然是一头体格硕壮的巨狼趴在草丛中,但已经死去了,看样子死了不久,身上中了八九支箭。

孙英拔出其中一支箭,和昨天收集到的几支箭做对比,几支箭完全一样,但和隋军的箭又不一样,箭杆稍短,箭头呈三角形,做工精良,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军队所用箭矢,说明这是制式箭,成批制造,不是普通牧民制造的土箭。

孙英基本上可以判断了,附近出现了一支突厥军队,狼群敢袭击他们,说明他们人数并不多,最多百人左右,应该是一支突厥巡哨队。

“将军,我们怎么办?”士兵低声问道。

孙英起身对众人道:“这头狼中了九支箭,其中至少五支射在致命之处,这只狼不可能跑太远的距离,如果我没有料错,这支突厥巡哨队就在我们附近了。”

士兵们顿时紧张起来,草原上视野开阔,十几里外的敌人都能看到,会不会敌军已经发现了他们?

孙英翻身上马,催马奔上草丘向北眺望,北方依然是广阔无垠的草原,但没有看见任何军队的踪迹,不过孙英发现西北方向有一片占地数百亩的树林。

孙英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他看见树林上方有几只鹰在盘旋,这说明树林内有飞鸟,孙英回头对手下令道:“放狼烟!”

放狼烟是隋军斥候之间的联系方式,狼粪的烟不容易飘散,就算一条细烟,在数十里外都能看到,不多时,两名士兵点燃了狼粪,一条笔直的狼烟直冲天空,只要数十里内看见这条狼烟的北隋斥候队,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援。

孙英并不急于前去树林,他要尽量拖延时间等待其他斥候到来,孙英也急需抓一两名敌军探子,从对方口中探知突厥主力大军的情报。

就在这时,远处树林上空一阵惊鸟飞起,只见从树林内冲出一队突厥骑兵,大约有百余人,他们兵分两路,一左一右向隋军斥候包抄而来,这支突厥巡哨队同样是想抓捕几名隋军斥候,从他们口中探得隋军的部署情况,他们埋伏在树林内,企图伏击隋军斥候,只是孙英并没有上当,反而点燃了求援的狼烟。

孙英并不想和突厥军队硬碰硬,他立刻喝令道:“向东撤退!”

五十名隋军斥候迅速调转马头,跟随着孙英向东疾奔而去,百名突厥骑兵紧追不舍,这也是突厥骑兵的自信,在草原上骑马追逐,突厥骑兵根本就没有把中原汉人放在眼里。

双方相隔数百步,虽然突厥骑兵渐渐追上了隋军骑兵,但他们始终没有进入三百步的距离内,半个时辰后,他们已奔出三十余里,这时,孙英大喝一声,“准备迎战!”

隋军斥候纷纷勒住战马,调转了马头,一齐举起了军弩,孙英喝令道:“射!”

弩机声咔咔作响,五十支箭腾空而起,射向穷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