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英雄谱-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恩公怎么会知道家父的名字?难道恩公认识家父?”,苏苏虽然知道高家提亲这回事,但却从没见过高云。

“呃…,在下逎县高云,家父与令尊乃是故交”。

“你!?你是高云!?高普方!?”

“正是在下,这天也不早了,苏小姐还是赶紧回家吧,免得再发生意外。二弟、三弟我们走”。高云说完,转身就走。

第3章 。19|

第七回:小别胜新婚

高云骨子里是个很霸气的男人,血性果敢,从不拖泥带水。虽然他对苏苏一见倾心,但他却不会为此折腰,或者说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任何东西能折服他骨子里的霸气。

行就行,不行就走,他觉得这才是男人应有的豪情,因为这个世上要做的事太多,没有什么感情是必须要迁就的,哪怕是自己再伤心,也不能停下脚步。

凝望着高云远去的背影,苏苏的却是一脸的黯然,“为什么他会是高云……”

原来,当初高家到苏家提亲的时候,苏苏曾托人去打听过,就是因为听说高云是个书呆子,苏苏才想也没想就回绝了这门亲事。

但她做梦也没想到,高云竟会是这样的。

这会儿,看着高云洒逸的背影,她的心里不知道为什么,会是那样的惆怅,甚至觉得有点儿委屈,委屈的想哭。

其实,高云对苏苏也是难以忘怀,苏苏那美妙的倩影停留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但高云想的最多的,还是那些挣扎在苦难中的百姓。算算日子,离他上任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高云觉得不能再在这里停留了,第二天便带着关羽和张飞返回了逎县。

两个多月没见着高云,玉儿没有一天不是牵肠挂肚的,听说高云回来了,玉儿压抑不住心里的高兴,一路哼着小调儿就跑了出来。

“呀!瘦了呢,倒是结实了”。玉儿拉着高云的双手,上瞧瞧、下看看,好像高云会少块肉似的。

“我又不是去打仗,瞧你担心的”。

“不许笑我啊”。玉儿不让高云笑,自己却忍不住“咯咯”的笑了起来。

这时孙斌和高顺也听到消息,赶了出来。

“孙斌(高顺)拜见主公”。

“不必多礼,快起来”。高云叫孙斌和高顺起来,给大家介绍关羽和张飞。

关羽和张飞先拜过嫂嫂,又跟孙斌和高顺他们互相认识一下,高云便亟不可待的问孙斌和高顺,“我交代给你俩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都已经办好了,请主公查验”。孙斌和高顺一齐说道。

“好,辛苦辛苦!走!咱一快儿看看去”。

“主公请随我来”。孙斌赶紧带路。

高云离开的这两个月里,孙斌可以说是一天没闲着,带领全府上下,日夜奔忙,泡制荆条六万多斤;建起熔窑两座,收集民间铁器不计其数;购进大批上好榆木,招募木工三百余名;密存枸杞、干菊花两万多斤。

高云看着这些成果,对孙斌大加赞赏,觉得孙斌的才能丝毫不在那些三国名士之下。

高顺虽然回府不到二十天,却也召集到了一千多人,其中善于箭术的七百多人,大多都是周边的猎户;善于骑术的二百多人,多是些马贩的伙计;

另外还有一百多人是既善于骑马,又精通箭术的,这让高云很吃惊,向高顺问道:“这些人原来是干什么的?”

“回主公,这些人都不是中土人,而是从北方草原上迁徙过来的鲜卑人,据说这些人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常年以狩猎为生,所以弓马俱佳。应招的这些人都在本地居住多年,虽然通晓汉语,但却一直遭受本地人排斥。属下以为,既然是主公需要的人才,只要对主公忠诚,没必要计较他们的出身,所以就一并招收了进来”。

高顺真不亏是三国第一训兵专家,短短半个多月,竟然能对这些新招来的人手,了解到这种程度,这确实让高云吃惊不小,从小处见大才,用人都会有这种感触。

鲜卑族其实就是蒙古族的前身,高云想想后世野蛮的蒙古大军,自然也就明白他们为什么弓马俱佳了。

“恩,你做的很好,我们用人就是这样,只要心地忠厚,不必计较出身”。高云对于高顺的做法予以肯定。

审视着这些剽悍的鲜卑族青壮,觉得相当的提气,不是因为他们长的健壮,而是因为他们眼神里那股高昂的斗志,战斗似乎是他们的快乐。

高云也不知道这种感觉是好还是不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批主力,一定是他们。回过头来,对高顺说道:“孝甫啊,从今天起,你就负责训练这一千多人,另外高家的马场和马场里的所有马匹都归你调度。我要你在三个月之内,把这所有人都训练成弓马俱佳的勇士,不得有误!”,高云平时虽然很随和,但下达命令的时候却是满脸的威严,公私分明,这是掌舵者应有的格调。

“顺下遵命,只是我们总共只有三百多匹马,训练倒是没有问题,但恐怕不足以武装这一千多人”。高顺虽然不知道高云要干什么,但他却并不想问。

这就是高顺,他只要认定了主公,就会无条件的服从主公的命令。也许这正是他成为三国第一整兵专家的原因所在。

“恩,这我知道,我会尽快解决,你只要把他们训练成才就可以了”。

“属下遵命!”

高云给高顺安排完工作,接着又对孙斌说道:“辅仁先生,你从明天开始招募工匠,点火开窑,按照我教给你的方法,把所有收来的铁器和府里原有的矿石、铁锭用坩埚重新熔炼,制成统一的铁胚,听后调用。另外还要在这里面给我熔出一千斤百炼精铁,我别有用处”。

“孙斌遵命”。

东汉末年的冶炼技术还处于进化阶段,铁器与铁器的差距非常大,所以才会有那些著名的削铁如泥的神器,其实多半是因为这个时代多半的铁器都太脆弱。

冷兵器时代里,兵刃的优劣对于军队战斗力影响极大,这一点高云是很清楚的。坩埚工艺在东汉已经盛行,而要进行大幅度的改进是不可能的,因为社会条件有限,即便高云精通物理,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熔炼的质量。

安排完这些事宜,天色也就晚了,高云命令后厨大摆筵席,一来为关羽和张飞接风、二来为孙斌和高顺庆功。在酒桌上,高云一扫日间的威严,五个人开怀畅饮,大声说笑,就好像是家人一样,一直喝到深夜,才各自回屋安歇。

高云走进玉儿的卧房,见玉儿坐在床沿上,似乎是在等他。

“你怎么还不睡啊?”高云随手关上房门,微笑着走到床边。却发现玉儿竟然满脸都是眼泪。

“你怎么了,玉儿?怎么哭了?”

“夫君”,玉儿突然扑到高云怀里,“我好想你”,思念的泪水滑过高云的胸膛。

“我的傻玉儿,你可吓死我了”。高云把玉儿紧紧的搂住,抚摸着玉儿那柔若无骨的后背,轻声安慰:“我也想你啊,玉儿”。

玉儿一听这话,把高云抱的更紧了。

或许是高云的爱抚让玉儿觉得心潮澎湃,她的呼吸开始急促起来,高耸的双峰贴在高云胸前不停的颤动。

高云这么多日子没见玉儿,想是肯定的。这会儿听着玉儿急促的喘息,看着玉儿那羊脂白玉一样的肌肤,觉得局部地带仿佛有一团火在燃烧。

一把抱起玉儿,放到床上,跟着吹熄了灯烛。

漆黑而寂静的深夜里,有两颗激情似火的心在涌动。高云慢慢解开玉儿的衣服,抚摸着她那光滑而富有弹性的娇躯,感觉有一股电流在身体里攒动。

高云用舌尖挑开玉儿的朱唇,拨动着玉儿的香舌,慢慢的俯下身去。

“啊!疼!夫君,你轻点儿”。

玉儿羞赧的娇吟划破静谧的夜空。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两句诗高云在二十一世纪没弄明白,却在三国里得到了切身体会。

第二天,高云起的很晚,刚走出房门,就听家丁说涿县苏家派人来送请柬,正在堂上等他。

“嗯?苏家?难道是来道谢的?”,高云觉得似乎只有这种可能。

整理了一下装束,来到前厅,果然看见一个短布裙、小打扮的中年男子,在厅上等候。见高云进来,那人急忙站起来施礼:“小的见过高公”。

“免了,请坐吧,你家主人让你来是有什么事吧?”

“回高公话,前几天承蒙高公救了我家小姐,我家主人感激高公恩德,特备薄酒,略表心意,还望高公赏光”。那人说完,恭恭敬敬的呈上请柬。

要是只为了苏苏,高云是决计不去的,因为高云觉得既然人家不愿意,那自己绝对不会纠缠。所谓长痛不如短痛,不见倒还好些,时间久了,或许也就淡了。

但是,为了苏双高云却又必须得去,因为苏双是中山国挑头儿的马贩子。高云要筹备前期军队,这马匹来源是个大问题,如今这么好的机会,高云可不会因为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而错过。

“苏公真是太客气了,高某承蒙错爱,届时一定前往拜访”。

“那小人就此告辞,回去告诉我家主人,早做准备,恭候高公大驾”。

“那就有劳了,来人!取两贯钱送给这位客人”。高云看这个人的言谈举止,像是在苏府里说得上话儿的,打赏他点儿钱,好让他回去先给自己说两句好听的。

“小的多谢高公打赏”。那人拿了赏钱,喜笑颜开,拜辞离去。

高云打开请柬看了看日期,是三天以后,便让府下准备厚礼,裁制新衣,准备赴宴。

安排完这些,高云匆匆吃了几口饭,去货场拿了一些荆条和一块榆木,就回到屋里开始闭门造车。

玉儿这么多日子没见到高云,对高云更是依赖,一刻也舍不得分开。

这会儿见高云又是刨又是锯、又是凿又是剁的,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好奇的问道:“夫君,你这是做什么呢?”

“嘿嘿,我这个啊,叫做‘高云驽’,以后你就知道了”。

“哦,高云驽就是夫君做的弓弩咯,那夫君做这个是干什么用的啊?”

“嗯…,这个我现在还没法告诉你,你以后就知道了”。

玉儿见高云不肯说,也就没有再问,只是静静的看着高云忙活,一点儿也没不高兴的意思,因为无论高云做什么事,她都会义无反顾的支持他的。

高云把自己关在屋里,整整两天没出门,临近日暮的时候,才提着一个包袱到了前厅,命人去叫孙斌。

工夫不大,孙斌来到前厅,向高云见礼,“孙斌见过主公,不知主公叫属下前来,有何吩咐?”。

高云摆摆手,让孙斌起来,“以后在私下里,你不用这么多礼数,怪麻烦的。我做了两样东西,想请你帮我看看”。

高云说着,打开包袱,露出一个荆条编制的圆盾和一把榆木做成的连弩。

第3章 。19|

第八回:巧买军粮

在三国里,诸葛亮发明了一发十矢的诸葛弩,被称为冷兵器时代的机关枪,在三国里那是非常有震慑力的。

古代打仗都是动辄几万人,不可能形成什么三人一组或四人一组的分散队形,一开打就是黑压压的一片往上冲,十支箭呼啦一下射出去,怎么也能命中个两三支,这个杀伤效果在当时就算极高了,所以魏国的军队都很害怕这种连弩。

但高云造的连弩可不是这种一发十矢的弩,而是连发十矢的弩。其实,高云造的弩在他自己看来,就是一把大型的左轮手枪,每扣动扳机就会发出一支箭,直到十支箭全部射完为止。

因为考虑到重量和大小的因素,十支箭的容量已经是极限了。虽然这种弩使用起来比诸葛弩更加灵活,但是却有一个弊端,那就是装箭十分繁琐,一旦这十支箭放完,就不可能再在战场上重新装箭。所以高云才让高顺培养骑射精兵,一来可以迅速出击和撤退、二来可以保证这十支箭的命中率。

孙斌看了高云手里的这两个物件儿,那个荆条编制的圆盾,虽然孙斌没见过,但还是可以理解的。而这榆木做成的“大狙击”,孙斌可就是闻所未闻了。

因为连弩的机关都在里面,孙斌端详半天也没看出门道儿,只好问高云道:“属下愚钝,要说主公做的这个圆盾,当真是精巧无比,不但轻重适手,而且十分坚韧。但是这件榆木器械,孙斌却是从来没有见过,还请主公赐教”。

“呵呵,辅仁过谦了,这个东西叫做‘高云弩’,是我自创的,你自然不可能见过。待我给你演示一下,你就明白了”。

高云说完,把连弩端在怀里,对准房门连续扣动扳机。

只见那十支箭带着“嗖嗖!”的风声,从弩筒里鱼贯飞出,接连不断的钉在门上。

把个孙斌看的瞠目结舌,“这!这!……”这了半天没说出话来。

其实也难怪孙斌惊讶,就是高云这样的物理机械高手,也是费了好长时间才设计出来,并且在制造的时候也是很费了一番工夫的。

过了好大一会儿,孙斌才回过神来,满脸惊异的说道:“要不是亲眼所见,实在不敢相信,世上还有这样的神器,主公的技艺真是巧夺天工啊”。

“呵呵,辅仁过誉了,前几天我已经跟你说过,天下不久必乱。届时这连弩就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绝对不能外泄。但是凭我自己是做不了几把的,要装备军队,又不得不大量生产。所以我想了一个办法,你来看”。

高云说完,拿起连弩,一块一块的拆卸下来,不一会儿,连弩就变成了几十个榆木部件儿。

高云指着这些部件儿,又对孙斌说道:“你可以把手下的木工分编成组,每组只生产一种部件,互相之间不得议论。另外,你还要选出十个切实可信的人来,负责组装。虽然这连弩工序复杂,但是熟练以后,每人每天装十把还是不成问题的。这种连弩虽然威力霸道,但是一来我们没有太多人手,二来这连弩太过耗费箭矢,所以太多了也没用,先生只要在三个月之内给我造出六千把就可以了”。

“谢主公器重,孙斌一定小心谨慎,确保万无一失”。在孙斌看来,高云能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来做,那是对自己莫大的信任。

“辅仁你办事,我当然放心,再有这个圆盾也要大量生产,当然这个不是什么机密,只要保证质量就可以了。另外这种圆盾制成之后,还要用胶油浸泡,然后放到沙土里反复拖拽,直到沙土沾满每个缝隙,然后要阴干。这样这些沙土就会和胶油凝固在一块儿,能起到防火的作用,而且也会更坚固”。高云一边说,一边拿着圆盾给孙斌指点。

“属下明白了,请主公放心”。孙斌是个极其聪明的人,这荆条圆盾又没有什么高深的技巧,高云指导一遍,孙斌就完全领会了。

高云对于孙斌的忠诚和办事能力,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把这两件事交给孙斌来做,高云是再放心不过了。

孙斌走后,高云长长的伸了个懒腰,这两天把他累的不轻。眼看天快黑了,高云又想起一件事来,赶紧走出前厅,让府下备马。

高云走下台阶,想去卧房跟玉儿说一声,就看见关羽和张飞从前院走了过来。

“大哥,大哥!”。这哥儿俩是来找高云去喝酒的。

“二弟三弟,你们来的正好,快去收拾一下,跟我去趟县衙”。

关羽和张飞听了高云这话,也就不再想喝酒的事,赶紧各自回房收拾。

高云跟玉儿打了招呼,便带上关羽和张飞,一路赶往逎县县衙。

现任的逎县令名叫刘旭,字方贤,是个吃肉不吐骨头的主儿,三年来把逎县地皮刮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刘旭早就打听到高云要接任他这个职位,这会儿听说高云突然到访,觉得必然跟接任的事儿有关,赶紧请到前厅。

“早就听说刘大人清正廉明,高云杂务繁忙,一直没来拜会,还望刘大人海涵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