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医入门你问我答-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了,好了,“你在痴人说梦了”。但且慢,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等等,当时看来,也是痴人说梦,而现代的科学仪器却达到了。就是神话中的“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说法,不是说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里,换个时空观念之后,也是大有道理的吗?神话,幻想而已,而这个设想是有科学根据的,所以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笔者一直认为:中医、针灸等等的潜在优势就在此,只要人们换个观念和思路,潜力优势就出来了,因此一再呼吁赶快加以重视起来。

附注1

下文选自《蒲辅周医案》。

胸痹(心绞痛等)

苏××,女,36岁,于1964年4月29日初诊。

发病已六年,1958年因心前区阵发性剧烈绞通住进莫斯科医院检查,诊为心绞痛。经治疗未效。1959年回国后渐觉腰部绞痛继起,向下放射,小便检查有红细胞,肾盂造影未发现结石。1962年初即住进某医院,渐致不能起床,1963年初右胁下绞痛,化验检查谷丙转氨酶400单位,并经各种检查确诊为:(1)心绞痛,(2)慢性胆道炎、胆绞痛、发作频繁,每日5~7次,胸痛彻背,牵引肩背及上腹掣痛,胸感发憋气短,指甲发青,略有咳嗽,疼剧时大汗出,据述前不久汗出浸湿之内衣拧出半盆汗液约2000毫升,右胁下绞痛及肾绞痛亦经常伴随而作,或单行发作性疼痛,有恶心,口苦,大便偏干燥,睡眠亦差,形体尚胖,面色苍白,腹不满,卧床不能下地活动已年余,经用各种方法治疗均未见效,病情反日渐加剧而于1964年4月29日请蒲老会诊。脉象寸尺沉弱,右关动数,左关弦细,舌质略淡,后根苔薄秽腻,月经尚不太差,据病程已久,肝胃失调,心脾不和,阳气不宣,宗气阻滞,以致胸痹绞痛走窜,属胸痹,先宜通阳宣闭,降逆和中。处方:全瓜蒌(打)六钱(旧计量单位,1钱约等于3克),薤白三钱,枳实(炒)一钱,法半夏二钱,柴胡一钱,降香一钱,三剂,每剂煎二次共160毫升,分两次温服。

1964年5月11日二诊:药后心绞痛次数减少,大发作仅两次,一般发于饭后,疼痛程度减轻,服药当天很少发,停药则发作尚频,胆绞痛发作一次,饮食稍增,大便每日一次,脉象寸尺沉细,右关弦缓,左关弦细,舌正红,苔秽腻略减,续宜理心气,和胆胃。处方:茯苓三钱,法半夏二钱,广陈皮一钱,枳实八分,竹茹一钱,九菖蒲一钱,远志一钱,白芥子(炒)一钱五分,高良姜一钱,川楝子(炮焦)二枚,麦芽二钱,三剂,隔日一剂。

1964年5月19日三诊:服药后心绞痛很少发作,吃油腻物或喝牛奶后尚易诱发,右胁下疼痛阵发如前,伴有恶心,上肢及下肢经常起紫斑,大便已不干,精神更见好转,脉象左脉渐缓和,右沉细涩,舌正红、腻苔再减,续宜原方佐以行滞和络之品。处方:茯苓三钱,法半夏二钱,广陈皮一钱,枳实(炒)八分,九菖蒲一钱,远志(炒)一钱,白芥子(炒)一钱五分,川楝子(炮焦)二钱,川芎八分,桃仁一钱,血竭五分,血琥珀五分,焦山楂一钱五分,麦芽二钱,三剂。

四诊:紫斑消退,心绞痛未犯,仍宗原方再服三剂。

1964年6月22日五诊:精神更见好转,能下床活动如散步等,前天进行肝穿刺,病理变化属迁延性肝炎,现觉胃不舒,泛酸嘈杂,口酸,呕吐一次,大小便正常,出汗较少。脉象两寸尺沉细,右关沉弱,左关弦细涩,舌质正常无苔,由肝胃不调,心气未和,治宜调肝胃,降逆气佐以养血。处方:党参一钱五分,茯神二钱,小麦(炒)三钱,当归二钱,白芍二钱,熟地二钱,狗脊(炮)一钱,法半夏一钱五分,代赭石三钱,干姜四分,黄连五分,琥珀五分,沉香三分,第一煎煎一小时,取150毫升,分三次服。

1964年9月3日来我院门诊:出院已一个多月,住北戴河休养,心绞痛仅犯过三次,每次疼痛时间较短,疼痛程度亦轻,但仍彻痛和向右臂放射,伴有憋闷感,走路气短头晕,不发时已能稍微活动和散步。右胁下绞痛比较稳定未发,有时腹胀及胃脘疼痛,心情依然很悲观,时时欲哭,睡眠不好,脉象沉细微弦涩,舌质正,中心微有秽苔,脏腑失调,五气不和已久,但病情逐渐好转,宜续调肝胆,滋心脾。处方:炙甘草一钱五分,杭白芍三钱,小麦(炒)四钱,大枣(劈)四枚,茯苓三钱,枣仁三钱,香橼皮一钱,高良姜一钱,焦山楂二钱,麦芽三钱,血琥珀五分冲服,七剂,隔日一剂。

1964年10月23日再诊:上方随症加减三次,症情趋向稳定,绞痛很少发,饮食亦好转,唯少腹有时发凉,脉沉细,舌正无苔,续宜强心气,养肝脾以资巩固。处方:黄芪二钱,党参一钱,白术一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当归一钱五分,白芍一钱,熟地二钱,五味子八分,远志(炒)一钱,陈皮七分,肉桂(后下)二分,七剂。慢火浓煎二次,共取300毫升加蜜一匙,分两天四次服。最后改用丸剂,朝服养荣丸一丸,晚服左归丸一丸。至11日底症情更为好转,食欲增加,精神大振,睡眠亦佳,体力增强,活动已不气短,诸症皆平稳,脉缓有力,舌正无苔。欲回新疆工作,遂嘱续服养荣丸每日一丸,以善其后云。

按:本例现代医学确诊有。(1)心绞痛,(2)慢性胆道炎、胆绞痛,(3)迁延性肝炎,(4)慢性肾盂肾炎、肾绞痛等症。并长期住院卧床,病情极为复杂,蒲老根据中医审证求因:不外是六淫之邪,由表入里,未能及时透邪外出,以致附着脏腑,或内伤七情以致机体功能紊乱,或两者相合为病。今患者病程已六年,脉寸尺沉弱,体质已虚,而见症皆实,如胸痛彻背,背痛彻心,胸感憋闷,指甲发青,恶心,大便干,右关动数,左关弦细,知其气机闭塞,胸中阳气不宣,急则治标,逐以括蒌薤白半夏汤加柴胡、枳实、降香通阳宣闭,调和肝胃。服后疼痛次数及程度皆大减,但停药则发作仍频且甚,右关由动数转弦缓此胸中阳渐通,气机初启,而心气不足,胆胃未和,故易十味温胆汤加减,益心气,和胆胃,再加高良姜温阳散寒,川楝子降逆清胆。麦芽和胃疏肝,又因上下肢有紫斑加川芎、桃仁、血竭行淤和络。五诊精神好转,已能下床活动,但其胃尚不舒,泛酸嘈杂或呕吐,改用法半夏、干姜、黄连、代赭石、沉香调肝胃,降逆气。用党参、茯苓、小麦、当归、白芍、熟地益心气,养肝血,于是患者病情进一步稳定而出院休养。然而仍见心情悲观,时时欲哭,睡眠欠佳,故用芍药甘草汤合甘麦大枣加味,滋补心肝,健脾和胃。终则改服人参养荣丸,后加服左归丸,心、肾、肝、脾并调,补其不足以资巩固。从而精神、睡眠皆佳,饮食、二便正常,而回新疆工作。

附注2

什么叫“心血淤阻”?什么叫“脾肾阳虚”、“肝阳妄动”?……

为了让读者对中医学的术语、辨证论治等等有个直观的认识和常识性的了解,现将关于各脏腑病、证治则的内容摘抄罗列如下(括号中的内容是笔者的解释)。但须说明,这些只供读者作常识性的了解。如有需要,还得找医生诊治,以免耽误了病情!因为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又无数字可循,尤以其中的舌象、脉象等等,更非文字可以表达,必须久经临床磨炼体察才能有效诊疗。

心阳虚证

主要脉症:心悸、气喘、心痛、舌苔淡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等。心悸的特点为心中空虚(心中空虚感),惕惕而动(心中不安感),动则尤甚。气喘的表现为阵阵发作,气短而息促(上气不接下气,一动就气喘),行动尤甚。心痛系暴作(心口痛是突然发作的——这个“心”就是解剖图上的“心”,而非“脏象论”里的“心”),并现肢冷(四肢发凉),脉疾数而散乱(脉象快而无规律,“数”这里是“快”之义),甚则手足唇鼻青紫暗晦,或面色苍白,自汗(没有外部原因的出汗,俗称“虚汗”),形寒(全身怕冷蜷缩)等症参见。治则:温心阳、益心气法,用“养心汤”或“四逆汤”之类。

心阴虚证

主要脉症:心悸、少寐、心嘈、舌质淡红、苔少或舌尖干赤等为心阴虚之主症。其心悸特点为悸而烦,惊惕不安(心中感觉不安,心烦)。少寐多伴梦扰不宁(睡不好而多梦)。心嘈乃心中灼热似饥(胸口内灼热嘈杂感)。此外,或见健志、梦遗、盗汗、多疑善感等证(此外还有遇事易忘,男性梦中遗精、盗汗即夜间睡醒之际出冷汗,性格变得多疑等)。治则:滋阴养心安神法,用“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之类。

痰火内扰证

主要脉症:心悸、癫狂、不寐、舌质红赤或干裂、少苔脉滑数等为其主证(症)。其心悸为时时动悸,胸中躁动烦热。癫狂的特点为神志痴呆,语无伦次,甚则哭笑无常,如癫如狂(类似现在说的精神病)。不寐多因噩梦纷纭,躁扰难寐(多噩梦而睡不好)。此外,或见面赤、口渴喜冷饮、吐血、衄血(鼻、齿龈出血)、小便热赤(热而带红色)、溲(也是小便)血淋痛(小便淋漓夹血而痛)等症。治则:清火豁痰导火法,用“清气化痰丸”或“礞石滚痰丸”之类。

痰饮阻遏心阳证

主要脉症:心悸、眩晕、呕吐、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沉紧为其主症。本病之心悸为悸而胸闷,气机不畅(即以胸闷心悸为主)。眩晕多伴泛恶欲吐(“眩”,眼睛发黑;“晕”,身摇欲倒之状;“泛恶欲吐”,想吐又吐不出,俗名“干呕”)。呕吐皆为痰涎(如果吐出了,就多黏液状的痰饮。痰饮:一种病理性的分泌物,浓的叫“痰”,稀的叫“饮”)。有时兼见畏寒(怕冷)、痞满(心胸胀满不舒)、肠鸣(腹中咕咕作响)。治则:化饮除痰法,用“导痰汤”之类。

心血淤阻证

主要脉症:心悸不宁,胸刺痛或牵及两胁肩背,舌质暗红,并见紫色斑点,苔少,脉涩等,或见面青、唇爪青紫(心中发慌、胸、肩、背、胁刺痛,舌质暗紫,斑点,面青,指甲等青紫,类似“发绀”,类似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等)。治则:活血通络行淤法,用“血府逐淤汤”之类。

心脾两虚证

面色萎黄,食少倦怠(胃口差而易疲倦),气短(呼吸急促)神怯(心神不定),健忘(易忘事)怔忡(心神不定而有不安感,类似于“心悸”),少寐。妇女月经不调,脉细软弱无力,苔白质淡。治则:宜补益心脾法,用“归脾汤”之类。

心肾不交证

虚烦不眠(没有具体原因的心烦失眠),梦寐遗精(即梦遗)潮热(午后低热,日日如此的一种发热),盗汗,咽干,目眩,耳鸣(耳中自感鸣响),腰酸腿软(也有写“腰膝酸软”的),夜间尿多,脉虚数(快),舌红无苔。治则:宜交通心肾法,用“黄连阿胶汤”或“交泰丸”之类。

'实证'肝气郁结证

主要脉症:胁痛、呕逆、腹痛便泄、便后不爽、积聚苔薄,脉弦等为其主要症候。其胁(两侧肋下)痛为气闷不舒,流窜作痛,不得转侧(即两胁胸腹游走性胀痛,不便转身等)。腹痛便泄(泻)、便后不爽,系时有少腹(脐以下的两侧腹部)作痛不适,泻后不减,每因情志不遂(意)而发。积聚(积聚,是腹内结块的中医专有名称——“积”有形而固定,“聚”无形而游动)之部位在胁下;癖积(类同积聚)或左或右,或聚散无常,时常胀痛或刺痛。此外,尚可出现易怒、食欲不振等(即与情绪有关)。治则:疏肝理气,破积散聚法,用“柴胡疏肝散”或“血癓丸”之类。

'实证'肝火上炎证

主要脉症:胁痛、呕吐、眩晕、头痛、狂怒、耳鸣、耳聋、目赤、吐衄、舌边尖红、苔黄或干腻、脉象弦数等为其主症。其胁痛为灼痛而烦(心烦)。呕吐苦水或黄水。眩晕(头昏眼花)、头痛为头晕不支(不可支持,即头痛得不可忍受),自觉筋脉跳动,额(前额)热而痛,痛若刀劈,或为胀痛。耳鸣、耳聋均为暴作(突然发作),鸣声如潮(水),阵作阵平(一阵阵地),按之(耳部)不减。目赤为眼结膜发红,暴痛暴(突然)肿。吐衄亦为骤然暴作,血涌量多,冲口而出。此外,尚可见小便热涩黄赤(带红色)、面赤而热,口苦而干等。治则:泻肝泄胆清热法,用“龙胆泻肝汤”之类。

'实证'肝阳妄动证(或“肝阳上亢证”)

主要脉症:昏厥、痉挛、麻木、眩晕、头痛、脉弦、舌体歪斜颤动、舌质红、苔薄黄等为其主症。其昏厥为卒然(突然)晕仆(跌倒),不省人事,或抽搐,或吐涎(流口水)。→文·冇·人·冇·书·冇·屋←痉挛表现为项强(颈项强直),四肢孪急,不能屈伸(土话为手足抽筋),角弓反张(术语,整个肢体抽筋后弯成如一张弓一样)。麻木为手足面唇等部有如蚁行。眩晕,头痛,眼花,行走飘浮,头部抽搐作痛。此外,或在昏厥之后,出现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即出现半面口眼歪斜、手足不能动等症状)等(症)。治则:平胓息风法,用“羚角钩藤汤”或“镇肝息风汤”之类。

'实证'寒滞肝脉证(或“寒凝沉肝脉证”)

主要脉症:少腹胀痛,睾丸胀坠,或阴囊收缩,舌润滑,苔白,脉象沉弦或迟为其主症。少腹(下腹部的两侧处叫少腹)胀痛常牵及睾丸偏坠(一侧下坠)剧痛(很痛),受寒(冷)则甚(加重),得热而缓(减轻)。阴囊收缩,为寒滞厥阴(寒气凝于肝经,肝经又叫“足厥阴”经),致少腹之脉收引(收缩),故多与少腹痛胀同时并见。此外,或见形态虚怯蜷缩(即整个人怕冷虚弱而蜷缩着)。治则:温经暖肝法,用“暖肝煎”之类。

'虚证'肝阴不足证

主要脉症:眩晕头痛、耳鸣耳聋、麻木、震颤、雀目、舌质红干少津、苔少、脉细弦等为其主症。其眩晕、头痛为头目昏眩欲倒,不欲视人,昏而胀痛,绵绵不停。耳鸣、耳聋系逐渐而起,鸣声低微,经常不已,按之可减。麻木为肢体有不仁(感觉不灵敏)之感,抚之觉快(舒服)。震颤为肢体颤动,或自觉或他觉发抖动摇,甚者四肢筋孪拘急。雀目为两目干涩,入夜视力大减,或成夜盲(夜盲症,即天黑之后就看不见东西)。此外,尚可见面部烘热午后颧红(即两侧脸部颧骨处特别红而热,土话叫“升虚头”或“扑面火”),口燥咽干,少寐(失眠少睡)多梦等。治则:柔肝滋肾,育阴潜阳法,用“杞菊地黄丸”或“大补阴丸”之类。

'兼证'

(1)肝气犯胃(证):胸脘(上腹部中医叫“脘”)满闷时(时常)痛,两胁窜痛(来回移动地痛),食入不化(消化不良),嗳气(即打饱嗝),吐酸(水),舌苔薄黄,脉弦。治以泄肝和胃法,用“四逆散”合(加)“左金丸”之类。

(2)肝胃不和(证):不思饮食,腹胀肠鸣,便溏(大便溏软,但不泻),舌苔白腻,脉(象)弦缓。治以调理肝脾法,用“逍遥散”之类。

(3)肝胆不宁(证):虚烦不寐,或噩梦惊恐,触(遇)事易惊或善(易)恐,短气乏力,目视不明,口苦,苔薄白,脉弦细。治以养肝清胆宁神法,用“酸枣仁汤”之类。

(4)肝肾阴虚(证):面色憔悴,两颧(骨)处微红(是有虚火),头眩目昏,腰膝酸软,咽喉干痛,盗汗,五心烦热(中医术语,指两手、两足心及心中烦而有热感)或大便艰涩(不畅),男子遗精,女子经水(月经)不调或带下(“带下”为专用名词,指妇女阴道平时分泌液异常加多),舌红无苔,脉细。治以滋阴降火法,用“一贯煎”之类。

(5)肝火犯肺(证):胸胁刺痛,咳嗽阵作(一阵阵地发作),咳吐鲜血,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