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方社会思想史-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梭认为,研究过关于人的自然状态的种种问题的作家,他们的方法从一开始就错了。他们毫不犹豫地设想,在自然状态中的人已有正义和非正义观念,但却没有指出在自然状态中的人何以会有这种观念,甚至也没有说明这种观念对他有什么用处。他们还谈到自然权利,即每个人所具有的保存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权利,但却没有阐明他们对于“属于”一词的理解。再有一些人首先赋予强者以统治弱者的权力,因而就认为政府是由此产生的,但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在人类

    ①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200页。

…… 146

    第六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社会思想931

    脑筋里能够存在权力和政府等名词的意义以前,需要经过多么长的一段时间。

    “总之,所有这些人不断地在讲人类的需要、贪婪、压迫、欲望和骄傲的时候,其实是把从社会里得来的一些观念,搬到自然状态上去了,他们论述的是野蛮人,而描绘的却是文明人”。

    ①

    这段话意味着卢梭与自然法传统的重大决裂,他抛弃了后者的三个重要假设:自然人是用自己的观点指导自己行动的聪明人;有自古不变的人性;可以从自然人身上发现社会人的一切可能品质。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个重要观点:自然人是与社会人对立的。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简单地讲,卢梭的自然人是一群“漂泊于森林中的野蛮人,没有农工业、没有语言、没有住所、没有战争、彼此也没有任何联系。

    他对于同类既无所需求,也无加害意图“。

    ②“在自然的支配下,野蛮人仅只服从于他的本能”

    ;③“野蛮人最初所具有的只是一些纯动物性的能力”

    ;④

    “野蛮人由于缺乏各种智慧,只能具有因自然冲动而产生的情感”

    ,⑤这就是自我保存的自爱心和对同类的怜悯心;⑥“他的欲望决不会超出他的生理上的需要。在宇宙中他所认识的唯

    ①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71页。

    ②同上,第106页。

    ③同上,第84—85页。

    ④同上,第84—85页。

    ⑤同上,第84—85页。

    ⑥同上,第67页。

…… 147

    041西方社会思想史

    一需要就是食物、异性和休息“

    ;①没有奴役、没有私有观念、没有文明人的野心、贪欲和嫉妒,并且“不知道什么叫虚荣、尊崇、重视和轻蔑”。

    ②所以野蛮人是自由和平等的;由于缺乏智慧和理性,野蛮人总是丝毫不加思索地服从于人类的原始感情,从不抗拒怜悯心的自发冲动,所以野蛮人是淳朴善良的。

    ③自然为野蛮人安排了简朴、单纯、孤独的生活方式,没有种种欲望的枷锁,所以他们又是健康的和幸福的。

    ④

    但是人有自我完善的能力,这是自然人根本有别于动物之特质,“正是这种能力,借助于时间的作用使人类脱离了它曾在其中度过安宁而淳朴的岁月的原始状态,正是这种能力,在各个时代中,使人显示出他的智慧和谬误,邪恶和美德,终于使他成为人类自己的和自然界的暴君”。

    ⑤而智慧的进步,恰恰是和各族人民的天然需要,或者因环境的要求而必然产生的需要成正比的。

    ⑥到了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时,到了人们的需要惟有联合起来才能满足时,那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

    ⑦“自从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的时候起,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的

    ①同上,第84—85页。

    ②同上,第103页。

    ③同上,第102页。

    ④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79页。

    ⑤同上,第84页。

    ⑥同上,第86页。

    ⑦参阅卢梭:《社会契约论》第22页。

…… 148

    第六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社会思想141

    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劳动就成为必要的了,广大的森林就变成了须用人的血汗来灌溉的欣欣向荣的田野;不久便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

    ①不管你怎样赞美人类社会,导致人丧失天赋的自由和自然平等的最初的私有制社会必然是:“人们的利害关系越来越错综复杂,相互忌恨的心理便越增长。

    于是人们表面上像是互相帮助,实际上却无所不至地在互相残害“。

    ②“每个人为了力求获取自己的利益,如果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力量,便公开使用强力,如果觉得自己比较弱,便使用智巧”。

    ③人的理性趋于完善;同时却使整个人类败坏下去。

    在使人成为社会的人的同时,却使人变成了邪恶的生物“。

    ④平等一被破坏,继之而来的就是最可怕的混乱。在富人和穷人之间,强者和弱者之间发生了无穷尽的冲突,这种冲突只能经战斗和残杀而终结,为了不使新产生的社会走向毁灭,富人编造一些动听的理由,诱导穷人接受一项骗人的社会契约,法律和国家便这样产生了,“它们给弱者以新的桎梏,给富者以新的力量;它们永远消灭了天赋的自由,使自由再不能恢复;它们把保障私有财产和承认不平等的法律永远确定下来,把巧取豪夺变成不可取消的权利;从此以后,便为少数野心家的利益,驱使整个人类忍受劳苦、奴役和贫困。”

    ⑤类的心

    ①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121页。

    ②同上,第159—160页。

    ③同上,第114页。

    ④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109页。

    ⑤同上,第128—129页。

…… 149

    241西方社会思想史

    灵和情欲在不知不觉的变坏中,变更了它们的本性。

    “野蛮人和文明人的内心和意向的深处是如此的不同,以致造成文明人至高幸福的东西,反而会使野蛮人陷于绝望”。

    ①蛮人只喜爱安宁和自由;文明人则终日勤劳,为了利欲而不停地奔波和焦虑;野蛮人满足于他自己的真正需要,文明人永无止境的贪欲和野心,与其说是为了满足真正的需要,不如说是为了满足虚荣、浮华,并使自己高人一等以支配奴役别人的需要。野蛮人决不肯向枷锁低头,文明人则毫无怨声地带着他的枷锁。文明人尽管有那么多的哲学、仁义、礼仪和崇高的格言,但全部变成人为的造作的,残酷的生存竞争早已磨灭了他们的自然的怜悯心,“因此我们只有一种浮华的欺人的外表:缺乏道德的荣誉,缺乏智慧的理性以及缺乏幸福的快乐。”

    ②“上述情况决不是人类的原始状态;使我们一切天然倾向改变并败坏到这种程度的乃是社会的精神和由社会而产生的不平等。”

    ③

    要对卢梭描绘的这幅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对比图景提出批评意见是并不困难的,事实上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本书一问世,就立即遭到著名启蒙学者伏尔泰的批评。

    他讽刺道,“从没有人用过这么大的智慧企图把我们变成畜牲。读了你的书,真的令人渴慕用四只脚走路了”。

    ④卢

    ①同上,第147页。

    ②同上,第148页。

    ③同上,第148页。

    ④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31页。

…… 150

    第六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社会思想341

    梭反驳说他从没有想使人返回到野蛮状态中去,“难道必须毁灭社会,取消‘你的’和‘我的’这种区别,再返回到森林去和熊一起生活吗?

    这是按照我的论敌的想法得出的结论,我愿意先把它指出,也愿意我的论敌因得出这样的结论而感到羞愧。“

    ①两百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一些人们仍在重复当年卢梭论敌的结论。让我们还是先放下这桩公案,看一看卢梭设定的自然与社会的这对对立概念中所包含的洞见。

    首先,卢梭讲了一段人类如何由平等自由和善良的状态变成不平等不自由和邪恶的历史,即所谓野蛮人变成社会人、文明人的历史。不论卢梭对自然状态和自然人的规定存在有多少错误(例如他认为野蛮人是完全孤独的,这就不符合原始人类也是群居的这一考古科学报告的结论)

    ,他把这一切变化视为私有制的产物,并把私有制的出现归结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人类生产力、工艺和技术发展的产物(“冶金术和农业这两种技术的发明,引起了这一巨大的变革。

    使人文明起来,而使人类没落下去的东西,在诗人看来是金和银,而在哲学家看来是铁和谷物“。

    ②)

    ,不是用人性人心、精神的力量来说明人的需要、情趣、性情、心理、人格乃至整个人性的改变,相反,他认为“这样的人和情欲乃是所有新生关系的产物,并没有任何真正的天然基础”

    ③;这些观点本质上是正确的,非常接近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传统的人类本性中的一切,差

    ①同上,第16—167页。

    ②同上,第121页。

    ③同上,第147页。

…… 151

    41西方社会思想史

    不多都已经归属于历史的范畴。

    卢梭明明白白地说,“正是在事物的这种缓慢递嬗中(指历史——引者)

    ,他们将可以找到哲学家们所不能解决的伦理上和政治上的无数问题的答案“。

    ①样,卢梭就表明自然与社会的对立,实为人与历史的对立与统一。

    其次,卢梭设想了一种绝对孤立的自然人,借以说明社会人的一切需要、欲望、品质、心态、意识、价值、关系及制度都是在社会生活的交往中产生的,他的假设确是多余的,而他的说明则不仅是天才的,而且是极其有趣的,尤其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他的本意也许是不想让他的纯朴的自然人为社会人的一切恶劣情欲和品性负责,但他的自然人如此贫乏又如此浪漫化,而他描绘的社会人如此丰富,有血有肉,恰好证明“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②请看他是怎样描述在一个既相互依赖又人人揣着损人利己之心的社会中人与他人是如何互动的,这些相互作用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塑造了什么样的人性:每个人都开始注意别人,也愿意别人注意自己。于是公众的重视具有了一种价值……从这些最初的爱好中,一

    ①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146页。马克思发挥和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人文科学提出的问题可在历史中获得解决。凡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

…… 152

    第六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社会思想541

    方面产生了虚荣和轻蔑,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羞惭和羡慕。

    ①

    人们一开始相互品评,尊重的观念一在他们心灵中形成,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被尊重的权利,而且一个人不为人尊重而不感到任何不便,已成为不可能的了。由此便产生了最初的礼让的义务。

    ②

    自己实际上是一种样子,但为了本身的利益,不得不显出另一种样子。于是,“实际是”和“看来是”变成迥然不同的两回事。

    由于有了这种区别便产生了浮夸的排场;欺人的诡计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切邪恶。另一方面,从前本是自由、自主的人,如今由于无数新的需要,可以说已不得不受整个自然界的支配,特别是不得不受他的同类的支配。纵使他变成了他的同类的主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却同时也变成了他的同类的奴隶:富有,他就需要他们的服侍;贫穷,他就需要他们的援助;不穷不富也决不能不需要他们。于是他必须不断地设法使他们关心他的命运,并使他们在实际上或在表面上感到为他的利益服务,便可以获得他们自己的利益。这样,就使得他对一部分人变得奸诈和虚伪;对另一部分变得专横和冷酷,并且,当他不能使一些人畏惧自己,或者当他认为服侍另一些人对他没有什么好处的时候,他便不得不

    ①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118页。

    ②同上。

…… 153

    641西方社会思想史

    欺骗他所需要的一切人。

    ①

    有一种人相当重视世界上所有其余的人对他们的看法,而他们所以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并对自己感到满意,与其说是根据自己的证明,毋宁说是根据别人的证明。实际上,野蛮人和社会的人所以有这一切差别,其真正的原因就是:野蛮人过着他自己的生活,而社会的人则终日惶惶,只知道生活在他人的意见之中,也可以说,他们对自己生存的意义的看法都是从别人的判断中得来的。

    ②

    我们在这里所以不惜篇幅整段整段地引卢梭,是因为每一段都是人与社会互动论的妙文。卢梭具有一流社会心理学家的资质,这些引文便是明证。在这里,自然与社会的对立实质为个人与社会的对立。

    第三,卢梭并非一般地把自然与社会对立起来,他拿来与自然对立的是奴役性的不平等的私有制社会。自由是卢梭自然概念的第一要义,是人之为人的本质。

    “一个人抛弃了自由,便贬低了自己的存在”

    ,“出卖自由就等于出卖生命”

    ,而奴役性的私有制社会最大的罪恶是消灭了天赋的自由,人们不仅是富人、强者和暴君的奴隶,而且还是其同伴的奴隶,自己的偏私、虚荣、贪欲、野心等的奴隶,在这样一个非损人不能利己甚至不能自保的社会中,人无往而不在必然性的枷锁之中。因此自然与社会的对立最终体现为自由与必然的对

    ①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124—125页。

    ②同上,第148页。

…… 154

    第六章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社会思想741

    立。

    问题是这种对立是要被超越的,卢梭的目标不是回复到自然状态而是复归自由平等的人性。直到社会批判(《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的任务已经完成,建立一个自由人的共同体社会的任务提出时(《社会契约论》)

    ,自由与必然的对立便以一种反转的方式提了出来。

    自然等同于自由吗?

    卢梭为了批判文明人的有知有欲,唯利是图的迷妄,赞美了野蛮人的无知无欲的无拘无束;文明人的冷峻理性扼杀了人天然的怜悯心的冲动,使卢梭竟宣称“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

    ,①“冷酷的理性,决做不出卓越的事情”

    ,②并热烈赞美野蛮人所具有的天然道德情感。但正是卢梭本人清楚地知道,野蛮人的所作所为仅是服从本能,能把依从本能的行为称之为自由吗?

    本能的行为岂非受缚于自然的必然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