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营销革命-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深入前线意味着把自己放在一个探究顾客和潜在顾客心智如何思考的位置上(要成为好的渔夫,你得像鱼儿那样思考)。

在动作片《飞越未来》(Big)里面,汤姆·汉克斯(Tom Hanks)有着一个成人的身体和一个13岁孩子的心智。一家玩具公司的CEO自然当即聘请他为公司的副总裁。

前线可以在你自己的家里,观察你的配偶是如何决定买哪个牌子、不买哪个牌子的。

要问为什么。问问他为什么决定买某个牌子的牙膏或是洗发水。不要把问题限定在你自己的品类中。好的营销人员会全方位关注身边的营销战,而不仅限于自己的品类。

如果不去研究身边存在的、林林总总的营销战,你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即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花时间研究、讨论你所属品类的品牌。

第一印象很重要

不要怀疑自己的第一印象。潜在顾客根据第一印象行事。

不要害怕看起来很傻的感觉。在很多方面,最天真的问题往往也是最有深度的。

最严重的错误是背太多的包袱上前线。如果你满脑子都是自己的产品和公司,你可能无法站在顾客的角度看问题。

理想的状态是你去前线时对产品和服务一无所知,这样你可以客观地评估形势。

这很难做到。企业强调的不是深入前线,它们强调的是走访一线前的“简报”。报告人的工作是让你相信他已经了解了该了解的一切情况。

你作为听报告的人,在亲眼所见之前,对任何事情都要将信将疑。

你该寻找什么

你该寻找一个视角,在潜在顾客心智中寻找与竞争对手的定位相冲突的一个视角:一个事实、一个创意、一个观点或一个主张。

以洗涤剂为例。洗涤剂广告暗示顾客需要什么—干净。因此,汰渍(Tide)宣称让衣服“白”,奇尔(Cheer)让衣服“白上加白”,宝德(Bold)则一直宣传“鲜亮”。

你看到过一个人把衣服拿出洗衣机时的情形吗?如果你读了它们的广告,你可能会想这个人应该带上太阳镜,以免被强光刺伤眼睛。

实际上,大多数人几乎根本不看衣服。但是他们几乎总是要闻闻它们,感觉一下闻上去是否“清新”。联合利华据此推出碧浪。这种洗涤剂的唯一显著特征是它含有两倍于竞争对手的香料。结果:碧浪流行起来,夺取了美国35亿美元洗涤剂市场中12%的份额,相当可观。

你看过一个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人会把一杯咖啡带上火车或公共汽车吗?他常常小心地在盖子上撕开一个小口,这样在旅途中喝咖啡时就不会溅出。

迪克斯(Dixie)公司随身杯分部的一个员工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随身杯分部推出了带有饮用口的塑料盖子。

有些视角难以发现,因为顾客的反应是负面的。康胜公司(Adolph Coors)发明了淡啤(即使今天,康胜的普通啤酒甚至都比米勒(Miller)淡啤含有更少的卡路里)。但是康胜忽视了它自己的发明,直到米勒推出了淡啤。

康胜原本可以用大量的广告抢占淡啤品类,但是它没有。米勒这么做了,所以成了第一种成功的淡啤。

大多数视角难以察觉到,因为之前它们看上去不像大赢家(如果它们是,那么其他人可能早已在使用它们了)。令人震撼的营销成功总是静悄悄地爆发。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说:“伟大的创意像鸽子那样轻柔地来到这个世界。在那时,如果我们倾耳聆听,我们会在帝国和国家的喧嚣中听到微弱的翅膀拍动的声音,那是生命和希望的温柔翼动。”

当你看到第一瓶米勒淡啤时,你会说“这个品牌会成为美国销量最大的啤酒品牌之一”呢,还是“又一个加布林格(第一种低卡路里啤酒)”?

当你看到第一家玩具反斗城(Toys“Я”Us)时,你会说“这会成为100亿美元的业务,它将销售美国1/4的玩具”呢,还是“他们为什么要把R反过来”?

1955年,你是用950美元买下了麦当劳的特许权,还是排在队伍中对自己说:“他们如何能通过卖15美分的一个汉堡赚钱?”

你在1958年买了施乐的股票吗?在1973年买了宝马的股票吗?在1979年买了曼哈顿独立产权的公寓吗?

你还保留着你的棒球卡或超人连环漫画书吗?

机会很难被察觉,因为它们看上去不像机会。它们看上去像视角:一种淡啤、一辆更昂贵的汽车、一个更便宜的汉堡和一家只卖玩具的商店。

你的责任是将这个视角或是战术发展成一个战略,从而发挥它的力量。

CEO脱离前线

公司越大,CEO就越容易与前线失去联系。这可能是限制公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其他的所有因素都有利于企业扩大规模。营销是场战争,战争的第一原则即为兵力原则。规模大的军队或公司会占优势。但是一旦它不能够专注于发生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营销战,那么规模大的公司也会丧失一些优势。

通用汽车的罗杰·史密斯和罗斯·佩罗的对决体现了这一点。作为通用董事会成员,佩罗每个周末都以消费者的身份去买车。他批评史密斯没能这样做。

他说:“我们要彻底肃清通用汽车的官僚作风。”他主张取消公司里的私人空调车库、专职司机驾驶的豪华轿车和高管专用餐厅。

轿车公司的管理人员居然配备专职司机开他们自己生产的豪华车?高级管理层和市场脱节是这些大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

如果你是个忙碌的CEO,面对正在发生的一切,你该如何收集信息?你又如何避免中层管理者习惯于只说你想听的话?如何能既听到好消息,又听到坏消息?

一种可能是微服私访。这在分销商和零售商层面特别管用。这就如同一个国王乔装打扮成平民,跟自己的臣民打成一片。目的:获得真实的信息。

像国王一样,CEO很少能从大臣们那里得到真实的信息。宫廷中阴谋重重。

销售人员是真实信息的重要来源。诀窍是要从他们那里得到对竞争情况真实有效的评估。最佳举措是对真实信息予以表扬。当大家知道CEO倡导实事求是的时候,真实的信息会接踵而至。

问题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时间的分配上。通常,太多的活动会让CEO无法抽身深入前线。太多的董事会议、太多的委员会会议、太多的颁奖宴会。据调查,CEO平均要用30%的时间参加“外部活动”,每周花17个小时为会议做准备。

通常高级执行官每周工作61个小时。那就只剩下20个小时来处理其他事情,包括内部运营管理和深入前线。

怪不得CEO会把营销工作授权给他人,但这是个错误。

营销太重要了,不能授权给底层人员。如果你要授权,那就授权下一次资金募集活动的出席工作(你或许注意到了,参加美国国葬的是副总统,而不是总统)。

接下来你要削减花费在会议上的时间。你需要亲自外出考察,而不只是听人说说。正如里根总统第一次访问苏联时,戈尔巴乔夫总书记曾经对他说:“百闻不如一见。”

细节决定成败

CEO应该怎么做?英特尔总裁安德鲁·格鲁夫(Andrews Grove)说得最好,“在高级和中级管理层中有一种倾向,就是过于关注宏观,只做表面文章。人们可能会制定出一个可能性为零的辉煌的全球战略。有这样一句格言,‘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在熟知细节(如执行者的能力、市场、时机等)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出好的战略。”

格鲁夫将自己的方法总结为一句话:“我喜欢从细节开始逐步推进到重大课题。”

这正是“自下而上”营销的关键。

你可能注意到了,英特尔一直高速增长,而通用汽车则一直在走下坡路。

细节决定成败。你只能在细节中寻找战术,并将其发展为战略。

在华盛顿一个破烂的街边旅馆里,肯蒙斯·威尔逊(Kemmons Wilson)想出了假日酒店这个概念。他所住的旅馆不仅收了他和他妻子6美元,还收了他们5个孩子每人2美元。他当时想,这简直是高速路抢劫。

威尔逊回到孟菲斯,决定开一家家庭旅馆,对儿童免费。第二年,他创办了第一家假日酒店。

你不必费尽千辛万苦去找一个视角。吉姆·德尔(Jim Dyer)基于他自己组织笔记的方法,发明了口袋记事本(Pocket Organizer),取得了巨大成功。

理查德·詹姆斯(Richard James)不小心将弹簧掉在地上,结果发现它可以“走路”。43年过去了,“机灵鬼”(Slinky)依然是儿童和大人都喜欢的弹簧玩具。

玛丽·菲尔普斯·雅各布斯(Mary Phelps Jacobs)让她的女仆用两条手帕和一条粉红色的丝带做了一件内衣,她称之为文胸,并申请了专利,当时她只有19岁。后来她把这项专利卖给了华纳兄弟内衣公司,赚了15 000美元。

小公司有优势

索菲亚·科利尔(Sophia Collier)在1977年推出Soho天然苏打的时候只有21岁。如今,她的公司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亿美元。

作为一名曾经住在印第安霍皮保留地的素食主义者,科利尔小姐显然是从她自己的生活方式中获得这一概念的。和她合作的经销商不相信这种产品会有市场。“天然苏打,”他们说,“这两个词本身不就是冲突的吗?”

是的。但这正是索菲亚和她的合伙人康妮·贝斯特(Connie Best)成功利用的竞争性心智视角。

李斯·琼斯(Reese Jones)在远程操作着一台麦金塔计算机(Macintosh)的用户组。当这个组的用户想要共享房子里另一处的一台计算机打印机时,约翰没有花钱买线缆,而是用了电话线中的备用线路,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明了电话线连接器。

如今,他的公司Farallon每月卖掉价值100万美元的Phone连接器。

小公司比大公司离前线更近,这或许是它们快速增长的一个原因。

衡量增长的一个关键尺度是就业率。在过去6年中,在雇员超过1 000人的大公司中,就业人数下降了9%;而在雇员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公司里,就业人数增长了17%。

大公司想深入前线并不容易。轻骑旅的冲锋通常是由一个不在现场的官员指挥的。

通用电气信托公司的前任主席T。K。奎恩(T。K。Quinn)曾说:“任何新式的家用电器都不是由大公司发明的—第一台洗衣机、电炉灶、烘干机、熨斗、电灯、冰箱、收音机、烤面包机、风扇、电热毯、电动剃须刀、割草机、冰柜、空调、真空吸尘器、洗碗机或是烤炉。”

发明复印术的不是施乐,是切斯特·卡尔逊(Chester Carlson)。发明第一台计算机的不是IBM,是约翰·莫克利(John Mauchly)和普瑞斯伯·埃克特(J。Presper Eckert)。

CEO的问题

如果你是CEO,那你在战略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你可以批准并实施一个项目。

不幸的是,CEO通常是离市场最远的人(你无法通过取悦消费者而荣升CEO,你得取悦前任CEO才能成为CEO,而他通常比你更不了解市场)。

问题之一是高层和底层之间管理层级太多。层级越多,CEO离市场就越远。如同多层蛋糕一样,公司顶部的糖霜离底层沉闷的现实越来越远。

管理层倾向于报喜不报忧。当情况开始恶化时,CEO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坏消息。

减少层级是CEO在心理上更接近前线的方法之一。一项对60家公司的研究表明,表现好的公司的管理层不超过四级,差劲的企业却有八级。

除了组织的层级繁复问题之外,组织本身也会让CEO深入前线变得非常困难。

大部分高层管理者深入前线时,底层人员会将其变成隆重的“视察”,他们会将一切精心安排妥当,让事情看上去完美无缺。

大部分人会觉得走访参观应该是为了鼓舞士气,而不是为了收集信息。向导们会说:“将一缕阳光洒向战壕。”

另外一个问题是公司的随从。一些CEO觉得走访一线要带着司机、保镖、仆人、助手、秘书、演讲撰稿人、先行人员、大厨和理发师等。外面的观念和实情很难穿透这层层的防护方阵。

为了了解实情,有些CEO会做出特别的努力。“当我们进军生物技术时,”孟山都公司的理查德·马奥尼(Richard J。Mahoney)说:“我发现我对一些需要批准的问题并不了解,因此,我请人给我一系列的指导,然后去了实验室,换上实验需要的服装,自己进行实验。”

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家理查德·诺伊施塔特(Richard E。Neustadt)指出,成功的CEO必须像政治领袖那样积极地寻找信息。

“帮助总统看清其个人风险的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信息,”诺伊施塔特写道,“只有将错综复杂的零碎细节在脑海里拼凑起来以后,才能看到摆在他面前的问题的另一面。要对自己有所帮助,他必须尽可能广泛地获得涉及身为总统自身利益和关系的所有事实、观点和流言。”

低级职员的问题

在公司这块蛋糕的底部,是低级职员。

如果你是团队里新来的、最年轻的、最没经验的员工,那你具有巨大的优势。你身处一线,通常非常了解一些细节,而这正是CEO不惜一切代价想得到的。

多好的机会!但是,太多的年轻人将这些大好机会白白浪费掉,因为他更关注内部,而不是外部。他关注公司内部发生的事情,而非消费者和潜在顾客。他向上级报告上级想听到的消息,而不是告诉他们应该知道的东西。

这么做是有一定逻辑的。如果你告诉自己的上级他是错的,你不会因此获得升迁;只有你肯定了你的上级,你才有升职的机会。(“这个小伙子很聪明,他跟我想法一样。”)

亲爱的读者,如果这是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应该学会如实汇报。我得提醒你,不要加上自己的想法,而是报告市场中发生的实情。只有成为战术的敏锐观察者,你才能习得营销技能,进而达到战略上的卓越。

太多的初学者想从高层做起。因此,大量初生茅庐的MBA都铆足了劲儿去咨询公司工作。

但公司现在也学聪明了。“如果我见到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年轻咨询师,”弗兰克·珀杜(Frank Perdue)说,“我不会相信他。人们需要明白他们不是无所不知。从底层做起,然后逐步提升没什么不好。”

或者如杜鲁门所说:“最值得学习的是你在全盘了解之后才领悟到的东西。”

中层管理者的问题

大部分公司的战略都是由中层管理者负责执行的。高层制定战略,但是必须由中层管理者将公司的战略转化为战术。

中层管理者通常也不了解市场。他们也没有时间深入前线。他们有太多的会议需要参加,太多的文件要撰写,太多的案头工作要处理(如果以商业化模式管理家庭,孩子们需要提前一周填好支出账单才能拿到零花钱)。

大多数公司的计划程序也促使中层管理者远离前线。很多管理者没有时间深入前线,因为他们都在忙着撰写计划书,尽管计划书本应建立在一线走访的基础上。

当他们无意中接触到现实时—通常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他们会深感震惊,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计划建立在虚构的神话而非事实基础上。

让我们看看迅速发展的金融服务公司。

人人都在推销金融服务。股票经纪人不再卖股票了,他们卖的是金融服务:养老金、公共基金和地方政府债券。

人寿保险公司不再只销售人寿和财产保险了,而是贩卖如旅行者保险公司在广告中所说的“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包括住房贷款、退休基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