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三:传染

比起前两类手段,传染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如果一个断言得到了有效的重复,在这种重复中再也不存在异议,此时就会形成所谓的流行意见,强大的传染过程便会于此启动。

在德赛布先生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开凿权之后,他遭遇了多方力量的掣肘,即使在他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内部也一样。

据知情人透露,德赛布先生运用了一些不方便在报纸上刊登的手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收买了所有的参与者,使得他们不再表示反对,而是热烈地响应德赛布先生的主张。

这种热烈的气氛迅速地传播开来,很快便形成了拥戴德赛布先生的环境。这件事情的直接后果就是,德赛布先生从此在重大决策上基本再也没有遇到阻力,至少在公司内部是这样的。

各种观念、感情、情绪和信念,对于群众来说,都具有病菌一样强大的传染力。

这其实是一种十分自然的现象,因为甚至在聚集成群的动物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

比如说,一个马厩里如果有一匹马踢了它的饲养员,那么其他的马也会起而效尤,哪怕是最温顺驯良的那匹也不例外。而当有几只羊对环境感到惊恐时,很快也会蔓延到整个羊群。

这种生物性特征覆盖了整个生物界,即使是人也不能例外。在聚集成群的人中间,所有情绪也会迅速传染,而这正是恐慌往往会在一瞬间爆发的原因。

有一句古老的诗句预言,说魔鬼将要在1630年毒死所有的米兰人。在这年四月的一个清晨,人们吃惊地发现,在米兰城中心,所有门上都画着奇怪的画或是污点,像是用烂疮流出的脓血涂上的。全城人为此奔走相告,警钟迅速敲响。大家齐心合力寻找元凶,却一无所获。

就在这个时候,瘟疫开始爆发,它是如此令人害怕,以至于人们彼此之间充满了不信任与恐慌。人们怀疑井里的水不能喝,担心田里的庄稼和树上的果子也被魔鬼涂了毒,觉得墙壁、门把手、马车也很不可靠。

有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经常在圣安东尼奥教堂祈祷,一次他刚刚想用衣角擦坐凳,马上就有人喊他在涂毒。聚集在教堂里的一群妇女立刻像疯了一样,揪着老人的头发把他拖向市政官那里。如果不是他在半路上就断了气,肯定会被严刑拷打,被迫供出同伙。

还有一位叫毛拉的药剂师被控告勾结魔鬼,人们包围了他的房子,发现了许多化学药品。药剂师声称这些药品是用来染发的,但是别的医生却宣布它们是毒药。毛拉受到严刑拷打,很长时间都辩解自己是清白的,但最终还是屈服了。他承认自己串通魔鬼,而且计划毒死全城的人。他甚至还承认用毒药抹门,在泉水中投毒。最后他被处以绞刑,房子也被推倒,并且在原处立了一块碑,刻上了毛拉的罪行。

从这里可以看出,头脑混乱就像疯狂一样,它本身也是易于传染的。有统计表明,在精神病医生之中,不时会有人变成疯子,而这已经是广为人知的事情。而且最近的新闻表明,在一次广场集会中,慌乱的驴马在人群中引发了一场骚乱,而在另一场集会中,狂热的人群甚至制造了几条疯狗。

(11)传染来源于模仿

制造传染究竟需要什么条件?这是领袖不可不知的问题。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传染往往发生在人群聚集的地方,然而每个人都同时处在同一个地点,并不是他们受到传染不可或缺的条件。

比方说,有些事情能让群众的头脑产生一种共同的倾向,或者是一种群体共有的性格。

在这种事件的影响下,即使是相距遥远的人,也能感受到传染的力量。尤其是当人们在心理上已经有所准备的时候,那些前面提到的间接因素已经打好基础的时候,传染就变得容易多了。

在这方面的一个事例是1848年的革命运动,它在巴黎爆发,仅仅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传遍了大半个欧洲,让许多皇室与政府变得岌岌可危。

其实,有一点是我们始终没有提到的,那就是这种传染,实际上要归结到模仿的原因上。

之所以我们没有在前面说到它,是因为模仿其实并不属于群体的特征,每个人都有着这种天性。只要他看到,就会自然而然地模仿,模仿对他来说是必然的,因为学别人,是天底下最容易不过的事情。

正是因为这种必然性,才使所谓时尚的力量如此强大。放眼今天这个世界,无论是意见、观念、文学作品甚至服装,有几个人有足够的勇气与时尚作对?这也正像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支配着大众的是榜样,而不是论证。

在历史的每一个时期,都有那么几个特立独行的人,通过公开和别人作对来吸引目光,受到无意识群众的模仿,这是建立榜样的一种方式。

然而,无论这些人多么有个性,都不能逾越传统,至少不能过于明目张胆地反对公认的观念。他们要是这样做的话,倒不是会引起群众的反感,而是会使模仿他们变得过于困难,建立影响也就无从谈起。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过于超前于自己时代的人,一般不会对它产生影响。这是因为两者过于界限分明。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欧洲人的文明尽管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但却只能对东方民族产生微不足道的影响,因为两者之间民族性格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传统也相差得太大了。

(12)你逃不掉传染

由于传染和模仿的存在,使得我们的世界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件有趣的事情就是,同一个国家的人,甚至同一个时代的人都非常相似。

假如我们肯用心思开展一番研究,就会发现不仅群众是这个样子,就是那些十分理性,好像坚决不受这种双重影响的个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样的影响。

比如说,像哲学家、博学之士和作家这一类人,他们的思想和风格也散发着一种相似的气息,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他们属于哪个时代。假如我们想要全面了解一个人读什么书,他有什么消遣的习惯,他生活于什么样的环境,并没有必要真的和他展开一番交谈。

传染不仅能够传播意见,甚至还能将好恶情绪广播开来。比如说,一本书可能在某个时期内受到群众的蔑视,就在几年后,出于同样的原因,那些持批评态度的人,又会对它们大加赞赏。

传染物的种类是如此的多,以至于你要时刻受到它们的侵袭。而现在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东西在传染的过程中,是不会看人下菜碟的。

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都会受到传染,无论他们是何身份。

这也就是说,传染在作用于广大民众之后,也会扩散到社会的上层。

今天我们看到,社会主义信条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它正在被那些会成为它首批牺牲者的人所接受,当权者往往也会成为它的狂热信徒,以至于意识不到他们会因此而被轰下台。

传染的威力是如此巨大,在它的作用下,甚至个人利益的意识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由此解释了一个事实:得到民众接受的每一种观念,最终总是会以其强大的力量在社会的最上层扎根,不管获胜意见的荒谬性是多么显而易见。

社会下层对社会上层的这种反作用是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因为群众的信念总是来自上层,起源于一种更高深的观念,而它在自己的诞生地往往一直没有什么影响。

当领袖和鼓动家被这种更高深的观念征服以后,就会把它取为己用,对它进行歪曲,组织起使它再次受到歪曲的宗派,然后在群众中加以传播,而他们会使这个篡改过程更快。

当观念变成大众的真理,它就会回到自己的发源地,对一个民族的上层产生影响。

我们或许会认为,人类的智力可以阻止一些愚蠢想法的传染。但是由于群体智力的欠缺,这种作用十分间接,也将会是一个无比漫长的过程。即使那些哲学家的思想通过一个复杂过程终于大获全胜时,提出观念的哲人们也恐怕早已化为尘土。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最终的结论了:可供传染的东西是那样的多,它的速度又是那样的快,覆盖面又是那样的广,而智力却很难在民众身上起到免疫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下一个断言,任何人都逃不掉传染,你也包括在其中。

(13)比财富更诱人的东西

当一种观念经过断言、重复、传染而被普及开来后,就因为环境获得了巨大的威力。

这种力量十分神奇,甚至要比财富更令人动心。

因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不管什么样的统治力量,无论它是观念还是人,只要他想要加强权力,就必须要借助这种令他人难以抗拒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我们曾经提到过的名望。

每个人都了解这个词的含义,但是却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含义。而这是因为名望在不同的人手中,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用法。

一个人的名望,既可能代表了正面的光辉形象,也可能意味着恶势力的魁首。这也就是说,对于同样一个人,有的人抱着赞美的感情歌颂它,而有的人则可能感到十分恐惧。

有的时候,这些感情是名望存在的基础,但是没有它,名望也能够继续存在。

比如说,最大的名望往往归死人所有,即那些我们不再惧怕的人,例如亚历山大、凯撒、穆罕默德和释迦牟尼。反过来,另外一些形象则利用它们的声望让人感到恐惧,比如说印度地下神庙中那些嗜杀的神灵。

在现实生活中,名望对人的作用更大,它往往是某个人、某本著作或某种观念对我们头脑的支配力。而这种支配力,会完全麻痹我们的批判力,让我们心中充满惊奇和敬畏。

这种感觉就像所有感情一样难以理解,不过它好像与魅力人物所引起的幻觉没有什么不同。它令我们痴迷,令我们甘心臣服,从而情愿将自己奉献给这种名望的拥有者。

正因为名望有如此神奇的作用,才使得几千年以来出现了那么多沽名钓誉之徒。名望足以让人拥有操控民众的权力,也是其他权力的主因,不管神仙、国王还是美女,缺了它一概没戏。

(14)第一类名望

天下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名望,但是它们却可以被总括起来分成以下两大类:先天的名望和个人名望。

先天的名望来自称号、财富和名誉。它可以独立于个人的名望而存在。

相反,个人名望基本上为一个人所特有,它可以和名誉、荣耀、财富共存,或由此得到加强,不过就算没有这些东西,它也完全能够存在。

比起个人的名望来说,先天的名望更为常见。如果一个人占据着某种位置,拥有一定的财富或头衔,仅仅这些事实,就能使他享有名望,不管他本人多么没有价值。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发现,那些一身戎装的士兵、或是身着法袍的法官,总是会令人肃然起敬。

这也正是为什么法官总是会戴着夸张的白色假发的原因,假如没有了这种东西,他的形象就会混同于常人,而他的权威则至少会损失一半。

这种天生的名望会带给人极大的威信度。即使是最狂放不羁的社会主义者,当他面对着一位亲王或公爵的时候,也多少会对他造成触动。拥有这种头衔的人在和普通人做生意时,总是会轻而易举地占一些便宜。

以上我们所说这种名望,是通过人来体现的。在这些名望之外,还有一些名望体现在各种意见、文学和艺术作品等事物中,它们往往是长年累月重复的结果。

就历史而言,尤其是文学和艺术的历史,实际上只是在重复那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每个人都不想这样做,但是这些历史所具有的名望压迫着他们,每个人最后都会重复他从学校里学到的东西,直到这些东西变成了一些再没人敢说三道四的称号和事物。

比方说,对于一个现代读者,要他去读荷马史诗实在是一件令人厌烦的事情,但是这部史诗的名望摆在那里,就没有人敢对此说不。

现在的巴台农神庙,只不过是一堆毫无生趣的破败废墟,但是它的巨大名望却让人不敢有丝毫不敬,甚至还要装出一副对伟大建筑的崇拜表情来。

假如一个贵族能够保住自己的财产和身份,那么就可以断定民众一定会爱戴他。只要能和他交往,群体甚至会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一切都交付到他手中。

当这个贵族露面时,民众会高兴得脸上泛红;如果贵族同他们说话,抑制不住的愉快会让他们面红耳赤,眼睛里闪烁着不同寻常的光芒。

可以说,民众的血液里流淌着对贵族的崇敬,正像西班牙人热爱舞蹈与斗牛,德国人热爱音乐与机械,意大利人喜欢恋爱与足球,法国人喜欢美食与革命一样。

民众们甚至到处搜罗描述贵族生活的书,出版商也刻意迎合民众的这个需求,以至于这种书随处可见,就像人手一部的圣经;而这类东西带给他们的满足和骄傲,几乎算得上他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把这些现实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名望的一个特点,那就是阻止人们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让我们的判断力彻底麻木。某个人或某件事是对是错无所谓,人们只认名望,也只屈服于名望。

(15)第二类名望

第二类名望是个人的名望,它的性质完全不同于我们说过的那些先天的或是人为的名望。

个人的名望是一种这样的品质,它与一切头衔和权力无关,而且只为极少数人所具备。当某个人拥有这种品质时,他就可以对自己周围的人施以一种神奇的幻术,即使这些人和他有着平等的社会地位。

这种品质接近于个人魅力,他们强迫周围的人接受他们的思想与感情,众人对他的服从,就像吃人毫不费力的动物服从驯兽师一般。

那些伟大的群众领袖,比如释迦牟尼、耶稣、穆罕默德、圣女贞德和拿破仑。都是这种崇高声望的享有者,同时也是它的受益者。

这些伟大领袖能取得他们的地位,和这种名望有着密切关系。各路神仙、英雄豪杰和各种教义,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大行其道,都是因为各有其深入人心的力量。不过,他们是经不起我们的讨论的,因为只要稍作理性的思辨,这些东西就会立刻烟消云散。

这些伟大人物早在成名之前就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假如没有这种力量,他们也不可能成名。

比如说,拿破仑在达到权力巅峰之后,仅仅因为他的庞大权力,就享有巨大的名望。但是在他籍籍无名,没有这种权力的时候,他就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个人名望。

在他刚刚成为准将的时候,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当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派他去指挥意大利的军队时,他一到任,就发现自己正处在一群愤怒的将军之中。这些人无法理解,像这样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是如何能够凌驾于他们之上的。于是这些人决定团结起来,一心想要给这个总督派来的年轻外来户一点颜色瞧瞧。

在师部的将军里面,有一位名叫奥热罗的将军火气最大,此人为自己的高大身材和彪悍性格而扬扬自得,他是督政官巴拉斯的宠儿,因为旺代事件而得到了将军头衔。他在学校里的成绩就是街头斗殴,相貌不佳,还曾有着数学家和梦想家的美名。

奥热罗对巴黎派给他们的那个暴发户一肚子怒气。而对于那些有关此人如何强大的描述,他的计划是粗暴地不予理睬。

而当奥热罗将军等人来到军营后,拿破仑却让他们等在外边。最终他终于佩带着自己的剑出现在他们面前。拿破仑带上帽子,说明了他所采取的措施,下达命令,最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