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战图-第4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就在刘武周统治马邑郡后,他在突厥人的一再要求之下,刘武周将紫河山口的一段约三十里的长城拆毁,使突厥骑兵又能沿着紫河山口长驱南下。

紫河山口其实就是紫河河道,原本东西流向的紫河在这里折道向南变成了南北流向,长年累月的冲刷,使流经山峦之间的紫河冲出了一条最宽处达二十几里的山谷,这条长达数十里的谷地在和平时期是著名的马邑商道,张铉第一次去草原便经过了这条商道。

而一个月前隋军伏击突厥骑兵,也是发生在在这条谷道内。

隋帝杨广修建的长城也经过了这段谷地,在低缓的平地上修建了二十余里的长城,形成了一座关隘,叫做紫关,派有重兵在这里驻守,可惜这段长达二十余里的关隘却被刘武周拆除了。

为了恢复这段关隘,张铉在马邑、娄烦、雁门三郡征集了三万民夫,连同两万隋军一起重新修筑一道二十余里的长城,重新将山峦两边的长城连接起来。

尽管此时正是秋收农忙季节,但为了防御突厥入侵,三郡民众还是踊跃报名,况且还能包食宿,还有每天五百文的工钱,另外,凡是参加过刘武周军队的年轻青壮,只要参与修建长城,将不再追究从贼之罪,如此好的条件,三郡民众怎么能不趋之若鹜。

很多人都是赶着骡车前往,隋军缺乏运输工具,便承诺以每天三百文的价钱租赁民众的畜力车。

长达二十余里的工地上格外热闹,到处是叮叮咚咚的凿石声,骡车排成长长的队伍,将大量石料从南方运来,木工制造大型防御武器,石匠开凿方石,泥瓦匠修砌城墙,实在没有手艺也只能卖苦力搬运方石青。

五万军民昼夜不停地运送石料,修建城墙,好在刘武周虽然摧毁了这段长城,但大部分城砖还在,可以利用,加上民夫从附近山上采来大石,凿成一块块大方石夯基,使这段长城造得比原来更加坚固,但隋军不仅要修建长城,还要每隔三十里,在山上修建烽燧,烽燧分两路,一路通往上谷郡,一路通往善阳县,另外在北方武周山上也要修建五座烽燧,负责监视突厥军是否南下。

尽管工程量浩大,在军民的全力配合之下,只用了短短半个月时间,长城和烽燧工程便接近了尾声。

此时已是九月下旬,秋风萧瑟,树木凋零,早晚起了霜,寒气逼人,在紫河北岸的草原上,搭建了一望无际的大帐,在北方数十里范围内,隋军部署了上千名斥候,关注着北方的一举一动。

中军大帐内,张铉站在沙盘前默默注视着并州各郡,他已经得到长安的情报,李渊和武川会达成妥协,暂停打通南襄道的计划,派人去洛阳和王世充和解,唐军将全力和隋军争夺并州。

这个结果让张铉有些失望,他是希望唐军两线作战,南线和王世充争夺淅阳郡,北线和自己在太原对峙,使唐军陷入巨大的国力消耗之中,这样只需一年的时间,唐朝的经济和民力就会被战争拖垮。

但张铉没有想到,李渊竟然没有上当,反而和王世充和解了,宁可忍受使者被杀的巨大耻辱,转而集中力量对付自己,虽然也会消耗国力,不过专攻一线会使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以唐朝目前的国力以及关陇贵族的支持,并州对峙他们还是能支撑得起。

倒是张铉自己将面临一个严重的势态,那就是突厥,搞不好会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这让张铉着实感到忧虑。

908。第908章 出使突厥

【很抱歉,今天思路不太好,只有两章】

===

房玄龄就站在张铉身后,他没有打扰主公的沉思,但同时他也很理解主公的忧思,主公并不是惧怕突厥,而是突厥极有可能的南下入侵会打乱了主公夺取天下的布局,还会消耗大量北隋资源,将会大大延缓他们统一天下的步伐。

但现实摆在眼前,他们需要考虑的是,如果用最小的代价抗击突厥入侵。

“军师能否说一说想法?”张铉注视着沙盘上的太原城,缓缓问道。

房玄龄沉吟一下道:“微臣有三个方案。”

“军师请说,我洗耳恭听。”

房玄龄走到沙盘前道:“第一个方案是李代桃僵之策,我们放弃马邑郡和雁门郡,回撤上谷郡,守住飞狐道,相信唐军必然会北上,这样,将由唐军来面对突厥大军的冲击。”

话音刚落,张铉便摇头道:“计策看似很妙,但我会失尽天下人心,抗击北虏是每一个汉人心中的底线,我若撤退,无疑就会使我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前功尽弃,这个方案不妥。”

房玄龄并没有坚持,又继续道:“第二个方案是在冬天前拿下太原,然后以太原城为抗击突厥的中心,突厥几次南侵都未拿下太原城,对我们而言,这是代价最小的一个方案。”

这个方案张铉也考虑过,但这样一来并州民众就会遭受灭顶之灾,突厥大军必将把并州人口财物洗劫一空。

张铉没有立刻反对,又问道:“那第三个方案呢?”

“第三个方案是个妥协方案,我们主动与唐朝妥协,将军队从太原郡从撤出,适当之时可以把上党郡和长平郡也暂时归还唐朝,然后我们和唐朝签署互不攻击协议,这样我们便不用考虑腹背受敌,全力对抗突厥大军,相信唐军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我们抗击突厥之时落井下石,他们一定会顺水推舟,接受我们的妥协。”

张铉负手在大帐里来回踱步,第三个方案他可以接受,和唐朝妥协也不是丢人之事,但他并不想放弃上党郡和长平郡,娄烦郡倒是可以给唐军,只有守住占据娄烦关,娄烦郡便可席卷夺取。

张铉沉思良久道:“可以和唐军商议第三个方案,不过在派使者出使长安之前,我们必须要确定突厥大军是否会南下?如果突厥大军并没有南下的意图,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和唐朝妥协了。”

“殿下说得有理,崔君肃一个月前已经北上,相信他此时已经见到了义成公主。”

。。。。。。。。。

突厥王廷在始毕可汗去世后,便从肯特山以西的独洛水上游迁徙到了西面千里之外的于都斤山北麓额根河上游一带,这里也是极其肥美的草原,水源充足,草原广袤无垠,数十万突厥人生活在这一带。

突厥处罗可汗登基已经快两年,但突厥的局势依旧不稳,连续两年的旱灾已使突厥羊群存栏数量锐减了五成,尤其前年独洛水干涸,使突厥人的黄金牧场消失,牧民的损失极其惨重,他们不得不放弃经营了近百年的王廷,转而向西迁徙。

另外,铁勒各部也不堪忍受突厥为转移损失而增加税羊的残酷剥削,以拔野古、回纥和仆骨三部为首的铁勒各部开始有了结盟抗税的迹象,突厥内部开始有了‘处罗可汗不是长生天所选择可汗’的声音,突厥内部各大势力对汗位有了窥视之心。

内忧外患使处罗可汗的日子十分难过,而就在这时,突厥所支持的刘武周被北隋攻灭,驻扎在伏乞泊的五千突厥军死伤大半,一连串不利的消息传到了突厥,令处罗可汗暴跳如雷。

但这同时也是一个机会,处罗可汗便决定用一场大规模的南征来巩固自己的可汗地位,事实上,他早就想动手了,只是隋军在并州北部的军事行动打乱了他原有的秘密计划。

这天上午,一支来自北隋的使者队伍抵达了突厥王廷,在距离突厥王帐还有百里,队伍便遇到了外围的突厥巡哨,一千名突厥骑兵将这支三十余人使者队伍押送到了突厥王帐。

北隋使者是鸿胪寺卿崔君肃,崔君肃是继长孙晟、裴矩之后的第三代隋朝突厥使,在北隋建立后,崔君肃被升为鸿胪寺卿,继续主管突厥事务,这一次他并不是来见处罗可汗,而是奉命来拜见义成公主。

黄昏时分,崔君肃一行抵达了突厥王帐,这是由一片十几万顶突厥穹帐组成的帐城,方圆近百里,目光望去,皆是一望无际的帐篷,异常壮观,这里生活着数十万军民以及突厥可汗等贵族。

突厥是部落聚居,最大的部落便是突厥王族所在的阿史那部落,这是突厥最强大也是最富裕的部落,他们拥有最丰美广袤的草场,拥有数量众多的奴隶和牛羊,这些都是他们财富的体现。

帐城分为三层,最外层居住着普通的突厥子民和他们抢掠的奴隶,由于阿史那部落男子一向是突厥军队的中坚,所以他们每次抢掠南方,得到的战利品也是最多。

战利品中最重要的一块就是奴隶,有汉人也有其他游牧民族,人数众多,这些奴隶地位卑微,且干着最繁重的活,几乎每家突厥人都会有几名奴隶。

突厥男人喝酒赌博,输掉奴隶是最常有之事,奴隶经常变更主人是家常便饭,很多女奴隶在承担繁重活计的同时,身心也会遭到极大的摧残。

帐城的中间一层便是突厥可汗的五万近卫军驻地,这些近卫军是突厥大军精锐中的精锐,都是草原各个部落的勇士,战马强健,装备精良,战斗力十分强悍。

而最核心一层便是突厥王帐,由数千顶大帐组成,生活着突厥可汗和贵族,还有铁勒各部落酋长作为人质生活在这里的子女。

卢涵也跟随崔君肃出使突厥,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突厥王帐,既好奇,但也有点紧张,崔君肃在路上便告诉过他,并州之战已经触怒了突厥人,让他做好最坏的打算,也就是性命可能会丢在突厥。

使者队伍在突厥骑兵的严密护卫下在豁道上缓缓而行,这里通往突厥王帐的主道,两边有粗大的木栅栏相隔,不时可以看见躲在木栅栏背后一些衣衫褴褛的妇孺奴隶,她们胆怯地这支来自故乡的使者队伍,瘦弱的脸庞上分明流着和他们同样的血脉。

忽然有个年轻女人抓住栅栏哭着大喊起来,“我家在马邑郡善阳县,我爹爹叫杨正,在城北开杂货铺,求求他赎我回家!”

卢涵热血涌上头顶,他催马要上前,却被崔君肃抓住了胳膊,严厉地注视着他,向他摇了摇头。

这时一名突厥大汉走上前一把抓住女人的头发,像抓住牲畜一样拖着她走远了,隐隐听见女子嚎啕大哭和突厥大汉的怒骂,卢涵猛地仰头向天空望去,眼中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由于发生了刘武周事件,崔君肃一行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他们被带着两间空帐内,突厥士兵便扬长而去,没有水和食物,也没有人招呼他们。

众人各自寻找一个地方坐下休息,卢涵坐在一个角落内,双手抱膝,将脸深深埋进了膝盖内。

这时,崔君肃走上前拍了拍卢涵的肩膀,将一个水壶递给他,在他身旁坐了下来,柔声对他道:“我知道你心情不好受,看到这一幕谁的心情都不会好受,大隋强盛之时这种事情不会发生,自从天下大乱后,突厥军队时常南下抢掠,被抢走的妇孺数以万计,很多人在路上就被糟蹋而死,就算到了草原,大部分人第一个冬天就熬不过去,对她们而言,能活下来就已是幸运了,朝廷弱了就会遭到异族的欺凌,受苦的都是最底层的子民,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永嘉之乱后汉人几乎要被赶尽杀绝,这些你应该知道。”

卢涵喝了口水,长长叹了口气,“这些我都知道,但书卷上看到的和自己亲眼目睹完全是两回事,那个女子的哭喊令我心痛如刀剜,那是我们的姐妹啊!”

崔君肃很喜欢这个年轻人,聪明能干,正直善良,崔卢两家又是百年世交,他希望能把卢涵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所以他并不认为卢涵鲁莽,但他要教育他,让他明白道理。

“我听说你在军队里呆过,你应该知道,一队斥候去打探重要情报,却遇到敌军杀人放火,这种情况他们该管还是不该管?”

卢涵立刻明白了崔君肃的意思,他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崔君肃笑道:“路见不平,想拔刀相助是人之常情,但我们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若你真想帮助那个可怜的女子,你回去后可以找到她父亲,让她父亲通过突厥商人把她赎回来。”

“可以赎回来吗?”

“当然可以,奴隶是他们的私人财产,可以买卖,一般是通过突厥商人做中间人,只要价格合适,突厥人大都会卖掉,反正他们还会去抓新的奴隶,不过这个女人如果在突厥生了孩子,孩子就带不走了。”

卢涵默默记了一遍,善阳县城北杂货铺,父亲叫杨正,他下定决定,他一定要帮助这个女人,就算自己出钱也要把她赎回来,否则他良心难安。

这时,有下属喊了崔君肃一声,“使君,有人来了!”

崔君肃回头,只见帐外来了一队突厥士兵,他立刻起身走了出去,崔君肃能说一口流利的突厥语,和为首将领交谈几句,他便回头对众人道:“大家收拾一下,公主殿下要给我们换个地方。”

众人连忙收起了物品,便跟着突厥军队向王帐的东北角走去。

909。第909章 公主条件

这一次换的住宿条件还不错,有四五顶大帐,帐内有羊皮毯,有简单的家具摆设,关键是有粮食和饮水了,还有几名侍女服侍他们,使他们可以安心住下来。

不过义成公主并没有立刻召见他们,直到三天后,大帐外才来了一名头戴脱浑帽、身穿突厥大袍的年轻男子,虽然是一身突厥人打扮,但他眉眼之间分明是一个汉人。

崔君肃的脸色立刻变得严肃起来,和这名男子见了礼,请他到隔壁的客帐中就坐。

卢涵不解地问旁边一名老资格的同僚道:“这是何人?”

同僚捋须笑道:“此人是义成公主的胞弟,名叫杨善经,也是隋朝宗室,他应该是代表义成公主来见崔使君。”

“公主不见我们吗?”

同僚淡淡一笑,“义成公主是隋朝的公主,你觉得我们真是隋朝吗?”

卢涵默然,大家都是明白人,恐怕这就是最关键之处了,义成公主并不承认他们。

。。。。。。。。。。

客帐内,杨善经和崔君肃分宾主落座,能在异乡看见故乡之人,看得出杨善经还是很高兴,他当年在洛阳时就常和崔君肃一起喝酒,两人私交不错。

杨善经笑道:“把你们安排来这里其实我的意思,不管怎么说,崔使君是我们的故人,我阿姊虽然不愿见你们,但也没有反对我的安排。”

“多谢公子关照,但为什么公主不肯见我们?”崔君肃不解地问道。

杨善经笑容有些尴尬,半晌道:“虽然你们国号中有个‘隋’字,但我阿姊认为你们并不是隋朝,和她无关。”

“为什么要这样认为,我们太后是先帝皇帝,天子虽然年幼,但毕竟也是杨隋宗室,哪里不是隋朝了?”

杨善经苦笑一声,“我阿姊十分固执,她认定的事情不会轻易改变,也从不听我的劝告。”

崔君肃沉默片刻道:“那好吧!杨公子能否告诉我,突厥真要进攻中原吗?”

杨善经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缓缓点头,“可汗已经向长生天发誓了,聚兵的命令也已提前分发各部落,明年春天,金狼头令下达,最少也是十万大军进攻并州,希望你们能早做准备。”

.......

可敦是突厥皇后的意思,目前突厥可敦依然是义成公主,按照突厥的风俗,只要没有血缘关系,父兄死后,他们的妻子将由儿子或者兄弟继承,所以义成公主已经是第三任突厥可敦了。

义成公主在突厥的地位十分崇高,她可以在可汗死后决定由谁来继承可汗之位,所以她在突厥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国师。

义成公主并不和处罗可汗住在一起,她有自己的大帐和护卫,她只是政治上的处罗可汗之妻,由于她在突厥地位崇高,连处罗可汗有时也不得不看她的脸色。

大帐内,杨善经苦苦劝说义成公主,“中原毕竟是我们的故国,我们的父母皆埋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