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执宰大明-第5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王这次是为海盗的事情而来,只要解决了这件事情本王自会离开。”李云天闻言心中不由得一喜,不动声色地回答,看来他先前猜得没错足利义成果然在萨摩藩的事情上做出了让步。

“这样就好。”山名持丰闻言不由得欣慰地点了点头,如此一来双方的合作就没有了障碍,他还真的怕李云天赖在萨摩国不走,这样可就够他们头疼得了。

“王爷,想必你也知道,本国地域狭小,资源匮乏,比不上大明的繁华富饶,即便是各地大名的生活还比不上大明南方的富裕之家。”

细川胜元心中也是感到一阵安慰,毕竟李云天这次大费周折地来到了九州岛,就这样轻易回去好像有些说不过去,因此不动声色地向李云天提出了条件,“下官听说王爷负责大明的海外贸易,不知能否也把我国算上,这样一来将军大人就能压制那些主战派。”

“什么?”李云天闻言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他早就知道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会向他提出贸易的要求,于是装出一副吃惊的模样,神情愕然地望着细川胜元。

第944章讨价还价

“王爷,只要开通了两国之间的贸易,那么那些主战派从自身利益出发,断然不会去支持萨摩藩。”

山名持丰见李云天一脸的惊愕,还以为李云天对这个要求倍感意外,于是开口解释道,“这样一来双方可以各取所需,如果下官没有记错的话大明需要白银,而我国的白银储量不菲,可以给大明供货。”

“这件事情太过重大,非本王所能决定。”李云天闻言向山名持丰摇了摇头,郑重其事地说道,“两位大人都清楚,那年宁波市舶司发生争贡之乱,使得先帝大为震怒,亲自下诏终止了贵国的朝贡贸易,这是天子的诏令,本王有心而无力。”

听闻李云天提及宁波市舶司的争贡之乱,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有些尴尬,当年争贡的主角正是两人派去大明的朝贡队伍,一个使用大明新办法的朝贡勘合,另外一个使用大明旧的朝贡勘合,都想从与大明的交易中获取利润,不成想惹出了一场大祸出来,使得宣德帝震怒之下终止了倭国的朝贡贸易。

“王爷是皇帝陛下面前的红人而且深得太皇太后的信赖,我等相信王爷一定能促成此事。”随后,细川胜元微笑着向李云天说道。

根据松山铭提供的消息,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知道正统帝现在年幼,朝廷的大权实际上落在了后宫的太皇太后手上,太皇太后掌管着大明帝国的玉玺,辅政大臣们的任何重要决定要想通过实行必须要用玉玺盖印才行。

而太皇太后对李云天信赖有加,因此只要李云天想办法的话那么在两人看来就一定能促使大明恢复中断了的倭国朝贡贸易。

况且,李云天这次前来就带了不少货物与京都的商贾交易,很显然并没有把宣德帝的那道诏命放在心上。

其实,如果细究起来的话李云天并没有违反宣德帝的那道中止倭国朝贡贸易的圣旨,因为这是他从大明带来货物来倭国,而朝贡贸易是倭国要带着货物去大明,因此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此事本王倒是可以一试,能否成功本王就不敢打包票了。”见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已经打探清楚了大明朝廷的局势,李云天并没有推脱沉吟了一下后微微颔首,把这件事情答应了下来。

正如山名持丰所说的那样,倭国有着不错的白银储量,由于朝贡贸易的限制无法大量出口给大明,更多的事情通过琉球国和朝鲜国转卖给大明,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增加了白银的成本,大明买入后显得颇为不划算。

当然了,大明此举是在限制倭国通过白银交易来获得需要的资源,以此抑制倭国的发展。

不过,在李云天看来,与其对倭国进行孤立,倒不如使得倭国依赖大明,这样的话反而能更好对其掌控。

故而李云天其实是支持恢复与倭国之间的商贸,倭国的经济对大明依赖越深,那么受到大明的影响越大。

“但本王也有一个条件!”当然了,李云天不可能无缘无故地要求朝廷恢复倭国的朝贡贸易,没等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高兴起来,他语峰一转说道,“本王需要一个开口的契机,这道中止你们朝贡的圣旨是先帝下的,先帝生前最为惦记的事情就是袭扰大明沿海的海盗,如果国王陛下能与本王一同清理横行海上的海盗,那么本王就有了提及此事的底气。”

“这是自然,我等会回禀将军大人,将军大人对那些为非作歹的海盗也颇为痛恨。”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对视了一眼,然后微笑着答应了下来,清剿倭寇的决定在今天上午的议事上就已经通过,说起来那些倭寇也是倭国一个极为不稳定的因素,同样扰乱了倭国的日常秩序。

“恢复贸易一事不能急在一时,本王既然已经答应了你们那么就肯定会做到。”李云天对细川胜元的回答好像很满意,点了点头后沉声问道,“不过现在我大明水师正在出水郡与萨摩藩的军队相对峙,此事迫在眉睫,你们打算如何处置?”

“将军大人先给岛津鸣云下文,勒令其交出那些海盗,如果岛津鸣云不从的话王爷可以在萨摩地界与其一决高下。”细川胜元早有准备,有条不紊地告诉李云天,“王爷放心,除了萨摩藩的人外,其他大名绝对不会参与战事。”

“如此甚好!”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很显然幕府已经决定让萨摩藩单独面对明军水师,这样一来的话李云天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开手脚与萨摩藩的军队大战一场。

“王爷,有一个故人想要见你,不知王爷方便不方便。”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见状不由得对视了一眼,两人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去,这意味着李云天已经接受了他们的条件,随后山名持丰微笑着向李云天说道。

“故人?”李云天的双目浮现出一丝惊讶的神色,他在京都人生地不熟哪里来的故人?

“进来吧!”山名持丰知道李云天猜不到要见的人是谁,于是冲着门外拍了拍手掌,高声喊道。

房门随即咯吱一声开了,一名年轻的官员大步走了进来,正是松山铭。

“民部省判官松山铭见过王爷。”来到李云天面前后,松山铭恭敬地向他躬身行礼,他的腰弯得很低,几乎与地面呈现水平。

“免礼。”李云天伸手示意松山铭起身,打量了他一番后试探性地问道,“咱们以前是不是在京师国子监里见过?”

“王爷好记性,下官曾经被派往大明求学,在大明的南雍和北雍都待过。”松山铭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还记得他,于是微微一躬身后点明了自己的身份。

“说句实话,并不是本王的记性好,而是本王推断出来的,本王以前只有在大明京师国子监遇见过你们日本的学生,因此既然是本王的故人,那么十有八九是在京师国子监见过。”李云天笑着摆了摆手,向松山铭进行了解释,他日理万机岂会记住松山铭?

“下官在大明的时候就听人说王爷思维过人,如今看来果真如此。”松山铭这下恍然大悟,连忙开口恭维了李云天一句。

“松山判官,你以前在京师国子监是不是听过本王授课?”李云天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随后盯着松山铭看了一会儿,再度开口问道。

“王爷记得没错,当年王爷的课本来下官无资格旁听,是下官在路上拦下了王爷,王爷网开一面下官才有幸前去听课。”松山铭闻言顿时面露喜色,连忙向李云天说道。

“原来是你呀,本王怎么觉得有些眼熟。”李云天这下恍然大悟,点了一下头后笑着向松山铭说道,“你还是第一个拦下本王的海外学生,如果本王没有记错的话当时你还问本王一些西夷国家的事情,想要到西夷去看看。”

西夷指的就是欧洲,是大明对欧洲国家的统称,并不一定含有贬义的色彩。

“下官当时还以为会被王爷的护卫教训一顿,不过王爷大人大量让那些护卫放了冲撞王爷的下官,并还让下官得以听课,下官实在是感激不尽。”松山铭也笑了起来,恭恭敬敬地向李云天躬身行了一礼。

“两位大人,松山判官可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不仅有胆量拦下本王,而且本王现在依稀记得他当时向本王的提问都非常独到,拥有着渊博的学识。”李云天伸手向松山铭虚空一托,然后笑着向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说道。

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还记得松山铭,心中不由得对松山铭又高看了几分,毕竟能得到李云天这个大明堂堂忠武王称赞的人绝对不是等闲之辈,因此都对松山铭有了必得之心。

“王爷,将军大人希望大明能像唐宋时期一样对我国开放贸易,互补两国的资源。”松山铭来见李云天当然是为了谈判事宜,面对李云天称赞先是笑了笑随后郑重其事地向李云天一躬身说道,“如此一来我国百姓将清楚大明的强大,更加仰慕大明的天威。”

“朝贡一事由太祖皇帝所定,对大明影响深远,本王一时很难将其改变,否则必会招来非议。”李云天闻言沉吟了一下,望着松山铭说道,“不过,本王可以适当增加你们朝贡货物的额度,至于朝贡的事情只能从长计议。”

松山铭知道朝贡贸易的事情急不来,毕竟这是大明洪武皇帝所定下来的规矩,而且对象又是大明所警惕的倭国,故而有着不小的难度。

即便是李云天所主导的南洋海外贸易也是打着建设交趾的旗号下南洋,而南洋诸国想要去大明做生意的话则必须要通过朝贡,这样一来就等于大明牢牢地把握住了贸易的主导权。

“王爷,下官有一个不情之请,这也是将军大人的意思,能否增加我国前往大明学生的人数和次数。”

随后,松山铭语峰一转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情,一脸关切地望着李云天,“如果可能的话,希望他们能在京师国子监像大明的监生一样学习那些新式学科,这样一来我国百姓将更加尊崇大明!”

第945章皆大欢喜

听到松山铭提及留学生,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不由得有些诧异地望向了他,先前两人并没有向松山铭说起过此事,这是松山铭自己的主意,看来松山铭对大明的那些新式学科颇为推崇。

“本王已经收到不少类似的请求,那些海外学子希望能学习新式学科,本王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会做出相应的变动。”李云天闻言沉吟了一下,点头答应了松山铭。

在他看来文化上的联系会使得倭国更加离不开大明,那些在大明留学的倭国学生肯定绝大部分都会亲近大明,这对大明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

“多谢王爷。”松山铭闻言不由得大喜,连忙向李云天躬身行礼。

“松山判官,本王准备在京都成立讲武堂的一个司务处,负责在日本国的各项事务,你有没有兴趣来兼任副司务一职,这样也便于司务处在京都运作。”李云天向松山铭笑了笑,随后想起了一件事情,微笑着发出了邀请。

“下官要先回去请示,明天给予王爷回复。”松山铭闻言顿时大喜,不过他乃倭国朝廷的命官无法擅自去讲武堂司务处任职,因此一脸欣喜地向李云天躬身说道。

“好,那本王就等你的答复。”李云天笑着微微颔首,不得不说,讲武堂在京都设立司务处后肯定需要一个当地人来当协调与地方上的关系,而松山铭不仅是倭国朝廷的官员而且还留学大明,正是他需要的不二人选。

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见状不由得心中大喜,原本两人还以为李云天会在贸易的事情上敷衍倭国,不过既然李云天肯在京都设立讲武堂的司务处,那么就表明李云天有长久经营与倭国关系的意思,肯定会履行他的承诺。

由于双方达成了协议,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在接下里的时间里李云天与细川胜元、山名持丰相谈甚欢。

为了能安抚倭国的那些主战派,在松山铭的恳请下,李云天答应在大明没有恢复倭国的朝贡贸易之前,每年派船来倭国进行交易。

不过,这件事情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足利义仁必须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清除盘踞在倭国的倭寇,并且让那些窝藏倭寇的地方大名放弃支持倭寇。

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自然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反正两人手下也没有倭寇,正好可以趁此机会清除掉倭寇这股不稳定因素,同时也是对那些地方大名进行打击,使得他们失去一条重要的资金来源。

对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来说,两人自然更为关注与大明贸易中所占份额的问题,这涉及到两人的切身利益。

毕竟,上次因为争夺对大明的朝贡贸易,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的手下在宁波市舶司大打出手,惹怒了宣德帝,如今李云天既然在场,那么两人当然希望能把各自的份额定下来,也免得以后再生事端。

李云天自然清楚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的心思,因此将贸易的份额均分成三等分,分别给予两人和足利义仁,再怎么说足利义仁有着大明皇帝册封的封号,李云天肯定不会落下他。

第二天上午,李云天在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的陪同下在京都挑选了一处地方,买下后准备开工建设讲武堂京都司务处。

讲武堂京都司务处的司务是讲武堂二期毕业的学员,早就熟悉倭国的事务,精通倭语,是李云天精心挑选的坐镇倭国的心腹。

在李云天看来,由于倭国是大明的东方近邻,因此大明与倭国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他希望能通过讲武堂京都司务处了解倭国的局势,进而做出应对之策。

李云天在京都挑选地皮设立大明京师讲武堂日本国京都司务处的消息很快就在京都城里传开了,原本还在怀疑李云天在重启倭国朝贡贸易是在敷衍的京都权贵们这下终于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两天后,已经圆满完成此次京都之行任务的李云天准备启程返回萨摩半岛的出水郡,毕竟他这次来京都并不是游山玩水的,故而无法在京都长时间逗留。

离开前,李云天特意设下了宴会宴请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除了向两人辞行外他正式把山口惠子介绍给了两人,希望以后山口惠子能得到两人的关照。

不仅如此,李云天还向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提了一个小小的请求,那就是为了惩罚萨摩藩,他希望能把萨摩藩的丽岛郡和出水郡分给山口惠子,使得山口惠子以后在倭国有一个立足之地。

山口惠子随着李云天来到京都后就没有穿军装而是改穿和服,故而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知道她的存在,知道山口惠子也是一个倭国人,来自四国岛,后来随着山口海去了小琉球岛当倭寇,进而结识了李云天。

因为山口惠子是倭国人的身份,故而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并不排斥将萨摩藩的丽岛郡和出水郡分给山口惠子,这样一来也可以削弱桀骜不逊的萨摩藩实力。

尤为重要的是,山口惠子是一名美艳的女子,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见李云天对山口惠子关照有加,很显然误会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他们看来这是李云天讨好山口惠子之举。

换句话来说,山口惠子无形中也成为了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手里用来制衡李云天的人质,只要山口惠子在倭国那么两人以及足利义仁就会安心许多。

因此,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痛快地答应了李云天的这个“小小请求”,表示他们会奏请足利义仁来给山口惠子赐封。

当然了,这有一个先提条件,那就是李云天要赢得与岛津鸣云的这场战争,迫使岛津鸣云承认失败,否则即便是足利义仁把丽岛郡和出水郡给山口惠子,那么山口惠子也没法在那里待安生。

李云天自然清楚这个道理,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