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葛亮日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以我的禀性,不干出个人样来我是不会过早结婚的,正是因为心存这一念,大学期间拍拖了三年的校花女朋友毕业之际也被我pass了。

尽管她拽着我的袖子哭哭啼啼,说只要跟着我吃再多的苦,甚至不要名分都行,我还是心一横,一挥手把她甩在一边,头也不回扬长而去——我可不是个爱情至上主义者。

我的成功心得:婚姻也往往能决定你的事业

世事难料,人也应该学会变通,不可过于拘泥。比如成家和立业的关系问题,如果能甩开膀子大干一番,得以建功立业当然好,立业后成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贸然成家往往可能会阻碍事业的发展,延缓甚至错失立业的机会。另一种情况就是像我这样,功不成名不就,一时间NB054徨无计,不妨就先结婚,把家安下来再说。说不准呀,结婚也能给事业带来转机呢。如果通过结婚找到一个通往成功的靠山,那就更不要犹豫了。把那个女子当一只小羊,然后自己变成一只狼吧,废话少说先扑上去咬住它再理论。嘿嘿,我正是这么做的。再说了,实践证明,这样的婚姻并不缺乏爱情。我们不是过得好好的么。

诸葛锦囊:

男子汉30岁之前当以事业为主,如果结婚有利于立业,那就不妨先结婚。

……… 3 为出山做好一切准备

现在的年轻人做事,就像网上聊天点到哪儿说到哪儿,信马由缰,不知道规划自己的未来。有个词叫“职业生涯设计”,从走出校门那一刻起就该想想自己要干什么,希望将来成为什么。不能太忙着去找工作,或者匆忙决定考研,如果想当一个历史学家,那就没必要挤破头皮到一个外企当两年白领,如果立志到企业做事,也没有必要虚耗几年光阴去拿一个不痛不痒的历史硕士甚至博士。

我是一个做事情目的性很强的人,但是如果目的一时没达到我就要采取一些迂回路线。

这不,我刚接到庞德公教授的电话,说我的MBA学位已经拿下来了(同时还有他的儿子庞统)。他兴奋地说,只用了1年的时间就完成学业,这在学校的历史上还是未曾有过的,因此在相当的范围内引起不小的轰动。“主要是那篇论文写得好啊,所以学校才特批的。”虽说在家闲居几年,但也绝非两耳不闻窗外事。我强烈地感觉到,MBA头衔对我来说绝不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战争年代的英雄是冲锋陷阵的军人,混乱年代的“英雄”是造反派,歌舞升平时期则是影星、歌星成为偶像,而在目前经济腾飞时期,无疑能够创造和掌控财富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才是领导时代走向的英雄。我孔明就是想当这样一个弄潮商海的英雄,所以,有无MBA这个金字招牌对我跨出事业的第一步相当关键。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现在的MBA也就那么回事。据我所知,刘表和袁绍手下好多人都是一边上班一边在某大学找个导师挂个名,两边都不耽误,两年下来学位到手——人不到钱到就行呗。不好意思,我的这个MBA虽说自费,可咱有关系呀,加上咱的水平在这儿摆着,一年就拿到手了——在家也算没白待。

拿到MBA头衔,只是我为出山做准备的第一步。君不见多少MBA人士沉居下僚,而你一旦沉到下边,再想一步步往上混可就难喽。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得以留名青史,但其本人的境遇并不好,有的甚至身首异处,说到底他这个英雄只做了一半——仅谋其事未能谋其身,像战国时的商鞅,西汉的韩信皆属此类。谋身不见得是在功成名就之时,在事业的起步阶段就该有此一谋。在这一点上我已下足了功夫,就等瓜熟蒂落,我就去摘取这胜利的果实。

我的做法第一是猎名。拿到MBA只是这猎名的一部分,最主要的做法是与名人出游。除了我的岳父黄承彦和号称水镜先生的司马徽外,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以及徐庶这些人都是我们当地名士。他们或者出身名门,又出国镀过金,或者学问播于四海,或者曾做过知名企业的高管。我一回到家里,借着跟荆州公司刘总和大学者庞德公的关系,就跟他们蹭到一起。实际上也没干多少正事,无外乎喝酒吃饭聊天,歌厅舞厅桑拿,吃喝玩乐中,我跟他们的关系是越套越瓷实了。你想想,他们几个向来是媒体的焦点,天天跟焦点在一块儿,我还能待在焦点之外吗?我自是乐在其中。

第二是造势。没错,我跟这几个名士在一起更多的时候看似不务正业,实则我的正业即在这不正之中。因为我的目的不仅仅是沾点名人的仙气在公众面前混个脸熟而已。跟他们套牢关系是第一步,不套牢该他们出力时又焉能出力?更重要的是我得拿出自己的真本事让他们折服。这还得跟我的个人目标相结合,以前我是以学问出名,而我想到企业里一试身手,那就得想办法把自己由学问型的名人变成经营管理型的名人。尽管我也知道没有实践经验很难得到赏识,但姜太公直钩钓鱼不是得与武王同归吗?我用的一招是故作惊人语。在他们面前,我故意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乐毅是谁?那是以前全国闻名的两家大公司的高管人员,管仲是齐国公司的CEO,乐毅是燕国公司的销售经理,两人都靠一己之力创下辉煌的业绩。管仲把齐国由一个管理松懈、暮气沉沉的公司几年间发展成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并使其老板齐桓公成功当选行业协会的主席;乐毅作为燕国公司的销售经理,曾在一个他一手策划实施的销售攻势里把行业老大的七十多个经营地盘成功地据为己有。这两人因为无出其右的业绩历来为企业界经营管理人士奉为神明。所以,那天正当大家喝得酒酣耳热之际,我此语一出,惊得他们半天说不出话,司马徽那老儿更是一个鱼丸子哽在喉间半天咽不下去噎得直翻白眼儿。哼,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看着他们那副鸟样子,我心里的得意劲就甭提了。当然,我还得装着一本正经:我可不是开玩笑。

那以后,我自比管仲、乐毅的名声就传开了,当然,一定是那几位名士嘴德的功劳,而且我还能想象得到他人说到此事时满脸的不屑。没关系,我会让他们改变态度的。接下来,我们在一起玩时只要得着机会,我都要就我研究中外企业管理案例的心得高谈阔论一番。起初他们当然还是抱着嘲笑、鄙夷的态度,有时抓住我论点中的一个小漏洞就大肆抢白一番,有时甚至粗暴打断我的发言。但最终,他们不得不接受我的观点。这么几次以后,他们的态度就慢慢转变了。先是我岳父黄承彦开始力挺我:“我就说鄙人的眼光不会错,为什么我会把这样一个众人求之不得的才女嫁给孔明?我早就看出来,管仲、乐毅算什么,他是一条卧龙,早晚会飞升九天的。”他这么一咋呼,其他人的口风也变了。“是啊,我们几个人的眼光也错不了,将来搞经营做管理肯定差不了。”我宁愿相信他们赞美的诚意,这说明事情在朝我希望的方向发展。

造势的另一招是以我卧龙先生之名与凤雏并列。凤雏者,我的恩师庞德公教授之子也。这小子这几年可出息了,毕业之后在京城没几年就混上一家颇有影响的企管杂志的主编,权力没多大,名声可不小。现在,人们言凤雏必及卧龙,而且看样子我的名声大有超越他的架式。妙哉!现在,我已做好一切准备,就等鱼儿上钩了。

我的成功心得:一定要区别于常人

想要起点比别人高,就要有一个充分的理由。一方面自己的内功要扎实,另一方面炒作也是通行的好办法。把自己的身价想办法做得高一些,像第一步实现自己的机会就会大一些。当然我也并不是说一定要建一个空中楼阁,而是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做秀于无形,别招致他人的反感。高祖起身于亭长,我主也曾织编贩履,不要怕起点低,只要脚踏实地,伺机而动,就会给自己争取一个好机会。

诸葛锦囊:

想尽一切办法抬高自己的位置,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 4 我是这样选择老板的

如果说我是一条龙,老板就是一方供我驰骋之水。水阔万里我即纵横江海,千里湖面亦可勉强一游,若水深不过三尺,方圆不足百里,即使我有腾云驾雾之能又奈之何?所以,选择一个好老板至关重要。我观察了很久,现任东汉集团新野办事处主任的刘备就是这样一个老板。

我只所以认准了刘备,是因为他符合我选择老板的所有条件。第一,刘备是个英雄。只有英雄式的老板才能独步商海,成为一方诸侯。自从注意到刘备以后,我对他做了详实的研究。据说,刘备从小就有英雄相。十五岁那年考取了一个中专学校,第一次出门求学。但是家里很贫穷的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在学校里用功读书,而是经常旷课,天天听音乐、看电影、呼朋唤友、讲究吃穿。他平时少言寡语,待人谦恭,做事情成竹在胸,又喜怒不形于色。难得的是,那时候刘备就懂得结交权贵子弟。由于他的一贯领袖作风,许多同学甚至连学校周围的一些小流氓都愿意听他的指挥。刘备中专毕业多年一直郁郁不得志,后来辗转到了东汉公司,总经理曹操看出刘备不是等闲之辈,让他当了个董事(总经理任命董事可谓奇闻亦可见曹操专权之一斑)。同时曹操也感觉到刘备不是久居人下之人,便未给他实权。闲居当中有几个董事找到刘备,准备联合起来在董事会发难废掉曹操。此事没过几天,曹操请刘备吃饭喝酒,席间曹操半是由衷半是试探地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刘董与操耳。”连曹操都称刘备为英雄,那还错得了吗。跟着一个英雄的老板,才更容易成就我的一世英名呀。

第二,刘备有大志向。一个小富即安的老板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对于一个英雄的老板来说,他的志向有多大,供他翱翔的天空就有多大。据说刘备小的时候其志向就不同凡响。有一天,他和小伙伴们在门前玩坐车的游戏,刚好一辆破吉普从面前飞驰而过,扬起的尘土弄了大家满头满脸。刘备气愤地指着远去的汽车说:“哼,有什么了不起,早晚我开一辆大奔与你比比谁快。”恰好让路过的刘备的叔叔刘子敬听了,他十分惊奇:“这小子口气不小嘛,将来定能成器。”虽是黄口小儿一时戏语,也可看出其超出同侪的志向。后来刘备揭竿而起,自拉人马创业,虽以破产告终,但其窥视天下之心已昭然若揭。

第三,刘备善于借势。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势之下善于借势的老板才能成为大老板。刘备曾长期寄人篱下,这一点甚至为时人所诟病。他曾随邹靖、依公孙瓒、投陶谦、归曹操、依袁绍、附刘表,人们便说他不能从一而终,如此变换单位有点太没定性。以此所度之人为一般人也罢,但对刘备不适用。相反,这恰恰是他在势单力薄、事有不济之时能够拉下脸面,善于借势的表现。刘备的善于借势还有他更聪明的一招。他从东汉公司出走后,在新野自立门户,跟曹操唱起了对台戏。刘备妙就妙在他打的仍是东汉公司的招牌。虽然表面上只是一个小小的办事处,但实际上是完全独立的。他以东汉公司董事的身份在新野振臂一呼,东汉公司在当地的资源基本上被他整合过去了。曹操对此干生气没办法,东汉公司的董事们则乐得看热闹。重要的是,刘备挂靠在东汉公司旗下,以国有大企业的信誉为己所用,又能灵活经营,瞅准机会还可以随时竖起自己的旗帜。所以我说,刘备的这个势借得尤其好。而且我感觉,刘备这种借势的本领好像是天生的,让人不能不相信他是个大有发展前途的创业者。

第四,刘备会用人。选择一个老板,老板对待人才的态度、用人手段、容人气度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以我之才,如老板不信任;以我之傲,如老板摆架子;以我之忠,如老板不放权,也就是说老板是好老板,下属是好下属,但如果双方的节拍跟不上便不能兼容。我为什么说刘备会用人?你看关张二将一个天神一个恶煞,一般人是降服不了的,可在刘备手下唯唯诺诺,就像小跟班似的。而且我还看到,刘备做事宽仁忠厚,在新野这几年礼贤下士,求才若渴,到处寻访贤才以为辅佐,从而得到当地政界、商界名流的支持。我感觉,如果我去辅佐刘备,我们之间一定能够相处得很好。前段时间司马徽来访,我跟他谈起欲从刘备之事。他捋须半晌,说了一句:“你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便扬长而去。我倒想,既得其主已是三生有幸了,何必强求其时。另外,刘备长期困顿而志不稍改,窘迫之中不忘其从容,见髀肉复生自叹“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这些细节都让我坚信,刘备,就是我要找的那个老板。

我的成功心得:一定要找准行业,找准老板

最成熟的行业不一定是你要选择的行业;最大的公司并一定适合你去工作,越是成熟,越被人们看好的行业竞争越是激烈,同时发展亦己基本成熟,给你留下的空间就会越小,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个人,要争取到上升的公司都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相反,一些他人暂时看不清的公司、行业你若经过深思之后,倒可以选择,所谓投资于未来。但一定要洞悉全局,能够清楚看清本来发展之走向,不被一时之成败所迷惑,所谓愚者乐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诸葛锦囊:

一定程度上说,选一个好老板比选一个好公司或好工作更重要。

……… 5 我导演了三顾茅庐这出戏

三顾茅庐的事外面传得纷纷扬扬,刘总因此赚足了礼贤下士的美名。对我而言,被刘备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三顾而出名自不待言,但其意义绝不仅仅是名声本身;而是名声背后的东西。

试想,如果刘备不显得对本人如此器重,将来我们何以威服三军,又怎能让关张二人乖乖地听命于我呢?再者,因为“三顾效应”,我将来开展对外活动时说话就有了底气——对我这个尚无寸功骤忝高位的人,这一点尤其重要。这帮人哪里明白,所谓“三顾茅庐”整个就是本人亲自编剧、导演并参与演出的一出戏,而且说实话,演得还真不差。我算定,刘备早晚会来找我。人称我为卧龙,而刘备才是条真龙。真龙慧眼独具,必来山中与同类相会。我呢,静久思动,也终可随真龙出山,吟啸风云了。还好,我千等万等的这一天总算来了。

前些日子,徐庶徐元直来访,他告诉我,他在刘备那儿当了一段时间的顾问,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他曾听司马徽说过我有志于追随刘备,便向刘备推荐了我。我急问,你跟他怎么说的。徐庶说,我跟他讲:“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大业可成。”我听了心里颇为不悦。元直忙说,庞统远在京城,刘备想请可也得够得着啊,我料定,他三日内必来找你。元直说得不错,如果我在家坐等刘备上门,两人一见面就相见恨晚,然后手挽手拍屁股一起走人,这种做法太缺乏想象力,也自降了我的身份。良禽择木而栖,我也要试探一下所择之木的期待之意。刘备爱才敬才的名声传天下,但传说与现实是两码事,他是不是诚心诚意请我出山呢?如果仅仅是做做样子,那就免谈。于是经过近一夜的谋划,我制定了一个让刘备三顾的行动策划方案。这个方案的总原则是一挫一钓。挫,即一顾而不得,试其诚心和耐心;钓,愈见我孔明之高义,使其一顾之后还要再顾。于是,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