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葛亮日记-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一切早就谋划已定,此时此刻关键要做到令出必行。我命令关羽带人组织消费者去买鞋、创造质量问题并去夏侯淳处找碴,务使造成曹魏公司鞋子质量低劣的社会舆论;又命令张飞去联系经销商和零售店,说服他们按我们的要求从夏侯淳处进货并签订合同。然后我请刘老板出面去与政府部门协调,一到时机成熟,由他们将曹魏公司的产品封杀。分派完毕,关羽问我:“我们都各有分派,不知道CEO先生做什么呢?”我说我在总部调派力量、见机行事。张飞冷笑一声说:“哼,我们出去拼命,你在家里乘凉,好自在!”这分明是在向我的权威叫板,此时此刻,我稍一犹豫、退却或手软则威信全无。于是我厉声说道:“以上决定是我以CEO身份做出的正式决定,有意见可以保留但必须执行!”我停顿一下狠狠地看了关张一眼,加重语气说:“否则,坏了公司大事我一定按章论处。”刘总忙打圆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CEO的职责,到市场上真刀真枪地干是你们的职责,还不快执行命令。”关、张这才与众员工行动去了。

事情的结果前面已经说了,可以说是圆满。连关张这样的老江湖都没想到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完胜:不仅把对手赶出了市场,我们自己还发了一笔意外之财,解了公司燃眉之急。从这以后,关羽、张飞对我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对我唯命是从,见面说话总是笑意盎然。这不,这哥俩几天来老是追着我要请我喝酒,我死活没答应他们:还是保留一点距离的好。

我的成功心得:领导特殊下属

在一个单位地位特殊或性格与众不同的人,往往是工作中很有主见的人。一个组织需要有主见的人,因为有主见的人往往是才干出众的人。然而,有主见的人都是难于“领导”之人。

这样的人,善于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上司有过错,敢于直言相劝;受到不公正对待,敢于据理力争;自觉聪明能干,容易骄傲自满;平时刚直不阿,尽管有颗耿耿忠心,但话往往说得不那么好听。所有这些,都可能成为难于“领导”的因素。尽管有主见的人难于“领导”,但这种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财富。要领导好这一类型的下属,我的体会是:(1)老板的支持是第一位的。(2)争取充分的授权。(3)令出必行,禁出必止。权靠上授,威靠自立。(4)镇住关键人物、博得业务骨干的支持。(5)谋定而后动,动则马到成功。

诸葛锦囊:

对于关键人物,尤其对自己满怀敌意或心存疑惑的重点人物,可以压、可以抚、可以激,最终的目的是要他服,要他顺,要他成为自己做事的助推剂而非绊脚石。千万不要低估这些人的影响力。

……… 4 怎一个“靠”字了得——关于与东吴的合作

我们最终还是丢掉了新野这块地盘。这下可惨了,新野虽小,毕竟还算有块根据地。我的一把火烧走了夏候淳,可也把曹操惹恼了,他亲带精兵强将来攻,以我们的力量硬抗是不行的。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收拾收拾,暂时投奔到刘琦的江夏公司。而曹操则趁势一举吞并了荆州公司,可怜刘表尸骨未寒,曾经叱咤鞋业市场多年的荆州公司就这样被接手未久的妻子、儿子给卖掉了。我不能不佩服自己当初的先见之明:不给刘琦指点一条避祸的出路,今天我们就真的成了惶惶然无所依的丧家之犬了。

现在的形势是这样:曹魏公司刚刚兼并老牌的荆州公司,气势与实力都甚嚣尘上。长江以北的市场基本上已归他所有,正集结力量准备南下。能够与曹操一分高下较量一番的只有东吴公司的孙权了。孙权继承了父亲孙坚、哥哥孙策拥有的东吴公司的全部股份,经过几年励精图治的改革,东吴公司管理层次和经营业绩都提高了一大步。尤其是他重金请到了周瑜、张昭、鲁肃等几位在业界名声卓著的职业经理人,由张昭任行政副总裁,周瑜为营销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可谓文武兼备,人才济济,由此也有了坐踞江南、暗窥天下市场的野心。

我们这个“东汉集团新野办事处”如今混到只剩下刘老板“原东汉集团董事”这块野招牌,以兵微将寡之势,在两大豪门的夹缝中求生存,随时有被挤扁吃掉的危险,急得刘老板天天唉声叹气抹自己眼泪。我告诉他,目前形势下我们的生存之道唯有一个“靠”字。就像丛林中的藤蔓,不能自立,要想生存怎么办?只有找一棵接近的大树缠上去靠住它,与其同枯同荣。我进一步给他分析说:“您曾与东汉集团的其他几位董事密谋废掉曹操,又几番挫败他的进攻,曹操已经恨透了你,我们转过头去依靠曹操显然不可能。而孙权一方面觊觎天下,一主面现又受到曹操大兵压境的威胁,迫切需要整合内部,联合外部力量。我们何不以联合抗曹的名义去争取东吴公司的帮助,为咱们找一个可以暂时一靠的靠山呢?”刘总听罢,连称妙妙妙!

我的成功心得:

靠山靠山就是要靠山吃山,其实不管是做生意也好,个人的成长也好,成功的获得都需要靠山的支持,至少有了靠山可以让你做起事来更加顺风顺水,可以更便利地渡过难关。但多数情况下靠山并不是等在那里让你过去靠,也不是心甘情愿地让你靠,而是需要自己给对方找到一个合理的让自己靠的理由,当然,有时候还得有一点人家不愿让靠又迫于形势不得不去靠的厚脸皮。我的高明之处在于,看清形势,找好靠山,而且把自己贴上去靠变成人家伸出肩膀等着我去靠,可谓靠术的高手。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商家很难在资源和产品上都占优势,那么,对于那些处于劣势或资源缺乏的商家和公司如何通过业务活动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呢?对此,管子也提出了利用他人的资源,借他人之利以为己用的观点。

当今世界,市场竞争极为复杂、激烈,巧借别人的资金、技术成果、市场来为自己赚钱,没有独到的眼光是办不到的。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虽像万花筒一样色彩缤纷,有的行业知识高深莫测,但并非不能熟悉掌握它的特性,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渐而运用自如。比如研究某一项经营技术,可以先从一宗交易,一桩经营中去了解流通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遇到什么问题,用什么对策解决。然后从小看大,掌握其诀窍和技术。

由此可见,借用技术、借用人才、借用土地、借用市场,甚至借用公司招牌,名牌产品的品牌等等,或者合作开发,或者充当销售组织,采取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形式,是完全可以弥补自身技术条件不足,能源和原材料、劳动力和资本短缺等的不利因素,化被动为主动,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都是对“靠”术的运用。

诸葛锦囊:

靠,是势弱之时变被动为主动的一个基本要诀。靠不能狭义地理解成等着别人的怜悯和施舍,而是尽量以合作的形式,借用别人的长处。

……… 5 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于与曹魏公司势不两立的竞争

一个行业里只能有一个老大,这就是我对“一山难容二虎”的理解。目前的老大是曹操的曹魏公司,这是市场上公认的。在曹操眼里,东吴的孙总和我们刘总是他树立市场垄断地位的最大障碍。一般人很难理解,曹操把孙权当劲敌予以重视理所当然,但刘备,一无地盘二缺兵将,曹操干嘛对他那么重视以致穷追不舍呢?西南的刘璋、张鲁,西北的马腾父子哪个不兵精粮足,堪为大患?从我们刘总的角度讲大家也闹不明白:曹操也曾对你刘备不薄,安安心心地住在曹营,即使不获重用也少不了吃香的喝辣的,封侯封地,弄个高官得坐骏马得骑也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干嘛非要跟曹操过不去,弄得自己四处奔波呢?退一步讲,即使你想自创基业,也可以跟曹操联盟嘛,跟曹操联合吃下孙权并从中分一杯羹不也挺好吗?错。我们与曹魏公司是势不两立的竞争,说严重点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第一,刘协的东汉集团的董事长兼鞋业协会主席宝座早就被曹操视为囊中物,但作为东汉集团董事的刘备是个不折不扣的“拥协”派。他认为人家刘协虽然不济,但在位多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ZE i8。电子书,因此反对任何威协刘协地位的举动和意图(刘协是刘总的远房同族,刘总得任董事就靠他的照应)。所以两个人的斗争早就是不可调和的路线斗争。

第二,自从刘总确定了找到立足点、俟机扩张一统天下市场的念头后,其接下来的举动自然显得与常人不同。这让老奸巨滑的曹操早就感觉到,刘表、刘璋、张鲁等人尽管坐拥一方不足为惧,反是寄人篱下的刘备才是真龙,一旦风起云涌之时,搅乱市场能给自己造成真正威协的非刘备莫属。试想,他怎么敢对这个隐性的强敌放虎归山呢?

第三,正像前面说的,刘总曾参与倒曹,这更让曹操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所以在曹操心里,其恨刘备远甚于孙权。

第四,与曹操为敌,正是刘总的聪明之处,是创业打天下的战略需要。其实,正是与曹操为敌,才使刘备树立起正面的舆论形象。曹操性格急暴,对人不留情面,刘总则以宽厚仁慈为业内人士所敬仰;曹操向以狡诈多计著称,刘总则以忠诚厚道名世;曹操篡权淘空东汉集团,刘总则以拥扶“东汉”的态度奔走呼号——尽管赚点钱都揣到自己的腰包里。正是这一反一正的明显对立,才很快树立刘总的鲜明形象,使得人心归附,事虽未成但势已成。

我为什么说要“东和孙吴,北拒曹操”,拒,既是迫不得已,也是形势必然。总之,与曹操之间,与曹魏公司之间只有鱼死网破,所以,不管天意如何,扶刘灭曹也将是我个人一生的追求了。

我的成功心得:对好手手软就是对自己手硬

在这一点上我的正确认识来源于一件历史事实:公元前207年,项羽与刘邦相约,先入定关中咸阳者王。

但最先进入秦首都咸阳的是沛公刘邦。此时,项羽听说刘邦要在关中称王,十分生气,扬言要一举消灭刘邦。他的谋士范增更是主张“急击勿失”。当时项羽有兵40万,刘邦只有10万,形势显然不利于刘邦。

@奇@项羽身边有个项伯,得知项羽有消灭刘邦的打算,竟在夜间悄悄跑到刘邦营中,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邦和张良。刘邦见了项伯,非常客气,不但敬酒致意,还提出要和他结为亲家。项伯私自夜入敌营,并把如此重大的军事机密透露给敌方,显然是犯罪的行为,但项羽不但没有处分他,反而听信他的话同意不袭击刘邦。

@书@第二天,刘邦亲自到鸿门面见项羽。项羽设宴款待,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了。刘邦见了项羽后,又好话说尽,信誓旦旦表示自己对项羽的忠心,尊称项羽为“将军”,而自己则称“臣”,把刘项势不两立的生死斗争说成是偶然的误会。项羽听后,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这些事情,都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啊!要不然,我怎么会怀疑和责怪你呢!”毫无保留地向刘邦说出了自己的情报来源。

@网@当时刘邦随身除了张良等只有百余人,要消灭他们真是易如反掌。在宴会上,谋士范增根据事前的商量,多次暗示项羽,催促他下令动手,但项羽一直默然不应。范增无可奈何,只好暗地和项庄商议,叫他进去以舞剑为名,把刘邦刺死。正当项庄舞剑快要得手之际,项伯看出此意出来阻挠。他也拔剑起舞,“常以自翼蔽沛公,庄不得去”。随后,刘邦便借口上厕所,同樊哙等离开了宴会厅,留下张良继续同项羽周旋,自己则不辞而别。鸿门与霸上相去40里,刘邦为了逃避项羽可能的追击,弃车骑马,在樊哙等人保护下逃出了虎口。

而等着项羽的却是垓下之战,项羽兵败势穷自杀于乌江边。

诸葛锦囊:

在社会上混,首先要认清自己的对手是谁。对于真正的敌人绝不能心慈手软。就竞争对手而言,所谓和平就是两次战争中间的间歇状态。

……… 6 依靠周瑜除掉周瑜

今天,筹备已久的鞋类产品博览会终于开幕了。虽说我们公司现在仍暂居江夏,且没有注册一个固定的名称,但我们并没闲着。为了准备这次博览会,延请高手加班加点,设计出了几种不同的款式,力争多拿些订单回去。我到会上转了一圈,没有发现周瑜的踪影,一问他手下的业务经理老黄,才知道周瑜已经辞职回老家,并说再也不出来了。我心里窃喜;目的总算达到了。

周瑜其人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可谓少年才俊,心高气傲。因为突出的业绩和与东吴公司老板孙权的特殊关系(连襟),二十几岁就当上了东吴销售公司的总经理,带领一支能征惯战的营销队伍,为东吴公司的发展壮大立下赫赫功劳。既深为老板孙权所器重,手下那帮个个见过大世面的业务人员也对他很服气,像老资格的销售副总经理程普等人就对这个小自己一个辈份的年轻人颇为推崇。

正因为如此,当我与刘总确定联合东吴公司抵制曹魏公司的恶意扩张战略时,就把周瑜作为一个决定战略成败的关键性人物看待。我知道,孙权面对曹操来势汹汹的市场扩张、兼并计划显得底气不足,他不愿轻易跟曹操翻脸,幻想着靠曹操的仁慈至少保住现有的市场区域。而双方一旦交战,展开面对面的竞争,他害怕自己的实力还无法跟曹操抗衡,万一市场被鲸吞,公司最终不得不被曹魏公司兼并,自己可就惨了。但让他就此拱手相让又心有不甘,因此患得患失、犹豫难决。他手下一帮人,鼓噪着大谈与曹魏公司合作乃至合并的好处,甚至连副总张昭也力主与曹操结盟,这更让孙权不知道如何是好。如果孙权真的与曹操合作——两公司合并也好,协议瓜分市场也好,对我们而言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天下之大就真的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了。好在东吴还有周瑜,我知道,周瑜的脾气,除了孙权他不可能再屈居别人尤其是曹操之下,所以他是个坚定的反曹主战派。更关键的是,孙权对周瑜的话很看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借重、依靠东吴与孙权的力量,首先要借重周瑜的力量。因此,在我与东吴公司谈判期间,曾暗访周瑜,用激将的方法让他坚定与我们联合反击曹操的市场攻势的决心。

要说我用的这一招激将法确实有点损。我告诉周瑜,曹操是个有名的大色鬼,他听说孙、周的夫人大、小乔姐妹俩是绝色美人,早就垂涎三尺。在一次全国鞋业协会年度理事会的酒宴上,也许是喝多了点,谈笑之间竟公开宣称,二乔之美现在是孙、周分享,我将来控制东吴公司以后,就能独享。还卖弄词藻、赋诗曰:“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嘻嘻,这老家伙有点太放肆了吧?这番话果然管用。正是经过周瑜力争,我们与东吴公司的联合关系才最终确定下来,也才有了在赤壁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市场决战令曹操灰溜溜地退回了北方市场,我们才得以趁势据有了南郡这块新的根据地。

那么,为何对周瑜的离职我感到高兴呢?哈哈,这也早在我的算计之中了。一方面周瑜妒我,必欲去我而后快,特别是击败曹操、暂除威胁之机,他更变本加厉。为求自卫,我来个先下手为强,逼他离职。另一方面,虽然现在我们与东吴公司关系较紧密,但双方的竞争关系仍是主要的,越是将来我们的力量壮大了,与东吴更加激烈的竞争越是不可避免。现在除掉对我们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