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英雄谱-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卓一时没反应过来,刚想再问一遍呢,门外又闯进一人,“报!夏侯惇破了金城,金樊将军被杀!”

董卓这会儿有点儿明白了,吓的话都说不出来了,还没回过神儿来呢,又一斥候来报,“报!启禀太师!曹操大军杀来,离城已不足十里!”

董卓这下不敢愣神儿了,把战表一扔,“快!召集人马,速去张掖暂避!”

话音还没落地,两路斥候同时跑上殿来,“禀报太师!曹军战将于禁占了番和!徐晃破了张掖!”

董卓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完了,完了……”。

董卓知道,这回是真完了。曹操兵临城下自己后路被截城中无将兵马又少,无论怎么算,都没有一条活路了。

曹操亲领大军,兵临城下,片刻不停,传令兵马将武威团团围困,先震其心。

接着又派人四门喊话,大军伐罪,只诛国贼董卓,其余不咎,奉劝各城守军,早早投降,免其死罪。

武威四门守城兵将一听还有活路,哪个愿意陪董卓送死,呼啦一下子,四门齐开,献城投降。

曹操安排收缴俘虏,领大军四门而入,围住内城。

此时,董卓李肃两人带着两千多亲随恶仆,都龟缩在内城里面。这些人都知道自己罪大恶极,绝没有免死的可能,所以倒是心齐的很。死死的守着内城门,做困兽之斗。

但是内城城门,那基本就是个摆设,曹操大军冲车一上,三下两下就给撞了各七零八落。

吕布奋勇当先,领一队兵马突入城内。董卓手下那些恶仆虽然平日里耀武扬威,但究竟不过是些阿谀小人,欺负良善个个在行,但碰到真正的作战部队,那根本不挡刀。

更何况还是吕布领兵,片刻功夫,就把这些恶奴杀了个片甲不留,一个也没跑掉。

吕布手提方天画戟,带着一队刀牌精兵,把董卓和李肃逼在大殿的一个角落里。

董卓哆里哆嗦,跪地磕头,求吕布道:“奉先我儿!为父不曾亏待于你,今日何故逼我太甚?祈救为父一名,翌日必当重报!”

吕布吐了口唾沫,“我呸!汝乃弑君之国贼!人人得而诛之!焉敢乱言!?”

吕布话音刚落,殿外哈哈大笑,曹操领众将步入殿堂,笑道:“奉先何如此无情也?”

吕布唯唯诺诺,站到一旁,不敢多言。

董卓见了曹操,连连磕头,“孟德公,昔日在洛阳之时,我亦曾多次擢升足下,望孟德公日之情,饶我一命。大恩大德,永世不忘!”

曹操哈哈大笑,“仲颖公,时至今日,犹望生耶!?”

董卓顿时愕然,曹操又笑道:“吾起大军,辗转千里,专为杀汝而来!又岂肯放过?汝此次必死无疑,何太懦也?”

要说曹操话都说的这么明白了,就没必要再求饶了。但是董卓这货,死到临头,还真是怕到了极点,哭爹喊娘的哀求,一点脸面都不顾了。

曹操实在去了,这也太丢人了,赶紧传令左右,把董卓和李肃拉出,暂且收监,待回许昌,再行发落。

有道是:“覆巢之下无完卵”,董卓和李肃既然逮了,又犯下这滔天罪行,他的家眷自然难免。

曹操安排十队人马,分头行动,将董卓和李肃家眷族人七百余口一并擒获,悉数收监,不曾逃走一个。

0303:皇帝死了问题多

曹操五路兵马,几乎兵不血刃,拿下凉州,活捉董卓。到这时候,李傕还啥事儿不知道呢,仍旧在黄河岸边,紧紧的盯着曹操特意安排的那支人马。

心里多少也有点儿纳闷儿,“这曹孟德搞什么鬼?都这么多天了,为何无半点进军迹象……”。

正琢磨着呢,帐外斥候来报,“报!将军!大事不好!曹军兵分五路,从身后杀来!漫山遍野,不计其数,距此已不足三十里!”

“啊!?”,李傕好悬没背过气去,这其实是他最担心的事。

本来还以为,董卓领三万大军驻守武威,即便曹操暗渡黄河,绕过自己,那董卓也会及时传信过来,自己再回军掩杀,和董卓两路夹击,即便不能取胜,至少乱中逃命应该不成问题。

但没想到董卓和李肃居然没用到这种地步,曹操都杀到身后了,那肯定老窝早被端了。

李傕这会儿气的也顾不上什么主从有别了,大骂董卓无用,急忙披盔戴甲,手绰兵刃,出帐上马。

留一万兵丁谨守寨栅,防备河对岸曹军袭击。自己领两万兵马出营列阵,准备迎敌。

候不到半个时辰,曹操五路大军齐至,分军列阵,与李傕对峙。

李傕为将多年,这形势意味着什么,心里自然清楚。况且自己是董卓的嫡系武将,董卓不能活,曹操也绝对不会留下自己。横竖是一死,倒不如死的硬气些。

想到这里,李傕一拍胯下马,倒提双刃大斧,飞出阵前,大叫道:“李傕在此!对阵之中,哪一个先来领死!”

曹操不自觉的点了点头,笑道:“时至如今,董卓军中竟仍有如此豪气之人,亦属难得。诸将哪一位出战李傕!?”

曹操话音刚落,吕布应声而动,“吕布愿往!”,飞纵赤兔马、倒提方天戟,如一道烈焰奔腾,杀到李傕面前。口中叫一声“乱!”,方天画戟铺天盖地,漫砸而下。

李傕见是吕布,怒火难平,大骂道:“三姓家奴!卖主求荣之贼!还有脸抛头露面!吾誓杀汝!”

这些都是吕布见不得人的事儿,李傕当着一二十万人的面儿,给揭的一点儿不留,那吕布哪受得了。

恨不得把李傕砸成肉泥,方天画戟舞的犹如疾风骤雨,招招夺命、式式逼人。

李傕虽然十分愤怒,但到底武艺比吕布差着一大截。使出全身的力气与吕布拼杀,也只勉强撑了三十个回合,被吕布一戟砍中脖颈,再复一戟拍在天灵,脑(fang)浆(he)迸(xie)裂,死于马下。

曹操见吕布斩了李傕,挥军大进,五路兵马一齐向前,杀入敌阵。

西凉兵马见李傕战死,人人自危、个个胆寒,被曹操一阵击溃,降其大半。

黄河岸大营的西凉兵,眼见前部兵马大败,哪里还敢迎战。争先恐后,打开寨门,纷纷叩拜于地,请求赦免。

曹操只把李傕的亲随心腹杀于寨外,其余一律准降。

至此,曹操与董卓这一战局也落下帷幕,董卓被灭,曹操全取凉州。

在操曹和刘备这两局对战结束的同时,另外两路战局也都相继结束。结果跟高云预料的差不多,袁绍攻打公孙瓒,连战连胜,一路打破北平。公孙瓒倒是没有**,而是领部下亲兵突围而出,逃走北荒,没了消息。

刘表跨汉水击袁术,两军混战数场,各有死伤。刘表最终不但没有打下蔡阳,反而被纪灵斩了黄祖。见不能取胜,只好退兵,两家暂时休战。

就这样,天下格局再起变化,刀兵暂时平息。袁绍扫清了身后,夺取幽燕;刘备破了张鲁,全据两川;曹操剿灭董卓,荣获天下声望,还新占了凉州全土。

凉州这个地方虽然贫瘠,但是却跟汉中接近。曹操对于刘备这个人也是十分忌惮的,所以,为了提防刘备,曹操把夏侯渊从长安调到武威、使夏侯尚领兵守长安,再加上潼关曹洪,三路大军互相应援,拱卫边陲。

安排妥善,曹操领兵马奏凯而还。回到许昌,将刘辩国葬,又立起汉室帝王灵位,将董卓和李肃连同两家七百余口人丁,悉数斩首,祭奠汉室帝君。

这消息一传开,举国轰动,百姓喜大普奔,跺着脚儿的庆贺。也是董卓国贼作孽太重,举国百姓无不痛恨。总算有人把董卓除掉了,举国上下无不称颂曹操的功德。

高云也派人送去贺词,祝贺曹操剿灭国贼,成就大功。

董卓虽然死了,但是他临死前杀了少帝刘协,这无疑给天下群雄留下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皇帝没有了。

虽然说汉室早已经名存实亡,但是如今天下,这个名还是很有作用的。所以说,天下群雄,一定会再在这上面做文章。

高云笑问郭嘉道:“奉孝,依你之见,这天下突然没了天子,将出现何种局面?”

郭嘉回道:“大汉立朝六百余载,天下间汉室苗裔不可胜计,若要寻一两个汉室宗亲,立为新主,绝非难事。然而各路诸侯鱼龙混杂,必然有见识短浅者,自立为帝;亦必然有明辨大势者,拥立新君。天下之乱,将愈演愈烈矣”。

郭嘉说完这些话,贾诩又接茬说道:“郭奉孝所言甚是,如今天下无主,诸侯必各择新君而立。明日天下,将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主公亦须早作打算才是”。

高云点了点头,心里暗犯嘀咕,“要真是这样,那天下间就遍地是皇帝了,那皇帝还有个卵用啊。要找的话,就一定得找个名正言顺的,一下子就能让天下信服,这才有意义。要是我没记错的话,汉灵帝应该有两个儿子,死的这个刘辩是老大,另外还应该有一个小儿子叫刘协,正儿八经的说,历史上这个刘协才应该是董卓的傀儡。但是从我穿越过来,就没听说过这个刘协的信儿,难道是大乱的时候死了……?”

其实高云这样琢磨是有道理的,要真是和郭嘉贾诩说的那样,各路诸侯都找一个跟汉室沾边儿的人出来,立为新皇帝,那汉室这个名也就没价值了。

既然皇帝都没有公信力了,那就更别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了,都是空谈,那自己又何必去跟风呢?

0304:下邳来了小刘协

高云正在胡思乱想呢,外边一名守卫走上堂来,冲上一拱手,有些吞吞吐吐的报道:“启禀主公,衙外有一少年,自称陈留王,让……让主公,前去……前去…接驾。 。属下见他言之凿凿,若是驱赶,恐有违碍,特来问请主公定夺”。

“什么!?”,高云一下就站了起来,下面文武将官也都惊的瞠目结舌,高云差点儿一口老血喷出来,“还有这么巧合的事儿!?他果真自称陈留王!?”

“是……,属下不敢妄言”。

“好好好!快,大家跟我一块,出去。

高云赶紧起身,领着郭嘉贾诩他们来到门口,抬头一个十四五岁模样的少年,身上衣着虽然破烂,但却是昂首挺胸,颇有气度。

那少年见了高云,竟然抬手一指,“你可是虎威将军高云?”

这青徐二州上上下下,谁敢直呼高云大名?左右侍卫听这少年出言不逊,当时就要发作。

高云一摆手给拦住了,笑着回道:“正是在下,不知尊驾是……?”

那少年面色一正,“吾乃陈留王是也!高云你见了本王,还不跪倒接驾,好大的胆子!”

高云微微一笑,心里话,“嘿嘿!这小毛孩子好大的谱儿啊!不错!有三分样子!”

想到这里,高云略一拱手,笑道:“尊驾若果真是陈留王当面,高云自当跪迎大驾。只是据在下所闻,自先皇驾崩之后,陈留王便音信全无。如今时隔五年之久,阁下自称陈留王,空口无凭,又让在下如何相信呢?”

听了高云这一番话,那少年不慌不忙,从腰间解下一个长条包裹,缓缓打开,竟然拿出一柄宝剑。

那少年手举宝剑,冲高云一亮,“高将军你且来为何物!?”

前文书中讲过,刘协逃出生天,与哥哥刘辩分别时,讨了刘辩的尚方宝剑在身。这时候拿出来的,正是这柄尚方宝剑。

尚方宝剑又称尚方斩马剑,形容其锋之利,能一剑断马。这剑乃是汉少府专造,汉灵帝专用的,仅此一柄,制造极其特殊,绝难仿造。

高云曾官至虎威大将军,上朝面见灵帝的次数自然不少,尚方宝剑见过很多次。

通过自己脑子里的记载和对实物亲眼所见的记忆,高云一眼就能断定这正是汉灵帝随声佩戴的那柄尚方斩马剑。

那少年观高云面色,感觉差不多了,便把剑往前一递,“高将军请仔细观瞧”。

高云少年一眼,双手接过剑来,“仓啷”一声,拔剑出鞘,这一云更是深信不疑了。

只见那剑身明亮如镜,剑刃锋薄如纸,剑身一面雕的是五爪鳞龙;一面雕的是祥云瑞霭,剑柄上螺钿七颗明珠,方位对应北斗七星。

“错不了了!”,高云心里断定这就是灵帝御用的那柄尚方宝剑。

既然这剑是真的,那么能拿到这尚方宝剑的人,自然非同寻常。子年纪,如果不是灵帝的亲生儿子刘协,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持有灵帝的尚方斩马剑。

想到这里,高云回剑归鞘,低头弯腰,双手举剑过顶,献于刘协面前。

刘协伸手取回尚方斩马剑,一脸严肃,问道:“高将军,汝可信否?”

高云退后一步,一跪到地,俯首称道:“为臣接驾来迟,罪该万死!”

高云身后文武将官兵丁侍卫,见主公跪地称罪,急忙一齐跪倒,叩拜于地。

刘协见如此阵势,面色不变,手提尚方斩马剑,昂首阔步,往州衙内就走。

在经过高云身边的时候,刘协停了一下,“高云,你随本王进来”。

高云赶紧起身,跟在后面,心里暗暗发笑,“这小家伙倒是有模有样,我倒怎么收场……”。

跟着刘协一路进了大堂,刘协又对高云说道:“把门关上”。

高云应了一声,回身把门关严。再回过头来,高云顿时一愣,只见小刘协规规矩矩的跪在面前,叩首求道:“适才众人面前,情非得已,冲撞大将军尊威,请大将军饶恕”。

高云差点儿没笑场,心说:“这又是哪一出儿啊”。赶紧上前,双手把刘协扶起来,“哎呀王驾千岁,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哪有君跪臣的道理,王驾千岁,快请上座,莫让微臣惶恐”。

刘协这会儿脸上的严肃一扫而空,一副恭恭敬敬的神态,对高云说道:“大将军莫要取笑,刘协不过是一落难之人,焉敢在大将军面前耀武扬威。适才之举,不过是让众人信服。大将军且莫见罪”。

高云笑了笑,“岂敢岂敢!不知王驾千岁现身徐州,所为何事?”

刘协听了高云这话,竟然嘤嘤泣泣的啼哭起来,“大将军明察,小王哪是现身徐州,自从先帝驾崩之后,我便来到此地,艰难度日,时已五载,只是不敢现身耳……”。

这几句话倒是让高云心里一惊,不禁问道:“如此说来,王爷自十常侍之祸时销声匿迹,便来了徐州?”

刘协点点头,“正是”。

高云又心生疑惑,问道:“如果我所料不差,那时你年方八岁,而洛阳距此地何止千里,又是何人将你送来此处?”

“哎!说来话长!”,刘协一声长叹,双泪再垂,这才一五一十的把自己如何逃出生天,又如何来到徐州隐匿行踪,等等往事,一一讲出。

刘协当年离开洛阳之后,并不知道该去何方,毕竟是一个八岁大的孩子,纵然从小多受磨难,也是心智有限。

只是知道,绝不能留在洛阳,否则必然为人所害。为了掩人耳目,刘协把自己弄的脏兮兮的,蓬头垢面,奔着远离洛阳的方向走。

一连走了三天,也没走出虎牢关,又累又饿,眼前一黑,晕倒路旁。

也是黄天佑护,恰好一路难民经过,其中有好心的,见刘协还有一口气在,便就地生火,把讨来的剩菜剩饭加热,喂刘协吃。

刘协肚里有了饭食,逐渐缓醒过来。这些难民见他醒了,便问他,你是哪家的孩子,怎么一个人昏倒在这里。

刘协哪里敢说实话,随口编谎,就说我是近城一个村的,父母家人都被乱兵杀了,我自己逃出来,又不知道去哪里,走着走着,我又累又饿,不知不觉的就昏倒在这里了,多谢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搭救,要不是你们救我,我准活不了了。

0305:宅心仁厚高家爷

难民们见刘协乖巧,说的又可怜,就问他,“那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啊?有能投奔的亲戚人家什么的吗?”

这一问倒勾起小刘协的伤心事,爹娘奶奶都死了,就撇他一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