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思想录-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②

    464—172(271)16—396

    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Nisieficiaminisicut

    parvuli。

    ③

    465—367(272)143—34

    最符合理智的,莫过于这种对理智的否认。

    4—358(273)130—395

    如果我们使一切都顺从理智,我们的宗教就不会有什么神秘或超自然的了。如果我们违犯理智的原则,我们的宗教又将是荒谬可笑的。

    ①圣奥古斯丁致孔桑提乌斯(Consentius)书(《书信集》第120书,第3节)

    :“但愿信仰一定要走在理智的前头,这本身就是理智的原则。”

    ②此处原稿尚有:“并且当它判断它不应该这样做的时候,它就不会顺从”。

    ③〔若不变成小孩子的样子〕。

    《马太福音》第18章、第3节:“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这是波。罗雅尔派所熟悉的一条教诫。

    近代思想史上,弗。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第一个把它引用于科学方法论,认为人们必须在自然的面前成为小孩子,顺从自然,然后才能更好地征服自然。

…… 154

    思 想 录741

    474—2(274)137—41

    我们一切的推理都可以归结为向情感让步。

    然而幻想与感情是相似的但又相反的,从而我们不能分辨这些相反性。一个说我的感情就是幻想,另一个又说他的幻想就是感情。所以一定要有一条准则。理智就把它自己提出来;然而它对一切感官都是驯服的①,于是就没有准则了。

    475—100A (275)140—427

    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想象当作是自己的心;于是只要他们一想到皈依,他们就自以为是皈依了。

    473—9A (276)135—404

    罗安②说:“理智对我是事后才出现的,一开头是一件事使我高兴或刺激了我,却不知道其原因何在;可是它刺激我乃是由于我后来才发见的那种原因”。

    然而我相信,并非那件事是由于事后所发见的那些原因才刺激人的,反而是仅只因为它刺激人,所以人们才发见那些原因的。

    47—224(27)138—401

    人心有其理智③,那是理智所根本不认识的;我们可以从

    ①蒙田《文集》第2卷、第12章:“它(理智)是一种加封盖印的工具:对一切偏见和对一切尺度都是柔顺的、驯服的和适应的”。

    ②罗安奈(Roanez)为作者友人。

    ③“理智”

    (raison)指“道理”或“理性”。

…… 155

    841思 想 录

    千百种事情知道这一点。我要说,人心天然地要爱普遍的存在者,并且随着它之献身于此而天然地也要爱它自己;但它却随心所欲地要考验自己反对这一个或者另一个。你摒弃了这一个而保存了另一个①:难道这是你在以理智爱你自己吗?

    481—225(278)46—40

    感受到上帝的乃是人心,而非理智。而这就是信仰:上帝是人心可感受的②,而非理智可感受的。

    480—376(279)509—408

    信仰乃是上帝的一种恩赐;千万不要相信我们说的:它是推理的一种恩赐。

    其他宗教关于他们的信仰并不这样提;他们只是进行推理以期达到这一点,然而推理却没有引他们达到这一点。

    476—727(280)463—254

    认识上帝距离爱上帝又是何其遥远!

    478—331(281)464—816

    内心、本能、原理。

    ①据布伦士维格解说:“你摒弃了这一个而保存了另一个”

    指不信宗教的人摒弃了普遍的存在者(上帝)而保存了人心(自我)。

    ②赛维宜夫人(Mmede

    Sévigné,1626—1696)

    1692年10月29日致吉陶夫人(Mmede

    Guitaut)

    书:“上帝是人心可感受的,你的幸福状态就在于此。。。。。。。。。。

    我从不曾读到过这样的话,而这就是帕斯卡尔先生的话“。

…… 156

    思 想 录941

    479—214A (282)360—262

    我们认识真理,不仅仅是由于理智而且还由于内心①;正是由于这后一种方式我们才认识到最初原理,而在其中根本就没有地位的推理②虽然也在努力奋斗,但仍是枉然。怀疑主义者却正是把这一点当作目标的,所以他们就徒劳无功了。

    我们知道我们绝不是在做梦;无论我们要以理智来证明这一点是多么地无能为力,但这种无能为力所得的结论只不过是我们理智的脆弱性,而并不是——象他们所提出的——我们全部知识的不可靠。

    因为有关最初原理的知识,例如空间、时间、运动、数量的存在,正如我们的推理所给予我们的任何知识〔是〕一样地坚固。理智所依恃的就必须是这种根据内心与本能的知识,并且它的全部论证也要以此为基础。

    (内心感觉到了空间有三度,以及数目是无穷的;然后理智才来证明并不存在两个平方数,其中之一为另一个的一倍。原理是感觉到的,命题是推论得出的;而它们全都是确切的,尽管通过不同的方式。)

    理智若向内心要求其最初原理的证明才肯加以承认,那就犹如内心要求理智先感觉到其所证明的全部命题才肯加以接受是同样地徒劳无益而又荒唐可笑的。

    因而,这种无能为力就只应该用以使那企图判断一切的理智谦卑下来,而不应该用以攻讦我们的确切可靠性,竟仿佛唯有

    ①此处“内心”指与理智或推理相对立的直觉。可参看作者的《论几何学的精神》。

    ②“推理”原作“理智”。

…… 157

    051思 想 录

    理智才能教导我们似的。但愿上帝使我们能相反地永远都不需要理智,并且使我们只凭本能和感情便可以认识一切事物吧!

    可是大自然却又拒绝给我们以这种恩惠;反之它所给予我们的只有极少数的这类知识;而其余的一切便都只能凭推理获得。

    而这就是上帝曾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赋给他们以宗教的那些人之所以是十分幸运而又是十分当然地要信从的原因了。

    然而对那些不曾获得它的人,我们就只能通过推理给〔他们〕以宗教,同时等待着上帝通过内心的感受来给他们以宗教;否则信仰就只能是人间的,并且对得救毫无裨益。

    72—575(283)461—403

    顺序。

    反对反驳圣书没有顺序——内心有其顺序;精神①。。。。。。。。。。。。

    有其顺序,那要靠原理和证明,而内心的则是另一种②。

    摆出爱的各种原因的顺序③,并不能证明我们就应该被爱④;这种做法会是荒唐可笑的。

    耶稣基督、圣保罗都有着仁爱的顺序,但不是精神的顺序;因为他们是要炙暖人,而不是要教诲人。圣奥古斯丁也一样。这种顺序主要地就在于:在涉及到归宿的每一点上都要离题,以便始终指明归宿。

    ①“精神”此处指理智活动,主要地是指几何学式的推论。

    ②默雷《谈话集》卷1、261:“内心有其自己的语言,正如精神有其自己的一样,而这种内心的表现往往起着极其巨大的作用。”

    ③可参看本书第61段。

    ④蒙田《文集》第3卷、第5章:“爱是不知道顺序的。”

…… 158

    思 想 录151

    835—730(284)550—402

    看到普通人不加推理便能信仰,你无须惊讶。上帝给了他们以对上帝的爱和对他们自己的恨。

    上帝引他们倾心信仰。

    假如上帝不引人倾心,人们就永远也不会以有益的信念和信心来信仰的;而只要上帝一引人倾心,人们就会信仰。这是大卫所非常了解的,他说:上帝啊,求你引我倾心(Ⅰ)

    ……。

    836—472(285)525—285

    宗教是与各种各样的精神成比例的。第一种人停留在单纯的组织上①,于是这种宗教就成为一种单凭它的组织便足以证明它的真理的宗教。另有人追溯到使徒。最有学识的人追溯到世界的开始。天使则看得更高更远。

    837—731A (286)465—393

    那些不曾读过《新旧约》就信仰的人,是因为他们具有一种完全神圣的内在的心性,又因为他们所听到的我们的宗教与此相符。他们感觉到有一位上帝造就了他们;他们只愿爱上帝;他们只愿恨他们自己。

    他们感觉自己是没有力量的,他们无力趋向于上帝;并且假如上帝没有到他们里面来,他们就不能与上帝有任何联系。他们又听到我们的宗教说,一定要只爱上帝,只恨自己;然而既然所有的人都已经腐化而无力接近上帝,于是上帝就使自己成为人,好让他自己与我

    ①“组织”指基督教教会的组织。

…… 159

    251思 想 录

    们结合。内心里具有这种心性的人、对自己的义务与自己的无能具有这种认识的人,就不再需要什么别的来说服自己了。

    838,840—732AA (287)395—325

    我们见到的那些并不认识预言与证据就成为基督教徒的人,并不妨碍他们对基督教所做的判断正如具有这种知识的人是同样地好。他们是以内心来判断的,正如别人是以精神来判断一样。使他们倾心信仰的乃是上帝本身;因而他们的信服就是十分有效的。

    我的确承认,一个这种不以证据而信仰的基督徒也许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说服另一个对自己说着同样的话的不信仰者。然而那些懂得宗教的证据的人却会毫不困难地证明,这种信徒才是真正被上帝所感召的,尽管他们自己并不能证明这一点。

    因为既然上帝曾在他的预言(那是无可置疑的预言①)

    里说过,在耶稣基督的治下他会把他的精神遍布于万国,并且教会的儿女和孩子们都要说预言②;所以毫无疑问上帝的精神就在这些人身上,而绝不是在别人身上。

    839—310(28)220—326

    你不可埋怨上帝隐蔽了他自己,反而要感激他把自己显

    ①此处原稿页旁尚有如下字样:“eorumqui

    amantDeus

    inclinat

    Jcorda

    eorum“

    〔凡爱他的人上帝都引他们倾心〕。

    J②《约珥书》第2章、第28节:“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

…… 160

    思 想 录351

    现得那么多;你还应该感激他的是,他并不把自己显现给不配认识如此之神圣的一位上帝的高傲的智者。

    有两种人能认识①:一种是有着谦卑的心的人,不管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程度,高也罢、低也罢,他们都爱卑贱;另一种是具有充分的精神可以看到真理的人,不管他们在这上面会遇到什么样的反对。

    487—459A (289)378—304

    证明——1。

    根据其组织、根据其本身,基督宗教既是那样。。

    地违反自然而又是建立得那样有力、那样温良。

    2。

    一个基督徒灵魂的圣洁、高尚与谦卑。

    3。

    圣书的奇迹。

    4。

    特别是耶稣基督。

    5。

    特别是使徒。

    6。

    特别是摩西与先知。

    7。

    犹太民族。

    8。

    预言。

    9。

    永恒性:没有别的宗教具有永恒性。

    10。

    那种能解释一切事物的道理的学说。

    1。

    那种法律的神圣性。

    12。

    根据世界的行为。

    无可置疑的是,在考虑了什么是生命、什么是这种宗教之后,我们就不应该拒绝追随那种要追随它的倾向(假如它进入我们内心的话)

    ;并且确实也没有任何可以嘲笑那些追随它的人的余地。

    486—38(290)375—306

    宗教的证明——道德、学说,奇迹、预言、象征。。。。。。

    ①“认识”指认识上帝。

…… 161

    第 五 编

    232—32(291)387—305

    在《论不正义》的信中①可能出现滑稽剧,即前人已有了一切。

    “我的朋友,你生在山的这一边,因而你的前人已有的一切便是正义的。”

    “你为什么杀我?”

    ②

    233(b)—A57(292)219—307

    他住在河水的那一边。

    23—88(293)394—308

    “你为什么杀我?”——“为什么!你不是住在河水的那一边吗?

    我的朋友,如果你住在这一边,那么我就会是凶手,并且以这种方式杀你也就会是不正义的;但既然你是住在那

    ①按原书计划中讨论正义的基础的那一部分,作者曾准备采取书信的形式。当时的自由思想者反对冉森派关于正义的学说,此处的几段均系针对当时自由思想者而发。

    ②关于此处第291、292、293段的思想,详见以下第294段。

…… 162

    思 想 录551

    一边,所以我就是个勇士,而这样做也就是正义的。“

    230—108(294)391—331

    ……企图统治世界的那种经纶,是以什么为基础的?

    ①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心血来潮吗?

    那该多么混乱!

    是根据正义吗?

    而人们是不顾正义的。

    的确,假如他认识正义的话,他就不会奠定人间一切准则中最普遍的那条准则了,即每个人都得遵守本国的道德风尚;真正公道的光辉就会使得一切民族都俯首听命,而立法者也就不会以波斯人或德国人的幻想和心血来潮为典范来代替那种永远不变的正义了。我们就会看到正义植根于世界上的一切国家和一切时代,而不会看到所有正义的或不正义的东西都在随着气候的变化而改变其性质。

    纬度高三度就颠倒一切法理,一条子午线就决定真理;根本大法用不到几年就改变;权利也有自己的时代,土星进入狮子座就为我们标志一种这样或那样罪行的开始。以一条河流划界是多么滑稽的正义!在比利牛斯山的这一边是真理的,到了那一边就是错误。

    ②

    他们承认正义并不在这些习俗之中,而是正义就在为一切国度所周知的自然法之中。假如那散播了人世法律的卤莽的机遇性碰巧居然有一度是带普遍性的,他们就一定要顽固地坚持这一点了;然而滑稽的却是,人类的心血来潮竟是那

    ①关于本段内容,可参看蒙田《文集》,第2卷第12章。

    ②指1639—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