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怎样培养习惯-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母亲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母亲又摇摇头。

献之急了,冲着母亲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芽”“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芽”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倘若没有严格艰苦的训练,恐怕历史上就没有“二王”的出现了。

三、要求和原则

1.以兴趣调动训练的积极性

对于我们青少年而言,养成良好习惯以后是非常愉快的,但是要养成好习惯,要把不经常出现的行为训练成经常出现的行为,则是一个十分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需要咬着牙,战胜许多困难,更要经过许多枯燥单调的练习。特别是针对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矫正起来颇有些“难于上青天”的味道,要克服很多难以想像的困难,不少人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虽然如此,我们并不提倡苦行僧式的训练,如果你光是苦练,过不了多久就会感到厌烦。所以,不妨把“苦练”与“趣练”相结合,采取一些有趣的形式,如通过游戏、活动、竞赛、绘画等途径,不断变换形式来进行训练。

例如培养使用礼貌用语的好习惯,就可以在不同的场合来进行,抓住去商场购物、乘车买票、外出游玩等机会,提醒和训练自己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好礼貌用语。如乘车时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要诚恳地向对方道歉,说声“对不起”;售票员为你递过来车票,最好道一声“谢谢”;中途下车跟朋友分别,要记得说“再见”等等。这种自然的生活场景对良好习惯的培养十分有利。

第12节:训练必须持之以恒

2.训练必须严而又严

训练的过程是个痛苦的过程,即使你不愿意,也要咬着牙坚持下去。自我训练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好的习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巩固,不可能一蹴而就。

严格的训练要避免情绪化。千万不要一高兴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或者是因为心情不好而对一个小细节斤斤计较。没有相当的磨练,很难养成好的习惯。不同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

3.训练必须持之以恒

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

由于人的行为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进行训练时,一定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很好的,也要反复抓。同时,对于出现的反复现象,也不要气馁,这是正常的,也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解决的。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一定要克服自身的懒惰情绪和畏难情绪,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训练自己的行为。比如要培养认真仔细写作业的习惯,就要天天进行自我检查,直至养成习惯。不能今天来劲了,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过几天又一点也不管了,这是形不成好习惯的。“前紧后松”、“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在习惯培养中都是不可取的。一定要有耐性,持之以恒。

四、操作方法

1.目标明确,要求具体

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通过反复的分解操作练习,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有些操作过程较复杂的行为要求,可采用分解操作。

如学习洗衣服这项训练内容,要求较高,过程较为复杂,在训练时不妨分为四个步骤:一浸泡、二揉搓、三漂洗、四晾晒。在进行自我训练之前,最好是先观察父母是怎样洗衣服的,在父母洗衣服的时候请他们讲解洗衣服的要领,然后再自己动手,这样形成的印象往往比较深刻。

再比如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时,说“谢谢”二字,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注意的细节其实很多。这时,不妨先向自己的长辈请教。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给你一些适当的建议,如:

首先,说“谢谢”时必须诚心诚意,发自内心,要让人听起来不做作,不生硬,不是为应付人家,而是真心实意地感谢,只有真心才能使“谢谢”二字富有感情。

第二,说“谢谢”时要认真、自然,要让人听清楚,不要含含糊糊,不好意思,更不要轻描淡写地凑合,好像不太情愿、应付差事。

第三,说“谢谢”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很高兴就是达到目的了,如果对方对你的致谢莫名其妙,就要说清谢人家的原因,以使对方感到你的真情实意。

第四,说“谢谢”时要用整个身心说,除了嘴里说以外,头部要轻轻地点一下,眼睛要注视着对方,而且要伴以适度的微笑。

第五,别人帮助自己解除了困难之后,应表示谢意。表示的方式可以说:“谢谢!”“多亏您帮助!”也可以握手致谢,还可以赠物致谢。

表达谢意的方式因人、因场合而异,一定要根据实际,选择最恰当的行为方式,这样的训练才能既规范又不机械。

2.层次分明

由于青少年年龄层次不同,各个年龄段掌握良好习惯的要求也就不同。如养成“文明乘车”的习惯时,最好是先训练自己上车能主动买票、乘车时不向窗外扔杂物、不把头伸出车厢外等较为基础的要求,然后再进一步要求自己能主动为乘客让座、为乘客传票等更多的要求。

3.及时检查

只有要求而没有检查,要求就容易落空,因此自我检查和评价必须坚持经常住。比如训练做作业仔细认真就要天天检查,哪天写不整齐就要求哪天的作业重做,一点也不能马虎,最好是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对作业的情况进行登记,以便一个阶段作一次总结。在比如养成每天早晨自己叠被的好习惯,就要每天检查自己的被子叠了没有,叠得整不整齐,发现没有叠或叠得不好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纠正,这样训练才能形成好的习惯。这些工作虽然比较琐碎,但是必须长期坚持。

第七章正强化法

一、解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体会,自己在某种情境下做了某件事情,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或肯定的答复,下次遇到相同情境时做这件事的可能性就会提高,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一种习惯。这就是“正强化”。虽然不能片面地夸大一次表扬和鼓励就能塑造一个崭新的行为,但我们应该看到:正面的、积极的外界反应和自我评价,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于我们青少年而言,运用好“正强化”的方法,就是要在习惯的自我培养中,学会肯定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学会“自我表扬”、“自我奖赏”、“自我鼓励”。同时尽可能地获得父母的帮助。

可能有的人会说,这方法谁不知道?老师和父母不是经常将这种方法用在我们身上吗?表面上看的确是这样。但那都是来自他人的表扬和激励。要真正地掌握这个方法并运用得得心应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肯定自己的“度”掌握得不好,很容易滑向自满的边缘,反而成为习惯培养中的负面因素。

二、案例

第13节:正强化

下面这个案例中所用的策略就是“正强化”:

丁红上小学四年级,语文成绩还行,数学是她最大的麻烦,尤其是遇到应用题的时候,老师讲的例题当时也能听懂,等她自己写作业的时候又不会了。回家后她向当工程师的爸爸讨教,爸爸给她讲了两遍,她还是似懂非懂,妈妈在一边着急了,责怪丁红反应慢。爸爸在书房里来回踱步,像是在想问题。大约5分钟后,爸爸对女儿说:

“我想起来了,我上小学的时候通常一个问题要讲六遍才能听懂,我们重新开始吧。”

爸爸又耐心地讲了三遍,女儿终于听懂了。爸爸说:“你比小时候的爸爸反应问题还快一次,只要你不怕困难,坚持思考,你将来一定会超过爸爸的。”“真的吗?”丁红虽然有点不相信,但欣喜之情挂在眉梢。

可别小看了丁先生的这几句话,丁红的妈妈听了以后心里暗暗吃惊,为自己的急躁和斥责而惭愧。更重要的是,后来丁红遇到难题的时候,不但不怕一遍又一遍地问别人,还不怕一遍又一遍地自己下工夫思考,直到把问题彻底搞明白为止。

十一年以后,在小学同班同学里,她是惟一获得研究生学历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曾遇到过像丁红这样的困难,但可能很多人没有她那么幸运,因为很多父母不会有丁先生那样的耐心和智慧,有的爸爸则可能逐渐提高嗓门,终成雷声,吓得孩子不敢再问,甚至没了信心。像丁红这样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得到自我肯定当然很好,但来自我们自身的“觉醒”更有力量。

一位学生这样回忆道:

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带我到北京玩,这也是我读大学前唯一一次到北京。当时其实什么事情都不懂,只知道玩。去圆明园的路上,爸爸把我带到清华大学西门前,对我说,这是我们中国最好的大学,你长大了一定要到这里来念书。还专门给我在清华西门前照了一张相。虽然这次只是从清华门口经过,但是爸爸那句话给我的印象却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深刻。于是从此我决心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把这当作心里的梦想。到读高中才开始明白各大学的实力与不同,但是我心里已经早就埋下了理想的火种,就算是北京大学,我也觉得完全比不上梦中的清华。每当我发现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或者是浪费了本应学习的时间,我就会在心里告诫自己,这样做是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必须改正,下次一定要注意。每当我想放松一下,对自己说“明天再努力吧”,或者是禁不住诱惑想放下功课和同学们随便玩的时候,脑海里就会突然冒出这个理想,给我警醒,让我知道玩要适可而止。每当有人在我耳边说,读书没有用,还是早点赚钱,乘机享受青春的疯狂生活,我总会告诉自己,我有自己的梦想,不能够没有目标地追求一时的快乐。这样,目标和理想一直成为我学习的动力、长鸣的警钟、快乐的源泉。当理想终终成为现实时,我心里真是非常愉快,非常轻松,感觉自己的付出是有收获的。

在理想的实现过程中,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励往往能成为人前进的动力。如果对自己实现理想没有信心,或者是漫不经心地对待,就很容易产生遗憾。一位在高二就参加过高考的学生撰文回忆道:

从高一升到高二,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科。因为数理化是我的强项,而且,我从小到大的愿望就是考进清华园,做一名为科学献身的科研工作者。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敢有半点放松,所以成绩十分稳定,从入学到高二即将结束,我一直保持着年级第一名的领先优势。按照学校惯例,高二的成绩优异生可以报名参加高考,一是试试自己的水平,二是增长自己的应试经验。如果成绩考得特别好,可以提前毕业,去上大学。我想我的目标是清华,考清华的难度很大,没有高三的综合训练是不可能的,但是高二试试也好,也知道高考是怎么回事。我就随意地报了名,也没有办理任何调档手续。

报了名之后,我没有把高考太当回事,毕竟才高二嘛。我参加了他们高三年级的模拟考试,结果年级十八名,不好不坏,显然考不上清华。我便更失去了动力,高考前的几个月毅然我行我素,没有专门抽出时间做模拟试卷,总觉得高考是高三时候的事。就连考试的前一周,我还看文学书呢。七号考试,六号下午我才从老家回到学校,坐观高三的学生紧张地备考。

高考三天很快过去,开始对答案估分。当我把五门课的分数估计出来的时候,我一下子愣住了,居然有635分(满分750分)!根据往年经验,清华在河南的投档线大概是630分到650分,也就是说,如果我当初办理了高考所有的必要手续,这半年来好好复习,认真准备,那么可能会高二考上清华!然而,我没有办理手续,我没有认真准备,我亲手放弃了一次提前考入清华的机会!我好笨!我没有自信,没有充分地估计到自己的实力,忘记了自己的优势,忘记了我没有压力下可能会超常发挥,忘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忘记了考试是有偶然因素的,忘记了……

出成绩那一天,电话亭那里围了一圈人,大家都在电话查询。我挤过去,心激动得怦怦直跳,输入了准考证号,听到了我的总分……751分(河南实行的标准分,满分900分)。周围是一片“哇”的叫好声,而我的心却是凉到了冰点。751分对于一个高二的学生确实不少,但是还是到不了清华的录取线,这和考零分有什么区别?后来我知道,清华那年的录取线大概是标准分780分,原始分640分,而我的原始分是630分,也就是说,只要我认真对待这次高考,好好复习一下,考到640分以上是完全可能的!我后悔莫及,我高二的清华梦破碎了。

第14节:正确地认识自己

其实,很多事情看着很难,实际上只要肯去做,也是能做成的:

高中二年级,我当值班班长。那时班里有个制度,轮流当班长,每人两个星期。而轮到我时,适逢元旦,班里在筹划一个晚会。大家报了节目,但我觉得节目单有些单调了,于是有了一个想法,想写一个剧本。

说实话,就我的水平,这个想法是有些过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