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学-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来摆在自己周围的东西都不 是自己创造的,而是从原已存在的事物的大仓库里取来的。这 些事物是由旁人生产的,而且大半是用机械的形式的方式生 产的。它们经过一长串的旁人的努力和需要才到达他的手 里 ① 。
b3)因此,最适合理想艺术的是第·三·种情况,这就是介

① 黑格尔在这里描写近代资产阶级文化中需要与工作的脱节以及工作与
整个人格的脱节,这段话是非常重要的。马克思发挥了类似的思想,建 立了他的劳动的外化或异化的学说,参看他的《经济学—— 哲学手稿》第 一手稿。

……………………………………………………………………………………………………………………………
4 6 3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乎牧歌式的黄金时代与完全发达的面面互相关联的近代市民 社会之间的一种情况。这就是我们前已谈到的·英·雄·时·代的那 种特别符合理想的世界情况。英雄时代已不复象牧歌情况中 那样只有很贫乏的心灵方面的旨趣,而是受到更深刻的情欲 和旨趣的鼓舞;另一方面个人的最近的环境,他的直接需要 的满足,却仍是他自己工作的成绩。这时代的营养资料如蜂 蜜、牛奶和酒之类仍然是简单的,因而也是更符合理想的,不 象咖啡、白兰地之类马上就使我们联想到制造它们所必须经 过的无数手续。英雄们都亲手宰牲畜,亲手去烧烤,亲自训 练自己所骑的马,他们所用的器具也或多或少是亲手制造出 来的;犁,防御武器,盔甲,盾,刀,矛都是他们自己的作 品,或是他们都熟悉这些器具的制造方法。在这种情况之下, 人见到他所利用的摆在自己周围的一切东西,就感觉到它们 都是由他自己创造的,因而感觉到所要应付的这些外在事物 就是他自己的事物,而不是在他主宰范围之外的异化了的事 物。在材料上加工和制作的活动当然显得不是一种劳苦,而 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没有什么障碍也没有什么挫折横在 这种工作的路上。
   举例来说,我们在荷马史诗里就遇见这种情况。例如阿 伽门农的王杖就是他的祖先亲手雕成的传家宝杖;俄底修斯 亲自造成他结婚用的大床;阿喀琉斯的著名的武器虽然不是 他自己的作品,但也还是经过许多错综复杂的活动,因为那 是火神赫斐斯托斯受特提斯的委托造成的。总之,到处都可 见出新发明所产生的最初欢乐,占领事物的新鲜感觉和欣赏 事物的胜利感觉,一切都是家常的,在一切上面人都可以看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5 6 3

出他的筋力,他的双手的伶巧,他的心灵的智慧或英勇的结 果。只有这样,满足人生需要的种种手段才不降为仅是一种 外在的事物;我们还看到它们的活的创造过程以及人摆在它 们上面的活的价值意识,它们对于人还不是死的东西或是经 过习惯变成死的东西,而是人自己的最亲切的创造品。这样 的生活还完全是牧歌式的,但是所谓牧歌式并非取它的狭义, 并非说,大地河海树木牲畜之类供给人的营养,而人只局限 于这种环境,满足于这种供给;而是说,在这种原始生活里 人已开始有比较高深的旨趣,对于这些旨趣来说,整个外在 界只作为一种附庸,作为较高旨趣的土壤和手段而存在—— 但是这种土壤和环境却贯串着一种和谐与独立自足性,只有 在人类所创造和利用的一切事物都同时是准备为制造它们的 那人自己所欣赏时 ① ,这种和谐与独立自足性才能出现。
   如果把这种表现方式应用于取自近代完全发达的社会中 的材料,那就总不免有很大的困难和危险。尽管如此,歌德 在他的《赫尔曼和多罗蒂亚》里还是替这种表现方式供给了 一个完善的杰出的形象。我在这里只用比较的方法指出一个 很小的特点。浮斯 ② 在他的著名的《路易斯》里以牧歌的方 式描写了一种安静的狭隘的但是独立自足的社会中的生活和 事迹。乡村牧师,烟斗,便衣,板凳以至于咖啡壶都起了很 大的作用。咖啡和糖这些产品在这种社会里就不很相称,令

即制造者能在自己的制造品中得到美感。
① ② 浮斯(Voss,1751—1825),德国学者,他的主要的工作是希腊罗马古典
诗歌的翻译。《路易斯》是他写的一篇牧歌体诗。

……………………………………………………………………………………………………………………………
6 6 3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人想到一种完全不同的关系,想到另一种世界以及它的各种 各样的工商交易,特别是近代工业。因此,浮斯所写的乡村 社会不是完全独立自足的。在《赫尔曼和多罗蒂亚》那幅美 丽的图画里 ① 却不然,我们无须要求这种独立自足,因为象 在上文已经提到的,在这篇虽然始终维持一种牧歌色调的故 事里,歌德还把当时大事如法国革命的斗争以及祖国的防卫 等穿插进去,使它们起极高尚而重要的作用。一个乡村小镇 中家庭生活的窄狭的圈子因此并不那样独立自足,以至完全 忽视当时在最重大的社会关系上发生深刻骚动的世界,象浮 斯的《路易斯》里那位乡村牧师那样。由于联系上巨大的世 界骚动—— 所写的人物和事件是落在这个范围以内的—— 我 们就见出书中情节是嵌在一种内容丰富的生活的较广大的框 子之内的。书中的制药师生活在这广大世界外缘的窄狭的圈 子里,所以被描写成为一个庸俗的市侩,性情好,却老是郁 郁不乐。但是从所写人物的最切近的环境来看,上文所要求 的那种调子还是到处响着。我们姑举一例来说明,书中的主 人和他的客人,即牧师和制药师,从来没有喝过咖啡:
母亲仔细地捧出清亮的美酒, 盛在光亮锡托盘里的光滑的瓶里, 还有几个绿杯,真正是喝莱茵酒用的杯。 他们在荫凉地方喝一八八三年家里自酿的酒,用的也是 自家制造的适宜于喝莱茵酒的酒杯,接着诗人就在我们的想 象里唤起“莱茵河流和它的美好的河岸”,不久我们又被引到

① 参看244页注①。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7 6 3

主人屋后的葡萄园,所以一切都不跳出一种舒适的自给自足 的情况所特有的范围。

         c)精神关系的总和 外在环境除以上两种之外还有第三种,是每个人只要生 活就必须和它发生具体联系的。这就是宗教、法律、道德等 方面的一般的精神关系,例如国家的组织形式、宪法、法律、 家庭、公共生活和私生活以及社会关系之类。因为理想的人 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 到表现。按照它的概念来说,这些精神关系所含的有实体性 的神性的本身必然的因素固然只是同一个因素 ① ,但是就客 观方面看,这因素却采取变化多方的形状,这些形状还夹杂 着一些偶然现象,即只适合某些个别事物、某些习俗、某些 时代和某些民族的现象。这种精神生活中的一切旨趣也成为 一种外在现实,作为道德习俗惯例出现在个别人物面前,而 个别人物作为独立自足的主体,也和对他更切近的精神关系 的总和发生关系,正如他和外在自然发生关系一样。总之,关 于精神关系这一范围,我们也要求前已阐明的那种协调一 致 ② ,所以我们在这里暂且不再详论这个要求,等到我们从另 一方面研究这个问题时,再讨论这个要求的基本要点。

有实体性的因素即上文所谓普遍力量。例如同是“母爱”,在不同的时代, 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里表现可以不同。


② 即主体与客体的协调一致。

……………………………………………………………………………………………………………………………
8 6 3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3.理想的艺术作品的外在方面对听众的关系

   艺术是表现理想的,它必须就这理想对上述那些对外在 现实的关系来采纳这理想,而且把人物的内在主体性和外在 世界融合成为一体。但是艺术作品尽管自成一种协调的完整 的世界,它作为现实的个别对象,却不是·为·它·自·己而是·为·我 ·们而存在,为观照和欣赏它的听众而存在。例如演员们表演 一部剧本,他们并不仅彼此交谈,而且也在和我们交谈。要 了解他们,就要根据这两方面来看。每件艺术作品也都是和 观众中每一个人所进行的对话。真正的理想是神和人的普遍 的旨趣和情欲,这些固然是每个人都可以了解的,但是理想 既然要把体现它的人物摆在某一定的道德习俗和其它特殊现 象的外在世界里来显示给我们看,这就要引起一种新的要求: 就是这外在世界不仅要与所描写的人物协调一致,而且也要 和我们协调一致。正如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和他们的外在世界 须协调,我们也要求这些人物和他们的环境也和我们协调。不 管一件艺术作品是从哪个时代取材,它总带有一些特点,使 它不同于另一民族和另一世纪的。诗人,画家,雕刻家和音 乐家特别爱从过去时代取材。在文化、道德、习俗、政治制 度、宗教信仰各方面,过去时代都和他们自己的时代不同。我 们前已提到过,这样向过去倒退,有一种很大的方便,这就 是由记忆而跳开现时的直接性,就可以达到艺术所必有的对 材料的概括化。但是艺术家却属于他自己的时代,在那时代 的习俗、见识和观念里过活。例如拿荷马史诗来说,不管真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9 6 3

正有无荷马其人,作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这 两部史诗的写作时代和诗中所写的特洛伊战争的时代至少要 隔四百年,希腊大悲剧家和他们所写的那些英雄的时代相隔 的时间还要加倍。《尼伯龙根歌》也有类似的情形,把诗中各 传说汇集起来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的诗人和诗中事迹发生的 年代相隔也很远。
   尽管艺术家对于神和人的普遍情致是很熟悉的,但是他 所写的那些人物和动作的时代在许多具有条件性的外在形状 上都已基本改变过了,对艺术家是生疏的了。此外,诗人是 为某一种听众而创造,首先是为他自己的民族和时代而创造, 这些听众有权要求能了解他的艺术作品而且感觉到它异常亲 切。真正不朽的艺术作品当然是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所能共 赏的,但是要其它民族和时代能彻底了解这种作品,也还要 借助于渊博的地理、历史乃至于哲学的注疏、知识和判断。
   由于不同时代的隔阂,就发生这样一个问题:一件艺术 作品应该怎样表现所写地方的外在方面,例如风俗人情、宗 教、政治、社会、道德各方面的情况呢?换句话说,艺术家 应该忘去他自己的时代,眼里只看到过去时代及其实在情况, 使他的作品成为过去时代的一幅忠实的图画呢?还是他不仅 有权利而且有义务要只注意到他自己的民族和时代,按照符 合他自己的时代特点的观点去创作他的作品呢?我们可以把 这两种对立的要求这样提出:应该怎样处理题材,是客观地 按照它的内容和时代来处理呢,还是按照主观的方法来处理, 使它完全适应现时代的文化和习俗呢?如果让这两种办法坚 决对立,每种办法都会走到错误的极端。我们想简略地讨论

……………………………………………………………………………………………………………………………
0 7 3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一下这两种极端,以便找到正确的表现方式。
因此我们要就以下三个观点来讨论这个问题:
·第·一,主观地让艺术家自己时代的文化发挥效力; ·第·二,对过去时代谨守纯然客观的忠实;
·第·三,在表现和移植
① 另一时代和另一民族的题材之中
见出真正的客观性。

    a)让艺术家自己时代的文化发挥效力 如果把纯然·主·观的表现方式推到它的极端的片面性,那 就会走到把过去时代的客观形态完全抛开,换上现时代的特 色。
   a)从一方面看,这种主观的表现方式之所以产生,是由 于对过去时代的无知,也由于艺术家的天真,感觉不到或认 识不到所写对象与这种表现方式之间的矛盾,总之,·文·化·修 ·养·的·缺·乏就是这种表现方式的根源。作为这种天真的最突出 的例子我们可以举汉斯·萨克斯 ② 。他用新鲜明晰的形象和 愉快的心情把我们的上帝、亚当、夏娃以及希伯来族祖先们 都真正地“纽伦堡化”了。上帝被描写成一个小学教师,学 生中有该隐、亚伯以及亚当的其他子女,他的风度和声调就 宛如萨克斯同时代的一位教员。他拿十诫和祈祷文来考问学

原文为 Aneignung.意谓把另一时代和另一民族的题材配合到现时代 本民族的现实情况上去,故译作 “移植”。
② 汉斯·萨克斯 (Hans Sachs,1494—1576),德国南部纽伦堡镇的一个
鞋匠,写了很多的诗和剧本,常取材于 《圣经》。


……………………………………………………………………………………………………………………………
第三章 艺术美,或理想
1 7 3

生们,亚伯是个虔诚的好孩子,功课念得很熟,该隐却是个 顽皮的坏孩子,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很不虔敬,轮到他要背诵 十诫时,他把十诫背诵成相反的意思,例如说“应该偷盗”, “不可孝敬父母”。在德国南部,人们也用这种移植的方式去 表现耶稣临刑的情节—— 这种表现方式虽然有一度被禁止, 后来又复兴起来了。彼拉多 ① 被写成一个粗暴骄横的官僚,兵 士们 ② 也现出近代的粗俗气,拿出一袋烟送被拘押的耶稣,要 他抽,他不肯抽,兵士们就用暴力把烟塞到他鼻子里。老百 姓们看到这种情景全都开心,尽管他们都是十分虔诚的人 —— 还可以说,他们愈虔诚,这种直接现在目前的现时外在 情景就愈能引起更生动的内在的宗教观念。这种转化古代人 物以适应近代观点和形象的方式固然也有道理,汉斯·萨克 斯那样随便拿上帝和古代宗教观念开玩笑,并且把宗教的虔 诚完全体现在粗俗平民的平凡关系里。这种勇气还可以说是 伟大的,但是这种表现方式对情感毕竟是一种勉强,表现出 艺术家缺乏精神文化修养,因为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不按照对 象本有的客观性去描写它,而且还把它写成简直是相反的形 象,只令人觉得妄诞可笑。
   b)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主观表现方式之所以产生,是由 于艺术家对自己的时代的·文·化的骄傲,他认为只有他那时代 的观点、道德和社会习俗才有价值,才值得采用,因此对任 何内容都不能欣赏,除非那内容是用他那时代的文化形式表

审讯耶稣的巴力斯坦总督。
① ② 耶稣临刑前,兵士们戏弄他。

……………………………………………………………………………………………………………………………
2 7 3 第一卷 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现出来的。所谓法国古典派的“纯正的鉴赏力”就属于这一 种。凡是他们所爱好的都必须先经过“法国化”,凡是其他民 族特别是中世纪的形象都被称为低级趣味的,野蛮的,而被 鄙视和抛开。因此伏尔泰说法国人改善了古人的作品,这话 是不对的,他们不过把古人的作品加以法国化罢了。在这种 转化中,他们用一切离奇独特的方式把古人的作品丑化到令 人作呕的程度,因为他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